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繁殖场。犊牛繁殖场也称商业化母牛犊牛饲养场。主要生产由出生至断奶的犊牛。理想状态下,每头母牛每年产1头犊牛。经济收入和母牛更新主要依靠生产犊牛。2000年,美国约有83万个犊牛繁殖场,饲养着3340万头肉用母牛,其中基础母牛在50头以下的占80%。这些小型繁殖场主要是种植业农场兼营的肉牛生产群。美国母牛饲养场的经济规模为300头母牛。当牛群规模增加到1000头时,每头牛的经济回报就会相应提高。全美大约有30位牛场主每人拥有5000头母牛。最大的企业拥有3.5万头母牛。一般繁殖场的产犊率为85%~90%,平均断奶体重为514磅。
· 草地经营。大多数母牛和犊牛饲养场分布在大平原(北美大草原),全年依赖放牧和刈割牧草保障牛群的营养供给。一般每头母牛需要30~100英亩草场(依山谷、草原、沙地等不同类型而定),并以补充料进行补饲。有的集约化程度很高的牧场每头牛占用1~5英亩的草场,放牧5~10个月,其余时间补饲。补饲的粗饲料有干草、青贮、农作物副产品等。农场的冬小麦可以在拔节之前用于牛的放牧。秋后在玉米秸秆再生草地上放牧,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饲养措施。一般牛场饲养费用约占牧场经营成本的60%以上,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主要方法是,增加放牧天数,减少牧草的刈割量和购买量。通常采取的措施有:尽量使产犊季节与牧草生长规律相一致;通过集中放牧和轮牧延长青草的可放牧期,增加载畜量;通过烧荒、补播来提高产草量和利用率;采取早期断奶减少母牛的营养消耗;保持后备母牛在生长期维持较低的增重速度,以减少饲料总消耗量等等。
· 提高母牛产犊率。一般牛场的平均年产断奶时成活犊牛的比率为85%左右,有的牛场连续10年达到95%以上,少数年份也可以达到100%。一般认为,放牧条件下最佳年产犊率应为90%。影响产犊率的最主要因素是,配种期结束时的未妊娠母牛头数,即空怀率,其次为初生牛犊的死亡率,再次为妊娠期流产率和哺乳期犊牛死亡率。提高产犊率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的营养水平、正确的选种选配、保持牛群健康和及时淘汰不孕母牛等。
· 提高犊牛断奶体重。犊牛在秋季断奶时为6月~10月龄。220日龄断奶体重为500磅左右。提高犊牛断奶体重的主要措施有:在控制饲养成本的基础上适当增大断奶日龄;合理安排产犊季节,最有效地利用牧草生长量;提高母牛的营养水平和泌乳性能;在不影响市场销售的条件下埋植生长促进剂;通过选种和杂种优势可提高犊牛断奶体重10%~20%;在成本划算时对犊牛进行补饲等。
· 降低母牛饲养成本。饲养成本涉及繁殖、放牧、饲料生产、牧场管理、市场销售和财务管理等众多因素。美国总结出“标准生产性能分析法”(SPA) 图表和软件对饲养场进行综合分析,帮助牛场主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获利水平。主要内容包括:降低饲料成本及设备与燃料成本;利用“正确的种质资源”产生杂种优势;降低劳动力成本,使300头规模的母牛群雇用的员工控制在1~2名;改进草地管理,提高载畜量20%~30%;实施牛群健康计划,减少疾病等。
· 营销决策。美国的牧场主有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传统。但是每一项革新都又十分讲求成本和效益。因而,最合适的产出(而非最高产出)和最低的成本(而非一般平均成本)成为经营决策的主线。特别是在决定放牧和饲养、犊牛出售月龄等关键环节上,成本是决定因素。犊牛断奶到进入集中育肥大约还有10多个月的架子牛牧养期。有些牧场主采取与育肥场联营的办法来延长留在原牧场放牧的时间和补饲期,以获取育肥前预备期(架子牛饲养)的利润。
周岁架子牛饲养场。“架子牛”也可理解为“生长骨架的牛”。周岁前后几个月的幼牛正处于犊牛断奶后,进入集中强度育肥前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牛主要是生长骨骼,增大体型,为附着大量的牛肉创造条件。饲养对象为断奶后的去势公牛、非种用的小母牛,此外也有一些淘汰母牛。架子牛饲养场一般在牧草资源丰富、距育肥带较近的州。得克萨斯、堪萨斯、俄克拉何马是最主要的3个州。进入架子牛饲养场的犊牛一般在500磅左右,增重至700~900磅时出售给育肥场。
· 草场经营。架子牛的营养主要通过放牧获得。所需草场可以根据经营规模的需要通过租赁或购买。放牧期的长短可视牧草生长情况而定,一般4~10月为放牧期,有些州冬季也要安排放牧。降水条件好的草原(一般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可以播种牧草,实行集约化放牧。冬小麦地可以在10月至拔节期进行放牧。根据草场状况和市场行情,有时一批架子牛要经过几次转手买卖和转场放牧。
· 越冬饲养。要点是以粗饲料维持较慢的增重速度,使架子牛能够健康地进入春夏放牧期。越冬饲料可以选择干草或青贮饲料,但要避免饲喂过多的淀粉类饲料。值得指出的是,越冬饲养是放牧的替代或补充。一旦有放牧条件,如温暖地区的人工种植的牧草,放牧可以一直延续到后冬。通过放牧采食玉米秸秆的牛日增重相对较低,但可在夏秋通过补偿生长加以弥补。在小麦行情不佳的情况下,小麦地可以全部用来放牧,而不再收获粮食。
· 过渡期饲养。过渡期是为强度育肥提供适应条件的阶段。饲养要点是强调牛的增重速度快,因而饲料中应增加高能量的谷物饲料,减少粗饲料。此外,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和活重,也是提高售价的要点。目前,在带犊母牛饲养场向后延伸、育肥场向前延伸的挤压下,周岁架子牛饲养场单独存在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美国肉牛生产界仍然将其视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原因在于牛的生长特点、饲养要点和经营决策既不同于前者,又不同于后者。因而进行单独研究和管理有利于肉牛产业的长远发展。
育肥场。在屠宰前进行集中短期育肥,是美国肉牛生产的一大特色。肉牛在围栏内经过90天左右的高能量饲料育肥,一方面获得理想的体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牛肉的可口程度。育肥场会消耗大量的精饲料,因而需靠近玉米带。育肥场集中分布的有得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俄克拉何马等州。育肥场的数量在1970年时有12.2万个,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下降到了4.1万个,出现了剧烈的兼并现象。美国的育肥场分为种植业主经营的农场育肥场和合伙人(公司)经营的商业化育肥场两种类型。商业化育肥场规模大,一般可同时育肥数千头至数万头牛。位于得克萨斯州的Cactus公司拥有9个育肥场,可同时育肥46万头牛,按周转2.5次推算,每年可生产育肥牛超过100万头。农场育肥场的育肥规模一般在千头以下。在充足的资金推动下,大型商业化育肥场有增多的趋势。但是农场育肥以其饲料来源方便价廉、经营灵活、对市场应变能力强等优势而广泛存在。
· 育肥场建设。育肥场的位置选择要考虑架子牛来源、育肥牛销售和高能量饲料来源3个条件。育肥场设施的组成包括饲喂栏、干草棚、青贮台、饲料厂、污物场、各种通道等,需要占较大的土地面积。大部分育肥期会安排在夏秋比较暖和的季节,因而一般育肥场采用开放式在特别炎热和寒冷的条件下进行育肥时,才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牛舍。由于封闭式牛舍下方需要建设积粪池,建造复杂,环境控制困难,现已很少采用。
· 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影响饲料利用效率的3个主要因素是,饲料能量的浓度、干物质采食量和增重速度。一般采取减少粗饲料、推广带籽实青贮饲料、对谷物进行蒸气压扁和水分还原处理、合理使用添加剂和生长促进剂、避免环境应激反应等措施来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饲养成本。
· 环境控制。牛的育肥过程在人工所提供的全价饲料和环境条件中进行,因而任何人为的不当因素都会影响增重效果。更换员工、改变操作程序、棚舍设计不当、病虫害侵袭、饲喂和饮水环境的改变、公牛互斗等都会影响育肥效果。应激反应和异味还影响牛肉的质量和风味。因而必须保持棚舍干燥、通风和排水良好、减少粉尘、避免强烈刺激、防止炎热严寒等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牛的生产潜力。
· 风险管理。育肥占用资金规模大,必须经常分析涉及盈亏平衡点的各种因素。选择最佳的交易方式和出栏时间,包括套期保值(hedging)和期权交易(option)在内的期货市场是最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推行“全面质量控制”(TQM)方法,减少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错误和缺陷,使所有消费者感到牛肉永远是物有所值,保持对牛肉消费的长远信心。换言之,对每一块牛肉消费的失望都被视为是牛肉生产的风险。
屠宰加工企业。美国有1250家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其中4家最大的企业屠宰了全美80%的育肥幼牛。最大的企业IBP在美国和加拿大拥有12个屠宰加工厂。近年来,全美每年屠宰的3500万头左右的肉牛中,经育肥的幼龄牛约为2900万头,用于生产优质高档的牛肉。其余为淘汰的牛和未经育肥的牛,用于生产肉馅等低档产品。牛肉制品约80%为盒装分割牛肉(不含骨头和多余脂肪)。近年来广泛采用真空包装技术,以保证产品具有较长的货架期。还出现了预制半成品的“即售”(case ready)包装,更便于零售。
批发与零售。由供货商和分销商构成的批发渠道,曾经是牛肉销售的主要渠道,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牛肉由屠宰加工厂直接供给零售商。超市、食品商店和便利店,构成了无所不在的零售网。其中超市销售占总销量的77%以上,10家大型连锁超市销量占总销量的60%以上。食品服务业所需的牛肉由批发商或加工企业批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