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万事由来
16811700000072

第72章 人文历史篇(12)

小伙子百思不得其解。天黑时,小伙子杀了一只羊,把羊肠挂在这棵古松树上,架起篝火烤羊肉充饥,吃饱后就入睡了。

这时,一阵美妙悦耳的声音,轻轻地唤醒了小伙子。他觅声寻源,发现美妙的声音是从古松树上发出来的。原来是热风吹干了挂在树枝上的羊肠,这古松树上有一个洞,微风一吹,羊肠抖动着,便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大自然的启示,使小伙子恍然大悟。他于是锯下一块松树木,在上面也挖了一个洞,再绷上两根干羊肠,用手一拨,果然发出悦耳的声音。到了约定的日子,康木巴尔手托这匙形的松木,弹拨着绷在上面的两根羊肠,用这美妙的琴声表达对姑娘真挚的爱情,从而打动了姑娘的心,一对恋人终于结成幸福的伴侣。从此,这种乐器便在哈萨克人中盛行起来。

手风琴的由来

1857年,以Hohner 为首的Trossingen 公司发明了钢簧片。随后Soprani 和Dallape 分别于1872年和1876年紧随其后,也将钢簧片引入了手风琴之中。20世纪初,手风琴的低音系统得到了发展,当时所用的音调与和声类似于现在的手风琴低音系统。

现代手风琴在不断变化和改进着,而发展最快、改动最多的时期则是19世纪后期。半音阶手风琴,经过巴瓦利亚之手得以改进,使之拥有四个八度音阶的音域。1880年,自动声控器在纽约取得专利,即能够自行控制演奏,就如自动钢琴一样。在19世纪40年代HeinfichBand 还发明了一种大型的六角形手风琴,它在阿根廷非常流行。现在也逐渐进入了欧洲。

1851年,发明的手风琴有两排簧片,而1854年巴黎的Leterne 发明了一种类似的手风琴,只是第二排簧片要远离第一排簧片,它是第一架小风笛调手风琴。

箫的由来

现在的箫,一般都是一根管子做成,被称为“洞箫”。但它在古代却是一种编管乐器,即排箫。它历史悠久,《风俗通》说:“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风翼。”说明那时的箫并不是单管,而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直排而成的,形状很像飞鸟张开的翅膀。

据记载,箫有大小之分,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由于竹管长短不齐,吹出来的声音就有高低,“长则浊,短则清”。生活在春秋时代的箫,吹的正是这种直排横吹的排箫。成语故事中有“弄玉吹箫”,讲的就是秦公的女儿因箫产生恋情的优美传说。

今日竖吹的单管箫,是从古代的“笛”改造过来的,借鉴了“羌笛”的制作工艺。这种乐器,大约在汉武帝时才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最初,它只有四个孔,经汉代京房改造,才成为五孔,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又多了一孔,便成为今日萧的样子。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的由来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敬称。唐代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阁下是旧时对一般人的尊称,常用于书信当中。原意也是由于亲朋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在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挚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足下,意为“您”。相传晋公子重耳烧山逼介之推出山,不料介之推却抱着一棵大树烧死。晋文公砍下大树做了木履穿在脚下,平时总是看着脚下的木履说:“悲乎,足下!”

麻醉术的由来

公元2世纪,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并已可以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而欧美使用全身麻醉术是19世纪初的事,比我国晚了1600多年。

除了华佗的“麻沸散”,公元652年,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都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1743年赵学敏所著的《串雅内编》中也介绍了由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番木鳖等组成的开刀药方。

1799年,英国的化学家戴维最早发现了氧化亚氮有麻醉作用,他在自己吸入氧化亚氮后,发现其炎症部位的疼痛有所缓解,因而他断定:“氧化亚氮,可以在出血不多的手术中起到麻醉作用。”戴维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叙述过他吸入氧化亚氮以后的欢乐、快慰的感觉。因此氧化亚氮也称作“笑气”。但是这一发现却没能及时在临床上推广。1824年,希克曼用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氧气对动物施行了麻醉实验,并进行了截肢手术。他要求进行人体实验,但未被应允。直到1893年,化学家斯考芬证实吸入多量笑气可使人呈醉态,甚至失去知觉,使用麻醉剂的时代才真正开始了。

沙龙的由来

“沙龙”是法语Salon 一字的译音,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

在17世纪初叶,法国上流社会的暴力行为屡见不鲜,经常有武斗事件发生。1610年,对这种恶风极感不满的兰布耶公爵夫人,特别把自己邸宅开放为社交场所,供上流社会的贵族们协调矛盾、交流意见,这就是“沙龙”的由来。所谓“沙龙”,最初的意思是指客厅,从兰布耶公爵夫人起,才成为特别社交场所。社交内容包括谈书论道、交换读书心得、发表新思想观念、朗读与批判文学作品,后来变成具有各种专门设备与公用设施的小房间,同时特别留意采光与空气的流通,建筑物的构造也为之一新。

正宗的“沙龙”有如下特点:1.定期举行;2.时间为晚上(因为灯光常能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与会者的情趣、谈锋和灵感);3.人数不多,是个小圈子;4.自愿结合,三三两两,自由谈论,各抒己见。

民间期间,“沙龙”传入中国,一些沙龙多为一些消费会所,基本上以餐饮、娱乐为主。在上海和北京也有一些社交的沙龙,但基本上都是私人的内部沙龙,需要很高的入会费,甚至是必要的社会地位。

铅笔的由来

铅笔出现7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那时的铅笔很简陋,只不过是金属套里夹着一根铅棒,甚至是铅块而已。但是从字意上看,它倒是名副其实的“铅笔”。而我们今天使用的铅笔是用石墨和黏土制成的,里面并不含铅。

现代意义上的铅笔诞生于16世纪中叶的英国坎伯兰山脉的布洛迪尔山谷。1564年,在布洛迪尔山谷有人发现了一种称为石墨的黑色矿石可以写字,他们随即将这种矿石切割成细条,运往伦敦出售,供商人们在货篮和货箱上作标记之用,故称为“标记石”。

这里的石墨矿纯度高,光滑而不易折断。后来人们将石墨棒插入钻好的小木棍中,就制成了与今天相近的铅笔。

由于用布洛迪尔山谷石墨制作的铅笔很受欧洲各国欢迎,所以采掘过量,高纯度的石墨矿很快就枯竭了。于是人们开始研究用人工方法提取、加工石墨。

1761年,德国化学家范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铅笔厂。他将石墨、硫磺、锑和松香混合,成为糊状,然后再将其挤压成条烘干,提高了石墨的韧性,成为今天铅笔的雏形。

18世纪时,能生产铅笔的只有英、德两国。后来,由于战争的影响,法国的铅笔来源中断。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命令本国的化学家尼古拉斯·孔蒂就地取材,生产本国铅笔。孔蒂用法国出产的劣质石墨与粘土混合,并通过控制黏土与石墨的比例来调整其硬度和颜色深浅,成形后置于窑内焙烧制成笔芯,再用松木制成笔杆裹住笔芯,获得成功。这样生产出的铅笔成了当时最好用的铅笔。问世后,很快就传到了世界各地。

1822年,英国的霍金斯与莫达合作,发明了第一支“伸缩式铅笔”。1838年,美国人基拉恩发明了“活动铅笔”。此后又经过许多的改进,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自动铅笔”。

圆珠笔的由来

在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大陆,一种方便、廉价的圆珠笔开始在书记员、银行职员甚至是富商中流行起来。制笔工厂开始大量地生产圆珠笔。不久却发现圆珠笔市场严重萎缩。原因是圆珠笔前端的钢珠在长时间的书写后,因摩擦变小继而脱落导致笔筒内的油泄漏出来,弄得满纸油渍,给书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开始厌烦圆珠笔,从而不再用它了。

一些科学家和工厂的设计师们开始为了改变“笔筒漏油”这种状况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一个叫史密斯的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他实验了上千种不同的材料来做笔前端的那个“圆珠”,以求找到寿命最长的“圆珠”,但结果却不很理想。

这时一个叫马塞尔比希的人却很好地将圆珠笔做了改善,解决了“漏油”的问题。他的成功是得益于他的一个想法:“既然不能将圆珠笔的寿命很好延长,那为什么不主动地控制圆珠笔的寿命呢?”他所做的工作只是在实验中找到一颗“钢珠”所能完成书写的“最大用油量”。然后每支笔所装的“油”都不超过这个“最大用油量”。这样,方便、价廉又“卫生”的圆珠笔有成了人们最喜爱的书写工具之一。

宗教圣地麦加的由来

麦加位于沙特阿拉伯的西部,是全世界******的圣地,每年都有众多的圣徒前往圣地朝圣,其景象无比壮观。城内有著名圣殿“克尔白”,称为“天房”。公元623年,“克尔白”被定为******礼拜方向后,该城即成为世界******朝拜中心。每年10月末11月初(******教历12月上旬),来自五大洲的数百万******教徒汇集于此,举行异常隆重的朝圣大典。

麦加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公元7世纪,他在这里创立和传布了******教。朝功与念功、拜功、课功、斋功合称******教的“五功”,是教徒必须履行的五项义务,而到圣地朝觐,则是虔诚的******毕生的渴望。

宗教圣地耶路撒冷的由来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是一座犹太人、阿拉伯人聚居的城市。这座城市汇集犹太教、基督教、******教三教圣地于一城,是世界上罕见的宗教城市。

早在青铜器时代,阿拉伯迦南人的一个部落莎耶布斯人从阿拉伯半岛迁徙到这里,建立了堡垒,并用自己部族的名字把此地命名为“耶布斯”。“耶布斯”城王麦基洗德在位时,曾在此建造了耶路撒冷城,并命名为“耶路撒利姆”。

在希伯莱语中,“耶路”意为城市,“撒冷”意为和平,耶路撒冷即“和平之城”。相传公元前1200年,希伯莱人在其首领摩西的率领下,逃出埃及,他们渡过红海,穿过西奈沙漠,来到巴勒斯坦寄居,并创立了犹太教。这个教主要以《圣经》的《旧约全书》为经典,它的上帝是耶和华。公元前11世纪,以色列王大卫统一了犹太许多部落,建立了以色列国,定都耶路撒冷。40年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费时12年,在耶路撒冷的安锡山口建造了犹太教圣殿,教徒们都到这里朝觐和献祭敬神。从此奠定了耶路撒冷作为一神教中心的神圣地位。

基督教形成于公元1世纪,尊奉耶稣为救世主。在耶路撒冷南部17公里的小镇伯利恒,有个名叫马赫德的山洞,传说圣母玛利亚因“圣灵感孕”就在这里生下耶稣,现在那里有马赫教堂。耶稣年轻时曾在耶路撒冷收接门徒,后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并埋葬在这里。公元3355年,罗马皇帝的母亲在耶稣墓地修建了一座复活教堂,因此,基督徒将这里奉为圣地。

耶路撒冷成为******教圣地,是公元621年以后的事。******教传说,那年教历7月27日夜,天使唤醒沉睡的先知穆罕默德,要他乘上一匹天使送来的有女人头发的“飞马(伯尔格)”,从麦加夜行至耶路撒冷。当他踩在一块圣石上升至七层天时,亲眼见到了真主的一切神奇和奥妙,而且他还会见了古代列圣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等人,参观了天堂和地狱,于当夜黎明时平安返回麦加。这就是《古兰经》中著名的“夜行”和“宵登”。因此,耶路撒冷便成为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教圣地,一直延续至今。

弥勒佛的由来

按照佛经的说法,弥勒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不过中国寺院正门供奉的大肚弥勒,则是五代时布袋和尚的塑像。这个和尚心胸豁达,身体肥胖,言语随便,常常背着木棒,棒上吊一个口袋,在街市中行乞,面带喜容,人们称为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二年(916),他在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圆寂,留有一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人把他当做弥勒化身,可见佛教传入中国后是经过一些改造的。现在我国境内的佛教是本土化了的佛教,许多内容是中国佛门独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