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一分钟悬案
16812900000013

第13章 远古时代的奇迹(12)

这样设计精巧、制作优良的产品,即使是很现代化的今天,必须有预先精确设计的图纸和模具,必须使用精密的铣刀和钻床,任何细微的误差都会使构件报废。而1000多年前的印加人,不掌握任何金属知识,也没有文字,怎么能设计、建造出这样“标准化”的产品呢?如果不是他们,那么,它的设计者和制造者又是谁呢?

“太阳神”子孙的灭亡

印加帝国的灭亡,是野蛮对善良的征服。

这种征服,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屡见不鲜。

伟大的太阳之神,并没有以他万能的威力和智能,保护他悲惨的子孙。

1532年11月,西班牙冒险家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奉命寻找黄金之国。他带了62个骑兵,102个步兵,来到印加帝国的都城之外。

善良的印加人打开城门欢迎他们,至高无上的印加帝国国王阿塔瓦尔帕,坐在几个贵族抬着的黄金轿子上,出城会晤皮萨罗,可是,皮萨罗突然下令开炮,并且粗暴地抓住阿塔兀尔帕的头发,把他从轿子里拖出来,随后就迅速地占领了整个城市。

贪婪的皮萨罗向印加人提出了为国王赎身的条件,他说,如果你们想赎出你们的国王,就必须用黄金填满囚禁国王的房子。

印加人为拯救国王,派出大队人马去筹集黄金,可是到了第二年夏天,筹集起来的黄金,离皮萨罗的要求还很远很远,皮萨罗没有耐心,他下令处死了国王,带着已经得手的大量黄金,离开了印加都城。

可他并不知道,为了解救国王,一支6万人的队伍带着大量的黄金,正昼夜兼程向都城赶来。这些印加人得到国王被害的消息后,异常悲愤,他们将黄金埋藏好,开始了对西班牙人永无休止的复仇行动。

印加古国的历史到此就结束了,印加古国最后的黄金财富的下落,也成了一个永恒之谜。

马丘比丘:印加人最后秘境之谜

古老的山顶

在秘鲁湍急的乌鲁班巴河岸上,有一个叫做“马丘比丘”的地方,意思是“古老的山顶”。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海伦·宾加姆想:所有的山都是古老的,为什么独独把这里叫做“古老的山顶”呢?

1911年7月,他攀悬崖,登绝壁,战战兢兢地爬过了一道横架在奔腾咆哮的乌鲁班巴河流上空的藤索桥,在海拔2430米高的悬崖之上,发现了这座荒废已久、不为人知的印加古城。

他把马丘比丘称为“消逝在云雾之中的城市”。这一年,海伦·宾加姆35岁。马丘比丘建筑在三面临水、一面连山的花岗岩平台上,除了那条用藤索和圆木绑扎而成的悬空吊桥外,无路可通,所以很难被人发现。

印加人在这块陡峭得几乎无法攀登的地方,建起了一道石块围墙,宛如一道屏障。

城内所有建筑物都是用巨大的花岗岩砌成,从城脚到城顶,铺筑了3000多级石阶,依山傍势,形势险峻,迤逦壮观。全城只有一个供进出的城门,居高临下,气势磅礴。

城内的街道布局严整而又错落有致,迷宫似的神殿、王宫、庭院、住宅,星罗棋布,全都有层叠的石阶相连。

所有的建筑物都用巨大的石块垒成,其中最大的多边形巨石长约3.6米,宽约1.5米,厚约1.5米,其重量绝不少于200吨!石块与石块全都以各种不同的角度拼合在一起,宛如拼图游戏。

有一块石头总共有33个角,有的棱角锐利得有如剃刀,然而,每一个角都跟毗邻石头上的角紧密地贴合在一起,没有使用任何黏合物,却是天衣无缝,浑然天成。这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古城固然伟大,城墙外的梯田也同样叫人赞叹不已。印加人用石块在山坡上堆砌成一堵堵墙,然后在墙内填土,筑成一条一条阶梯式的梯田,种植玉米和土豆等作物。

人们顺着山势,把山水引入城里的水槽,既满足了城里的用水,又以自流方式用于梯田灌溉,真是科学极了。

没有这些梯田,要维系马丘比丘这块最后秘境的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

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印加人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玉米、南瓜、菜豆等,公元前3000年,他们又学会了种植棉花。印加人的作物栽培,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庞大的安第斯山系所构成的崇山峻岭,深谷大壑,锤炼了印加人的意志,通过这层层叠叠的梯田,我们看到了印加人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精神。

建筑之谜

马丘比丘的发现震动了世界,也给当代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出了一道高水平的难题。

首先是,马丘比丘是怎样建成的?因为建筑用的所有石料都不是取材于自身山头。当时的印加人没有文字,没有车辆,不会使用铁器,不会使用牛马之类的畜力,仅凭着肩打手拽,怎么可能把这成千上万的巨大的石块,特别是那块重约200吨的巨石搬过索桥,运上这险峻的高山?

据专家们勘测,供应石块的采石场,坐落在垂直距离达600米的低下的山谷,显然,即使动用了现代化设备一滑轮、绞车、电缆、直升飞机,想把这些沉重的石块运上那高高在上的悬崖绝壁,也是非常困难的,何况,一两千年前的印加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哩!

其次,马丘比丘到底有多古老?也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回答。

据出土文物考证,马丘比丘的兴建时间大约是公元1420年前后。在公元1531年西班牙人攻陷库斯科以前,大约是公元1500前后,马丘比丘就已被废弃,废弃的原因至今不明。但是,德国波茨坦大学天文学教授,根据古城建筑物所反映的重大天文现象,仔细计算了过去几千年中星星在天空的位置后得出结论,马丘比丘最初的设计和建设,肯定是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

这使得正统的历史学家大吃一惊。因为,这意味着它比著名的埃及大金字塔还要古老得多!

是最后的避难所吗?

这座与世隔绝的高踞在悬崖之上的古城,到底是做什么用途的,也引起了一番争论。

一种说法是,它是印加王国的最后避难所。1572年,西班牙人摧毁了印加人的最后一个堡垒,杀死了末代国王的弟弟图帕克·阿曼鲁之后,那些最后的反抗者就蜷伏在这样一个隐秘的山顶,了此残生。它是印加人的最后避难所,随着这批印加人的逐渐去世和转移,马丘比丘也最终被废弃。

但是,即使这个推断完全正确,这也只是马丘比丘最后的用途,而不是最初建筑它的目的。

有人认为,马丘比丘是一个宗教活动中心,这是印加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许多祭祀活动、典礼仪式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在古城高处的一座平台上,有一块长方形的巨石,底部平滑光洁如水晶,雕刻着繁复的几何图形,装饰着神龛拱壁,中间竖立着一支粗短、挺直的叉子。经专家们考证,它就是印加文化中有名的“拴日柱”,也有人把它译作“太阳的驿站”。印加人立起“拴日柱”,除了想留住太阳永驻人间之外,还把它当作一部特殊的天文历书,祭司们根据它的日影变化来确定季节,编制日历,指导农耕。每年的夏至日和冬至日,他们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

山顶的“太阳塔”下面,有一座凿岩而成的王家地下墓室,棺穴富丽堂皇,出土的173具木乃伊中,有150具是女性。

据此,又有人认为,这个美女如云的隐秘处所,很可能是王宫后院中的一个“金屋藏娇”的地方,除了少数的太监似的男奴从事服务工作以外,其他男性均不得进入。它是帝王们休闲享乐的地方,而一旦到了外族入侵,帝王们自身安危莫测的时候,它就理所当然地被废弃了。

不过,当地人都持有这两个观点:一是当时的头领想远避尘世的杀戮,所以不辞辛苦,在这里安营扎寨;二是印加人崇拜太阳,这里山高地僻,可以更好地与神亲近。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为“人类文化遗产”,秘鲁政府修建了一条80公里长的专用铁道,把一批一批的朝圣者、猎奇者送到这里,让人们在这里流连忘返,费尽思索。

寻根问祖:人类起源之谜

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是当代科学界普遍关心,而又解答不易的问题。

自从达尔文学说问世,并逐渐战胜腐朽的宗教观念以来,进化论思想已深入人心。人们普遍相信,我们的祖先是由猿类逐渐进化而来的。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和当代考古成果,我们可以大致地列出一份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时间表:

古猿生活于1400万~800万年前

南猿生活于400万~190万年前

猿人生活于170万~20万年前不幸的是,在这条漫长的时间链上,有两段化石空白期:古猿与南方古猿之间空缺400万年,南方古猿与猿人之间空缺20万年。在这两段空缺时间里,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人类起源的过渡性生物的化石,这就给传统的人类起源理论—人是从灵长类生物进化而来的—留下了疑团。

“海猿”说

1960年,英国的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

化石空白期间的人类祖先,不是生活在陆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里。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化史上,存在着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哈代指出:地质史表明,400万~800万年前,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区被海水淹没,迫使部分古猿下海求生,从而进化成了海猿。几百万年之后,海水退却,已经适应了水中生活的海猿又重返陆地。它们才是人类的真正祖先。

这就是震世骇俗的“海猿说”。由于海水的压力和浮力,海猿在海洋中进化出了后腿直立、控制呼吸等本领,这就为再次登陆后的直立行走、解放双手,乃至于发展语言准备了条件。正因为如此,它们才得以超越其他猿类,进化成为地球上的真正的主人。

“海猿说”进一步指出:人的许多生理特征,同其他的陆生灵长类动物迥然不同,而与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倒是十分相似。例如:

1.所有的灵长类动物身体体表都生长有浓密的体毛,唯有人和水兽一样,皮肤裸露光滑。

2.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而人类却有皮下脂肪,这一点,也明显地不同于陆生灵长类动物,而与水生哺乳动物相近。

3.人类通过泪腺分泌泪液,以排出盐分,控制体内的盐分平衡,这也是水兽所具有的特征,而在灵长类动物中却是绝无仅有的。

4.人类所具有的正面性行为,和通过出汗以散发体热的现象,也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大相径庭。

5.妇女在水中分娩没有痛苦,而婴儿也喜欢水,并有游泳的本能,这也说明了人类与水的关系非同寻常。

1983年,英国科学家爱尔默等人在非洲直立猿人化石的发现地考察后也指出,这里“贝冢”中的贝壳,大都是深海贝类,没有高超的屏息潜水技术,是不可能捕捞的。很明显,生活在这里的古代猿人,正好具有这种潜水本领。而这一点,是任何其他陆生动物都不可能实现的。

“海陆双祖先复合”说

“海猿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也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

1.古猿在下海生活的400万年里,获得了一些海洋生物的特征,但当它们重返陆地后,为了适应陆地生活,也应该丢掉这些只适应于海洋生活而不适应于陆地生活的特征;重返陆地已经几百万年了,为什么这些特征还没有丢失?

2.对于400万年的化石缺环,“海猿说”也不能作出很好的解释。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却仍然没有发现海猿的化石。因此,时至今日,化石缺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3.分子人类学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人和猿开始分化的时间是距今400万~500万年前。这一点,也不支持“海猿说”。

于是,有一些科学家另辟蹊径,提出了“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即人类可能有两个祖先,一个是古猿,一个是海洋生物。

他们认为,对这段400万年化石空白的较合理的解释是,古猿与海洋生物发生了基因重组,在400万年前产生了南方古猿。因为重组产生新种所需的时间很短,也许只用了几代或者十几代人的时间,这对于地质年代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过渡阶段的化石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很难发现的。

这一假说,既解答了化石空白的原因,也解答了人类为什么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特征的原因。至于参与重组的是哪一种海洋生物,却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

“天外来客”说

关于人类起源,还有第二种假说。近些年来,科学研究的进展,又重新燃起人们对“生命天外来源说”的热情。

首先,人们注意到,尽管地球生命种类庞杂,但都具有同一种生命模式,即:相似的细胞结构,由同样的核糖核酸组成遗传物质,由蛋白质构成活体。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怀疑,如果生命果真是在地球上由无机物进化而来,那么,无机物种类繁多,为什么不各自演变出不同生命模式?其次,人们还注意到,稀有金属钼在地球生命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钼在地壳中的含量很低,仅占0.002%,这也使得人们不得不问,为什么一个如此稀少的元素,会在生命形成中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地球上的生命会不会是来源于另一个富钼的其他天体?

第三,人们还不断地从天外坠落的陨石中,发现有来源于星际空间的有机物,其中包括构成地球生命的全部要素。同时,人们还发现,在宇宙的许多地方,存在着有机分子云。这更使得许多人深信,生命的产生是宇宙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而绝不是地球独享的专利。

据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科学家马莱斯干脆提出:人类的始祖就是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