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3100000053

第53章

兰陵王春恨

张元干

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栏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寂寞,念行乐。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这首词是借“春恨”以抒发故国之思的深情。全词分为三片,而意脉贯通。明吴从先《草堂诗余隽》谓此词“上是酒后见春光,中是约后误佳期,下是相思如梦中。”其实,这是表层认识,因为词中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意念。

这首抒发爱国意念的词作,写得情韵兼胜,深婉流美,代表了作者的另一种词风——婉约的风貌。在艺术技巧上充分显示出组织结构的严密。全词分上、中、下三片,从眼前伤春到追忆往昔,再转入现实相思。有铺排,有转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并用“引恨”一气贯串。尤其是过片处意脉连贯,情致婉转曲折。其次是寓别恨于清旷的境界之中,使蕴藉的词境显得既沉郁又婉丽。词人以比兴手法寄托怀念故国的情思,应该说这是对词作领域的一种新的开拓。

薄悻

吕渭老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肢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抒发怨思的词篇。词的上片,写一个深居闺阁的青年女子,在春日寂静的青楼上,回忆当年与情人相聚欢娱的情景。“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青楼”,常指显贵人家的闺阁或妓院。这两句词的大意是:在姹紫嫣红的盛春季节里,一处华贵秀丽的阁楼上,四周寂静得没有一点儿声响,一位青年女子正在梳妆台前,懒散地梳理着她那美丽的秀发,此时此刻她感到多么的寂寞和孤独。忽然间,传来了几声鸦叫莺啼,顿时勾起了姑娘的心绪,愁思涌上眉梢,她感到无限的惆怅和忧愁。接着,作品刻画了女子的内心世界。“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春心”,指怀春的心情,这里应指男女间爱恋的愉悦心情。“角枕”,即以角制或以角来装饰的睡枕。“宝钗”,首饰,是妇女插在发髻上而嵌有金玉珠宝分成两股的笄。“贳”,同赊,即赊酒。这两句词的大意是:记得去年这个时节,这位女子把自己灼热的爱情偷偷地献给了一个英俊的男子,他们在一片薄雾缭绕的花丛中,含情脉脉相互遥望,凝视了很久,终于走到一起了。接着,两情依依,在角饰的睡枕旁,赋诗传情,用宝钗换来美酒共饮,一同醉倒在那布满青色苔藓的深宅大院,沉醉在幸福之中。

词的下片,着重表现了青年女子对恋人的思念。“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在那明月满弦,花香袭人的夜晚,回廊下和情人携手相欢的美好情景,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句是对上片的总述,接着笔锋一转:“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昔日两情相欢的情景,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然而现在却只有一片漾潆的暮雨,连蜜蜂和蝴蝶好像都在忧愁怨恨,小窗前的明花满月也不见了,惟有几株硕大的芭蕉树展开着它那宽大的叶片。有谁来关心照顾我呢?只能默默无言的拨弄着秦筝,泪水滴满了秦筝上的雁。这几句写得十分凄愁动人。这一段里接连两处用了“闲”字,与前边的“共醉”、“携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加突出了青年女子的孤独。接下去“腰肢渐小,心与杨花共远”。由于无限的忧思和孤独,使这位女子体态越加瘦弱,憔悴不堪,她的心也像飞扬的柳絮一般,飘飘然飞到了情人的身边,深深地表现了她对情人的无限思念。用“杨花”来比喻她寄情于对恋人的思念,实在是体会入微,独具匠心。

好事近

吕渭老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为报布帆无恙,着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发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这是北宋末年,吕渭老南渡后写给友人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作者安然无恙地渡过长江后,立即给友人写信报告平安的消息。“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这里首先点出了作者渡江的时间和地点,这是在一个寒风呼啸,大雪飘飘的严冬天气里,渡船由江北而来,停靠在一处赤色栏干桥的侧畔。接下去一句是“为报布帆无恙,着两行亲札。”船刚刚靠岸,作者便匆匆取出了纸和笔,即刻给友人写了一封简短的书信,报告自己安然过江的消息。“布帆无恙”指旅途平安,没有发生事故。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载,顾长康写信给殷汔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便是借用了此句。上片虽然只有简短的二十二个字,却具体地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行为、目的交代得十分清楚,笔调朴实无华。极其凝炼概括。字里行间还透出了一种悲凉凄苦的景象,反映出北宋朝廷丧权辱国以及金军入侵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郁伤自愧的情怀。“从今日日在南楼,发自此时白。”从今天起,就要永远在江南栖住了,一日之间,头发都白了许多。古人常常用“白发”来表现极度的忧思。李白《秋浦歌》曾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大胆的艺术夸张,表现无限的忧伤。这里用“发自此时白”表现作者在不得已流亡江南时的极其忧伤的情怀。这一句写得十分深沉,真是力重千斤,没有遭受过流亡生活的经历,是不会产生这样深沉的郁伤的。接下去一句是“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当年在东京汴梁与众多的朋友相聚一堂,饮酒赋诗的热烈景况,不复再实现了,如今朋友们都沦落他乡,天各一方,生死茫茫,还有谁和我一起喝酒咏诗呢?在国家危亡的严重关头,自己却无能为力,真是辜负了读一辈子的书册。这里不仅表现了作者自己感到孤独凄凉的心情,而且忏悔自责的感情也溢于言表。

总之,吕渭老这首《好事近》虽然极其简短,只有四十五个字,然而却把一个流亡江南书生的悲苦忧伤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调沉郁,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行文畅达,是吕渭老词篇中比较突出的一首佳作。

点绛唇

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桠。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白璧青钱,欲****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咏梅词。咏梅词大多写得干枯瘦硬,老气横秋,这首则写得清光明媚,风流俊赏,历来被公认为是咏梅词中最富特色的一首。

上片写梅写景。开头“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桠”。“泠冷”,形容声音清越。流水发出泠泠的声响,梅树的枝杈横在桥旁的路上。梅花开得像雪花飞白,很像是一幅描绘江南景色的风景画。这就是:“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短短四句,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咏梅图。

下片抒情,进一步描绘梅花的高洁。“白璧青钱,欲****无价。”美玉(白璧)、金钱,想着买春色(主要指梅花),可是春无价,就是有白玉和金钱也买不到,形容春色的高贵。末句:“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游春回来,春风吹过平原野外,一缕梅花的香味随着马飘散,跟着骑马的人。

综观这首词,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春游咏梅图:骑着骏马踏春游,平川旷野,小桥流水,梅花飞雪,景色像一幅图画。美丽的春色,高洁的梅花,玉璧金钱是买不到的。尽情地享受吧!回家的时候,只能带一点清香!宋代皇家画院考试画士时,曾经出过一个题目,叫作“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个题目的命意,就是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这首词,是作者十八岁时所作,当时大名士朱敦儒,看到后十分赞赏,慨叹不已,就随手抄写在自己的扇子上,于是,人们就传说为朱敦儒所作。后经《耆旧续闻》考订,才恢复了原作者的姓名。

生查子

杨无咎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翠袖怯天寒,修竹萧萧晚。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

这首词以传统的怨情为题材,并未写出多少新意。但通篇不用事典,不尚藻饰,而纯用白描,晓畅流利,声情并茂,韵律和谐,表现出一种凄清哀婉的风格。不但较为深刻地抒写了思妇哀怨怅恨之情,而且把思妇的形貌口吻也刻画得较为生动具体,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可见,作者深得同家风人之旨。在艺术表现上是本色老练的。

这首词选材精当,词句精炼,概括程度很高。词的上片,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概括了思妇整整一天的生活景况。“黛拂双蛾浅”,是思妇早晨的活动;“修竹萧萧晚”,是思妇的黄昏境遇。眉宇之间,最富表情,因而只写浅拂双蛾,就足以表达思妇心境之愁苦。黄昏之时,最易伤感,因而只写修竹萧萧,就足以衬托思妇心绪之凄凉。由此可见作者在选材命意、概括提炼方面的功力。

尤其是这首词在修辞方面颇有尖新之处。如下片以远去的孤鸿比拟愁恨,既见出愁恨的深长,又写出思妇目注飞鸿的形象,并联系到自己也和孤鸿一样孤独,既是目下即景,又含有想像成分;既形象生动,又贴切自然,似乎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真是神来之笔。

醉落魄

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

胡铨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

“百年”二句,紧扣序中“九月望”,言其登高赏菊时节,痛感被困南方,时光空逝:即使人生百年,如今已过其半;又是深秋季节,我却依然被囚困在这南天。作者从绍兴八年(1138)被贬韶州,编管新州,再移吉阳军,到写此词时,已被困两广十三年,年已近五十,故有此言。一个“犹”字,将其不忍长期熬煎的痛苦之情,尽蓄其中。

“幽怀”三句,紧承前句中“高秋”,说出“九月望”之感触:郁结心底的幽愤,已被这满院菊花扰得更其心绪纷乱,更恨那月亮偏偏对着愁人圆“银蟾”,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之代月。秋菊、秋月,本是美好景致,而作者对它们却充满怨恨,何也?心境不好也。本是自家心绪烦闷,却偏偏怨此时花好月圆,怨得无理却有情。这恰好反衬出心底的深哀剧痛是何等强烈。

全词,以九月十五日之所思、所为,尽吐出长期被贬谪,报国无门的愁怨和悲愤。心中郁结发而为声,有若深山狂啸,激昂深沉。读来声情震荡,可窥见其一片报国赤诚。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自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夜梦回写起。“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梦被惊醒,说是由于深秋蟋蟀的叫声。但蟋蟀叫声轻微,“凄凄更闻私语”,“哀音似诉”(姜夔),不过像人在暗地里说着悄悄话儿,或是低声的泣诉,怎么能惊醒一位驰骋千军万马中的虎将呢?这里作者用了“惊回”二字,既有梦醒的意思,也有想梦回故乡,结果却被什么给扰乱了的意思。特别是这个“惊”字,颇耐寻味,绝不是因蛩鸣而惊,而是别有原因。“已三更”,表面看只是点明时间,实际是三更前,即使睡,也未安稳;三更后,尤未成寐;不是仅因蛩惊,就更显然了。

“起来独自绕阶行”,夜已三更,不能成寐,起床后,走出室外,一个人默默地沿着台阶走过来,走过去;走过去,走过来。……可看出这个人的“心事”重重,无法排解,郁闷是很深的。

“人悄悄”,是写实,但也有寓意,此时的宋王朝不就是一个“万马齐喑”的局面吗?“帘外月胧明”,是由室外又回到了室内。月胧明,是说月光明亮。“人悄悄”三字,既指室内,又指室外,此时虽有虫鸣,却更给人以万籁俱寂、四外无声之感。

下片直接抒情,但和上片一样,仍用的含蓄手法。“自首为功名”。为国家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是岳飞一生的抱负。“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旧山,旧日的家山,既指故乡河南汤阴,又指广大的中原沦陷区。这时距宋室南渡虽仅十余年,但对日夜不忘收复失地的岳飞来说,在感觉中这时间却不算短了。这里岳飞只是用“旧山松竹老”五个字,概括了充满着焦躁的渴盼与斑斑血泪的极其丰富的事实。

“阻归程”,一方面是人民的渴望,爱国将领矢志北伐:“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一方面是“阻归程”,谁“阻”呢?是敌人?是朝内的投降派?在岳飞眼里,敌人“阻”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后者——秦桧之流的投降派。这首《小重山》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