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出生于亚美尼亚萨拉因镇的一个工人家庭,191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十月革命后,米高扬被派到巴库从事党的工作,次年,任红军旅政委,巴库沦陷后,曾一度入狱。1919年,米高扬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由于工作出色,不久成为尼日戈罗德省实际领导人。1922年,米高扬深得列宁、斯大林的赏识,当选为党中央委员,1926年晋升为联共(布)政治局委员,年仅31岁。卫国战争期间,米高扬担任红军给养委员会主席。1957年,米高扬坚决站在赫鲁晓夫一边,反对斯大林,因而再一次得势。毛泽东对米高扬充老子极不满意。
Δ毛泽东评点米高扬
另外,我们对米高扬不满意。他摆老资格,把我们看做儿子。他摆架子,可神气了。1949年他第一次来西柏坡的时候,架子就很大。后来又来了几次,都是这样。每次来都劝我去莫斯科,我说去干什么?他说,总会有事情做的。后来,还是赫鲁晓夫同志出了题目,去开会,搞个文件。
去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当时我说过,什么兄弟党,只不过是口头上说说,实际上是父子党,是猫鼠党。这一点,我在小范围内同赫鲁晓夫等同志谈过。他们承认。这种父子关系,不是欧洲式的,是亚洲式的。当时在场的有布尔加宁、米高扬、库西宁、苏斯洛夫等人,还有你(指尤金)吗?中国方面,有我和邓小平。
我对米高扬在我们八大上的祝词不满意,那天我故意未出席,表示抗议。很多代表都不满意。你们不知道他摆出父亲的样子,讲中国是俄国的儿子。
——摘自《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
Δ米高扬小传
米高扬(1895年~1978年),全名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曾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895年,米高扬出生于亚美尼亚萨纳因镇(今图马尼扬亚),父亲是工人。米高扬自幼聪明,小学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到高加索最出色的学校之一——涅耳谢扬亚美尼亚教会中学念书。在学习期间,米高扬积极要求进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加入了社会民主党的一个小组,并阅读了几乎全部的马克思主义的文献的俄译本。1915年,他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随即升入亚美尼亚神学院。但是,米高扬并没成为一名牧师。1917年二月革命时,他毅然弃学,投身于组织该地士兵代表苏维埃的工作。这一年,米高扬22岁。
十月革命后不久,米高扬因工作出色,被派到巴库从事党的工作。1918年夏,在保卫巴库、抵抗德国、土耳其军队的战斗中,他任苏联红军旅政治委员。巴库沦陷后,他留在巴库做地下工作,担任巴库地下党市委主席,曾被英国武装干涉者逮捕,表现勇敢。在此期间,有26名共产党人和左派社会革命党人遇害,这些人都以“二十六名巴库人民委员”而载入史册。出狱后,米高扬回到巴库,领导一个地下的布尔什维克组织。
1919年秋,他到莫斯科报告巴库情况,认识了基洛夫、奥尔忠尼启泽、古比雪夫、伏龙芝,也认识了列宁、斯大林,并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0年春,红军开进巴库,这一地区的苏维埃政权遂告成立。但是,米高扬在巴库呆的时间并不长。他出乎意料地被召回莫斯科,持联共(布)中央委员会的任命书到尼日戈罗德省委工作。当地领导人不太信任地迎来了这位25岁的高加索人。当时,尼日戈罗德省情况十分危急。5万饥寒交迫的卫戍部队军心浮动,不满情绪不仅波及到农民,而且波及到几个月领不到工资的工人。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宣传家和鼓动者,米高扬不仅很得力而且很坚决地采取了行动。不久,他就进入省委,当上该省实际的领导人。由于工作出色,他曾几次得到列宁的亲切会见,参加了苏维埃和党的所有代表大会。1922年5月,27岁的米高扬当选为党中央委员。
在两年的工作过程中,米高扬最大的收获就是进入斯大林个人的“权势范围”,甚至早在1921年3月联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他就已经代表斯大林去执行了某些秘密的任务,深得斯大林的赏识。
1922年夏天,在斯大林推荐下,米高扬被任命为党中央委员会东南局书记。不久,他又领导了设在顿河畔罗斯托夫市的北高加索边疆区党委会的工作。面对北高加索极其复杂的情况,年轻的米高扬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和办法。他在哥萨克村镇里保留他们的风俗、服装,甚至提倡军训、马术和体育训练。在“把哥萨克军队变成苏维埃政权的支柱”这一口号下,米高扬把哥萨克的军队编入了红军地方部队。米高扬在许多次讲话中,都号召共产党人不要破坏教堂和礼拜寺,不要因宗教问题同农民和哥萨克发生争执。为了杜绝游击活动,米高扬曾宣布过几次大赦。这一切,都为米高扬赢得了干练而又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人的美誉。
米高扬的能力、他的高加索的出身和绝对的忠诚,更加博得了斯大林的欢心。还在1922年斯大林刚当上党中央总书记以后,就曾坚持派米高扬担负一些与党内斗争有关的“微妙”使命。1926年7月,在联共(布)中央和监察委员会的联席会议上,米高扬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6年8月,“左派”的头面人物之一加米涅夫被解除国家贸易人民委员的职务,奉命赴意大利任大使。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接任贸易人民委员的居然是米高扬。这时,米高扬只有30岁,不但是最年轻的政治局成员,也是最年轻的人民委员。
米高扬上任后,在商业人民委员会做了许多工作。那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世时称商业为“主要环节”,布尔什维克若想解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链条,就要紧紧抓住这个环节。列宁病逝前还提出了“要学会经商”的口号,这对于不久前刚脱掉军装的许多布尔什维克来说,实在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口号。
1926~1927年,商业领域出现了极为复杂的局面。米高扬坚决主张用经济手段解决危机,反对“左派”提出的对个体经济和富农采取某些过激手段。在联共(布)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米高扬指出,至关重要的是要以“最无痛苦的方式”摆脱目前的危机。他还建议通过“把工业品从城市运到农村”的办法,换回粮食养活城市居民,“即使付出几个月内城市市场供应匮乏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他继续警告:“如果我们不尽力促成这种交换,我们就将面临势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巨大困难。”然而斯大林对于米高扬和稳健派领导人的意见置若罔闻,宁愿采取极端措施,尽管如此,米高扬还是站在斯大林一边。
1930年,商业人民委员会改为供应人民委员会,米高扬任委员,此时,供应极端匮乏,通货膨胀严重,无可奈何之下,在米高扬的主持下,一批贵重物品和收藏品销往国外,苏联从中获得10亿美元的收入。此时,斯大林对米高扬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因此,在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局长明仁斯基卧病时,斯大林居然提议由米高扬接任此职。但米高扬对于放弃商业和供应工作转而掌管国家刑罚系统并不十分热心,结果并没有作出这项任命。米高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1930~1933年期间农业集体化和强迫收购农产品的惩罚性行动,但他确实批准过逮捕许多党外专家和学者的指令。
1931年,米高扬任苏联食品工业人民委员。为了把苏联的食品工业迅速搞上去,米高扬亲赴美国长期考察,了解食品工业的门类和技术,回国后,他革新改造了许多项目,使苏联的各种冰淇凌、罐头食品等食品加工生产迅速发展起来。30年代后期,在米高扬的倡导下,苏联出版了第一部苏联的烹饪书——《美味保健食品学》。斯大林的话——“生活好起来了,同志们,心情也好起来了”——成了该书的题词。书中每一章之前都选择了米高扬的或斯大林的话作为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