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早恋有可能导致犯罪
据有关部门调查的结果,孩子过早涉及爱情,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流氓、殴斗、盗窃等社会现象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学生的早恋有关。中学生气盛,不肯轻易吃亏,特别是在女朋友面前,更不愿意丢脸,他们往往会因为对方对女朋友说了一句不礼貌的话,做出了一个不雅的举动而丧失理智,大打出手,甚至聚众斗殴,以显示自己的本事,以至违法犯罪。另一方面,孩子恋爱还需要有物质上的消费,但他们的经济依赖于父母或他人,自己还不能自立,在从初恋到结婚的一段“马拉松”式的恋爱期间,需要相当的一笔金钱花费。而父母所能提供的一点零花钱又往往满足不了需要。这样中学生就容易误入歧途,诱发偷和抢的念头,最后锒铛入狱。
有一位早恋的中学生,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平时自己手里就没有零花钱,谈了女朋友之后,为了掩饰自己家庭生活的拮据,便萌生了给女朋友买一条金项链的念头。由于借的钱不足,他就利用晚上时间,和几名同伙一起破门而入,偷了一条项链,送给了女朋友。案发之后被捕入狱,父母、老师无不为之痛惜!
类似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足以引起父母们警惕了!从总体上看,孩子早恋的影响面广,危害极大。作为父母,不要让孩子过早地涉入早恋的区域,告诫孩子:“早恋,是一枚包着糖衣的苦果!”
教会孩子摆脱早恋恐惧症
心理学家说“早恋恐惧症”比“早恋”更可怕。这种恐惧心理已严重影响到她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怎样让孩子“脱敏”呢?首先应该是观念的转变,而这方面她的父母起着关键作用。
小丽是一位长相清秀甜美的女生,在一所很有名的重点高中上高三。
平时也就是留着一头短发,一身男式的休闲运动衫,连衣裤和运动鞋的颜色也是“中性”的,穿着打扮竟看不出一点女孩子的色彩和特点。
最近,小丽很烦恼,她被一些困惑了她几年的心理问题干扰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困惑。这些问题就是“究竟怎样与异性交往?高中生谈恋爱对学习是有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还是就像老师、父母说的那样有害无益?有没有中学生既谈恋爱而又双双考上大学的先例呢?怎样处理早恋才能促进学习而不是影响学习成绩呢?我能不能搭理班上的男生?”
在小丽咨询了心理医师后,心理医师问道:“是不是你和哪个男生相互有好感?”“我想知道,我逃避了两年多的早恋情结,究竟会多可怕?”“可怕?你怎么会这样想?初恋不是很美好吗?”“难道不可怕吗?”小丽疑惑地说,“上初三的时候,我有一个同桌,她聪明漂亮、成绩优秀,和班上一个男生恋爱,结果两人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中考时连普通高中都没有考上。后来妈妈反复对我说:‘千万不能早恋!如果早恋了,就算你学习基础再好,脑子再聪明,学习成绩都会走下坡路,更别想升入好学校!’所以我听妈妈的话,绝不和男生有来往,结果中考时,我以满意的成绩升入最好的重点高中。”“是啊,中学生谈恋爱是不大合适,但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害怕也没有必要,你现在担心什么呢?”
小丽沉吟良久,仿佛下定了决心,才缓缓地说:“我害怕男生的目光。上课时我不敢回头,因为担心回头与某个男生的目光接触。实际上我不是怕男生的目光,而是怕男生喜欢我,怕他们追求我,怕因此妨碍学习、葬送了前途。所以,上课时我连头都不敢灵活转动,生怕男生以为我看他们,然后就会有麻烦。我从来不打扮自己,而且总穿很落伍的衣服,就是为了不去吸引男生的注意。但是现在,我觉得自己太压抑了,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马上要高考了,前天我又收到了男生的约会字条,还约我出去散步。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你想接受邀请,和他出去散步,是吗?”小丽迟疑了一会,终于点点头:“可是妈妈说,和男生交往等于早恋等于荒废学业,而这也是被教训证明过的例子。我不敢呀。”
看来,小丽是一个单纯向上的好姑娘,妈妈的话让她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对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才会如此紧张。她没有与任何一个男生单独相处过,更别说谈心了。可是现在高考在即,她却高度焦虑,焦虑的背后是内心剧烈的冲突。母亲的教诲使她认为应坚决关闭与男生正常交流的大门,但开始觉醒的成长发育意识又使她有与男生交往的渴望,于是在这种冲突中,她学习效率下降,并成为最使她恐惧不安的事情。毫无疑问,小丽患了“早恋恐惧症”。
父母要慢慢纠正自己对男女生交往的错误看法,认识到社会在进步,男生女生之间来往其实是蛮简单正常的事情,男女同学也是可以经常谈心的,只是被父母想象得复杂了。如果说中学生谈恋爱妨碍学习,那么比起患“早恋恐惧症”带来的对心理健康的伤害,哪个更可怕呢?事实上,完全禁止异性同学交往而造成的危害,比真正早恋带来的危害更大!
从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可了解到,大多数中学生其实并不想陷入早恋。关键是,不想早恋的少男少女,也非常需要异性交往,在异性交往的实践中,他们才能够知道,怎样做才能避免早恋。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重要的是把握分寸,只要“发乎情,止乎礼”,男女同学间正常的交往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许多父母唯恐孩子早恋,严防死守,却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问题就出在思想不够开放,观念不够健康,而最后受害者,恰恰是他们最不愿伤害的孩子。
正确对待少男少女的友情
儿童期的男孩女孩,喜欢跟父母在一起玩耍。父母陪他们,哄他们,买玩具给他们,使他们开心。然而,当孩子长大一些,就不愿跟父母在一起玩了。如今的独生子女一代,家中没有同胞兄弟姐妹,跟谁去玩呢?自然就在家庭之外找同龄的伙伴玩了,同学、邻居家的孩子,甚至公共场所结识的同龄人。如果这样的同龄玩伴来自异性圈子,就格外让孩子感到新鲜、欣喜、兴奋甚至难分难舍。从旁观察的父母,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担忧:是不是孩子有点儿不正常?成熟太早还是“学坏”了呢?不管制他们会不会“出事”?其实,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到达十一二岁的男孩女孩,开始体验异性之间的友情,是十分自然、甚至是必须的。那些处在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如果压根儿就没有与同龄异性朋友交往的兴趣和能力,那倒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了。
那么,花季少男少女之间的交往究竟有什么功能而使其成为“必须”的行动呢?
1.娱悦身心,释放压力,放松神经,增进健康
工作繁忙的成年人需要娱乐休闲,学习紧张的孩子们更需要娱悦身心。同龄的伙伴在一起谈天说地、遛马路逛公园,一道骑车兜风,郊游聚会,生日“payty”等等,最好的感觉就是“开心,痛快”。如果这些活动有异性参与,那就格外开心。因为异性之间有自然吸引力,有“磁场效应”,有“情愫”、“性愫”的伴随,大大增强了娱乐的效果。“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就是这个道理。在异性交往中,孩子们心旷神怡,学习上的压力减轻了,神经放松了,身心健康、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与生活,这是他们的需求,也是他们的权利。孩子并不是学习的机器、功课的奴隶。
其实,世界上有许多高雅而健美的文体活动都是为两个性别共同参与而设计的:交谊舞、双人舞、男女声二重唱、男女乒乓球混合双打、男女花样滑冰等等,难道不是给人一种格外清新和美感的享受吗?如果在某些娱乐场所,只见同一性别的人群,那该是多么单调和枯燥?这就是万物皆有“阴阳和谐之美”的道理。现代社会几乎都取消了男女分校的制度,也有这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