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崎形-cerebr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疾病。在胚胎早期,原始的动静脉是相互交通的,以后由于局部血管发育异常,动静脉血管仍然以直接沟通的形势遗留下来。由于缺少正常毛细血管的阻力,血液由动脉直接进入静脉,使静脉因压力增加而扩张,动脉因供血增加而增粗。同时,由于侧支循环形成及扩大,形成了迂曲、粗细不等的畸形血管团。脑动静脉畸形又称脑血管瘤、血管性错构瘤、脑动静脉瘘等。在畸形的血管团两端有明显的供血输入动脉和回流血的输出静脉。虽然该病为先天性疾病,但大多数患者在若干年后才表现出临床症状,通常50%~68%可发生颅内出血,其自然出血率每年为2%~4%,首次出血的病死率近10%,致残率更高。
一、病因
因畸形血管管壁无正常动静脉的完整性而十分薄弱,在病变部位可有反复的小出血,也由于邻近的脑组织可有小的出血性梗死软化,使病变缺乏支持,也容易发生出血,血块发生机化和液化,再出血时使血液又流入此腔内,形成更大的囊腔,病变体积逐渐增大;由于病变内的动静脉畸形管壁的缺欠和薄弱,长期经受增大的血流压力而扩大曲张,甚至形成动脉瘤样改变。这些均构成了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因素。
二、病理
病变血管破裂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或脑室内出血,常形成脑内血肿,偶可形成硬膜下血肿。因多次反复的小出血,病变周围有含铁血黄素沉积使局部脑组织发黄,邻近的甚至较远的脑组织因缺血营养不良可有萎缩,局部脑室可扩大;颅后窝病变可致导水管或第四脑室阻塞而产生梗阻性脑积水。
三、临床特点
小的动静脉畸形也可无症状。除非出血或引起癫痫才能被发现。绝大多数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可表现出头痛、癫痫和出血的症状,也有根据血管畸形所在的部位表现出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者;少数患者因血管畸形较小或是隐性而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往往是在颅内出血后被诊断,也有是在查找癫痛原因时被发现。
1.颅内出血是脑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症状,约50%的患者为首发症状,一般多发生在30岁以下年龄较轻的患者,高峰年龄较动脉瘤早,为15~18岁。为突然发病,多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也有在日常活动及睡眠中发生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意识不清,有脑膜刺激症状,大脑半球病变常有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或失语;颅后窝病变可表现有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及长传导束受累现象。颅内出血除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可有脑内出血、脑室内出血,少数可形成硬膜下血肿。较大的脑动静脉畸形出血量多时可引起颅压升高导致脑疝而死亡。
与颅内动脉瘤比较,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特点是出血年龄早、出血程度轻、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低,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较一般动脉瘤轻,出血危险程度与年龄、畸形血管团大小及部位有关。
2.头痛约80%的患者有长期头痛的病史,多数是颅内出血的结果,除此以外,约43%的患者在出血前即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头痛。16%~40%为首发症状,可表现为偏头痛、局灶性头痛和全头痛。头痛的部位与病灶无明显关系,头痛的原因与畸形血管扩张有关。当动静脉畸形破裂时头痛变得剧烈且伴有呕吐。
3.癫痫也是脑动静脉畸形的常见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在颅内出血时发生。发生率为28%-64%,其发生率与脑动静脉畸形的大小、位置及类型有关。位于皮质的大型脑动静脉畸形及呈广泛毛细血管扩张型脑动静脉畸形的发生率高。癫痫常见于30岁以上年龄较大的患者,约有半数患者为首发症状,在一,部分患者为唯一,症状。
4.神经功能障碍约40%的患者可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0%为首发症状。表现的症状由血管畸形部位、血肿压迫、脑血循环障碍及脑萎缩区域而定。主要表现为运动或感觉性障碍。位于额叶者可有偏侧肢体及颜面肌力减弱,优势半球可发生语言障碍;位于颞叶者可有幻视、幻嗅、听觉性失语等;顶枕叶者可有皮质性感觉障碍、失读、失用、偏盲和空间定向障碍等;位于基底节者常见有震颤、不自主运动、肢体笨拙,出血后可发生偏瘫等;位于脑桥及延髓的动静脉畸形可有锥体束征、共济失调、听力减退、吞咽障碍等脑神经麻痹症状,出血严重者可造成四肢瘫、角弓反张、呼吸障碍等。
5.颅内杂音颅内血管吹风样杂音占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2.4%~38%,压迫同侧颈动脉可使杂音减弱,压迫对侧颈动脉则增强。主要发生在颈外动脉系统供血的硬脑膜动静脉畸形。患者感觉自己脑内及头皮上有颤动及杂音,但别人听不着,只有动静脉畸形体积较大且部位较浅时,才能在颅骨上听到收缩期增强的连续性杂音。横窦及乙状窦的动静脉畸形可有颅内血管杂音。
6.智力减退可呈现进行性智力减退,尤其在巨大型动静脉畸形患者,因严重的脑盗血导致脑的弥漫性缺血和脑的发育障碍。
7.眼球突出位于额叶或颞叶、眶内及海绵窦者可有眼球突出。
8.其他症状动静脉畸形引流静脉的扩张或其破裂造成的血肿、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出血,均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引起脑积水,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脑干动静脉畸形可引起复视。在婴儿及儿童中,因颅内血循环短路,可有心力衰竭,尤其是病变累及大脑大静脉者,心衰甚至可能是唯一的临床症状。
四、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出血前多无明显改变,出血后颅内压大多在1.92~3.84kPa,脑脊液呈血性。
2.脑电图多数患者有脑电图异常,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的不正常活动,包括a节律的减少或消失,波率减慢,波幅降低,有时出现弥漫性e波,与脑萎缩或脑退行性改变的脑电图相似;脑内血肿者可出现局灶性S波;幕下动静脉畸形可表现为不规则的慢波;约一半有癫痫病史的患者表现有癫痫波形。
3.核素扫描一般用"TC或197Hg作闪烁扫描连续摄像,90%~95%的幕上动静脉畸形出现阳性结果,可做定位诊断。直径在2mm以下的动静脉畸形不易发现。
五、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平片有异常发现者占22%-40%,表现为病灶部位钙化斑、颅骨血管沟变深加宽等,颅底平片有时可见破裂孔或棘孔扩大。颅后窝动静脉畸形致梗阻性脑积水者可显示有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出血后可见松果体钙化移位。
2.CT扫描虽然不像血管造影能显示病变的全貌,对出血范围、血肿大小及血栓形成梗死灶脑室内出血、脑积水也有很高的价值。有利于发现较小的病灶和定位诊断。
3.磁共振影像(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RI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具有绝对的准确性,对畸形的供血动脉、血管团、引流静脉、出血、占位效应、病灶与功能区的关系均能明确显示,即使是隐性脑动静脉畸形往往也能显示出来。主要表现是圆形曲线状、蜂窝状或葡萄状血管流空低信号影,即动静脉畸形中的快速血流在MRI影像中显示为无信号影,而病变的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清楚地显示为黑色。
4.脑血管造影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自发性脑内血肿应进行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顽固性癫痫及头痛提示有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可能,也应行脑血管造影或MRA。
Lasjaumias等(1986年)报道,在超选择性血管造影见到畸形血管的结构是:①动脉直接输入血管团。②动脉发出分支输入病灶。③与血流有关的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④不在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上的动脉瘤。⑤动静脉瘘。⑥病灶内的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⑦病灶内的静脉扩张形成静脉瘤。⑧引流静脉扩张。
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是运用定向微调脉冲式多普勒探头直接记录颅内一定深度血管内血流的脉波"经微机分析处理后计算出相应血管血流波形及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及脉搏指数。术中利用多普勒超声帮助确定血流方向和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类型,区分动静脉畸形的流入和流出血管,深部动静脉畸形的定位,动态监测动静脉畸形输入动脉的阻断效果和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避免术中因血流动力学变化所引起的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等并发症。经颅多普勒超声与CT扫描或磁共振影像结合有助于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年轻人有突然自发性颅内出血者多应考虑此病,尤其具有反复发作性头痛和癫痫病史者更应高度怀疑脑动静脉畸形的可能;听到颅内血管杂音而无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症状者,大多可确定为此病。CT扫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可提示此病,协助确诊和分类,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和磁共振成像是明确诊断和研究本病的最可靠依据。
(2)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①海绵状血管瘤。②胶质瘤。③转移瘤。④脑膜瘤。⑤血管网状细胞瘤。⑥颅内动脉瘤。⑦静脉性脑血管畸形。⑧moyamoya病等。
七、治疗方法
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目标是使动静脉畸形完全消失并保留神经功能。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目的是阻断供血动脉及去除畸形血管团,解决及预防出血、治疗癫痫、消除头痛、解决盗血,恢复神经功能。
1.手术治疗
(1)脑动静脉畸形全切除术。仍是最合理的根治方法,既杜绝了出血的后患,又除去了脑盗血的根源,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适用于1~3级的脑动静脉畸形,对于4级者因切除的危险性太大,不宜采用,3级与4级间的病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2)供血动脉结扎术。适用于3~4级和4级脑动静脉畸形及其他不能手术切除但经常反复出血者。可使供血减少,脑动静脉畸形内的血流减慢,增加自行血栓形成的机会,并减少盗血量。
2.血管内栓塞由于栓塞材料的完善及介入神经放射学的不断发展,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动静脉畸形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型高血流量的脑动静脉畸形、部分深在的重要功能区的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伴有动脉瘤、畸形团引流静脉细小屈曲使引流不畅者适用。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在立体定向手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利用先进的立体定向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对颅内靶点使用一次大剂量窄束电离射线,从多方向、多角度精确地聚集于靶点上,引起放射生物学反应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综合治疗近年来,对脑动静脉畸形采用一些先进的治疗方案,包括:
①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显微手术治疗。②放射治疗后的显微手术治疗。③血管内治疗后的放射治疗。④显微手术后的放射治疗等,这些疗法已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