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求职者的依赖心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缺乏独立型
这类求职者产生依赖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不够独立。这种依赖心理是缺乏自立意识和自主能力的表现。很可能是对现有的工作还无法轻松胜任,因此觉得工作“反正有领导安排”,甚至不敢单独去会见客户谈判,也不大愿意主动与客户联系。欧阳小姐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父母为她安排好学习、生活上的一切。大学毕业后又为她介绍了大6岁的男友,奉命结婚,然后习惯于老公安排一切。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她想当然地环顾四周,看看有谁能替她解决,比如身边的男同事。甚至回家后还会向老公抱怨工作。这是很严重的心理依赖,长此以往并不利于欧阳小姐的事业发展和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缺乏自信型
多数女性属于这种类型。传统的社会文化,始终把女性塑造为柔弱的、需要保护的对象,这给她们意志力的形成带来较大的影响,因而遇到困难时总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甚至有的女性作为老板,或部门领导者,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够保持自信,不能够勇敢面对,过多地消耗了她们的精力和时间,影响事业的发展。
◆拒绝责任型
责任与权利从来都是孪生兄弟,在独立做出决定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你要独立承担责任和后果。有些人在工作中一有问题便依赖身边的男同事或领导,很谨慎地不愿做出自己的决定,根本原因在于不愿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
◆寻求认可型
有些女性在征求别人的意见时并不是特别在乎对方的回答。但她需要机会让别人知道她心中的想法,需要大家认为“瞧,她很努力”,这样她感到被别人认可了,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所以她们的倾诉、抱怨或者是征询意见,有时候只是一种交流,一种展示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很在乎对方的回答。
◆渴望支持型
有些女性在一个问题已有决定的情况下,还是会向身边的人征求意见。她之所以再询问,是在心里她期待别人做出和她一样的判断,是希望别人能得出和自己一样的结论。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在乎群体的评价,更喜欢群体的活动,比如结伴逛街购物、健身练习等。在群体中共同的目标和行为会给女性带来安全感。“大家都这么认为的”,从而感觉获得了支持,对自己的决定更有信心。
依赖心理的实质是缺乏信心,自己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在就业过程中,求职者的依赖心理表现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独立性不强,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心存依赖,不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不敢向用人单位展示和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一味地依赖亲戚、朋友、社会关系给自己找门路,或依靠家长代替自己去奔波。
依赖他人的帮助,求职者有可能也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从长远来说,依赖的心理对求职者的社会适应却是有害的,因为依赖的习惯会使人逐渐丧失自信、失去自我,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
求职者要想克服依赖心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树立自主的人生观
自立、自主是每个成功者所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在充满求职竞争的今天,求职者要不断强化自立、自主意识,勇于竞争,树立依靠自己努力,以自身良好的业务技能为职业立身之本。依靠关系,或不想通过公平竞争而走捷径、侥幸取胜,都是靠不住的,对自己的成才都是极为不利的。
◆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
◆提高职业技能素质
相对男性而言,女性求职者的依赖心理更加严重。这就要求女性求职者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素质,使之不低于甚至超过与自己竞争的男性水平。像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地比男同学学习抓得紧,各科成绩往往名列前茅。考试成绩好一方面反映出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利于增加与男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但仅凭课程成绩好还不行,还要注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的视野,注重培养自己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自己创造力的提高,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为自己择业、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克服依赖心理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通过行动上不断累积的成功来强化自己动手的习惯。
误区26:紧张胆怯
徐燕是北京一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为了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她也和其他求职者一样,来到招聘会场。这位姑娘性格比较内向,看到那些坐在展位里的招聘人员,心中非常紧张。一家企业的人事主管看见她徘徊了好长时间,主动把她招呼过来,向她询问基本情况。徐燕还没开口,脸就红了。由于紧张,回答人事主管的问题时吞吞吐吐,甚至有些语无伦次。其实徐燕在校时成绩非常优秀,个人能力也还不错,人事主管看她这种表现,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
对于求职者来说,紧张、胆怯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紧张、胆怯往往会导致感觉的敏锐性下降,适应、技能的回忆受阻,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影响自己原有能力的发挥。一旦紧张起来,什么都乱了,该做的事情没做好,该有的水平发挥不出来,真是越紧张越坏事,最倒霉的是它导致了这样的后果:该通过的没通过,该录用的没录用。上面案例中的徐燕就是因为犹豫、怯场,在招聘单位面前过于紧张,而失去了机会。
有的人在朋友、亲戚等熟人面前表现非常自然,但是一见到陌生人,就会脸红、心跳、紧张,说话结结巴巴,甚至手心出汗。人家问他话,常常是低头无语,想说又说不出。如果独自去外单位求职,更是胆怯,一定要约伴同行,或要父母陪伴。这就是所谓的“社交恐惧症”。一般来说,求职者的恐惧心理有如下表现形式:
◆陌生恐惧
一见陌生人就脸红,紧张得说不出话,感到浑身不自在,这便是陌生恐惧。其实,别人在你眼里是陌生的,你在别人眼里也是陌生的,就像是去合资企业求职,我们看美国人是外国人,在美国人的眼里我们也是外国人一样,所以大可不必恐惧。
◆群体恐惧
当去某单位人事部门求职,而办公室里有许多人时,求职者发觉众人的目光都在投向自己,便会感到一阵紧张,很不自在。因为对方是一群人,而求职者是单独一人,自然而然就产生一种群体恐惧。
◆高位恐惧
当你去外单位求职时,如果面试的主持人是厂长或是知名教授时,你往往会被他们的赫赫名声吓倒,一见面就会莫名其妙地紧张和不安,这就是高位恐惧。其实对方虽然地位高,名声大,但从人格上说,人都是平等的。
面对主考官,求职者应该如何让自己保持镇静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以下办法有助于应聘者化解紧张情绪。
◆带一个公文包或图书、报纸、杂志
带一个得体的公文包,包内要多带一些有关工作的资料或有助于谈话的东西。面试时选择合适的时机递给主考官:“关于这个问题,我已作了某些设想,请过目。”这样就可尽量减少与主考官正面接触。还可带一张报纸或一本书、杂志,等候时翻阅。因为这时人最易产生紧张心理,正好你手上有东西看,那就全神贯注看报或看书、看杂志,一来可缓解等候的不安,二来可显示自己的素质。
◆向主考官承认自己的紧张情绪
你可以对主考官说:“我不知道您看出来没有,坦白地说,我对这次面试有点紧张。”你承认自己曾经紧张过,反而能使你更主动地接近了主考官。每一个求职者,都要经过面试这道关。有的人经验丰富,发挥自如,接受面试如同表演节目,顺利闯关;有的人则战战兢兢,被动应对,纵有再多能耐,但由于临场表现欠佳,难免败北。
◆面试时考察应聘的职位
面试期间衡量一个公司以及一个工作职位非常重要。因为按一般规则,聘用合同中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在试用期间双方中有一方感觉不适应,可以终止合同。通过面试可以衡量个人与工作职位的匹配程度,一旦了解到公司或工作职位不适合自己,在得到这份工作之前就放弃它,而不是花三个月来亲自体验。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又可以避免悔恨和内疚。而面试恰恰是你最好的近距离观察公司、收集相关信息的机会,这样看来,你就没有紧张的必要了。
◆把面试看作一次“平等对话”
雇主和求职者一样,一般都会迷失在面试的形式中,这些形式包括一套标准化的面试问题。一次面试真正需要回答的只是一些核心问题,其他所有使你紧张痛苦的问题几乎都没有什么用。大多数人把面试当作一次审问来对付,这是错误的。面试是你与雇主的一次会面,面试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家是平等的。是一种你和雇主共享的权利,如果你能把握住它,就能把面试变成一次决定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使雇主把你看成团队中的一员。
其实招聘者也是如履薄冰,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聘用你是个错误,你将使公司损失大笔的金钱和时间。他们了解你的情况甚至还不如你了解他们的多。你可以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公司,你是主动的;而招聘者手上却只有你的简历,需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弄清你的情况以决定是否聘用你。从这点上来看,双方是平等的。这就如同约会见面一样,一切本来就是轻松自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