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羊脂球
16749300000030

第30章 埃拉克利于斯·格洛博士(1)

1.高境界的埃拉克利于斯·格洛博士

一个很怪的人,埃拉克利于斯·格洛,据说他很博学,他署名的书并未在哪个书店见过,但人们都把他视为极为渊博的人。至于什么博士,没人能知道,或许是从他长辈那里继承来的。

除去这些,就算署名学院全体成员署名的文凭他不具备,那他也不失为一位可敬,有学问的人。在他那40格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以致把大书房透光的四壁都给遮住了。相信光也肯定,巴朗松城没有比这位更渊博的了。总之,每次在教长先生或院长先生面前提他的时候,总见他们神秘的微笑。听别人说,有一天,院长在主教面前,用拉丁语大大地称赞了他一番;另外,作为无可辩驳的证据,讲述这事的人还引用了院长原话的拉丁词:

还有,每到礼拜日,院长和教长总要到埃拉克利于斯·格洛博士家吃饭,对他的学问之渊博,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2.我们平时看到的埃拉克利于斯·格洛博士

哲学家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完美统一的,而从一个人的面部轮廓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征。如这是真实的,那么埃拉克利于斯·格洛博士就正符合这一结论。他个子不高,反应敏捷,但有些过于敏感。看到他,你就会联想到某些动物,诸如耗子、石貂及猎犬的某些特征。见到他,你不会相信,他的小小头部充满了学问,但最容易想到的是他本人钻进科学知识宝库,仅靠啃啮它而生存,好像一只老鼠在一本大书里似的。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整个人十分瘦小,他的好朋友长先生却认为他是非常出色,非常了不起而且又帅的一个人。

“他如果不是满腹经纶的埃拉克利于斯博士,”巴朗松学院院长有时会说,“那他肯定是一把厉害的、锋利的裁纸刀。”

他戴假发,穿着讲究,不爱生病,喜欢动物,也不讨厌人。

3.埃拉克利于斯博士的日常生活

博士起床后漱洗毕,吃了早餐,就到他的花园去锻炼,花园很幽静,绿荫蔽日,是个很好的地方,正如博士本人一样。

“这不起眼的锻炼呀,”他说,“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情绪,并帮助消化。”

之后,他就开始了午饭,通常午饭还没有吃完,便披上礼服出门了。每天,他都要从学院门口经过,总要掏出他那块路易十五时代的心爱的怀表,与学院那架大钟对一下时间,然后走进老鸽子巷里,直到吃晚饭时才出来。

那么,埃拉克利于斯·格洛博士在老鸽子巷里究竟干什么呢?他在里面做的事情要是说出来会吓人一跳——他在里面寻找哲学的真理——我们就看看他是怎样寻找的。

一个肮脏的小巷里,汇聚了巴朗松几乎所有的书商,店多得要命,光是书目就得看上几年。那是些让人想不到的书,在50个书店里从地下室一直堆到阁楼上;而那50个书店,也就形成了老鸽子巷。小巷、书铺、旧书商、旧书简直就是博士的私人财产。经常有这样的事发生:某个旧书商刚想睡觉的时候,忽然听到楼梯有响动,赶紧抓了一把剑,等走近一看,才知是埃拉克利于斯!只见他全身都埋在书堆里,一只手举着一支即将燃尽的残烛,另一只手在翻一本古人的手稿,正盼望真理从里面冒出来。当听到教堂的钟敲过9下之后,他就对晚餐的到来感到可恶。

他在刻苦寻找,这个专心的博士!他精于所有的古代的哲学,他研究过印度和非洲的宗教;他研究了北方人和南方人的理论,他想继续向下研究,可越是研究,越迷惘。

“我的朋友,”一天晚上他对院长说,“跨越大海寻找新大陆的哥伦布们,比我们幸福多了,他们只要勇往直前就足够了。困难人人都会遇到,但当困难到来之时,只要你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一天晚上,他和教长探讨哲学,他说:“道理从来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不要妄图在寻找真理的途径中寻找捷径,真理是没有捷径可寻的!”

4.埃拉克利于斯博士是如何度过夜晚的

晚上的时候,埃拉克利于斯将他的8个口袋装满旧哲学书,匆忙回到家里。而风趣的院长认为,这时如果有个化学家对他们进行一番辩解的话,就不难发现,那些旧纸构成博士思想的2/3。

7点时,埃拉克利于斯开始吃饭。他一边吃,一边看刚寻找到的那些旧书。

7点半钟的时候,博士已变成为一个严谨的哲学家,头脑中装满东西而又高深莫测。一本正经地抛给女管家一句“如果有人来,就说我不在”后,他就消失在书房里面了,他坐在堆满书的书桌旁,而且……陷入了深思状态。那是一幅多么令人惊诧的景象,谁要是这时能走进博士的思想里……最崇敬的人和死对头列队通过,种种学说和假设荒诞地交错而过。这就好像是一个竞技场,所有哲学家都在大规模的比赛中当场碰面。他也试图将东西方哲学中的精华进行全面混合,但每次都是失败的。

院长却认定,这期待永恒的哲学真理十分像一块点金石——实际是绊脚石。

半夜,博士才上床,在哲学梦中入睡。

5.就这样,教长期待一切于折中,博士期待

一切于启示,院长期待一切于消化有一天晚上,教长和院长去他的书房进行了一番辩论。“我的朋友,”教长说,“最好采取折中主义和享乐主义。选择好的,抛弃坏的。哲学是高于一切的东西,它是所有思想的精华所在。其香味即使不是想象中最好闻的,也应该是使人愉快的,且比一支花要香上千倍——哪怕它是整个世界最香的花。”

“多样化是一定的,”博士又说,“但更香倒不一定,除非能找到这样一种花:它集所有花的醇香于一体。哲学是某种思想的升华,是从这种思想中提炼出来的。我以前也很折中,可现在我是客观的。我需要的,不是差不多,而是绝对真理,我觉得,所有聪明的人都有预感。一旦他给自己的路找到它,便会喊道:‘找到啦!’对美也是一样。比如我呢,到25岁还没爱过女人;我发现许多女人确实都很漂亮,但我对她们一点兴趣都没有。人无完人,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跃上新的台阶。终于有一天,我找到了这样的女人,她正是我理想中的女人——于是我就义无反顾地爱上她。”

博士有些激动,停了一下,院长望着教长怪异地微笑一下。

9分钟之后,埃拉克利于斯·格洛继续说:“我们从所有启示中得到希望。是启示叛教的保罗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改过自新,并信奉了基督……”“……这不正确,”院长笑着说道,“既然连自己都不相信;所以,启示并不比折中主义更值得信任。”

“抱歉,朋友。”博士又说,“保罗并不是哲学家,他所得的只是一个一般意义的启示。总会有一天,这种唯物主义会左右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的发展。”

“阿门,”院长说,“第二天您会有第二个被感召的人,第三天会有第三个,他们会彼此向对方申诉自己的观点。幸好,它们只是一般理论。”

“难道您什么都不信吗?”博士嚷道,他有些生气了。“我信消化,”院长正色地道,“所有信仰、信条、道义、迷信、假想、幻觉,我全部能咽下,好像在一顿丰盛的晚餐中,菜汤、冷盘、烤肉、蔬菜、饭后点心,我都会吃得有滋有味。我是全信仰主义,只是我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

“如果你们信我,”教长急忙说道,“我们到此为止。”一小时后,他们从知识渊博的埃拉克利于斯家中走出来。这时,院长突然笑起来,并说道:“这悲惨的博士!如果真理对他来说好像心爱的女人,那他真是世上的头号傻瓜。”院长尖细的声音和着教长深沉的大笑将一个醉汉都吓得跌了一跤。

6.如此看来,博士的大马士革之路就是老鸽子巷

而他又是怎样被一本灵魂转世的手稿照亮的吃完午饭,他像平常一样又钻进老鸽子巷。一旦敲过12响,他就踏进31号、尼古拉·布里科莱的家里。那是位服装商、旧家具商、旧书商和旧皮鞋修理匠,明白地说,他在有时间时也会补补鞋。好像是受了神的启示而智力变得高妙的博士,立刻登上阁楼,伸手就到一个路易十八时的壁橱的第三格,抓出了一部羊皮纸面的、洋洋万言的手稿,定的题目为:

我第18次灵魂转世,从基督纪元184年开始的我的生长史。

稀奇的题目是下面的引言,埃拉克利于斯·格洛立刻声音和缓地读起来:

这部是写我转世生活的手稿,是我本人在罗马,在基督纪元184年开始动笔的。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

而我这段向世人说明灵魂交替出现的文字,是写于1784年4月16日,在巴朗松城,是多变的命运把我抛向该城的。

凡是有真才实学的和关心哲学问题的,只要浏览这几页,就会一下明白的。

为了这一目的,我将把我的故事写成几段简单的文字,稍懂拉丁语、希腊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都能读明白。因为,在我以人形出现的不同时期,我曾经生活在这截然不同的民族之中。接下来将说明我是怎样准确地得出灵魂转世的结论的。

184年,我住罗马,是个哲学家。一天,我在阿比艾纳大街上散步,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毕达哥拉斯很有可能是一个找到真我的人。我从那时起,就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回忆我的过去,但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可是有一天,我看着朱庇特的塑像底座,突然发现了几个字,那是我年轻时刻下的,于是我一下子便想起了一件早就忘了的事。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我在不经意中就忘记了,也许我早就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就更增加遗忘的速度。

于是,我把我的经历刻在石板上,期望有朝一日,我能重新看到它,而它对我来说,就好像在塑像的底座重新发现刻字。

我所希望的竟然真正成了现实。100年后,我那时是建筑师,负责拆除一栋老房子,以便建一座宫殿。

一天,工人给我送了一块刻满字的石板。当我读刻这几行字的人的生活时,被遗忘的一段过去,就好像电光一样,刹时使我又回到了从前。渐渐地我明白过来,这石板是我自己刻的。

可是,在这100年之中,我都做过什么?我曾经是谁?我又受过什么样的苦难?我还是一无所知。

可是有一天,我有了预感,可它太模糊,不清晰,以致我不敢用它。一个邻居告诉我,说50年前罗马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笑话,关于参议员马居期·安托尼斯·科尔内留斯·利巴的。其妻年轻美丽,可为人阴险毒辣。听说,她从腓尼基商人那里买了一只大猴子,并对它宠爱有加。科尔内留斯见自己的她竟十分珍爱这种非人的动物,就心生嫉妒,把它杀了。我感觉他说的猴子就是我,我不记得我受过多少苦,但我还是得出下面的结论。

动物这种形态是强迫给灵魂的一种苦,以赎它在人类状态下所犯的孽。而让畜生记得自己也曾经有过高级的存在方式,为了让它感到自己因为犯了罪而受到惩罚。

人在从动物变成人之后,他会再经历所有变化的苦难,而去深入了解这些苦难对他也是一种痛苦。所以,人应当爱护和尊重畜生,就像尊重一名正在赎罪的犯人,而这样做目的也是为了当自己以畜生形状出现时,同样也能得到别人的保护。这和基督教义中的一句格言几近同义:自己心中想的不好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通过我讲述的灵魂转世的故事,人们总会看到发生在我身上的各种事情,而且代代相传。

我还需要从这种学说中得出哲理性的结论。

面对灵魂的命运这一让人犯难的问题,所有的哲学思想都原地踏步。现在基督教义教导人们,上帝会把正直的带到天堂,把邪恶的送到地狱!

上帝就像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他用双翼护住好人的灵魂,就好像母鸡保护小鸡。可现在善于思考的人们不再相信他了,更何况它的理由是与基督教义背道而驰的。

因为天堂地狱不可能在任何地方都能出现:有限的空间里已布满了像我们这样的世界。

既然通过繁殖——从天地分开以来,无数像我们一样有生灵居住的世界已被住满——很有可能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灵魂数,因为繁殖是无限增长的,这样,上帝和魔鬼都会头脑不清醒,而会犯错误。

既然正直者的灵魂数是无数的,邪恶者的灵魂数和空间也是无限的,就应该存在一个无限的天堂和一个无限的地狱,这样的话,又回到了这一点上:处处是天堂,处处是地狱,而处处又都不是。

可是,所有原因并不违背灵魂转世这一教义。

人的魂魄从蛇变为猪,又从猪转为鸟,进而从鸟转为狗,最终达到猴与人。然后又重新轮回;总是先犯错误,然后净化,等达到了人间所要求的净化数,就可移居到一个高级世界去。就这样,它不断地轮回,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最后到地球时他一样会有这样的过程。

所以,我们的生命无论如何变化,都跳不出这个圈子——无所不能和必然的象征;同样道理,世界一切事物的演变,同样是被它主宰的。

7.用两种方法来译高乃依的一首诗

埃拉克利于斯读完这份资料惊呆了。他连价都不还,就花了不少钱买下了它,可这个旧书商还要骗他说是庞贝城里边的埋葬品。

博士花了4天4夜将这部手稿弄通了。他会一些希腊语、拉丁语和一点点意大利语,他几乎完全不懂德语和西班牙语。之后,为了不对原文的理解有显然的错误,他就请求他那位院长,他对这两种语言相当精通。院长欣然接受了。可整整三天他都没有正经着手进行工作,因为他一看博士的译文就大笑不止。

“原因?”他回答道,“有三个:一是他那副模样太可笑;二是他的译文太可笑,它和原文的意思相去甚远;三是原文本身也是让人发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