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走出求职面试的52个误区
16511800000014

第14章 求职方法误区(1)

误区27:频繁赶会场,到处投简历

参加招聘会是求职者的必经之路,现在无论是高校还是就业市场,每年举办的招聘会很多,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很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选择空间也很大。但当前大部分求职者的普遍做法是:简历做上几十份,什么招聘会都跑,有好的单位就投简历。

曾经有一位大学毕业生自以为是地说:“我投了180多份简历,难道没有一家单位看中我?我就坐在宿舍等着就行了,还瞎忙乎什么!”

大家心里都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到处都撒网,总能网到一两条大鱼。有些求职者,从开始就为找工作忙得团团转,听说甲地举办招聘会,就拎上简历赶过去;刚到那里又接到乙地单位的笔试通知,只好急匆匆投完简历后赶去笔试;还有的人自己去一处参加招聘会的同时,委托同学或朋友帮忙到另一处投简历。

“频繁赶会场,到处投简历”,这样做的结果要么是投档与面试、笔试冲突,顾此失彼,要么是投档简历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或者几个单位同时要求签约,进退两难,最终让人心力憔悴,也未必找到理想的工作。

以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学生为例,其实他犯了一个严重错误:由于他没有仔细研究市场需求,因此所投的简历没有丝毫针对性。用一份模式固定的简历去打动180多家不同的用人单位,实在是难于上青天。

许多人在求职之初错误地认为,只要频繁出入招聘会场,投递足够数量的简历,就一定会得到工作机会的垂青;也可能天真地认为不会每次都失败,一定会有赢的时候。在一种焦灼浮躁的心理状态之下,心急火燎地大把大把发送简历,急于把自己“推销”出去。尤其在计算机网络早已普及的今天,将一份简历进行复制、粘贴,然后群发电子邮件,简直易如反掌。但这种行为与站在街头,不分对象地散发广告和传单又有什么区别?显然,这种不肯脚踏实地为目标奋斗而靠撞大运的投机心态,简直就是在赌博。当然赢得成功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人力资源专家曾做过统计,一个人至少要经历6~10场把握较大的不同公司面试,在3~4个到手的工作机会中比较筛选,才能获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求职者得到一个工作机会的代价起点是100份简历,而要得到理想的好工作,恐怕得需500份以上。既然如此,看到每场招聘会结束之后,满地散落任人践踏的简历你也许会见怪不怪了。有针对性地参加招聘会、让自己的简历更出彩,赢得考官的青睐,为自己争得面试机会,这才是求职前期的重中之重。

求职者多参加几场招聘会,多点选择余地的想法没错。但是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找工作时要先对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现在一些省会城市每年举办的招聘会很多,特别提醒求职者在参加招聘会时要有所选择,首先要明确招聘会的规模,参加一些有影响力的招聘会,不要盲目地赶场子,做无谓的付出。比如说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这种招聘会与一般的人才招聘会不同,是由主办方专门为高校毕业生组织的招聘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毕业生在这类会上找到工作并解决户口、人事档案关系等问题的几率很大。

另外,求职者不要指望在招聘会现场就能得到答复。如果招聘单位前挤了很多人的话,最好尽可能多地了解应聘单位信息,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同时,求职者参加招聘会最好能够避开高峰期。这个高峰期一般在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左右。在参加招聘会之前,求职者一定要通过相关网站了解将要参加招聘单位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到了招聘会现场再大海捞针似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单位。

据某市人事人才网统计,在网上才市、现场招聘、报纸期刊、电视电台四种媒介中,通过网上才市了解信息的求职人员占到总人数的49.71%,经过长时期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培育,数字才市已经成为人才供求链中的主流渠道。此外,招聘代理、短信求职等新型方式的兴起,也为求职者打造了多平台的就业渠道,求职者在选择工作时,不妨根据自身能力和欲就职行业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投递简历,往往可以取得另辟蹊径的好效果。

误区28:使用假证件

应届大专毕业生小莹前往一家著名广告公司应聘行政秘书职位。面试时,小莹以其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英文水平,以及出色的临场发挥,赢取了主考官的赞赏。该公司人事经理当即决定聘用小莹担任总经理秘书一职,并请她次日带齐证件和有关资料前来办理任职手续。小莹为能得到这一份环境优越、能发挥自己才华的工作而高兴不已。

回到表姐家里,小莹才发现由于匆忙南下,身份证及大专毕业证等都留在了湖北家乡。办理任职手续,没有证件怎么行呀?小莹想,自己与广州的堂姐名字、相貌都比较相像,就拿堂姐的证件前往该公司应聘,蒙混过关算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莹就到该公司办理任职手续。人事部门职员要求小莹交齐身份证、毕业证、计生证、健康证等证件的复印件时,小莹慌了:她面试时亲口告诉经理自己是未婚的,而堂姐已有了一个一岁的小孩,这样一来,身份证、毕业证还可以搪塞一下,但堂姐的计生证上面清楚地写着“一孩”,这怎么解释啊?正当小莹为此发愁时,精明的职员已拿着小莹堂姐的身份证与小莹本人作对照,并问小莹:“你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小莹答不上来了。接着,职员要求小莹交计生证时,小莹只好说没有办理。职员说:“因为有关部门规定,员工必须具备上述证件方可办理任职手续。”无奈之中小莹只得向职员坦白一切,职员说要征询经理意见后再答复她,请小莹先回去等消息。结果可想而知,小莹根本不可能等到这家公司的通知。

在求职过程中,有些求职者为了更易于受聘,便想出了使用“假证件”的歪招,企图蒙混过关。这样做的结果,受害的往往是自己。一个聪明的人事经理,可以从你的语言、你的神情中看出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到底有多大能力,可以做出什么成绩。他们不会仅凭一张“毕业证”,就毫不犹豫地录用你。

求职时使用假证件,实际上就是一种欺骗行为。使用假证件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卑,认为自己学历低,否认自己的能力;二是虚荣心太强,觉得学历低很没面子。

即使用人单位当时没有看出求职者证件里的“猫腻”,但欺骗后得来的成绩毕竟是短暂的,而谎言揭穿后别人的鄙视与不信任,将给你一生带来遗憾,成为不能抹去的污点。试想,连递交的个人资料都是假的,怎么能让领导放心地将工作交给你,怎么能让大家在未来合作的日子里信任你呢?

求职者往往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些用人单位工作环境优越,待遇也不错,但应聘的条件也相应要求较高,有的求职者面对用人单位(例如:学历、年龄、技能等)要求不太适合的条件时,便采取购买假文凭、虚报年龄、编写假材料等手法来骗取用人单位的信任,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正确的做法是在应聘时不被文凭、年龄所累,实事求是向用人单位充分地展示你的长处,因为文凭并不代表水平,经验也很重要,年龄稍稍超出不重要,只要其它条件符合,用人单位是不会斤斤计较的。只要你做个诚实的求职者,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在这个世界上假的东西无法立足,而且往往会害了自己。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他们要的是有真才实干的人,因此,如果你真的有才,就别以假欺人,要靠自己的实力赢得工作。

误区29:蓄意欺骗,隐瞒真相

齐先生去一家大型超市应聘经理助理一职。由于工作经验丰富,再加上他善于言谈,因此用人单位相当满意,基本上确定下来,只差最后审核了。

超市审核齐先生的负责人在调查中发现,齐先生曾在另一家公司服务过。但奇怪的是,齐先生并没有把这段经历列入履历表。于是赶紧向那家公司查证,才知道他们中意的这个人,的确曾在那儿工作过一阵子。

在最后面试的时候,超市负责人追问齐先生是怎么回事,齐先生马上露出慌张的表情,说:“唉呀,我只在那里做了五六个月,那工作真是糟透了,跟他们一开始和我说的完全是两回事,我当然得赶快走人,重新再开始呀。这有什么好提的?何必讲得那么清楚呢?”

只因为齐先生蓄意隐瞒了这段过去,使只差临门一脚就要进去的企业,又最终将他拒之门外。

谎报相关资料是许多求职者遭到招聘单位拒绝的原因之一。在求职过程中,一些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荐材料弄虚作假

有些求职者为使自己成为单位抢着要的对象,找到最理想的单位,弄虚作假,填写推荐表时“避实就虚”,把不利于自己的资料省略掉,夸大其词地介绍自己;有些毕业生在制作简历时,为自己编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职务和荣誉证书,个个成了学生会主席、协会会长;还有的毕业生擅自更改学习成绩。

◆一人多职

一些求职者为了保证“有业可就”,往往采用“广撒网”的方式,结果部分求职者往往会与几家用人单位达成签约协议。有的求职者一人占着几家单位,却迟迟不能下定决心签约,也使那些想就业而没有找到单位的人失去了很多机会。

◆保底签约

一部分准备考研的毕业生为以防万一,往往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先找个单位挂着,考不上就去工作,考上了就和单位解约;还有些毕业生临近离校仍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担心毕业后户口和档案被打回原籍,为给自己“留条后路”,都想尽办法先签个单位保底,等碰到更好的机会再说。

◆肆意违约

不少毕业生故意曲解“双向选择”,想当然地认为既然选择单位具有自主性,那么签约和违约也应当是自己的权利。要么在签约的同时就想着违约,要么刚刚到单位就开始跳槽。他们往往找出一大堆理由,譬如“还有更好的单位”、“这个单位不适合我”、“人往高出走”等等,视协议书为一纸空文,随意毁约,全然不顾用人单位和学校的感受。

这样的求职者弄虚作假,或临阵易帜,或随意违约,不仅给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人才培训和生产经营带来巨大损失,而且也表现出求职者对自身的极不负责,对自己信誉、形象、前途的践踏。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求职者的声誉,破坏了他们的群体形象,降低了用人单位对他们的信任度,使诚实的求职者在求职时无端遭受怀疑眼光的审视,无辜受辱,造成心理损伤。

某些求职者会在履历表上故意省略曾经犯错被开除或因公司缩编被裁员的经历,企图蒙骗招聘者,达到自己被聘的目的。对于普通求职者来说,这种自我保护式的欺骗行为往往能蒙混过关。但是如果你是一名高级人才,企业会很在乎你的所有经历,这样做只会对你不利。

其实在现代社会,履历表上出现待业的空档已经是很常见的事了,而且各种原因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么单纯。企业并购往往造成许多高级人才被解雇,沦落到求助于中介公司,其实大家心知肚明,真的没什么丢脸的。在中介公司和企业调查这些经历的时候,他们自然希望你坦诚以待。当然,他们不是叫你和盘托出你几个月来辛苦求职的辛酸。资深职业专家提醒求职者,你可以在履历表上列出过去工作上的重大表现,到了和招聘方负责人讨论的时候,再坦白详述这些待业的空档。这样的话,就不用担心后来对方会挖出什么不光彩的事。

求职要诚实,为人要正直。诚实正直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是信任的基础。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是最需要勇气和正气的。因为他必须敢于面对事实和真理,在别人含含糊糊、唯唯诺诺或噤若寒蝉、三缄其口时,勇敢地说出真相。试想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只能靠弄虚作假或一味迎合去谋得某个职位的人,他能长久取信于人吗?所以说诚实正直的品质是获得信任的基石,求职者不可等闲视之。

误区30:等待“天上掉馅饼”

在频繁找工作、选工作的过程中,有些求职者隔岸相望,只求看准时机,一击命中;也有人终日抱怨,自卑气馁,一边是满嘴“工作难找”的论调,另一边却又按兵不动,似乎在等待着某日清晨起床,一份如意工作便已到手;还有些有些求职者认为,自己能否被录用关键在于老板,如果老板不用自己再优秀也没用,因而也不去积极争取,象征性地应聘就是了,只等着天上掉陷饼,老板突然决定录用他。

在求职过程中,究竟应该主动出击还是盲目等待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从生活学习到爱情事业,人生的每一步既是选择后的结果,又是下一次选择的开始,尤其是在就业问题上,就业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未来的人生之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过去那种“考上大学,便等于端上铁饭碗”的论调早已被时代的洪流淘汰,“优胜劣汰”的原则正贯穿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过去那种“一证护体,便可高枕无忧”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获得馅饼和午餐,只能靠竞争,要竞争,只能主动出击,盲目地等待,只会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