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
16687600000049

第49章 石油:中国把自己绑在汽车上(1)

石油战,中国的成本

油价上涨虽然会给美国等西方国家带来压力甚至是巨大压力,但别忘了,当石油作为武器使用,仅仅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大起大落,就足以实现其目标。

而且,石油战争的主体往往是唯利是图的华尔街,而未必是美国政府,因为,美国是小政府,他们的政府权力与我们相比是天壤之别。如果打石油战,华尔街的顾虑要比政府少得多得多。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如果美国政府与华尔街在利益上趋于一致,即美国政府所代表的国家利益与华尔街所代表的金融大鳄们的利益合二为一——事实上二者的利益经常是一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舍”,那么,杀伤力将难以想象。

依照中国2010年239亿吨的原油进口量测算,国际油价每上涨1美元,中国就将多支付176亿美元;每上涨10美元,中国就多支付176亿美元。①问题还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关键是未来的石油短缺。

在美国全力摆平中东以后,中国的原油进口变数将越来越大。

打石油战争,美国条件充足。

美国不仅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庞大的石油资源,也牢固控制着石油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这种从实体领域到虚拟领域都一手掌控的情况,只有美国真正做到了。

恩道尔在《石油战争》中写道:“不管是美联储还是政府的人,对华盛顿的经济数据的警示都表示担忧。这些人现在控制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东西——石油。他们不是间接地,而是直接用军事力量支持不同产油区的政权,从而控制石油。由于有了对世界石油流向的有力控制,他们就拥有了胁持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毁灭性武器。谁还敢挑战美元?”②

美国不仅控制大量石油资源,应急石油储备体系也非常健全。

美国从1975年起,由国会授权政府构建庞大的应急石油储备体系。到1992年3月底,经合组织的战略石油储备已达40640万吨,可供消费93天;其中美国储备20170万吨,可消费94天;日本储备8000万吨,可消费111天;法国拥有储备4230万吨,可消费116天。而后,石油储备的规模不断扩大。比如,1989年,美国参议院决定将战略石油储备目标提高到10亿桶,并在2000年完成这一目标。

石油储备对应对石油危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1年1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动用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每天向市场投放112万桶,防止油价出现暴涨。第二天,即1月17日,美国就打响了海湾战争。由于石油储备充足,美国的油价波澜不兴。这一成绩至今令世界瞩目。

而中国的石油储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少得可怜。

2007年12月29日,加拿大《汉和防务》总编平可夫在美国合众国际社发表了一篇题为《燃油制约中国作战能力》的文章,被《人民日报》所属的《环球时报》转载。平可夫通过计算中国海军和空军在高科技条件下进行大规模作战所需的燃油量,指出了中国的软肋。③

尽管平可夫的观点漏洞百出,也遭到我国军事专家的批驳④,但有一点应该引起注意:国外一直在找寻中国的软肋,而中国有限的石油储备早已被盯上。

囚禁油价的锁链正在打开

在能够取代石油地位的新能源问世以前,石油是真正意义上的命根子——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军事角度来看都如此。

退一步说,即使不从军事角度上看,仅从民间用油的保障方面来看,时不时出现的油荒也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在朝韩局势最紧张的时候,在很多人担心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我把目光投向了中东,认为囚禁油价的锁链正在打开。2010年11月23日,我在《比朝韩炮击更重要的》一文中写道:“无论这种合作的结果如何,格局的改变都已拉开序幕并渐成定势。这件事情与中国当然也密切相关。比如,中国将为2009年、2010年大力发展汽车业付出代价。也许,只有等到许多人不得不把车停在车库中闲置的时候,才能重新认识这个起点的意义。”

是的,当所有的棋子正在各就各位,当大棋局摆好,亮底牌之日还会远吗?

我们已经认识到,自身的缺陷是招来投机大鳄们狙击的最根本原因。对于投机大鳄们而言,只要缺陷存在,攻击的危险就一定如影随形。

任何侥幸的心理都会成为大鳄们打开缺口的天然掩护。别忘了,数以百亿美元计算的投机资金,一直都在寻找猎物。

悲哀的是,尽管一些国人喜欢把居安思危挂在嘴边,但骨子里而言,中国人是不容易正视自身问题、不容易反思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劣根性,深植于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中。不仅如此,人们常常喜欢对一些有前瞻性的警示,报以嘲讽,以“阴谋论”加以抨击。

如果阴谋论可恨,不妨看看美国人自己写的书,有多少在分析他们自己的政府的阴谋?美国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多元化,在于它对各种观点和声音的包容。多元化的声音,犹如一面面镜子,让人们更清晰地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中国也需要这种多元化的声音,唯有此,我们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真正强大的民族,是最善于在反省中进步的。

石油战争即使发生,也不单纯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找的。因为,我们自己为自己种下了扩大危机而不是化解危机的种子。那么,中国能够认清楚自己的缺陷到底在哪里吗?或者,中国哪些地方最容易吸引嗜血的投机大鳄们的围击?

2011年1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累计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2009年增长175%,进口额达到135151亿美元,同比增幅514%。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37%,创出历史新高。

国际上一般将50%看做原油对外依存度“警戒线”。自从1993年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227亿吨。到2006年,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45%,其后每年均以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2007年为47%,2008年为49%,到2009年突破50%警戒线(2009年,中国全年进口原油20379亿吨,在首次突破2亿吨的同时,原油对外依存度也首次超过了50%,达到513%),仅仅用了16个年头。

据2008年年底获批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预测,至2020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而2009年年中发布的《能源蓝皮书》则预测,10年后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45%。2010年发布的《能源蓝皮书》延续了这一预测。而按照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冯连勇的测算,随着中国所需外部原油进口量越来越大,2020年、2030年国内供需缺口将分别为336亿吨和488亿吨。20年后,中国原油进口将肯定实现“赶日超美”,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家——现在看来,中国肯定会大大早于这个时间成为世界第一石油消费大国。

在石油安全方面,中国觉醒得太晚了。日本虽然原油对外依存度畸高,但在崛起过程中,其资本早已渗入世界各地的油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冲掉进口原油特别是在高价位时进口原油的代价,这一点,正是“走出去”没多久的中国所缺少的。

更大的风险

中国石油安全脆弱的另外一面,更值得关注。

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十大石油来源国分别是:沙特(41953万吨)、安哥拉(32172万吨)、伊朗(23147万吨)、俄罗斯(15304万吨)、苏丹(12191万吨)、阿曼(11638万吨)、伊拉克(7163万吨)、科威特(7076万吨)、利比亚(6344万吨)、哈萨克斯坦(6006万吨)。

2010年的情况变化不大。

中国海关总署在2011年1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十大石油来源国分别是:

沙特(44642万吨,同比增长698%)、安哥拉(39381万吨,同比增长224%)、伊朗(21319万吨,同比下降79%)、阿曼(15867万吨,同比增长3518%)、俄罗斯(1524万吨,同比下降041%)、苏丹(12599万吨,同比增长336%)、伊拉克(11238万吨,同比增长5689%)、哈萨克斯坦(10054万吨,同比增长6739%)、科威特(983万吨,同比增长3896%)、巴西(8047万吨,同比增长9832%)。

沙特、安哥拉、伊朗位居中国原油进口的前三名。来自安哥拉的原油进口近年来的增长尤其迅速。从中国的十大石油来源国来看,主要集中在海湾国家和非洲。中国石油进口来源高度集中,中东和非洲占据了绝对比例。

中国所依赖的海湾国家中,除了伊朗,大部分都是美国的盟国。而中国石油进口所依赖的非洲国家,基本上都存在着局势不稳定的问题,随时可能动荡或者已处于动荡状态。

而且,中国的石油运输线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那里是中国的海上石油生命线,石油进口通道极易受到威胁。

但是,公众对于中国石油安全脆弱的一面并不在乎。有人听我谈及石油危机时,竟然说,即使油价上涨一倍,也能承受。问题是,当拿着钱没有油可买的时候呢?难道“只有等到许多人不得不把车停在车库中闲置的时候”,才能正视现实?

危险不会因为人们的麻木不仁而悄然消失,相反,它只会来得更猛烈。

已被石油围困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