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东周列国志
1643800000218

第218章 献地图荆轲闹秦庭论兵法王翦代李信(2)

秦王心战目眩,呆坐了半天,神色才稍微镇定了些。走到柱子边去看荆轲,只见荆轲双目圆睁,怒气冲冲,就像活着时一样。秦王害怕了,命令将荆轲、秦舞阳的尸首,及樊於期的头颅,一同在市中焚烧,燕国使节的随从皆砍下头颅,分挂在秦国的各个国门。吩咐完毕,秦王起驾回了内宫。宫中的后妃听到这一重大的变故,都前来问安,秦王于是设下宴席以压惊称贺。内中有一个胡姬,原来是赵王的宫人,秦王破了赵国,将她选入后宫,因她善于弹琴,备受宠爱,被立为后妃。秦王让她弹琴以便解除烦闷。胡姬抚琴而唱道:罗縠单衣兮可裂而绝,八尺屏风兮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兮可负而拔,嗤彼凶狡兮身亡国灭。

秦王喜爱胡姬编歌的敏捷,特赐予她缯绮一箧,当晚尽欢,在胡姬那里过了夜。胡姬生下一子,取名胡亥,就是后来的二世皇帝。这是后话。

第二天早晨,秦王上朝,论功行赏,第一有功的当推夏无且,赏赐给他二百镒黄金,并说:“无且爱我,所以关键时刻用药包打荆轲。”又唤小内侍赵高说:“‘把剑推到背后再拔出来’,全靠你提醒了我。”也赏赐黄金一百镒。群臣中用手与荆轲搏斗的,视伤的轻重加赏。殿下郎中等击杀秦舞阳的,亦各得到了赏赐。蒙嘉错误地为荆轲等人传了话,用凌迟这种酷刑将他处死,并将他的家人也一并处死。蒙嘉在这命令下达前已经病故,他的儿子蒙武,在秦国部队内任职,因不知情,所以宽宥免死。秦王怒气更旺,于是益发加兵,用王贲为将领,协助其父王翦,一齐攻打燕国。

燕太子丹听说秦王再次攻打燕国,不胜其愤,带领全部将领迎战于易水的西面。燕军大败,夏扶、宋意在战斗中都死去了。太子丹奔向蓟城,鞠武被杀死了,王翦合兵围住了燕国,十月攻下了城池。燕王喜对太子丹说:“今日国破家亡,都是因为你!”丹对答说:“韩、赵两国俱已破灭,难道也是我的罪过?现今城中的精兵,尚有二万,而辽东这个地方,背靠着山,前面又有大河阻挡,还足以固守,父王您应当赶快去那里!”燕王喜不得已,登上车从东门出行。太子丹率领着所有的精兵强将,亲自为他断后,护送燕王东行,退守到了辽东,在平壤重建了国都。王翦攻下蓟城后,到咸阳去告捷。

王翦多年劳累留下了病根,上表要求告老还乡。秦王说:“太子丹的仇恨,我时刻都不会忘记,但王翦实在是老了。”派将军李信带领王翦的部下,去追赶燕王父子。秦王把王翦召回来,赐予他很多财物。王翦因病辞谢后,老死于频阳。燕王听说李信带兵追来,派使节向代王嘉求救。代王嘉于是给燕王写了一封信,大略说:秦国之所以急于攻打燕国,是因为他们怨恨太子丹的缘故。燕王如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秦国必定不会再发怒,燕国的社稷就可以保全了。

燕王喜犹豫不定,不忍心这样做,太子丹害怕自己被杀,于是与他的宾客一起,逃到桃花岛上隐匿了起来。李信在首山驻扎下了军队,派人拿着数说太子丹罪过的信交给燕王喜。燕王喜恐惧万分,谎称找太子丹商量对策,用酒将太子灌醉并将他缢死,然后又砍下了他的头,燕王喜放声恸哭。时值夏季的五月,忽然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平地上积雪二尺五寸,寒冷刺骨就像严冬一样,人们都说这是太子丹的怨气凝结而成的。燕王将太子丹的首级,用匣子装好送到李信的军中,并写了一封谢罪的信。李信飞马入报秦王,并且说:“五月天气却下起了大雪,军人为严寒所苦多有生病的,请求暂时班师回国。”秦王与尉缭商议,尉缭说:“燕国栖身于辽东,赵国栖身于代州,他们就像游魂一样,不用多久,就会自散。如今之计,应当先攻下魏国,再打荆楚,等到这两国攻打下了,燕、代两国就不费吹灰之力了。”秦王说:“很好。”于是下一道诏书命令李信收兵回国。又命王贲为大将,率领十万大军,出函谷关去攻打魏国。

当时魏景泯王已去世,太子假称王已经三年了。早在秦国攻打燕国时,魏王假已经修建了大梁这座城市,城内城外都挖了深沟,预先修好了以作防备。并派人去交结齐王,将利害关系说给齐王知道:“魏国与齐国的关系就像唇与齿,唇亡则齿寒。魏国一旦消亡,那灾祸一定会降到齐国头上,希望能同心协力,互相救援。”齐国自君王后薨,他的弟弟后胜做宰相,接受了秦国黄金的贿赂,竭力阻止齐与魏合纵,他说:“秦国一定不会辜负齐国的,但今天如果与魏合纵,必定会触怒秦国。”齐王建被他的话所迷惑,于是辞退了魏国的使者。王贲连着几仗都打赢了,进尔围攻大梁城。当时正碰上连天大雨,王贲乘着油幙车,察看水源,了解到黄河在大梁城的西面,而汴河从荥阳发源,亦从大梁城的西面经过,于是命令军士在西北方向挖出一条渠道,将黄河、汴河的水引向大梁城,但先在渠的下方筑一道堤,阻止水下流。

军士们冒雨进行着这项工程,王贲亲自督工。沟渠挖成后,一连十天,大雨不止,水势浩大,王贲命令毁了堤坝疏通沟渠,于是黄河、汴河之水沿着这条渠汹涌而来,渠内、渠外大水泛滥。大梁城被水浸泡了三天,房屋坍塌的不计其数,秦兵乘机攻打了进去。魏王假正与群臣商议写投降书的事,被王贲俘虏,与他的后宫佳丽及眷属一齐被押送去了咸阳。假在途中病死。王贲悉数取得魏国的土地,把它列为秦国的三川郡。并得到了野王管辖的地域,废除卫君角,将他贬为贫民。魏国自晋献公那一朝代开始,毕万得到了封邑,毕万生下了芒季,芒季生武子犨,武子犨辅佐晋文公成就了霸业,犨传到第四代为桓子侈,桓子侈翦灭了范氏、中行氏、智氏,侈又生文侯斯,文侯斯与韩国、赵国共分晋国为三份,一共传了七代到了魏王假,经历了二百年的历史。史臣有书赞曰:毕公之苗,因国为姓,胤裔繁昌,世戴忠正。文始建侯,武益强盛;惠王好战,大梁不竞。信陵养士,神气稍振。景湣式微,再传而陨。

这是秦王二十二年时的事。这一年,秦王采纳尉缭的策略,又计划攻打楚国。他问李信说:“将军估计一下,讨伐楚国这一仗,用多少兵力就够了?”李信回答说:“不过用二十万兵力。”秦王又召见老将王翦,问他同样的问题,王翦说:“李信凭借二十万兵力去攻打楚国,必败。以臣的愚见,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内心忖度道:“老人本来就比较怯懦,不如李将军气盛勇敢。”于是不用王翦,而命李信为大将,蒙武做他的副手,率领军队二十万去攻打楚国。李信攻打平舆,蒙武攻打寝邱。李信年少骁勇,一鼓作气打下了平舆城,然后引兵向西,又攻下了申城,派人拿着书信与蒙武相约,准备与蒙武在城父相合,并一起捣毁邾城。

再说楚国自李园杀春申君黄歇后,立捍为幽王。捍是黄歇与李氏所生的儿子。幽王在位十年而逝,没有子嗣。当时李园亦已去世。群臣于是拥戴同一宗族的一位公子犹为哀王。哀王即位两个月,他的远房兄弟负刍杀死了他而自立为王。负刍在位三年时,听说秦国已开始攻略本国的土地,于是拜项燕为大将,率兵二十余万,水路、陆路一齐进发。项燕得知李信带兵正从申城出来,自己率领着大军到西陵去迎战他,又派副将屈定,在鲁台山等七处设下埋伏。李信依恃着自己的勇力,一路前行,正遇上项燕的军队,两军交锋,战斗正酣之时,七处的伏兵一齐呐喊着围了上来,李信抵御不了众多的敌兵,大败而逃。项燕带兵追赶,三天三夜不停息,杀死都尉七人,军士死伤者无数。李信带着残兵败将退守到了冥陒,项燕又攻破了这座城市,李信只得丢下城池接着逃跑。项燕一直追到平舆,将秦国侵占的土地如数收复。

蒙武此时尚未到达城父,听说李信战败逃窜,也退出楚国来到赵国境内,派使者急告秦王。秦王听到李信兵败的消息,大怒,削除了李信的官爵和封地。

亲自出马到频阳造访老将王翦,问他说:“将军您预计李信率领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必败,现今果然有辱秦军了!将军您虽然有病,但能不能为寡人振作起来,带兵去打一仗呢?”王翦再次拜谢说:“老臣因病有些糊涂,身心也都衰老,大王还是选择更能干的将领去任用吧。”秦王说:“这次出征,非你将军不可,将军请不要再推辞了。”王翦说:“大王如果不得已一定要用老臣,那老臣必要六十万兵士才行。”秦王说:“寡人曾听说,古代的大国只有三军,次等的国家只有二军,小国只有一军,而且军队出征并不全数开拔,所以国内不会缺乏兵力。王霸的威势凌驾于各诸侯国之上,他们国家的军队也只有千辆战车,按一辆战车配备七十五名兵士计算,也从未达到十万的数目。今天将军您一定要用六十万兵力,这是前所未有的呀。”王翦回答说:“古代打仗,约定日子摆下阵势,双方列阵而战,步伐有一定的规定,动干戈但不致人重伤,声讨别国的罪行但不兼吞土地,虽然动用了武器,但其中尚寓含着礼让的意思。所以帝王动用兵力,不必数量很多。齐桓公在国内政变取得了胜利,其动用兵力不过三万人,而且还是更替地使用的。今各诸侯国以兵力相争,恃强欺凌弱小,以人员众多损害人口少的国家,逢人便杀,遇地便攻,兵力动辄数万,围城经常数年,因此农夫都拿起了刀枪,儿童都被列进了兵册,形势所逼,即使想少用兵力也是不可能的。况且楚国拥有东南方广大的土地,一声号令,百万兵力都可具备,我所说六十万,还恐怕不能与楚国兵力相当,怎么还能再减少呢?”秦王叹息着说:“不是将军您在军队里历练多年,就不能这样透彻地看问题,寡人听将军的。”于是带着王翦入了朝廷,当天就拜他为大将,将六十万兵力交授与他,仍用蒙武做副将。临行之日,秦王亲自到坝上设宴饯别。王翦拿着酒杯,祝福秦王长寿,然后说:“大王饮了这杯,我有一些请求。”秦王一饮而尽,问道:“将军有什么话要说?”王翦从袖中取出一简,上面开列咸阳良田美宅数处,向秦王请求说:“把这些田宅批给我们家。”秦王说:“将军若得胜回朝,我将与你共享荣华富贵,何必担心贫穷呢?”王翦说:“臣老了,大王即使给我官爵封地,这就像风中的烛光,能照亮多长时间呢?不如在臣目力所及之时,多多地给予我良田美宅,作为子孙产业,这样就能世代享受大王您的恩德了。”秦王大笑,同意了。王翦带军队行至函谷关,又派使者向秦王索要园池数处。蒙武不理解,说:“老将军的请求,不是太多了吧?”王翦私下里告诉他:“秦王性格刚强凌厉而且多疑,今天他将精兵六十万交付与我,是倾全国兵力托付给我了。我多多地索取田宅园池,谎称为子孙大业考虑,是用以安慰秦王的心的。”蒙武说:“老将军高见,我可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