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拯救心灵却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丈夫虽然不去赌牌了,可心还是牵挂着赌场,有时憋得在屋里打转转,实在忍不住了,就说出去串门。可是出去之后又玩了起来。滕淑荣心里虽然有气,但找到他,既没吵、也没骂,而是很体面地把他叫了回来。为让他彻底走一条新路,她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夫妻共同致富的法子,她要盖大棚,搞蔬菜生产。她向银行贷了款,又自费到外地学习种菜技术,回来后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丈夫看到妻子没白天没黑夜地干,人累瘦、手累肿了,还一声不吭。他受感动了,心想:“一个大老爷们还不如妇道人家,那还叫什么男子汉。”于是,他便与妻子一起用汗水和心血铺就了一条夫妻致富之路。果然,一年下来,大棚蔬菜纯收入1400多元。这是他们共同的收获。妻子乐了,丈夫乐了,全家人都乐了。丈夫赌博的心彻底死了,他告别了沉重的过去。
现在滕淑荣的家庭和睦温馨,丈夫以他的粗矿支撑着家庭的重负,妻子以她的温柔沐浴着家庭。他满腔热忱地支持她的事业,支持她把上千裸青苗无偿捐给贫困户、支持她学习、工作。在她评上省、市“三八”红旗手、科技致富模范之后,她外出开会、讲课。他都要送上一程说:“你放心,家里有我呢。”
滕淑荣的家和以前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盖起了150平方米漂亮的温室,而且是立体化生产,年收入近万元。在“黑龙江省妇女参加整治社会治安现场会”上,当滕淑荣介绍她如何帮教丈夫走上正路的事迹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滕淑荣遍尝了苦难和爱的滋味,用一腔热血塑造了一个好丈夫,也换回了真正的幸福。
###114.困惑中的“婚纱”
在一本书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婚姻是一个伟大的习俗,但我还没有为这种习俗做好准备。”我认为这句话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今一些女大学生对婚姻的困惑。
或许你不十分理解,那么不妨看看我们的经历。8年的孩童期,15年从小学到大学的漫长岁月,当结束紧张而浪漫的大学生活,挑起行装,向校园告别的时候,蓦地,我们惊呆了,我们中最小的巳经22岁,最大的竟26岁了。婚姻这个古老的课题,这个伟大的习俗,无情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于是,我们这些刚刚被叫做大人的女孩子们,还未等喘息一下,便被无家可归的现实所驱赶。告别吃食堂,住宿舍那种从初中即开始的流浪生活,纷纷唱起了“我想有个家……”于是,面对着等了好久好久的大龄未婚夫,我们披上了婚纱。“先成家后立业”的新设计,又使得我们纷纷在“学徒期”、“打杂期”结了婚,做了母亲……
熙熙攘攘,打打闹闹,一年之间,我们中已走了一半。但并不是“围城”外边的人都想进去,于是我们中剩下了另一半。尽管我们的年龄已步入“晚婚”队伍,可我们的心理年龄、精神年龄离“晚婚”相距甚远。回首遥望,我们的祖辈,血泪斑斑;我们的母辈,一言难尽;我们的姐姐们,上夜大,忙家务,带孩子,筋疲力尽,气喘吁吁。我们与她们没有一个共同的背景,我们的追求不可能一致。可我们将来的婚姻是怎样的呢?我们没有参照系。社会的大众传媒又使种种选择像清晨的玫瑰,向我们竞相开放,我们需要选择,需要思考,我们面临一个又一个困惑。
困想之一:“男离女低”的思维模式已经塑造了人们的思维,传统的惯性,使金宇塔尖端的女大学生迷茫不知所措。它源于自身还是源于社会?
A,24岁,黑龙江省某高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
她,气质非凡,他,风度翩翩;他,能言善辩,她,精明强干。他,她,毕业于同一高等学府,同是中共党员,他们都曾叱咤校园。可他们的将来呢?他,相当自信地宣称:“她将来绝对超不过我,我希望她事业有成就,但必须家庭第一,事业第二。”她并不严辞反驳地说:“我也希望他比我强,我超过他有什么好处?且不说其他,就是当他感到自卑时我心理就平衡了吗?电视剧《亲心唤我心》中的家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男高女低”。她的话使我想起了“荷拉原则对成功和失败怀着双重恐惧,构成了妇女获得事业成功的难以克服的障碍。”这已经让千千万万的大学生苦恼。
其中一位在信中这样写道:
“我曾以全学年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连续三年获校三好学生。作为校优秀毕业生我被分配到省直属机关工作,我踌躇满志。可23岁的我不能不考虑一下婚姻,我感觉很沉重。男性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勇往直前,而现在我们尽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20年后呢?他们硕果累累,我们脑中恐怕只有柴米油盐和毛衣花样了。面对婚纱,我真是既憧憬又恐惧……”
困惑之二:单一的婚姻生活方式造就的一个又一个婚姻悲剧,使她们望而却步。在新的探求中她们发现了:独身、分居、丁克家庭、乃至同居种种。可它能不能实现呢?他们自己也无法把握。
B.23岁,哈尔滨市某机关报记者。
“我对婚姻并不乐观。我眼所见,耳所闻的不幸婚姻太多了。日夜相守的厌倦,古板无波的平淡,不留空间的流行病……共同生活五六十年,善与善之间常常发生悲剧,不是相爱就可以幸福的。回到家本该身心休息,还要什么协调感情。”
我们本是相识巳久的好朋友,话题一展开便一泻而下。“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婚姻特色,我们对婚姻的追求必然和这一代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紧密相连。我们更注重个体,落实到婚姻上说白了、说透了就是:婚姻能给我带来什么?生活的快乐?事业的成功?心理的安慰还是无边的苦海?没有希望的孤岛?这并不是自私。我觉得要实现这些,除了两人的努力外,还需要选择一个客观上能够避免发生悲剧的理想婚姻形式。”
“具体说说。”“我和男友常常想:独身,同居不可能。不要孩子虽省出时间交流感情,但还没那决心。想来想去还是分居比较切实可行。有人叫它‘星期三或周末法’。既有独处的乐趣又有相聚的快慰。孩子三天归他,一天归我,独处时看书、写作,相聚时跳舞、郊游,那才叫生活呢!但有一个关键——房子。”B无可奈何地摊开手长叹一声:“结婚真是太难的事。”
C.23岁,哈尔滨市某中学政治教师兼班主任。
“我倒觉得结婚是幸福的开始。”
这天,C兴致勃勃拿着一本《家庭》杂志跑进屋唉,亲爱的,看看这篇文章《丁克家庭在中国》太棒了。我宣布,要想结婚绝对不要孩子。”
C美美地想着不要孩子的情景:有了自由,可以充分工作,闲暇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省了钱,可以买时装,吃好的,可以尽情享受。如果有个孩子,太痛苦了。C仿佛看到怀孕七八个月艰难地去上班;不能及时喂奶,奶汁湿透了胸前衣襟;早晨抱着孩子在冰天雪地里追赶公共汽车……C
咬咬牙喊道你听见没有?”
“好了,好了,我同意就是了,不过话得说回来,你自己别后悔。别忘了,美国许多不要孩子的妇女到40岁叫苦不迭。哼,到时候你掉‘金豆’都来不及了。”
C怔了一下。是啊,谁能把握将来呢?
困惑之三:如果说婚姻是伟大的习俗,那爱就是永恒的乐章。爱与婚姻纠葛一代又一代,无休无止,到底幸福的爱能在婚姻中延续吗?
D、E、F、G,21—22岁。黑龙江某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学生。
清理一下思路,我忽然想起应该了解一下在校的学生是怎么想的。女性生活方式最大的变化就在结婚之后。实际上婚姻需要教育,而且应在她们谈恋爱的时候。
那么不妨请你走进一个普通的8人宿舍,一道听听她们的一次“卧谈”好吗?
D抢先发了言:“或许我太看重婚姻,我害怕婚姻的失败。我觉得将来无论在其他方面多么出色,如果没有一个共同漫步人生的人,我就是失败者。”
“D,你想错了。”与男友倾心相爱的E认真地说道:“爱会给你带来许多烦恼。且不说无穷尽的琐碎、平凡会把爱磨得精光,就说追求和志趣吧,不可能永远和谐。每个人都想改变对方,于是就痛苦、忍耐、迁就。”
“为什么不可以在婚姻中各自成就自我呢?”在她上铺的F从蚊帐中探出头反驳道有时我真搞不清,到底是‘婚姻’错了还是我错了?如果是我错了,那我必须得学实际一些。但如果是‘婚姻’错了,那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不可以去改变它,让它浪漫起来呢?”
一直沉默不语,常常独来独往的G漫不经心地说:“你们太爱幻想了,别以为爱和婚姻是一回事,你会失望的。爱是转瞬即逝的一种感觉,而婚姻是生活。我对婚姻没有爱的奢望,当然表面上我同别人一样追求生活的稳定、安全、物质享受。我会做好妻子,好母亲,但在心里,我会保留一个爱的空间。婚姻嘛,就是生活中不得不选择的一种方式
她的话使我吃了一惊,或许这也是一种浪漫?
双手掩面,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诗:“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眼睛,让它去寻找光明。”对,这困惑不正有一种光明吗?有人说:“女人往往将自己的独立让位于婚姻,男人则将自己的独立从属于事业。”现在我觉得事实并非如此,上面女大学生的困惑,不正是对这句话的反叛,不正说明了女性的进步,女性的觉醒吗!
从我们对100名在校女大学生的抽样调査问卷中可以得到印证:在美貌、事业、婚姻、金钱、温柔、自立6种选择中有75%的人认为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是自立。在赞成、反对、无所谓3种选择中79%的人认为“独身无所谓”。在事业第一、家庭第一、二者兼顾3种选择中有86%的人希望事业和家庭兼顾。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是不是感觉到一代人的前进,是不是我们正在追赶“我自个能行”的时尚?
困惑与欣喜都是必然,因为我们处于世纪与世纪的碰撞之间,对于每个女性,婚姻是一个“槛”。但困惑之后迈过这个“槛”,岂不就是一个欣喜的未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新世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