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16573400000026

第26章 从心理学解析孩子的早恋(1)

早恋形成的六个因素

早恋,指的是未成年或者生理、心智未成熟的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孩子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经过在中国二十年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单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

早恋行为是孩子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然而,一般人认为早恋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尤其对女孩更为明显突出,但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亦有人认为早恋是孩子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作准备,不宜过分禁止或压制。促成早恋有以下几个心理因素:

1.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随着生理的发展开始产生性意识。他们开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他们注视着异性同学有关自己的一举一动,渐渐地,在众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形成一对一交往的行动,即进行早恋。

2.青春期教育的缺乏

青春期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如何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与异性交往的行为规范如何……孩子缺乏这些知识,又无行为规范训练,客观条件往往也造成与异性交往的阻力,缺乏与异性朋友建立纯真友谊的条件。

3.孩子独立意识的作用

他们对成人世界盲目向往和追求,以为能恋爱就代表自己的成熟,而忽视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是缺乏理智的表现。

4.学校中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班干部因工作上接触的机会多,被双方的工作能力和性格所吸引;有些同学的学习压力大,为了寻求刺激;有些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把精力转移到对异性的追求上,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校园里一些同学公开早恋的诱惑等,都是促成中学生早恋的因素。

5.家庭因素

中学生早恋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缺乏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使孩子不能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父母在孩子面前过分亲昵;对孩子所看的书籍、影视录像等不加限制;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异性交往不加以指导等,都是促成中学生早恋的因素。

6.社会因素

中学生接触的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书刊、****录像以及********的影响。

父母一定要了解早恋的特点

尽管孩子早恋的表现形式各异,情况不同,但早恋还是有其共同特点的。

1.分辨不清“爱情”与“好感”的区别

步入中学阶段的少男少女,随着身心的发展,对异性同学总有一种特殊的好感与好奇心,总乐意同异性同学交往相处。这就是某些心理学家所说的“异性相吸现象”或“异性效应”。异性间的相互吸引或向往,最初往往表现出对异性的好感,有时是对所有的异性产生好感,有时是对某一位异性同学产生迷恋。这种异性相吸的现象是男女中学生互相爱护、友好相处的基础,是一种健康的友谊。但是,由于许多中学生对爱情没有正确的理解,同时也缺乏适当的性教育,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初开的情窦,因而往往会把自己对异性的“好感”误以为是对异性的爱情,萌发了与异性同学谈恋爱的念头。

2.认识不到爱情与友谊的差别

随着年龄的增长,异性同学之间接触的增多,少男少女之间产生了纯洁的友谊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很可贵的,这种友谊不仅有助于男女同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而且也有助于中学生学习与异性相处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少男少女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尽管异性间的友谊是爱情的基本要素,也是产生爱情的前提,但是只要异性之间的友谊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之内,把握好“分寸”,掌握好“适度”,就不能把这种友谊称作男女之间的爱情。然而,许多中学生却认识不到友谊与爱情之间的差别,往往容易把异性友谊当作爱情。

3.中学生早恋具有盲目性

中学生的早恋实际上只是一种对异性朋友的好感,或者是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于这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来说,他们之间的“恋爱”,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一点儿也由不得自己控制,用俄国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的话来说,它是“一种会燃烧的无法抑制的感情”。这些少男少女往往会被对方的气质、美貌、健壮的体魄、幽默的语言,或者是雄辩的口才所折服,以致使自己身不由己地要同对方接近。这样,少男少女之间的早恋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说明,中学生的早恋带有盲目性,缺乏明确的恋爱目的。种种实例说明,中学生的早恋实际上是一种不成熟的“感情冒进”。

4.中学生早恋具有隐蔽性

早恋的少男少女,一般是不会公开内心的秘密,特别是对父母和老师更是如此。有时对自己的知己好友、兄弟姐妹也往往守口如瓶。早恋之所以有爱的这种隐蔽性,一方面是由于中学生怕招致父母、教师的反对和训斥,同学、朋友、兄弟姐妹们的讥笑和讽刺,另一方面也与少男少女第一次****的冲动来临时所产生的不安和“心理闭锁性”有关。早恋的这一特点为教师、父母及早发现早恋并及时加以引导带来了困难,增强了工作的难度。某些粗心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早已陷入早恋毫无觉察,一直“蒙在鼓里”,直到问题严重败露时,才恍然大悟。这是为人师、为人父母者所必须警觉的!

5.中学生早恋具有兴奋性和冲动性

早恋的这一特点与少男少女的情感特征有关。青春期常被人们称作是情感的“狂风怒涛”时代。也就是说中学生时期,激情占优势,他们的情感具有强烈、不稳定、易冲动的特点。与此相适应,早恋的中学生往往会对恋人产生强烈的亲近欲望,因而,在与对方相处时,言行、举止常常表现得特别兴奋和冲动。早恋的这种特点常常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某些少男少女由于在与对方相处时过于兴奋和冲动,往往会失去理智,将自己完全置于激情的支配之下,过早偷食禁果,导致少男少女的越轨行为。

6.过于美化、迷恋对方

少男少女的早恋大都贯穿着“美”的意念。他们常常在日记或情书中用“千般至善”“万般至美”的语言来描述对方,在心目中将对方的风度、外貌、气质、才能等加以美化,认为异性朋友身上的一切都无可挑剔。“爱屋及乌”,一旦爱上某人,连对方的缺点似乎也是美好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7.难舍难分而又喜怒无常

陷入早恋的中学生所激起的爱的情感,其强烈程度不亚于青年人。这些早恋的少男少女,虽不热衷于学习,但却渴望着上课,在班上他们彼此之间可以多递几个眼神,谈几句话,即便是不接触,也会觉得对方的眼睛在盯着自己,心里更踏实、更安稳。放学之际,这些少男少女也会不约而同地留下来,一起学习、谈心或参加体育锻炼,直到很晚还恋恋不舍,不愿分开。与这种如胶似漆、难舍难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往往因为一点小事而喜怒无常:时而喜笑颜开,时而泪如雨下。

此外,早恋还有纯洁而幼稚、甜蜜而又令人遗憾、成功率低等特点。

这些特点既反映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体现了****开始阶段的幼稚,从而交织成一幅独具特色的中学生早恋的画面。

对孩子失恋后的心理调适

有早恋就有失恋,但是失恋是痛苦的。孩子摆脱失恋的痛苦,需要外界的帮助,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增强心理的适应性,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从而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1.引导孩子逆向思考

恋爱取得成功,除了社会公认的品质、观念以外,还有许多特殊的心理要求。比如,性格和谐、志趣相同、价值观一致、生理特征相配等等。

如果因为这些方面发生矛盾,使恋爱不能进行下去,倒不必过于痛苦。不妨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勉强凑合下去,造成以后感情不合,爱情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失恋固然不是幸事,然而没有志同道合、个性契合,及早分手也并非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合理宣泄

失恋造成的情感压抑是十分严重的,如果不及时地合理渲泄,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比较有效的渲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鼓励孩子向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倾诉内心的苦闷和悲伤。

(2)让孩子闭门痛哭一场。

(3)让孩子寄情于山水之间,向大自然渲泄自己压抑的情绪。让失恋后的孩子与朋友一起外出远游一次,体验大自然之奇丽伟大、人生之美好,会觉得自己失恋的痛苦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心胸会变开阔,郁闷的心情就会有所缓解。

(4)升华。升华是渲泄失恋后心理能量的最理想方式。引导失恋者应运用理智,把感情、精力投入到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业中和对生活的热爱上去,从而将失恋造成的挫折在更高的升华境界中得到补偿,获得更大、更多的收益。

3.丢弃自卑

告诉孩子,失恋并非羞耻之事。有些失恋者却认为失恋是令人耻辱的,是被对方“涮”了、“玩”了,从而感到脸上无光,无地自容,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因此离群索居。告诉孩子,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面临着两种前途,恋爱也是一样。恋爱一次成功固然可喜,但这毕竟只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所以谈恋爱就要有谈不成的心理准备,失恋也是在情理之中,是无可非议的。有思想、有志气的青年不应受世俗偏见的束缚,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如果能从失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所进取,那倒从失恋中受益匪浅,不愁今后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好伴侣。

早恋对中学的孩子有哪些危害

早恋大都发生在中学时期。中学时期,由于学生年龄小、思考问题不全面,自制力较差,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怎样才能赢得真正的爱情之类问题的认识往往是朦胧的、含糊不清的。过早涉足爱河容易迷失方向,种下“苦果”。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中学生朋友迷恋着苦果外面的那层糖衣,于是,往往是“甘尽苦来”,一切都悔之晚矣。早恋这颗包着糖衣的“苦果”到底对少男少女们有什么样的危害?

1.早恋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首先,从孩子的身体健康方面来看,由于早恋,往往使孩子陷入情网之中不能自拔,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谈恋爱上,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中学阶段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随着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要求有相应的体育锻炼,否则,很容易发生心音微弱、供血不足、头晕等疾病。早恋使人没有更多精力进行体育活动,所以发生这种疾病的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孩子。

另一方面,由于早恋的孩子情绪不够稳定,好冲动,易动感情,自控力较差,常常会产生焦虑、烦躁、疑惑、嫉妒等不良情绪。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食欲不振、浑身无力、头晕恶心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出现消化道疾病、低血糖症状等疾患。

再从孩子的心理角度看,早恋的孩子都有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间既有欣喜,也有百思不解、难以倾诉的苦闷。这些孩子的恋爱承受着父母、教师的压力,同学们的“白眼”,恋人的挑剔和故意的非难,这一切使得心理承受力本来就差的孩子无法保持正常稳定的情绪。同时,早恋的孩子课后很难与恋人见面,但又抑制不住对对方的思念,这时,有的往往会耽于幻想,在幻想中寻求慰藉,得到满足。此外,有极个别的学生在早恋中,由于抑制不住冲动而与异性朋友发生性关系,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孩子跨越雷池之后,顿觉“爱情原来就是如此”,而萌发厌倦生活的念头;有的孩子则将社会的道德、责任抛到一边,疯狂地追求性刺激。由于这些痛苦的心境和不健康思想的存在,使得这些孩子的道德感、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严重扭曲。

2.早恋对孩子的学习干扰极大

早恋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极大。成千上万的实例告诉我们,沉湎于早恋的孩子多数都是沿着“感情直线上升,成绩直线下降”的轨迹运行的。然而,有些向往或陷入早恋的孩子却认为只要热恋的两个人志同道合,就不会影响学习。他们甚至概括出一个所谓“男+女=两个人的合力”的公式来。大量事实表明,这种看法是幼稚、糊涂、错误的。

这是因为孩子的早恋不光是风和日丽的春天,也有寒风刺骨的冬季;在早恋的小河中常常会波澜叠起,漩涡环生——早恋的孩子时常要经受嫉妒和失败的折磨!这一切对于涉世不深、意志薄弱、情感易于冲动的孩子本来就是一种“超负荷”运载。在早恋的沉重的几乎要压垮全部稚嫩心灵的超负荷运载下,无心学习,成绩下降,是十分自然的,也是屡见不鲜的。

3.早恋容易使孩子产生越轨行为

孩子激情占优势,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热恋中的少男少女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过早地发生两性关系。更严重的是有的男生让对方怀孕后,陷入到一种极端恐惧和痛苦的境地之中,演出一幕幕堕落、出走、自杀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