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犁比公生去产及展舆。既立展舆,又废之。犁比公虐,国人患之。十一月,展舆因国人以攻莒子,弑之,乃立。去疾奔齐,齐出也。展舆,吴出也。书曰“莒人弑其君买朱”,言罪之在也。
吴子使屈狐庸聘于晋,通路也。赵文子问焉,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巢陨诸樊,阍戕戴吴,天似启之,何如?”对曰:“不立。是二王之命也,非启季子也。若天所启,其在今嗣君乎?甚德而度:德不失民,度不失事,民亲而事有序,其天所启也。有吴国者,必此君之子孙实终之。季子守节者也,虽有国,不立。”
十二月,北宫文子相卫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过郑,印段廷劳于林,如聘礼而以劳辞。文子入聘,子羽为行人,冯简子与子大叔逆客。事毕而出,言于卫侯曰:“郑有礼,其数世之福也。其无大国之讨乎?《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礼之于政,如热之有濯也。濯以救热,何患之有?”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北宫文子所谓“有礼”也。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②。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认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注释]
①赢:这里犹言接待。②愿:忠厚。
[译文]
士文伯复命,赵文子说:“真的是这样。我们真的是德行有缺,用奴隶似的住宅来招待诸侯,这是我们的过错啊!”就派士文伯去承认自己不明事理。晋平公接见郑简公,礼节十分隆重,设盛宴并赠以丰厚的礼品,而后送他回去。于是晋国修建接待诸侯的宾馆。
叔向说:“辞令的不能废掉就如这样吧!子产善于辞令,诸侯因他而得利。为何要放弃辞令呢?《诗》说:‘辞令和谐,民众和顺。辞令动听,民众安定。’子产懂得其中的道理啊!”
郑国的子皮派印段去楚国,把到晋国的事报告给楚国,这是合乎礼的。
莒国犁比公生了去疾跟展舆。已经立了展舆为太子,又废了他。犁比公暴虐,国内的人为此感到忧虑。十一月,展舆依靠都城的人攻击犁比公,杀了他,才自立为国君。去疾逃往到齐国,这是由于他是齐女所生的缘故。展舆,是吴女所生。《春秋》记录说:“莒人弑其君买朱”,这是说过错在犁比公。
吴王派屈狐庸到晋国聘问,这是为了勾连两国交往之路。赵文子询问他,说:“延、州来季子最终可以立为国君吗?攻打巢地死了诸樊,看门人杀害戴吴,上天好像为季子打开了做国君的大门,如何?”屈狐庸答复说:“不会立为国君。这是两位国王的命运不好,不是为季子打开做国君的大门。要是上天打开了大门,大概是为了如今的嗣君吧?他很有德行而且做事合于法度:有德行就不会失去民众,合于法度做事就不会失误;民众亲附并且事情符合秩序,是上天所开启的吧!保有吴国的,一定是他的子孙一直到最后。季子,是保持节操的人,就算把国家给他,他也是不愿做国君的。”
十二月,北宫文子辅助卫襄公出访楚国,这是宋国结盟的结果。路过郑国,印段到棐林去慰问他们,按照国家之间聘问的礼节而运用慰劳的辞令。北宫文子进到郑国国都聘问,子羽充当行人,冯简子跟子太叔迎接客人。聘问之礼完毕出来,北宫文子对卫襄公讲:“郑国做事合乎礼仪,这是几代人的福气,恐怕不会有大国征讨吧?《诗》讲:‘谁能在酷热时,不去洗澡图凉快呢?’礼仪对于政事,如同天热时洗澡。用洗澡来止热,有什么可担忧的?”
子产执掌政事,选择贤能的人来任命:冯简子能决断大事;子太叔仪表风度美好而精通典籍;公孙挥了解各国诸侯的政令,并且对各国大夫家族姓氏、官职爵位、地位尊卑、才能大小都可以明辩,而且又善于辞令;裨谌能出谋划策,不过在野外策划就正确,在城里策划便失当。郑国将要与诸侯交涉,子产便向公孙挥询问四方诸侯的国内动向,并且让他妥善地准备好外交辞令;和裨谌一块乘车到郊外,让他思考是否可行;再把思考的结果告诉冯简子,让他决断;计划完成后,便交给子太叔让他执行,同宾客交流应对。故而很少把事情办坏。这便是北宫文子所说的“合乎礼”。
郑国人在乡校游乐,谈论执政者的得失。然明对子产讲:“毁掉乡校,如何?”子产说:“为何要毁乡校?人们早晚做完事情到那里游乐,并谈论执政者的得失。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它;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掉它:这是我的老师,为何要毁掉它呢?我听说用忠善之行能够减少怨恨,没有听说用威势压人来防止怨恨。难道用强硬手段不能把众人的嘴巴马上堵住?可是如同防止河水一样:冲开的大口子,伤人必定很多,我便无法挽救了。还不如开个小口子进行疏导。不如让我听到把它当作治病的药石。”然明说:“我从今以后晓得您确实能够成就大事了。小人真的没有才能。要是真这样做下去,整个郑国都会有利,岂只是几位大臣呢?”孔子听见这些话,说:“从这事看来,有人讲子产不仁,我不相信啊!”
子皮想以尹何做宰邑,子产讲:“太年轻,不晓得行不行。”子皮说:“他为人忠厚。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到那儿去学习,他就进一步明白治理封邑了。”子产讲:“不行!别人喜欢一个人,总是思考对那个人有利。如今您喜欢一个人却将政事交给他,如同一个人还不会拿刀子却让他去切东西,那对他的伤害必定会很多的。您喜欢一个人,不过是伤害他罢了,那谁还敢求取您的喜欢呢?您在郑国,如同栋梁,栋梁折断,椽子会崩塌,我将会被压在底下,如同敢不把话全部说完?您有美丽的织锦,是不会让别人拿来学习裁剪的。重要的官职、大的封邑,是自身赖以庇护的东西,反倒让人学习着治理,它与美丽的织锦比不是重要得多吗?我听说学习之后才参与政务,没有听说通过做官来学习的。要是如此做,一定有害处。如同打猎,射箭驾车熟练,便能获取禽兽,要是没有驾过车射过箭,那么一心害怕车辆翻覆人被辗压,哪儿有空想着猎取野物呢?”子皮说:“好啊!我真是不明智。我听说君子专力从事明白大的、远的事情,小人专力明白了解小的、近的事情。我是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晓得谨慎地对待它;重要官职和大的封邑是用来庇护自身的,我反倒疏忽而轻视它。没有您的这番话,我还不晓得其中的道理呢。先前我说过,您治理郑国,我治理我的家族以庇护我自己,这就行了。从今之后我才晓得不够。从此刻起我请求,就算是我的家族的事情,也听凭您的意见去做。”子产说:“人心不一样,如同人的面孔不一样。我哪儿敢说您的面孔如我的面孔呢?不过心里觉得如此做危险,就告诉您了。”子皮觉得子产忠诚,故而把政事全部托付给他,子产故而能够治理郑国。
[原文]
卫侯在楚,北宫文子见令尹围之威仪,言于卫侯曰:“令尹似君矣,将有他志,虽获其志,不能终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之实难,令尹其将不免。”公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诗》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令尹无威仪,民无则焉。民所不则,以在民上,不可以终。”公曰:“善哉!何谓威仪?”对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①谓之仪。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顺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卫诗》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周诗》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言朋友之道,必相教训以威仪也。《周书》数文王之德曰:‘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言畏而爱之也。《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言则而象之也。纣囚文王七年,诸侯皆从之囚,纣于是乎惧而归之,可谓爱之。文王伐崇,再驾而降为臣,蛮夷帅服,可谓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诵而歌舞之,可谓则之。文王之行,至今为法,可谓象之。有威仪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
[注释]
①象:犹言效法。
[译文]
卫侯在楚国,北宫文子看见令尹围的威仪,对卫侯说:“令尹如同国君了,要有别的打算,即使能实现他的志望,不过不能善终。《诗经》说:‘什么都有个开头,不过很少能有好的结束。’善终真的很难,令尹恐怕要不能免于祸难。”卫侯说:“您如何晓得?”北宫文子答复说:“《诗经》说:‘在上的人要谨慎自己的威仪,由于是民众学习的准则。’令尹没有威仪,民众就没有效法的准则。民众不效法的人,而居于民众之上,就不能善终。”卫侯说:“好啊!什么叫威仪?”北宫文子答复说:“有威严并能使人害怕称为威,有仪表并能让人效法称为仪。国君有国君的威仪,他的臣子害怕并爱护他,把他作为准则而效法他,故而能保有他的国家,好名声传于子孙后代。臣子有臣子的威仪,他的下面害怕并爱护他,故而能保住他的官职,保护家族和睦家庭。顺着这个次序以下都如此,故而上下能相互巩固。《卫诗》讲:‘雍容娴雅的威仪,好处是不能计算的。’这是讲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都有威仪。《周诗》说:‘朋友间相互辅佐,所用的辅佐就是威仪。’这是说交朋友之道,必须要用威仪来相互教导。《周书》列举周文王的美德说:‘大国害怕他的力量,小国思念他的恩德。’这是说害怕他并爱护他。《诗经》讲:‘无识无知,顺从天帝的准则。’这是讲把他作为准则并学习他。殷纣王囚禁周文王七年,诸侯都跟着他去坐牢,纣王于是害怕并把文王放了回去。能够说是爱护文王了。文王攻击崇国,两次发兵而崇国降服向文王称臣,蛮夷相继归服,能够说是害怕文王了。文王的功业,天下传诵并歌舞它,能够说是以文王为准则了。文王的行为,到如今还作为法规,能够说是效法文王了。这是由于文王有威仪的原因。故而君子在位能使人害怕,施舍能使人爱护,进退能作为法度,周旋能作为准则,仪容举止能供人观赏,做事能让人学习,德行,能作为效法,声音气度可使人高兴,动作有修养,语言有条理,用这些来对待下面,就称为有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