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春无极限:实现梦想的十大创新思维
16686700000013

第13章 与灵感约会——灵感思维(1)

在创新思维的世界里,有一种“来无影、去无踪”、神奇而又神秘的东西,它就是灵感。在所有创新思维中,灵感思维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思维。让我们与灵感约会,及时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火花吧,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火星儿,也可能变成足以燎原的智慧之火!

灵感无价:生命力的深度探讨

大家有没有过突发灵感的经历呢?例如有一道题百思不得其解,但在吃饭的时候,忽然之间就有了思路——这颇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意境。

可以说灵感与创新是休戚相关的。灵感不是神秘莫测的,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人在思维过程中带有突发性的思维形式长期积累、艰苦探索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实际上,灵感的思维机制一般是这样的:问题→思考想象→思考想象中断→触媒诱发→灵感→思想闪光或思想跃进。

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几何图形是形象的,代数方程是抽象的,能不能将这两门学科统一起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用代数方程来解决几何问题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日思夜想,但一直都找不到突破方向。

有一天,笛卡儿躺在床上,发现一只苍蝇正在天花板上爬动,他耐心地看着,忽然头脑中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这只来回爬动的苍蝇不正是一个移动的“点”吗?这墙和天花板不就是“面”吗?墙和天花板相连的角不就是“线”吗?苍蝇这个“点”与“线”和“面”之间的距离显然是可以计算的。

想到这里,笛卡儿一跃而起,找来纸和笔,迅速画出三条相互垂直的线,用它表示两堵墙和天花板相连接的角,又画了一个点表示来回移动的苍蝇,然后,用“x”和“y ”分别代表苍蝇到两堵墙的距离,用“z”来代表苍蝇到天花板的距离。

后来,笛卡儿对自己设计的这张形象直观的图进行反复思考研究,终于形成这样的认识:只要在图上找到任何一个点,都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表示它与另外那三条数轴的数量关系。同时,只要有了任何一组像以上这样的数据,也都可以在空间上找到一个点。这样,数和形之间便稳定地建立了联系。

于是,数学领域中出现了一个新分支——解析几何学。笛卡儿的这套数学理论体系,引起了数学界的一场深刻革命,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和科学上的许多难题,并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灵感的珍贵之处突出地表现在高能高效、创新性和创造性上。就像笛卡尔对那个问题长期百思不得其解,而当他灵感突然爆发的瞬间,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那些苦苦思索、求之不得的答案瞬间展现在他的面前,使人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这就是灵感思维的魅力所在!

灵感的到来能够极大地调动和激励创造者的智力——头脑就像接通电流的灯泡一样,瞬间放射出璀璨的思维智慧之光,能使创造者感到情绪亢奋,思维异常敏捷,创造力量倍增。很多的重大发现和发明创造往往就是靠这种灵感的顿悟,才奇迹般解决的。

任何能正常思维的人都可能随时产生各种各样的灵感。大家常听人说的“我一下子突然想到了……”还有所谓“灵机一动”、“急中生智”,其实都与灵感思维相关。

据调查,承认自己曾获得过灵感的青少年比例为60%左右,这主要表现在解决各种难题、处理日常事务及发明创造活动的过程中。这足以说明,灵感思维绝不是某些天才、科学家、发明家所独有的专利。

所以,请大家注意保护自己大脑中随时产生的灵感,它会为大家的学习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知识爆炸:灵感不是一天产生的

曾有一个记者问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您是怎么发现元素周期律的?”

门捷列夫回答道:“这个问题我考虑了近20年,而很多人却认为,坐着不动,突然成功了!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可见,灵感虽然是在一瞬间迸发出来的,但从灵感产生的过程来看,其实它是以长期的艰苦探索和思考酝酿为基础的。有些时候,表面上人们并没有思考,但潜意识思维仍然在悄悄地工作,这种以潜意识思维孕育灵感的时间段可以是数天、数月,也可能长达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就如门捷列夫,一个问题想了近20年,才有了灵感。

因此,可以说,灵感不是凭空而生,它是在人们具有一定的知识、经历的基础上产生的,或许有些人在某段时间会突发奇想,但这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只能在一定的情境下,灵感才会像流水一样喷涌而出。正如一位著名科学家所说:“灵感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这里所说的“有准备”,还有一个含义就是积累知识和技能。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某一难题进行长期紧张的思考,所想的问题大部分内容已经得到了澄清和解决,但在关键环节上却卡住了,这时大脑会呈现出高度的受激状态,很容易受到启示而获得灵感。这就好像由许多电子元件组成的电子设备,一旦接通电路就可以开始工作、产生效应。所以灵感的产生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方法等实践经验的积累,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曹雪芹有着极其丰富的知识,他的名著《红楼梦》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宗教以及音韵学、中医学、民俗学、园林建筑学、烹饪学等许多领域,被人们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还有清代作家蒲松龄,每当金鸡唱晓、炊烟四起之时,就坐在一棵大树下,热情地邀请过路人闲坐谈天,不时献茶敬酒,听四方来客讲述天南地北的见闻。

他就是这样长期地收集神仙鬼怪的动人故事,然后精心编写成妇孺皆知的《聊斋志异》。

可见,知识是灵感的根基。如果没有长期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灵感的。

对此,我国著名诗人刘湛秋做出了解释。

他说:“灵感是一个引爆进程中的绝妙指挥,它有不可言传之处,但它终究是一种依靠功夫和本领的超越神奇力。离开功夫本身,那种超越的神奇力将无所依靠。”

“一天,我在海边别墅度过大雷雨的夜晚。天上浓云密布,整个天空墨黑如锅。闪电开始时如瀑布泻下,霎时撕碎乌云,天空显得更为可怕,而雷的炸裂声简直就像宇宙要破裂一样,海在雷雨中狂暴不已,使整个空间更显得恐怖。”

“这时,我站在走廊上,注视这一切。我想写诗,但是我始终觉得没有灵感,进入不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因为我缺乏这种类似生活的储蓄,只有瞬间的浮动,而无连锁反应。如果一个饱经战场的军人,肯定会由此契机诞生出壮丽的诗篇。”

可见,如果想激发自己的灵感思维,就要必须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大量的信息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势能,一经触发便会转化为思维突变的动力,在顷刻之间爆发灵感。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请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吧!这样,灵感的火花一旦点燃,便会在大家有着丰富能量积累的知识库里产生熊熊的创新火焰。

梦幻西游:神奇的梦中灵感

在人们睡觉做梦的时候,也常常会有灵感出现呢!很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就是从梦中情景获得了有益的“答案”的。大家还记得有个关于“江郎”的故事吗?故事是这样的:

古代有一个读书人,名叫江郎。他少年时苦读诗书。一天夜里,他梦到一位仙人对他说:“江郎,你如此用功,我送你一只毛笔吧!”

说着,仙人就拿出了一支光彩夺目的毛笔。江郎得到笔后,十分兴奋。他诗兴大发,提笔就要写诗,却发现自己没有纸。就这样,他一着急就从梦中醒了过来。自此以后,江郎的文章越做越好,受到人们的传诵。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暗含了梦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的意思。这类例子还有很多,大家知道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是怎么来的吗?据记载,《霓裳羽衣曲》也是唐明皇根据自己的一个梦谱成的。

有一年中秋之夜,唐明皇做梦游月宫,看见桂树下很多仙女身着孔雀翠衣和月白色的长裙,翩翩起舞。他的耳边传来的是仙乐《紫云曲》,他如醉如痴地听着,并以双手击拍,暗记音律。

梦醒后,他以梦中的“仙曲”为基础,又参照印度传来的《天竺乐曲》,谱成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还为此编排舞蹈传给了杨贵妃。

直到现在,《霓裳羽衣曲》仍然是音乐舞蹈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国外从梦中获得灵感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有许多科学家回忆自己的创造与发明时,都谈到梦对他们的启迪。

德国一位药理学教授也曾记载了他在睡眠中获得灵感的一个例子:一天夜里,他看着小说睡着了。在半夜里他被梦中的情景所惊醒,于是他匆忙地记下了梦中出现的一个非常宝贵的想法。

第二天早上起来,他无论如何也解释不了自己在匆忙之间所记下的东西,夜里的梦境他一点也回忆不起来了。当天夜里,他再睡时,又出现了同样的梦境。这次他吸取了教训,非常细心地在笔记本上作了注释。后来,通过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证实了他梦中的发现。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从青年时代起就经常借助于梦中灵感解决问题。他说:“长期以来,我靠无意识的作用过程帮助自己已成习惯。例如,当我准备演讲的时候,我就先想好讲哪几点,写一个粗略的提纲。在这以后的几夜里,我经常会骤然醒来,涌入脑海的就是与提纲有关的鲜明的例子、恰当的词句和新鲜的思想。我把纸墨放在手边,便于捕捉这些倏忽即逝的思想,以免被淡忘。”

像上述那样从梦里得到灵感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有人曾风趣地说:“让我们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做梦吧!”是的,梦幻思维可以启迪人的灵感,激发人们创造新想法、新东西。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浓重的夜色中闭目而思,几乎完全避免了来自视觉的信息对大脑思维活动的干扰刺激,静卧于床上又能将触觉的信息对思维的干扰降到最低程度。这十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思维潜力,使人对问题的思考易于突破。如果再加上偶然和特殊因素激发,还有可能使大脑潜力超常发挥,即可产生“灵感”了。

另外,人在躺着的时候,由于大脑供血状况明显地得到了改善,这为大脑活动提供了最佳的营养保证。一觉醒来,由于大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息后,又进入了精力充沛的状态,这也为灵感火花在夜间爆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有研究者认为梦中灵感是由于大脑的左半球长期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白天辛苦的思索问题,智慧的火花也不会在夜间出现在梦的世界中。

也有研究者认为,夜间大脑的左半球处于休息状态,而大脑的右半球却处于工作状态。所以他们认为梦中的灵感来自右半球视觉、听觉控制中心发出的各种信号。

不论是哪一种原因,如果没有平时的认真思考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即使梦中有了某种启示,人们也不一定能捕捉得到,或者根本没有机会获得这种来自内心的“感悟”。

瞬间迸发:抓住头脑一闪念

灵感就像一个小精灵,奇特有活力而又神秘莫测,常常以出其不意“一闪念”的形式出现,抓住它,就可能有所创新;稍不留神,它就会调皮地偷偷溜之大吉。灵感是思维宇宙中的闪电迅雷,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能捕捉到灵感并迅速记录下来是幸运的。倘若毫无准备,灵感闪电一经消失就会无影无踪,而且往往是一去无回。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就是一位抓住“一闪念”灵感的高手。

多瑙河是流经奥地利的著名河流,也是约翰·施特劳斯从小亲密接触、敬重有加的“母亲河”。那湛蓝的河水、旖旎的风光及围绕它的美丽传说和诗文,都令施特劳斯梦绕情牵。施特劳斯一直想为多瑙河谱写一首歌曲,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好友——诗人格涅尔,格涅尔很快完成了一首名为《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的诗。

有一天,施特劳斯站在河边,望着碧波拍岸、浪花盛开的优美景象,又想到了朋友的诗,顿时心潮澎湃、灵感喷涌,产生了一个妙不可言的音乐旋律。由于当时没有带谱纸,他便挥笔在衣袖上谱成一曲,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有研究表明,只要人的智力和思维正常,随时随地都会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遗憾的是,由于主人预先没有做好捕捉的准备,大量的灵感、创意、妙策、奇想、思想火花甚至惊人的发现,就在人们漫不经心、来不及捕捉的情况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数学发展史上著名的费尔马大定理的证明就是典型的例子。

有一天,大数学家费马突然萌发灵感,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新奇的数学定理:当整数n>;2时,方程式“xn+yn=zn”没有正整数解。

就是说,没有一组正整数x、y、z能满足上面的方程式。费马在一本书的页边上写下了这个定理,并且自豪地说:“我得到了这个断语的惊人的证明,但这页边太窄,不容我把证明写出来。”于是,费马把这事放下了。

但自那以后,费马自己再也没有重新想起这一难得的灵感,结果害得300多年来许多人为它绞尽了脑汁,直到1995年,费马逝世300多年后,英国数学家怀尔斯和他的学生泰勒才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可见,及时抓住“一闪念”是多么的重要。正因为灵感思维的突发性、瞬时性和高速性,灵感才变得更为可贵。从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开发来看,善于抓住一闪念的灵感是学会创新思维的一项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