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茶道(第二册)
16693800000014

第14章 茶之韵(5)

成都的茶馆多使用三件套,即茶碗、茶盖、茶船。也就是“盖碗茶”。盖碗茶为成都茶馆所独创,而茶碗、茶盖、茶船又寓意为“天盖之茶盖、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它包容了蜀人朴素的人文思想。盖碗茶碗上加盖,既可保温,蒸发茶叶、加浓茶味。卸下茶盖又可散热,使其温凉适宜。茶水须趁热而饮,方能沁脾、提神、清心。临时以茶船托起茶碗,擎而斜扣或半扣茶碗,从茶碗与茶盖缝隙间细吮茶水,不仅免使茶叶入口,又十分优雅惬意。盖碗茶,可以说真正是把饮茶艺术化了。像顺兴老茶馆,便是集名俗文化风情、名特茶品、民间小吃、川菜宴席、民俗婚宴、寿宴、传统休闲、戏曲为一体的最具老成都风情的知名茶馆。路边的小茶馆,则清一色的竹椅、竹凳、盖碗茶。有太阳的日子,要一碗大碗茶,或谈天说地,或看书读报,互不干扰,一坐就是一个下午,仿佛外面一切的喧嚣和匆忙都与自己无关。这就是属于成都的那份悠闲和安逸,这就是成都人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三、上海茶馆

在上海,最具上海地方特点的茶馆要算是老城隍庙一带,如老得意楼,楼下吃茶的多挑夫贩夫,门口有烧饼摊,基本是为劳动者歇息、解渴、解饿的;二楼吃茶兼听评书,更增加了文化气息;三楼供玩鸟者聚会,增加了些市中野趣。最幽雅的上海茶室是在与城隍庙比邻的豫园。这座传统的南方私人园林,虽不及苏州,却也千曲百折,幽雅动人,内中几处茶室,临近伴竹,红肥绿瘦,十分雅致。上海目前各类茶馆有3000家之多,已连续10年举办国际茶文化节。虽然国际茶文化节只是在江南一带茶人中有些影响,但上海茶馆追求“文化”,相信一定比别处更执著。在上海,有的茶馆是展馆,展示着主人的收藏;有的是沙龙,开办各种专题讲座;还有的则是画廊,聚集起一帮志同道合者,自有一番情趣在其中。

上海在老城隍庙有一条仿古的“上海老街”。街上有家茶馆,当街开门处砌着一个烧开水的大锅灶,这就是当年上海滩上常见的旧式茶馆——“老虎灶”。过去,在这类简陋的茶馆里,一般只有一个方桌、四条长板凳,街坊四邻可以捧着自己的茶壶,在这里边拉家常边喝茶,一坐就是大半天。也常有人提着暖水瓶来这里打水,回家泡茶洗脸。如今的“老虎灶”,虽然外观依旧,但内里却与旧时大不一样了。走进“老虎灶”,只见墙上张贴着旧时的月历牌,墙角摆放着老式的留声机、电风扇,另一角置放着几件丝竹乐器,定时有人演奏乐曲。屋里还置有文房四宝,茶客如有兴致,还可以在这里即兴挥洒笔墨。旧时的“老虎灶”,如今已成为时尚之地。

四、天津茶园

天津是金元以后由于运河与海槽的需要而形成的城市,近代以来是北京的重要工商都会。其地近京师,也学习了北京茶馆文化的一些内容,但其主要特点还是服务于工商和一般市民。天津茶馆也叫茶楼、茶社。除正式茶馆外,集体饮茶之地在旧中国还有澡堂、剧院、饭庄、茶饮摊位。

时下,天津繁华闹市里,已有许多家档次高低不同的茶园,天津人十分青睐这种大众化的休闲娱乐场所。天津的茶园有着天津卫的地方特色,很像是旧时的戏园子。茶园大门上虽然高挂“茶”字招牌,但茶园里茶水却并不“唱主角”。津门茶园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茶园里的茶只赠不卖。来茶园的茶客也并非专门来品茶的,而是主要为看戏而来,是在观看戏曲、曲艺时顺便品茗而已。“三德轩”茶楼,早晨是工匠喝茶找事做的时间,中午则添唱评书大鼓。“东来轩”茶楼,早茶多是厨师,晚茶则赏与票友联谊清唱。

天津最大的茶园——中华曲艺苑,每个月末都能请到几位国家一级演员。每个茶园都有自己专门演出的剧种,分别专演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曲艺等,各自特色十分鲜明。与眼下歌舞厅、影剧院等娱乐场所不大景气的情况相比,天津茶园显得异常热闹,上座率普遍在八成以上,每逢节假日则会场场爆满。津门茶园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天津人,也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河北人和北京人。

五、广州茶楼

广州人嗜好饮茶是早已名闻于世的。近几年来,各种类型的茶楼、茶艺馆更是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遍布羊城的闹市小巷。

广州的茶楼不同于一般的茶馆,其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不但供应茶水,而且还提供各式各样的点心。这是因为广州人不仅嗜饮茶,而且对茶点也非常讲究。如今的广州,已从饮早茶发展到早、午、晚茶市。称谓也从“饮茶”“斗茶”“品茶”,发展为“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即享受的意思。饮茶方式各异,既可以二人世界,边吃边聊;也可以亲朋戚友,逢节相聚;或十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狂欢也可。

饮茶对于广州人来说,不仅仅是物质消费,还是一种精神享受。

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广州人饮茶之意并不完全在茶内,饮茶的过程同时也是心理自我调节过程。老年人三三两两地闲话家常,年轻人则一边“医肚”(即填饱肚子之意),一边海阔天空地随意交谈。除了饮食和娱乐消遣的功能外,广州茶楼的兴旺还有着商业交往的需要,茶楼渐渐成了“信息茶座”。越来越多的生意人选择在这里交流信息、洽谈生意、联络感情。

广东乡间的小茶馆,傍河而建,小巧玲珑。或是水榭式,或是竹茶居,树皮编墙,八面临风。虽然也是大味茶、蒸烧麦等小吃,但却更多了一些乡野情趣。早茶,在河上茶居看朝日晨雾;午茶,看过往船只扬帆摇橹;晚茶,看玉兔东升,水浸月色。比较之下,这比大城市的茶楼好像更多了一些自然的韵味。

六、苏杭茶室

茶,是杭州一张金灿灿的“名片”,品茶也成了杭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杭州茶文化则体现了杭州人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在杭州,各种茶室一般集典雅、古朴于一身,之所以叫“茶室”,是别有意境的,一个“室”字,既可以是文人的书室,又可以是佛道的净室。可配以杭扇、竹雕、刘公小像等卖工艺品的小卖部,也可以卖茶兼冲西湖藕粉,但总离不开雅洁、清幽的意境。如果你亲到杭城,步寻茶室,到得云栖参天的禾林,林间石径,山间云雾和路旁卖鲜茶的大嫂,自然使你明白为什么茶人喜欢伴以竹林松风。那种幽隐的韵律,你在其他城市的茶馆绝难体味。

当前杭州城里挂牌茶楼达150多家,加上宾馆饭店的茶楼、茶室,全市共有300多家,而营业面积在2000至4000平方米的茶楼就有青藤、太极、湖畔居、蓝宝等六家。这些茶楼遍布在西子湖畔、风景区和大街小巷,情调各异,品位高雅,档次不同,满足了多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位于湖滨六公园与圣塘景区的湖畔居茶楼临湖依城,在水一方。茶楼号称“品天下好茶,赏西湖美景”。在湖畔居或临窗、或露台,或一杯龙井、或一壶乌龙,美景、茶香美不胜收。尤其登临三层,各具风格的濒湖茶楼,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难怪金庸先生到茶楼喝茶后,留下了“湖畔品龙井,人在天上行”的感叹。

苏州的园林闻名天下。苏州的许多茶馆,就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这众多的园林内,尤其是那些已经经营了数十年的老茶馆,自是别有风韵,与古典园林相映成趣,成为苏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半园、耦园、艺圃等都是不太出名的园林,却也茶境极佳。苏州还有为数不少的名人墓地,是一处处幽静的园林,也开设了茶馆。为了寻求那份难得的清幽,去名人墓地饮茶也成为苏州人的一种时尚。

名茶碧螺春产自苏州,新茶上市时节,到碧螺春故乡吴中区洞庭东、西山喝正宗碧螺春,自然成了沪宁杭一带游客的首选。东、西山的茶馆、茶室和旅游景点的茶座,生意都十分兴隆。东山启园里明清建筑的锦和堂,满室清香,15元一杯的特级碧螺春茶十分抢手。

七、香港茶楼

香港人早晨洗漱后饮茶。朋友见面的头一句话是“饮茶了吗?”香港的饮茶风俗和广州相似。走在香港街头,随处可见“茶”字。在香港,茶叶商行竟达200多家。香港人“饮茶”不是单纯地饮茶,而是吃点心。走进茶楼就座后,服务员奉上一壶香茶,接着是茶肴和点心。香港人在茶楼宴饮叫做请茶,例如新春宴客,称做春茗。香港人不管是会友还是谈生意,大多约在茶楼“请茶”,因此茶楼经常客满,如果去晚了,只能到候餐厅去等候。身穿旗袍的妙龄服务员穿梭往返,供应的香茶和点心很多。香港人对铁观音、水仙、普洱茶很熟悉。茶客只需把茶壶盖掀开,服务员立刻提着水壶前来满上,人们边喝茶边吃点心。去香港做客的人会在茶楼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许多去过香港的内地文化人,会忍不住在报刊上发表在香港饮茶的文章,赞扬香港茶馆的热情接待。

八、澳门茶楼

澳门人逢年过节一起团聚时,喜欢围起来喝茶。在装饰典雅的客厅中安放着一张大圆桌子,桌面上摆放糖、水果、炒货、干点,中间摆放一壶乌龙茶,每个人面前放着洁白的茶杯。一家人边喝茶边吃菜点,有说有笑,充满了节日的喜气。

澳门餐饮业发达,中西佳肴十分丰富。一些餐馆在供应套餐的时候,在每张餐桌上备有热茶,食客自斟自饮,免费供应。澳门的茶楼每天清晨6点营业,热闹非凡。年长者细啜慢饮,孩童咀嚼着茶点,年轻的情侣嬉笑打闹。澳门人爱喝普洱茶、乌龙茶、红茶。茶楼采取壶盅式供茶,为每个茶客供应一壶香茗。服务员在一旁续水,热情周到。澳门的茶楼门口设有卖报的,茶客边品茶边看报。澳门人生活节奏快,午休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再除去用餐时间,茶客只能利用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到茶楼饮一杯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