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16573400000013

第13章 不良行为会隐藏成长正能量(3)

有一天,一位爸爸到幼儿园去接孩子。看到孩子正在画飞机,这位爸爸就在旁边看了起来,可看着看着,他总觉得儿子的飞机画得很别扭。

于是就对儿子说:“这样画不对,你看,这个地方应该这样画,那个地方应该那样画……”

可是,儿子却不管不顾,还是自己画自己的。

爸爸在旁边看得着急,于是,不顾儿子愿不愿意,拿起儿子的手画了起来,终于画出了一架他认为很像飞机的飞机。

可是,儿子却哭丧着脸说:“爸爸,这是你要的飞机,为什么我就不能画出我想要的飞机呢?”

面对相同的情况,国外年轻父母的处理手法却是迥然不同的。

一个3岁的法国小男孩对画画很感兴趣,他的父母就给他买了很多画笔和画纸,让他自由自在地画画,至于画的是什么,画的怎么样,父母并不加以评说和纠正。

有一天,小男孩费了很长的时间画了一个西红柿,就摇摇罢罢地拿着给爸爸看。

爸爸没有说,而是首先问孩子:“儿子,你画的这个是什么呀?”

儿子用稚嫩的话语回答:“爸爸,这个是西红柿,我最喜欢吃的。”

可是爸爸看到,儿子给西红柿涂的是紫颜色,而且是像香蕉一样的细长条。可是爸爸并没有说儿子画得不像,也没说儿子涂的颜色不对,而是对小男孩儿说:“嗯,画得不错,真有想象力,不过呢?你画的和真实的西红柿有一点点的出入,来,儿子,我们看看真实的西红柿是长什么样子的,然后再来画一个好吗?”

“好的,爸爸,你去拿个西红柿来,我们一块儿画。”

一些父母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画的东西,总觉得自己的眼光是正确的,而孩子的眼光是错误的,总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殊不知,孩子也有自己的想象力,也有自己的心灵世界。而另外一些父母,不管孩子多少,他们都认同孩子的想法,一般不会轻易地对孩子画出的东西进行批评和指正。即使孩子有时画的东西是与现实有很大出入的,他们也会让孩子自己去认识,自己去领悟,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孩子怎么画。

本世纪的伟大画家毕加索、米罗等人,为了追求更高境界的艺术突破,建立个人的独特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以寻求摆脱视觉惯性束缚,直达事物核心的灵感。

要做到返璞归真、外敛内收的境界对艺术家来说是那么的不易,可刚拿起画笔的孩子却已经站在原创的高点上,因为幼儿的心灵就像喜马拉雅山那么的纯净,清澈的眼睛可以不受视觉任何的束缚,完全凭直觉涂出艺术家们魂牵梦绕的追求,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

渐渐地,孩子的那种对美感的敏锐度在丧失,想象的天空也不再那么的蓝。因为孩子们在长大,大人们也逐渐把自己对美的感觉灌输给孩子们,孩子也逐渐看到了世俗的世界,于是他们的思想受到了驾驭,并感觉以前画都是“垃圾”,最后连画画的信心也没了——这就是犯罪!

孩子在“犯错”中消灭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扪心自问,有几个成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犯过错误呢?成人尚且如此,那些年幼无知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是非分辨能力、社会经验等的不足,更加容易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了。

但即便如此,很多父母却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一旦孩子犯了错误,便揪住不放,不是要把孩子痛打一顿,就是要把孩子痛责一番。他们总是用苛刻的要求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弄得孩子一天到晚小心翼翼,提心吊胆,草木皆兵。

其实,犯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孩子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只要他们犯的错是可以挽回的,父母就不应该过分地责怪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往往犯错并不是他们故意的,而是无意间犯的错。比如由于他们好奇心强,偷偷地把家里的电器给打开来,结果给弄坏了!这时父母如果采取粗暴的手段处理这件事儿,孩子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以引导!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了。而且他们还会受到更多的鼓励,这样对他们的成长可以说非常有益的!

孩子们的成长不是花环与成绩的累加,而是伴随着犯一个错误,改正一个错误地成长起来的。所以,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宽容地对待他们的“超越性”,允许孩子犯错误,鼓励孩子个性发展。给他们思想、心灵的腾飞,留有一片广阔的天地,使他们在成长中更多地拥有一份自由的空间。

孩子是在错误中不断进步的,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如果因为对孩子的错误不能容忍而加以指责的话,孩子可能会变得没有自信。允许孩子犯错,保住了她可贵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也保住了她的自尊,实际上是给她以继续求知探索的鼓励,让她放心地发挥她的创意和潜能。孩子由于拥有的知识不够丰富,加上逻辑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但随着身心成长及知识增加,孩子也将拥有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经验的累积很重要,也就是孩子必须有机会练习如何做决定。但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做出错误判断的情况,这些错误的经验将是孩子做出正确决定的基础。

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们的权利。正像曾经迷过路的孩子再也不敢忘记回家的路一样,往往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消灭错误,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当然,并非一定要鼓励孩子去犯错。顺其自然比较好。

犯错也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抗挫能力,没有心理抗挫能力的孩子,可能也不敢犯错。研究发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犯错的机会要多一些,错误也要大一些。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在化学试验中,曾把一个小试验室炸翻。可以说,敢犯错误的人都会是一些有希望的人,关键是犯错的时机要把握好,在该犯错误的年龄犯些必要的错误。小孩子如果犯了大错(面临学校除名,伤人损物造成巨大的赔偿,离家出走等),就成了孩子人格发展的危机,父母有时也不得不陷入其中,来帮助孩子承担部分责任。

要让孩子不犯大错,必须让孩子从犯小错中学会预见行为的后果。那么,明知孩子的行为会失败,会犯错,父母是任其下去,还是要制止呢?

这要看犯错的责任孩子是否能承受,如果不能承受,帮助他预见后果是重要的,也就是说,不让他犯不该犯的错。

孩子的犯错就像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父母需要像老师解题一样帮助孩子去分析。

首先是行为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好的,先表扬他,以减低孩子的焦虑;再看方法对不对,方法不错,或部分不错,肯定他,让他知道部分行为还是被认同的;最后看结果如何,错误怎样形成。孩子也许开始以为自己是对的。父母需要告诉他,任何行为不仅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还需要别人的认同;要得到认同,就要遵守共同的规则,从告诉他通常有哪些处事的规则。通过这样的教导,孩子会从犯错中学到很多好的东西,同样的错误也不会一犯再犯。只要提醒孩子不要总犯同样的错误,或不要去犯无意义的、低级的错误,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