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灾民临时住所卫生要求
(1)必须选择对人体安全有保障的场所或地点,尤其是灾民集中救助场所的选择,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浑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1米=3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
(2)选用轻质建筑材料、临时住所要能遮风防雨,同时应满足通风换气和夜间照明的要求。夏天要设法降低室温,防止中暑;冬天应注意夜间保暖防寒。
(3)取暖做饭要注意安全,有人看管,防一氧化碳中毒与火灾的发生。
(4)在临时居住地设定临时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设置垃圾、污水收集点;禁止在灾民集中居住场所内饲养畜禽。
(5)注意鼠、蚊、蝇等媒介生物密度,适时进行消杀。
(二)构建临时厕所,强化粪便处理
厕所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灾害时用的厕所应达到应急性、便利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应加强厕所卫生管理,确定专人保洁,及时清掏粪便并进行卫生处理。
(1)修建的临时厕所应能防止粪便污物外溢,不污染周围环境,尤其不能污染水源,不利于蚊蝇孳生。一般厕所要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远离水源至少30米以上。发生肠道传染病的病例或流行时,粪便必须有专人负责进行及时消毒处理。
(2)在灾民临时居住场所,按人口密度合理布局。
应急临时厕所模式,可选择粪便与尿液分别收集的措施,尿液及时排放,粪便每日施加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3)尽量利用现有的储粪设施储存粪便,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后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冲刷。
(4)在应急情况下,于适宜的稍高地点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为土地的衬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厘米,用土压住,粪便倒入池内储存,加盖密封,发酵处理。
(5)船上居民的粪便,应使用容器收集后送上岸集中处理,禁止倒入水中,以防止血吸虫等病传播。
(6)在特殊困难情况下,为保护饮用水源,可采用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粪便,装满加盖,送到指定地点暂存,待灾害过后运出处理。
(7)集中治疗的传染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消毒处理。
(8)散居病人的粪便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①粪便与漂白粉的比为5:1,充分搅和后,集中掩埋;②粪便内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搅拌后再集中掩埋。
(三)垃圾和污水的收集与处理
(1)根据灾民聚集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布设垃圾收集站点,有专人负责清扫、运输。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生活污水应定点倾倒。
(2)及时用药物对垃圾站点与污水倾倒处进行消毒杀虫,控制苍蝇孳生。
(3)传染性垃圾必须消毒处理,有条件可采用焚烧法处理。
(4)建筑垃圾应注意堆置场场区及周围环境卫生,必要时视实际需要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