书城政治毛泽东瞩目的世界政要
1617400000012

第12章 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普列汉诺夫(2)

恩格斯曾经给普列汉诺夫以极高的评价。他读过并且赞扬他的许多著作,赞成他的各种写作计划,关心和帮助他的著作译成外文的工作。尤其是,普列汉诺夫在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讲以后,从巴黎前往伦敦,亲自拜见了恩格斯,从此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普列汉诺夫把恩格斯当作老师,恩格斯十分赏识普列汉诺夫的才华和理论能力。据普列汉诺夫的夫人在回忆录中谈到,恩格斯曾经对查苏里奇说:“我知道只有两个人懂得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人就是:梅林和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诺夫一生好学,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他的著作至少在800万字以上,涉猎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哲学、美学、文艺批评、经济、伦理、历史、宗教、社会政治思想等,在所有这些理论领域,他都有诸多建树,但是,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在哲学领域里的成就,他的历史地位也主要是作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而确立下来的。他在革命的实践中,写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哲学著作,阐述、论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他的著作中最卓越、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政治斗争》、《我们的意见分歧》(1884年)、《没有地址的信》(1899年—1900年)、《车尔尼雪夫斯基》(1890年—1892年)、《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1894年)、《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1894年)、《唯物主义史论丛》(1895年)、《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898年),他在这些著作中的重要理论贡献是:(1)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用广博丰富的知识,系统地研究了唯物主义学说的发展史,特别是研究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深刻批判了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论调,捍卫和论证了唯物主义。(2)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出发,提出了“象形文字论”,尽管用语上不够确切,但从实质上看,批判了康德、伯恩斯坦、马赫、波格丹诺夫等人的不可知论,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指出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和承认客观真理是一致的。(3)坚持和运用了唯物辩证法,捍卫了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本质,肯定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切方法中最革命的方法,是“革命的代数学”。(4)在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著作中,篇幅最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贡献最大的,是他对唯物史观的论述,他出色而独创性地阐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其一,探讨了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唯物主义体系的完成,说明了唯物史观的产生是历史发展中继承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其二,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理论出发,对社会发展动力作了简明的阐述和发挥,指出物资财富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但是反对把唯物史观歪曲成“经济唯物主义”,提出著名的“五项论”公式,即:社会历史是在生产力基础上通过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向前发展的,这些因素包括“五项”:生产力的状况;经济关系;社会政治制度;社会心理;各种思想体系。“五项”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前项依次对后项起决定作用,后项又依次反作用于前项。这是对唯物史观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概括和丰富、发展。他还研究了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相互作用和它们的特殊规律性,强调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重视先进思想理论的巨大作用。其三,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比较全面、系统地解决了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生产力为中介,并随生产力的性质、规模、水平不同而变化。其四,创造性地发展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唯物史观原理,通过对自由和必然、偶然和必然两对哲学范畴的深刻探讨,系统地论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等等。

1883年至1903年,“劳动解放社”存在的二十年,是普列汉诺夫政治上最辉煌的二十年,即使在这个时期,他的哲学思想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甚至错误,但是,与其复杂多变的政治生涯不同的是,他的哲学立场自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是始终如一的,他真诚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宣传、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献出了毕生的智慧和精力。

由于普列汉诺夫久居国外,脱离俄国实际的倾向日益明显,没有认真深入地研究俄国现实的经济关系和政治斗争,长期患病也妨碍他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加之他性格上的骄傲自大、不能容人、存在“贵族”作风等缺点,他的头脑逐步酝酿着机会主义的策略思想并向孟什维主义的转变。1903年以后,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普列汉诺夫头脑中原来尚在萌芽状态的错误,逐步膨胀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普列汉诺夫和孟什维克的直接合作不到一年半,在组织上也从来没有加入过孟什维克,在许多重要的组织问题上也不同意孟什维克的观点,最后同孟什维克彻底决裂,成立了自己的独立组织“统一极派”。然而,从1905年开始,普列汉诺夫与布尔什维克在革命策略问题上发生根本分歧,他否认俄国自由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性,低估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分进合击”和“议会主义”等极端反对派口号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工农民主专政理论,这些孟什维克主义的思想观点,使得普列汉诺夫成为“孟什维克的真正的思想领袖”,使他在组织和策略问题上犯了严重的机会主义错误。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普列汉诺夫不懂得这场世界大战是由帝国主义之间瓜分世界的野心引起的,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走上替俄、法、英等国统治阶级公开辩护的“社会沙文主义即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帝国主义”的道路,他站在俄国沙皇政府一边,成为支持帝国主义政策的顽固“护国派”。

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3月31日夜间,普列汉诺夫结束了长达三十七年的流亡生活,回到了彼得格勒,在祖国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年。最具悲剧色彩的是,1917年8月19日,普列汉诺夫在彼得堡喀山教堂前——四十年前他发表第一篇政治演说走上革命道路的同一个地方,面对具有强烈社会沙文主义情绪的示威群众,发表了自己一生最后一篇同样简短的演说,然而,演说者的观点已不是革命而是反革命的了。尽管这个时期普列汉诺夫在政治上背叛了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但是他在哲学上仍然发表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著作。他不理解十月革命,对它持否定态度,但始终拒绝参加颠覆苏维埃政权的活动。他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辛勤耕耘了四十年,当收获季节到来的时候,却陷入思想上的孤独状态而不能自拔。不久,1918年5月30日,他因肺结核病恶化而引起心肌梗塞症,一代卓越的思想家普列汉诺夫在凄凉、忧郁、愤懑中与世长辞。

Δ作者点评

毛泽东在把陈独秀与普列汉诺夫进行比较时,对普列汉诺夫作出了客观公正而又全面的评价,虽然是寥寥数语,却抓住了本质和要害,正确地概括了他复杂多变的一生和最重大的功过是非。本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正是斯大林时代的前苏联对普列汉诺夫评价最低、歪曲最甚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身处穷乡僻壤的异国,毛泽东以彻底的唯物辩证精神和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坚持从客观历史事实出发,对普列汉诺夫作出了与列宁完全一致的正确评价,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普列汉诺夫与陈独秀一样,一生的政治道路是坎坷曲折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876年至1883年的民粹主义时期;1883年至1903年的马克思主义时期;1903年至1914年的孟什维主义时期;1914年至1918年的社会沙文主义时期。他们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不可磨灭的功绩,是本国党的创立者和领导人之一。他们又同是党史上的悲剧性人物,最终背离了自己参与开创的党和革命事业。

普列汉诺夫与陈独秀的不同之处是,陈独秀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作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哲学家,他以其精深的理论造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他的理论著作对俄国及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深远影响,是陈独秀所无法企及的。在他的一系列哲学著作中,普列汉诺夫表现为一个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探讨哲学理论的深思熟虑的思想家,普列汉诺夫对哲学课题研究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他对人类思想的博学多闻,他对哲学史发展过程的真知灼见,以及他的雄辩才华都充分说明,在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之间,在马克思主义者中间还没有一个可以同普列汉诺夫相比的哲学家。列宁的思想与普列汉诺夫理论具有直接的继承性联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关系。列宁称自己是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的学生,非常尊敬普列汉诺夫,说普列汉诺夫在他的发展道路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帮助他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列宁高度评价普列汉诺夫所写的全部哲学著作是“整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称赞他的《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是“培养了一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这本书成了俄国革命者的必读书。在中国,毛泽东也曾将此书和《没有地址的信》等书,推荐给党内干部阅读,并将它们列为党的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必读的三十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

总而言之,纵观普列汉诺夫的一生,尽管他在政治上有过动摇不定甚至深陷泥潭,但在多数情况下,普列汉诺夫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推动了俄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其历史功绩是不能抹煞的,尤其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贡献是不能低估的。

【王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