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3100000012

第12章

第三句接着由一般的、概括的叙述延伸到具体的、个别的描写。“伤高怀远”,无非由于离别。离愁的纷乱,用千丝杨柳来比喻,不但将情和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了。柳丝撩乱,已惹离愁;何况飞絮漾漾,漫天无际,颠狂轻薄,更是恼人?所以“更东陌”两句,在写景方面是自然的联系和开拓,在写情方面则是进一层地展示了她的内心活动。古人风俗,折柳赠别,柳和离别,关系很深。这里不写别时折柳相赠,而写别后见柳相思,就摆脱了俗套。

“嘶骑”以下,直揭愁恨的由来。叫着的马儿走远了,空望见一片扬起的路尘,再也无法辨认他的踪迹了。这三句是写别后登高,心中所想、目中所见的情景,下文“梯横画阁”可证,亦见上文“伤高”二字,并不是为了陪衬“怀远”,而随意安上去的。

下片由景及情,池水溶溶,小船来往,是户外所见。小船南来北往,各人忙着自己的事情,对于女主人的心情,是无从了解,也无暇顾及的。可是,池中又偏偏有成双成对的鸳鸯,她触景生情,就自然不能不产生人不如物之感。这里没有明写她的孤独和感慨,却为结句伏下了线索。

“梯横”二句,直接首句“伤高怀远”来。上句言黄昏之后,要想再像白天那样登高望远,也不可得,只有深闺独坐;下句言即使挨过黄昏,也无非对着斜照在帘栊上的月光,仍是无聊。“又还是”三字,下得巧妙,因为它不但点明了黄昏难遣,入夜尤其难遣,而且暗示了不但此夜难遣、夜夜也都难遣的心情。

夜夜独坐独眠,百无聊赖,不能不恨,不能不思,甚至于不能不“沉恨细思”。四字千锤百炼,千回百转,极其沉重有力,直逼出收尾两句来,就说明她是怨到极点了。而“沉恨细思”之故,仍是由于“情浓”。情若不浓,怎会怨极?这就显得首尾照应,一气贯穿。

减字木兰花

张先

垂螺近额。走上红捆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这是一首歌咏一个少年艺妓舞蹈形象的词作。古典诗词中专以舞蹈为题材的作品不多,因而较为引人注意。

“垂螺近额”是少年女子的发式,和《诗经·椰风·柏舟》中“髯彼两髦”是未婚者的形象是一样的。“角妓”,是以艺出名的妓。所以“垂螺近额”,就是雏妓的发式。王琏诗:“十三垂髻碧螺松。”就是说十三岁的女孩子饰有垂着碧螺的髻。这里是以这样的发型代表这个艺妓。

“走上红捆初趁拍。”“红捆”,红色的地毯,这里指跳舞的地方。“走”,疾趋、小步跑。“上”,到、登的意思。看情形是乐曲已经开始了,而这个幼妓羞于出场,可是乐曲已经开始,不能不上了,所以小跑着登上了跳舞的红袖上。“初趁拍”,是登上红袖就急忙开始赶上乐曲的节拍跳了起来。这是登红袖初舞时的形象。那么她跳得怎样呢:

“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她跳得轻盈曼妙。

观看的人真怕她轻得不由自己地飞去,心里都拟算着请托那空中浮动的游丝来招惹她一下,让她停住。“惹”字用得很巧。“游丝”是空中浮动着的极细的丝,用它“惹住伊”,可见其舞姿轻妙的程度真是达到极点了。“惹”字,可作“招惹”解,也可作“挂”。“挂”意实,“招惹”意空灵,此以“招惹”较合适。

以上,是描写这个少年艺妓初舞时姿态的美好。上片第一句“垂螺近额”是写这艺妓的发式,下片第一句:“文鸳绣履”,是写她脚上的鞋。“文鸳绣履”是绣着彩色鸳鸯鸟的绣鞋。

上片第二句“走上红相初趁拍”是说初出时的形象,下片第二句“去似杨花尘不起”是说舞蹈终了时回去的形象。“杨花”即飘动着的柳絮,“似杨花”是极轻的样子。全句的意思是:她回去时,步履轻盈,轻得像飘动着的柳絮一样,一点儿微尘都没有。

“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伊州》是乐曲名。

《唐书·礼乐志》:“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甘州、伊州之类。”“彻”是音乐上一个单位的名称。把那乐曲唱遍叫做彻。这两句的意思是舞者趁着《伊州》这个乐曲跳舞,曲终舞亦止。可是舞终了,而跳舞者头上的宫花却还在颤颤地跳动着。这是形象舞时轻速,人停而头上的宫花还在颤动,给人一种曲有余音、舞也有延续之意,这是很美的形象和意境。

这首词描写一个少年艺妓舞蹈之美。这应当是在张先的家中,还可能是宴客之时。“只恐轻飞”两句,形容舞姿的轻妙,真到了绝顶的程度。又一个“惹”字备觉新隽有味,作者不愧是个斟词酌句的能手。“舞彻”、“宫花颤未休”使人如亲临亲见,形容人停舞未停,舞终舞未尽。造型、笔法都很好。

由此词可见当时士大夫阶层生活的一斑。一方面可以说这是表现着当时的太平景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腐化,蓄养艺妓竟成为一时风气。

千秋岁

张先

数声匙鹪,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这首词的主旨是:惜春,忧春暮伤,春将去。“数声匙鹪,又报芳菲歇。”“匙鹪”就是杜鹃,也叫子规,布谷、鸱、巧妇。“数声”是说匙鹪开始鸣叫了,那就是到暮春时候了,也就是到“百草为之不芳”的时候了。这里说“又报芳菲歇”的“又”字,既表再次,更以加重语气,表作者痛惜的情绪。“芳菲”指芳香之花。

“惜春更把残红折”,“残红”尚未凋谢,残留在枝上的花。因痛惜所以更选残留在枝上的花折取下来,保养起来。“更”应上句“又”字。也表着作者的痛惜之情。这是作者在这种时刻,用“折残红”表对春将暮花正残的痛惜之情。“红”是色,花以红色为艳,所以诗词中多以红代花。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可是雨虽轻细,而风所表的形态(色)却是暴的,就是说花非全凋谢不可了,因而梅花落尽了,梅子青青地出现了,这又是梅子青的时节了,就是春将尽了。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永丰柳”,地名,取于白乐天《杨柳词》云:“永丰东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此处加“花飞雪”三字也是用以表春将暮的意思。“花”指柳花,“雪”指其色白。其实柳花是黄的,不可能飞,但历来诗词上都以柳花代柳絮。

以上为上片。第一、二句,用事实表时间即春暮了。第三句说在此时作者的行动,用以表示对春的爱惜。以下四句“梅子青”、“花飞雪”表暮春时的情况。“暴”、“无人”也都表明作者对这情况的情感。所以上片是表作者惜春之情的。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我为春暮而惜而忧,用乐以解之吧;因而警戒自己说,在这种心情下,可别拨“幺弦”。“幺弦”就是细音之弦,就是小弦,危弦。其声哀。为什么不要拨幺弦呢?因心里哀极了,那弦就会说出来的!本来就忧了,一说,不就更忧上添忧了么。

“天不老,情难绝”这句由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而来;不过反其意用之,意思是天虽然不老,但天的情也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天尚情难绝,我当然更绝不了。我现在忧愁的心,就像双丝线制成的网一样,里边是有千千万万的结呀!单丝制成的网,“结”就很多,双丝就加倍了,所以说千千结,言其结之多,“结”象征因愁重而肠结成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这里指今天一天和一夜的时间。一个整夜过了,当然没能入睡。现在“东窗未白”意天未大明,起身尚早。而正在这时和我伴了一夜的孤灯却油尽而灭了。那就只有在黑暗中躺着了。这是无可奈何的孤寂的形象,也是更加忧苦的形象。

以上为下片,第一二句是说乐不能解我之忧,三四句以天作比,天尚情难绝,我当然更不能绝,所以五六句就说自己不能绝的情况,七八句是说整整一天一夜在愁着,最后更因灯灭而更增孤寂之苦。“灯”上加“孤”字,也是表作者的心情。下片,是对春暮的忧惜之情。“数声匙鹪”是用这形象表时间是暮春时候,“雨轻”下四句是用形象表春暮的情况;“心似”两句是用形象表忧愁之深重;“夜过也”两句形象忧上加忧。都是很好的形象语言。所以这首词运用语言以造型的艺术手法,还是很好的。尤其“天不老”两句,反李贺句而用之,很给人以新颖之感。

木兰花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瞑,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从寒食到清明,是民间进行春游和扫墓的日子,当时江南还有在这时赛龙舟、荡秋千等的习俗,十分热闹。写这首词时,作者已是八十六岁的暮年衰翁了;但是,故乡人民充满青春活力的龙舟竞渡和春游踏青,以及清明时节水乡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色深深地感染了他,使得这首小词洋溢着清新的生命活力。

整首词是写景的,但上片句句景中有人。你看,河里边小伙子们正驾着像蚱蜢一样翘着头的轻快龙舟在比赛;在岸上,姑娘们成双捉对地在秋千架上飞荡。作者一开头用了十分工整的对仗句,一个“竞”字,一个“并”字,不仅令人如见其景,还仿佛使人听到了竞渡时的热烈呼喊声和游戏时欢快的嬉笑声。再放眼远望,郊野绿洲,踏青的游人络绎不绝,有的弯腰采集花草,有的漫步其间流连忘返。整个上片是一幅动态的、充满着生活情趣的画面。

上片第三句用了一个“暮”字,很巧妙,使上下片的过渡前后照应,显得十分自然。黄昏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游人渐渐地减少。不久,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飘游得无踪无影,只有落日的余晖,将远远的青山染上一层淡淡的暮霭。白天急管繁弦的庭院早就静下来了。不知何时,一钩新月升在天际,洒下满庭清辉。这时,纷纷扬扬的柳絮还在悄悄地飘落着,不过已经不能像白天那样看得清楚了,而是消融在一片朦胧的月色之中……下片的画面与上片适成强烈的对比,浮荡着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

末句“无影”一语用得极妙,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张先是以善用“影”字闻名的。

这首词写的都是作者眼中所见的景象,没有作者本人的活动,这是符合暮年衰翁的实际情况的。词的字数尽管不多,但层次十分清楚,写出了寒食节从白天到傍晚、到月夜的景色。词的上下片形成动与静、闹与幽的对比;但上片从一旁观老翁的眼中写出热闹场景,在热闹中仍见含有宁静的心情;下片在幽静的月色下特意写了柳絮暗飘,亦可谓静中有动。整首词从热烈欢快渐趋恬静宁谧,成功地表达出一个悠闲的耋耄老人所独有的一种心理状态。这首词端的是一篇韵味隽永的佳作。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是一首伤别之作。上片写对流光离别的怅悒心绪。首句是说年光易尽,人寿无多。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格外重视欢会,而以离别为悲。即使是极其平常的分袂,也不免让人愁绪万端,魂消黯然。“等闲离别”是说极其平常的离别,“销魂”则是说极度的离愁。极其寻常的离别,却使人产生极度离愁。这里以轻衬重,以离别的寻常反衬出离愁的不寻常。第三句“酒筵歌席莫辞频”是承接前两句。既然“销魂”那么轻而易举,而寻常的离别又随时会有,愁恼自然萦绕人怀,羁绊着人的情思。与其如此,莫如频歌繁舞,纵情酣醉,以浇胸中块垒。一个“频”字,既写出歌舞之盛、酒宴之繁,也显示了北宋王朝歌舞升平的景象。晏殊生于宋初的真、仁两朝,这是国泰民安的时期。

时至今日,解放了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眷念生命;生活节奏的加快,知识门类的增多,人们更加感到时间的宝贵,对于晏殊所揭示的真理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这首词虽然反映的是晏殊富贵闲人的“闲愁”,但是它对宇宙人生的深思更符合人们今天的普遍心理,也许它还能焕发出更加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栏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首词,写的是恋情,却工细新巧。作者用精细的笔触,写淡淡的愁感,看来全不着力,而用“细细”、“叶叶”、“初”、“易”、“一”、“小”、“残”、“斜”、“微”等形状字,又极见匠心。通过这精雕细刻的笔墨,描写秋风、落叶、紫薇、木槿和斜阳照耀下的庭院。在精致的小轩窗下,主人公目睹双燕归去,感到艮屏微寒……这一系列生动的形象,构成了一种冷清索莫的氛围和意境,表现了主人公淡淡的愁思。

不论像《玉楼春》的浑成也好,像这首《清平乐》的工细也好,都表现了晏殊词清雅含蓄的艺术风格。说它“清雅”,因为它明朗而不暗晦,通俗而不庸俗;说它“含蓄”,因为它言浅而情深,韵短而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