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理喻”的执拗敏感期
有一段时期,在成人眼里,孩子的所作所为就是“不可理喻”的胡闹。比如,大人不能把衣服搭在肩膀上;看动画片不能被打乱;剥糖纸一定要自己剥,如果大人把糖纸剥掉了,孩子会愤怒地一把扔掉,要求再来一颗……总之,每件事情都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稍有不合孩子心意,他们就会变得烦躁不安、奋力反抗、大哭大闹,久久不能平息,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孩子简直比任何时候都显得“任性”。
可以肯定地说,孩子进入了执拗的敏感期。“执拗敏感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孩子独立意识强烈凸显的一个阶段。通常,孩子从2岁开始,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开始逐步分化,常常会不听从父母的建议和指令,变得固执己见,有时甚至有了反抗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执拗敏感期”。而孩子这一敏感期的爆发高峰期却出现在3~4岁,在这一时期,他们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且这些行为常常是难以变通,有时甚至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然而,在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反抗”行为,甚至是无理要求时,许多年轻父母因为不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不仅让孩子心理受挫,而且父母自己也很容易走入教育上的“误区”。
每次吃饭后,孩子总喜欢用袖子蹭一蹭那张油乎乎的小嘴。虽说餐桌上摆放着用来擦嘴的面巾纸,可是即便父母再三提醒他“不能用袖子擦嘴”,小家伙还是会鬼头鬼脑地朝爸爸妈妈窃窃地一笑,照旧用袖子抹着嘴。
更气人的是,这个小淘气又喜欢上了在床上吃东西,尽管爸爸妈妈强调过多次“不能在床上吃东西”,可是孩子还是照做不误。有一次,父母竟然发现他把吃剩的香蕉皮藏在了被窝里。后来几次,孩子的“壮举”被他爸看到了,没好气地对孩子大打出手,对我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吼:
“孩子都是被你给惯坏了!”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也非常不是滋味,忍不住跟他吵了起来。后来一段时间,家里气氛别提多沉闷了,孩子见了他爸也是躲躲闪闪的。
执拗敏感期的存在,与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密切相关,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阶段。如果成人没能坦然接受孩子的“执拗”,没能做好陪伴孩子度过这一时期的思想准备,没能恰当地采取“应对”策略的话,就无法保证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而孩子的心理也必定会受挫。因为当父母打破孩子的意愿或是秩序时,他们的内心是会痛苦的,所以才会做出“拼命”的反抗。试想,如果孩子的内心经常被这种痛苦所包围的话,又怎么不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呢?
孩子不是小大人,成人不能期待他们的行为会像我们一样理性而且自制,尤其是处于执拗敏感期的孩子,当他们提出什么要求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主动地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尽量满足那些合理的或是非原则性的需求;对于那些我们不能满足的原则性的要求,也要善于理解孩子,用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的方法来平息孩子内心的痛苦。
由此看来,把握孩子的执拗敏感期就等于帮助孩子在成长,而解决孩子执拗敏感期的问题,则要求父母学会在爱和理解的基础上,给予智慧且灵巧的变通。只有变通得好,才能缓解问题,而孩子不可理喻的“胡闹”也不会再是问题了。
执拗敏感期过后,孩子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就会接踵而来。任何事情在他眼里必须要做到完美无缺的地步:食物上不能有斑点;厕所坐便器上不能有污点;衣服不能缺纽扣……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敏感反应,而父母的教育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每个父母必须的功课。
要完美的审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在各种敏感期中,其中有一个叫做“审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在这段时期,细心的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变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水果上不能有斑点,拒绝吃半块的面包,牛奶不能洒出一滴,美工纸不能有折痕,除了挑剔吃的和用的,孩子又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我的完美。总之,只要是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他们不是哭闹,就是奋力将之恢复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如果孩子经常出现类似行为,就说明他们已经进入生命中一个特殊的时期——审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审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般发生在孩子两岁半到5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发展是螺旋式的。
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随着自我意识的产生,他们自身会产生一定的审美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敏感期。在审美敏感期刚刚到来的时候,孩子对食物有着强烈的要求,要最大的、最光亮的、最完整的就是他们的唯一标准。比如说,一个苹果从中间切开给孩子一半,他会非常痛苦,而只有完整无缺的才会让他们喜笑颜开。作为父母,千万不要认为这样的孩子就是一种任性,其实他们只是在暗示你:我到了审美的敏感期,那些不完整的、不完美的食物只会让我产生痛苦的感觉,我是无法接受的。
对食物要求完整的敏感期过后,孩子会对物的完美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玩具不能缺零件、衣服不能掉扣子、画笔不能有磨损、裙子不能有褶皱……总之,孩子眼里的所有事物都必须是完美无缺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审美敏感期就逐渐转化为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的道路上,孩子开始逐渐关注自身形象的完美。尤其是女孩子,她们开始乐此不疲地挑选自己的衣服,和妈妈争执今天到底是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扎什么辫子、戴什么发卡,尝试妈妈的化妆品、蝴蝶结和各种闪亮的发卡,偏爱某种颜色,这一切都是这一阶段可能的行为表现。虽说很多时候,她们常常把自己搞得乱七八糟,这份“臭美”的劲头儿也会让家人哭笑不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时正是她们刚刚开始学会怎样让自己更美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对于女孩子来说,4岁时开始出现的审美意识将会影响其一生的气质和审美能力。
伴随着孩子逐渐关注自身形象的完美,而后一步步发展为对环境、艺术作品、品质的完美追求。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环境和氛围的变化,能够挑选美好的环境生活、美好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
不可否认,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当然也是孩子的天性。从儿童时期开始出现,保护它就是保护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也许,作为成人的我们不会认为有瑕疵的苹果是不完美的,毋庸置疑,我们依然会对一个接近完美的苹果惊叹,会为一个接近完美的自然对象或艺术作品而感怀。没错!完美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而孩子对完美的追求,同样也表明孩子的精神世界正一步步走向丰富和深入。
然而遗憾的是,当孩子表现出敏感期的行为特征时,很多父母不是没有发觉,而是觉而不察,或者觉而不知该如何帮助孩子。因此,当成人面对孩子的种种“不当”行为时,他们只会不耐烦,只会对孩子批评或斥责。结果呢?只会错失良机,让刚刚进入敏感期的幼小心灵无法充分体会到成长的美好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变得胆小、孤僻,失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因此,当父母面对孩子的种种“挑剔”和“不可理喻”,一定要学会放下你的所谓烦恼,而是要发自真心地去理解孩子的那颗追求完美的心。
当你把孩子的一个个“无理要求”当成是孩子成长的一个个机会,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到那个时候,你自然找到了打开孩子在这个特殊敏感期的神秘钥匙。
“多嘴”的语言敏感期
在孩子语言敏感期的早期,当他们发现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上对时,很喜欢重复这种配对游戏。
“妈妈!”
“哎!”
“妈妈!”
“哎!”
这是孩子在语言敏感期早期的一种表现,当然,在这种一叫一答的对话中,他们也享受着语言所带来的喜悦。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开始进入语言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够使用非常丰富的词类。通常,3岁的孩子已经掌握了900个左右的词汇,而且能够以5~6个词的句子交谈,并且还能模仿成人发出的大部分声音。3岁多的孩子,在他们讲话时还能够使用主语、动词、形容词、连词等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当孩子到了4岁,在语言质量上是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词汇量会猛增到1600个左右,能和别人随意交谈,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个时期的孩子愈发喜欢说悄悄话。也许很多时候,父母会对孩子这种无声的悄悄话感到奇怪,其实,这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特殊表现。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语言的发音,也在渐渐发现原来语言还有很多表达形式,可以大声喊,也可以是两个人之间的私密对话,而说“悄悄话”也是孩子发现的一种探索语言的形式,而很多时候,他们喜欢对着玩具悄悄地说些什么。“悄悄话”这种特有的交流方式,声音低,不被他人听见。
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具有一种不被别人知道的神秘感,更能让他们着迷,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使用“耳语游戏”来发展孩子的听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这也充分说明“悄悄话”这种语言交流形式对孩子智能的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爱缠着大人说悄悄话,但凡孩子接触到的任何对象,像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花草树木、河流,有生命的动物,各种各样的玩具等,都有可能会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而且,3~4岁的孩子也是愈发迷恋电话这部神秘机器,“那端说话的人是妈妈吗?”“我模仿大人的样子,怎么有人会回应我呢?”从最初观望大人的一举一动,到逐渐模仿大人的语言和姿势,直至最后尝试自己去拨打和接听电话。孩子的这一系列惊人的变化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但是,在奇迹的背后,更是孩子自身在语言方面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力量和能力。
这么看来,3~4岁的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是相当惊人的。善于观察、引导、鼓励孩子的语言发展,这将会帮助他更好地度过这段时期的语言敏感期。
喜欢涂画的色彩敏感期
一位妈妈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我照旧在电脑前忙着做文案,这时在一旁玩闹的孩子月月突然对我说:“妈妈,看,真漂亮!”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我看到阳光正悄悄地、静静地照在我新买的大衣上。柔柔的衣服泛着粉粉的光,这韵味,倒是有点像满枝满枝的桃花。
“哦,孩子对颜色开始感兴趣了。”我不觉感叹道。
刚忙完手头的工作,小家伙就不耐烦地对我说:“走,咱们去找豆豆玩。”
一路上月月兴奋地牵着我的手,喋喋不休地说,她和豆豆最近在给动物穿衣服。
这让我听得莫名其妙。
等到了豆豆家,才发现原来这两个小家伙在“搞艺术”。在豆豆卧室的桌子上,放着两个小朋友的杰作。他们在给涂色书中的小动物涂颜色,我一下子明白了,这就是女儿所说的“给小动物穿衣服”呀。桌子上散乱地摆放着他们做的折纸飞机和花篮,而且也都涂上了花花绿绿的颜色。
在豆豆家的墙壁上,我还发现了几幅小创作,这是豆豆和另外一位小朋友的作品,而屋顶上还飘着好多五颜六色的气球,这真是一个充满色彩的美丽天地呀!
看到这里,突然有一丝愧疚感掠过心头:平时自己总是借口工作忙,很少顾及孩子,我竟然忽略了女儿的色彩敏感期!
看到这里,不知有多少父母会有这样的感触,我们成天口口声声地谈教育,反倒却忽略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忽略了关乎孩子一生幸福的敏感期。
毫无疑问,故事中的月月、豆豆都进入了色彩的敏感期。一般来说,在孩子三四个月时,对色彩有了最初的感受,小床上方挂满的各色气球,身边摆满的色彩艳丽的小绒球、小玩具,这些都会对孩子形成有意无意地色彩刺激,帮助他们迈出逐渐认识颜色的第一步。在孩子6~11个月时,他们对色彩开始有了反应,会盯着一件物品看个没完,也会用小手用力地抓着什么,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用手指着这些物件,温柔亲切地对他说:
“宝贝,这是红气球,这是黄气球。宝宝,往这看,这是绿色的草。”你讲得越多说得越多,越能加强孩子的色彩刺激,巩固他们对色彩的认识。
当孩子到了1~2岁,会说会走了,尽管他们对颜色的辨别还不够稳定,但是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孩子认识颜色的能力依旧是父母的一门必修课。当孩子到了三四岁则进人了色彩的敏感期,在这个时候,他们喜欢认识色彩,而对色彩的最初认识则来源于最熟悉的生活。在这里,有五颜六色的衣服,色彩明丽的玩具,五彩斑斓的居室环境;在这里,他们喜欢上了涂色,喜欢上了胡乱画画。总而言之,当孩子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颜色的时候,他们就进入了色彩的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