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3100000083

第83章

踏莎行

吴文英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上片写人,首三句描绘的是:软绡轻笼着莹润的玉肤,彩扇半遮住檀红的樱唇,绣花圈饰散发出脂粉的幽香。这是从脂肤、双唇和服饰点出伊人的年龄、妆扮与姿态。“榴心”两句,先从石榴红的舞裙暗示伊人歌女的身份,再从鬓发散乱暗示她小睡乍醒的神情。“榴心”、“艾枝”点出端午节令,“空”字、“愁”字说明伊人无心歌舞,不事梳妆的娇态。

下片首两句先写午梦方醒,揭出上片全为梦境。“千山”句用李贺《四月》诗意:“晓凉暮凉树如盖,千山浓绿生云外。”以云外千山形容梦境之遥远悠忽,然而醒后炎阳高照,窗前日影才移一箭之地,又可见午梦何其短促,这又颇具一枕黄粱的味道。接着作者思绪又跃回梦中,“香瘢”句借伊人手腕印痕说明消瘦之甚。“红丝腕”,即以红色丝线系于腕上,这是端午习俗,用以避邪。“香瘢”指旧日红丝系腕所留的印痕,“新褪”指目前红丝直往下褪,表明近来日益消瘦。此是以梦中伊人的瘦损,引出作者因之而生的怜念。

“隔江”两句写雨声惊梦。其中景致,李席《虞美人》上片仿佛似之:“玉栏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极相思

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吴文英

玉纤风透秋痕,凉与素怀分。乘鸾归后,生绡净剪,一片冰云。心事孤山春梦在,到思量、犹断诗魂。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

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及其扇的特点。开头二句描写扇的女主人。玉纤,指洁白细柔的手。秋痕,指玉手留下的香痕。素怀,指纯洁的怀抱。这二句意思是:扇上的香痕,来自女主人洁白的玉手;扇上的凉风,来自女主人的纯洁的怀抱。这二句歌咏了女主人形态的娇美,胸怀的纯洁。“乘鸾”三句描写扇的本质。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俞陛云《选释》根据“乘鸾”句,认为扇的女主人是道女;杨铁夫《笺释》则认为“乘鸾乃扇中图画”,我们赞成俞说。生绡,指生丝织成的薄绸。净剪,指剪裁干净利落。一片冰云写扇子质地雪白。上片在描写女主人及其扇子的特点时,强调了纯洁、洁白的特点。

词的下片,写扇上的水月梅图画。“心事”二句,着重描写扇上的梅花。孤山,指杭州西湖的孤山。北宋诗人林逋,曾隐居西湖孤山,喜爱梅鹤,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这二句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以林逋的典故来形容梅花。林逋爱梅终身不娶,道女也是终身未嫁的人,用这个典故作比喻是恰切的。另一层意思,诗魂既指林逋又指词人自己。“春梦”、“思量”这些词语,含蓄地表现了词人与扇主之间曾有过感情联系。如同杨铁夫《笺释》所说:“睹物思人”,“真有不堪回首之意。”“水清”二句,如同俞陛云《选释》所说,是“水月梅合写”。“水清”写水,“月冷”写月,“香消影瘦”,写梅在水月中的倒影。这里写的水、月、梅,也都具有清白、纯洁的特点。最后一句“人立黄昏”,人指词人自己。立黄昏,写出了词人在欣赏扇上的水月梅图画后,思念“乘鸾归去”的扇主,黄昏凝伫的形态。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词的上片写秋天的离愁。开头二句采用拆字法,将愁字拆为心秋二字。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说:“愁字离之则上秋下心,此离合法也,应解为别离之人秋在心上。”这种拆字法或离合法,并不是吴文英的独创,而是继承了前人的用字技巧。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说:“首二句以‘心上秋’合成‘愁’字,犹古乐府之‘山上复有山’,合成征人之‘出’字。金章宗之‘二人土上坐’,皆藉字以传情,妙语也。”所以,这种拆字法不是一种文字游戏,而是一种借字以传情的艺术手法。

下片写与姬的惜别。年事,我们认为,不是一般地指年纪或年岁,而是具体地指往年的情事。如同杨铁夫《笺释》所说:“年事者,年时之事也,指与姬欢聚时。”花与烟,我们认为也不单纯指自然景象,还兼指烟花女子。这二句意思是:往年与姬欢聚的事像在梦中消逝,那段****也像花落烟消水流般一去不复返。“燕辞归、客尚淹留”,语出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这里化用其意境。吴文英另有一首《绛都春》词,用燕代指去姬。本词也是以燕指去姬,客则自指。这二句是写姬已辞别归去,而自己却仍久留异乡。这二句照应上片,写出了“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内容,表明词中的愁,不是一般的悲愁,而是离别之愁。

古香慢

赋沧浪看桂

吴文英

怨娥坠柳,离佩摇蕻,霜讯南圃。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把残云、剩水万顷,暗熏冷麝凄苦。渐浩渺、凌山高处。秋澹无光,残照谁主?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剪碎惜秋心,更肠断、珠尘藓路。怕重阳,又催近、满城细雨。

词的上片写看桂所引起的山河残破之感。开头三句,写沧浪园寒秋的时令特征。娥,一作蛾,指娥眉(娥眉),即女子长而美的眉毛。怨娥坠柳,意思是似娥眉一样的柳叶从柳树上坠落下来,这是写沧浪园陆地上的寒秋景象。佩,身上佩带的饰物。离佩,语出《楚辞·九歌》“遗余佩兮澧浦”,这里指水中。蒺,水草。离佩摇蒺,指水中的植物也摇落,这是写沧浪园水池中的寒秋景象。讯,音信。圃,园圃,这里指沧浪园。霜讯南圃,这句是写白霜给沧浪园带来寒秋降临的信息。“漫忆”二句,写词人天寒日暮游园。这二句化用了杜甫《佳人》诗“佳人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意境。“还问”二句,追叙往年京城赏桂的印象。月中游,暗用唐明皇游月宫的典故。传说月宫中有桂,故这里以月中游暗指赏桂。金风,秋风。翠羽,指翠鸟之羽,语出曹植《洛神赋》“或拾翠羽”。这里写往年赏桂的事,如梦如幻。“把残云”二句,写今日看桂的感受。残云剩水,指残山剩水,亦即残破的山河。熏,指气味侵袭。麝,麝香,这里泛指香气。词的下片写在沧浪园所产生的亡国之恨。“渐浩渺”四句,写在沧浪园登高望远的感受。浩渺,广阔无边。凌,升,直上。澹,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貌。秋澹,这里指秋水、秋波。这四句写词人登上园中山的高处,嘹望广阔的神州大地,但觉秋水无光、残阳下沉,前景越来越暗淡。词中的“残照”,指的是南宋半壁江山也难保的危局。“露粟”二句,由园外转向园内,描写桂树本身。结尾二句,将词的境界由沧浪园扩大到满城。这二句化用北宋潘大临诗“满城风雨近重阳”的意境。重阳,紧扣桂树开花的时节。“怕重阳”有双重含义,一是怕重阳节带来的秋风秋雨会摧折桂花,二是怕满城风雨使残云残照的局面也不能维持下去。这个结尾,充分表现了词人对风雨飘摇的时局的担心。

兰陵王

李昴英

燕穿幕。春在深深院落。单衣试,龙沫旋薰,叉怕东风晓寒薄。别来情绪恶,瘦得腰围柳弱。清明近,正似海棠,怯雨芳踪任飘泊。钗留去年约。恨易老娇莺,多误灵鹊。碧云杳渺天涯各。望不断芳草,更迷香絮,回文强写字屡错。泪欲注还阁。孤酌。住春脚。便彩局谁蕻,宝轸慵学。阶除拾取飞花嚼,是多少春恨,等闲吞却。栏干猛拍,叹命薄,悔旧诺。

上片写闺阁春愁。“燕穿幕”三句,写眼前景物,点明节令。“单衣试,龙沫旋薰,又怕东风晓寒薄。”春日庭院,本是阳光灿烂,这女子为什么畏寒怯冷呢?紧读下面二句,我们就会明白几分:“别来情绪恶、瘦得腰围柳弱。”“清明近,正似海棠,怯雨芳踪任飘泊。”这是景语,也是情语,情以物寄,情景交融。“怯雨”二字将海棠人格化了。明写雨中残败的海棠,暗喻女主人公孤单无伴、寂寞凄凉的处境。由于女主人公满怀相思的愁苦,人畏寒,花也显得“怯雨”了。“任飘泊”三字,准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这时因情人离别日久而无所藉托的凄苦情状。

结句“泪欲注还阁”,是女主人公愁苦之情发展的高潮。“孤酌。住春脚。”下片一开始,作者就连用二个短句,再写女主人公的行动。她闭门不出,自斟自酌,企图杯酒释春愁。而且,“便彩局谁恢,宝轸慵学。”“轸”,本是指弦乐器上拨转弦线的轴,这里指代琴弦。“戳局谁恢”承接“住春脚”而来;“宝轸慵学”补充说明“孤酌”。既叙写了女子百事无心、疲惫懒散的精神状态,又为下文怨恨之情的总爆发埋下伏笔。

“阶除”三句与中片“泪欲注还阁”相呼应。她步下台阶,拾取落红和泪吞下。“等闲”,随便的意思。“是多少春恨,等闲吞却”,这是无限辛酸地正话反说。吞下吧!将这相思苦恨和那痴情的泪水一起吞下吧!何必让他人知道呢!这女子自强自尊性格发展的高峰,就有结句的总爆发:“栏干猛拍,叹命薄,悔旧诺。”她真的感慨薄命?还是悔恨自己天真轻信,错托终身于那负心的男子?词里虽没有明说,但读者应该有明确的答案。

柳梢青

杨花

周晋

似雾中花,似风前雪,似雨余云。本自无情,点萍成绿,却又多情。西湖南陌东城,甚管定、年年送春?薄件东风,薄情游子,薄命佳人。

第一句采用排比句式,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杨花纷纷扬扬,在空中飞舞的景象。它像雾中的花,像风前的雪花,像雨外的白云,影影约约,飞飞扬扬,那么轻盈、飘忽、绰约多姿。词人用“似雾中花,似风前雪,似雨余云”来比喻杨花,十分形象,十分贴切。“雨余”是雨外之意。第二句是词人对杨花的议论,是对杨花的特性的理解和认识。杨花本来无情,但她能“点萍成绿”,据说是杨花飞落水中,就生出绿色的浮萍,所以说她“却又多情”了。杨花飞扬的时节,往往是暮春的季节。春天是美好的象征。春天的逝去,总会勾起词人的无限惆怅之情,杨花对春天的逝去,“点萍成绿”,也会是“多情”的吧。

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惜春的情绪,共两句。第一句“西湖南陌东城,甚管定、年年送春”,点明了送春的地点,惜春的情绪。每年春天将逝的时节,杭州城东西湖的南陌,人们就在那里,看着纷纷扬扬的杨花漫天飞舞,送春归去,杨花也在送春归去。“西湖南陌东城”点明地点,“甚管定”是为什么限定之意,是一句问句,表现了词人惜春之情。人们送春归去,正说明对春之留恋,也表现对春天逝去的痛惜之情。第二句“薄悻东风,薄情游子,薄命佳人”也是排比的句式,与上片开首一句句式相同,也是用了比喻,以描写杨花,它像“薄悻东风”、“薄情游子”、“薄命佳人”,随着春天的逝去,杨花也纷纷飘落了,它是无情的,也是“薄命”的,从而表现了词人惜春的情绪。

南乡子

潘枋

生怕倚栏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相见蹑飞鸾,月下时时认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生怕倚栏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最怕靠着栏干,怕听那阁下的流水潺潺,怕看那阁外的青山翠峦。“怕”字人情。作者怕倚在栏干上会激起对往事痛苦的回忆。他曾和她同倚在这个栏干上,欣赏阁下的溪水声,也在这个栏干旁,共同眺望阁外的青山。现在怎么样呢?

“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只有当时的山和水还是老样子,而所爱的人儿却一去不复还了。怎么能不伤感呢?首句的“怕”就怕在这一点上。但作者并未因“怕”而不去倚栏干,他仍然倚在栏干上去品尝失去所爱的痛苦滋味。否则怎么会知道旧时的山和水依然呢?“暮雨朝云”用宋玉《高唐赋序》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幽会的典故。“相见蹑飞鸾,月下时时认佩环。”作者在月光下因思念情切而产生幻觉,好像她跨着飞鸾前来相会了。所以时时在谛听着有没有她的佩环声传来。

“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月亮渐渐地低下去了,寒霜暗暗地凝聚,五更天快要完毕了。说明作者在寒冷的冬夜怀念的时间很长久,“更阑”,五个更次快完毕,即天快亮了。这就是说作者整整思念了一夜,更加深了思念的程度。

“折得梅花独自看”,折好了的梅花,原来准备送给心上人的,现在等了一夜不见来,只好一个人孤独地对着梅花发呆了。这样,惆怅、孤独、寂寞、凄凉的感情,一下子都从这一句中爆发出来,“怀旧”之情达到了高潮。词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