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奥帕特拉的一个党人想出了一条巧计:他把女王包在毛毯里,然后派士兵化装成商人,把女王抬进了恺撒的行馆。恺撒打开一看,又惊又喜,出现在他面前的竟是一位具有维纳斯女神般的黄金身段、妩媚绰约的风姿的甜美艳丽的女子—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恺撒立刻为她的美貌所倾倒。两人一见钟情,为后世留下了千古香艳的国际政治佳话。
克里奥帕特拉夜闯军营的“壮举”,自然得到了满意的回报,她的丈夫托勒密十三世在恺撒的追杀中溺死于尼罗河。在名义上,她又与另一个5岁的异母兄弟结为夫妻,共同执掌朝政,实际上,她成了大权独揽的埃及女王。不久,克里奥帕特拉为恺撒生下一子,取名托勒密·恺撒或恺撒里昂。
公元前47年9月,恺撒在平定小亚细亚的战乱和庞培余党后,回到了罗马。他被推举为“终身独裁官”,成了集军、政、司法、宗教权力于一身的无冕之王。但他无时无刻不思念着那位风流妖艳的埃及女王。
公元前45年,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应恺撒之邀来到罗马。当她进入罗马城时,恺撒亲自迎接。她端坐在一个巨大的狮身人面像模型上,由8000名侍从牵引着穿过凯旋门。罗马市民倾城出动,争相一睹这位女王的绝代风采。整个罗马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都以一睹埃及艳后的风姿而感到荣幸。据说,连一代高士西塞罗也来到艳后面前顶礼膜拜。但是,好景不常,恺撒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被刺身亡,她只得怅然地离开了罗马。
安东尼的妻子
她本来就是个风情万种的女子,此时大权在握,更是为所欲为。据说,她经常把英俊的朝臣召进深宫,通宵达旦,秽乱宫廷。为了寻欢作乐更加方便,她把年幼丈夫弟弟托勒密十四世毒死,立她和恺撒的儿子恺撒里昂为托勒密十五世。
恺撒死后,安东尼称雄罗马。当他巡视东方殖民地时,在小亚细亚的塔尔索司城,派人传达召见女王的命令。为了取得这位新贵的欢心,她刻意将自己装扮起来,显示出动人心魄的魅力。这位早在罗马时已使安东尼垂涎欲滴的美人,很快便投入了他的怀抱。安东尼毅然放弃了他到东方的使命,乘坐女王的豪华游艇,一起回到了亚历山大城。从此,他俩如胶似漆,恩爱非凡,在埃及王宫厮混了漫长的五年。
这期间,安东尼也曾回过一次罗马。为了政治需要,他违心地与政敌屋大维的姐姐成婚,但不久便找到借口回到东方,遗弃了他的妻子,并且与克里奥帕特拉正式地举行了婚礼。
这种违反罗马婚俗的举动,自然遭到了舆论的谴责,加上他擅自将罗马帝国在东方的大片殖民地,送给了被他尊奉为“众王之女王”的克里奥帕特拉,这就更加激起了罗马人的愤怒。在屋大维的煽动下,罗马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撤销了他的执政官职务,并剥夺了他的一切权力。
公元前31年,安东尼与屋大维会战于阿克提乌姆海角。从实力看,双方各有优劣,不相上下。然而,正当酣战之际,克里奥帕特拉突然命令她的舰队退出战斗,结果使安东尼海军阵容大乱。
更令人奇怪的是,当此胜败存亡的紧急关头,身为全军主帅的安东尼,一看见艳后率舰逃跑,居然丢下正在为自己浴血奋战的10万将士,乘一只小艇追赶艳后而逃亡埃及。一年后,屋大维兵临埃及,由于埃及军队叛变,安东尼见大势已去,解下披甲,抽出佩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52岁。
克里奥帕特拉被屋大维生俘后,还抱着一丝幻想,想以美色再次迷惑屋大维,但这次没有奏效。一天,当她得知她将被作为战利品带到罗马游街示众的消息后,便恳求屋大维让她为去世的安东尼祭奠。她写了自己的遗书。沐浴后,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此后,便怅然地进入自己的卧室,安详地平躺在一张金床上,从此再没有醒来。
慌忙赶到的屋大维展开了她的遗书,女王恳求让她与安东尼埋葬在同一墓穴里。辞情恳切,哀婉动人。屋大维对她的自杀虽然感到失望,但不能不钦佩她的勇敢,便下令将她的遗体安葬在安东尼身边。“艳后”之美,美在哪里?那正是罗马帝国极度扩张的时代,克里奥帕特拉以一介小国之君,小但暂时地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得强大的罗马帝国的两任首席执政官,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以致把罗马帝国征服世界的脚步羁縻了长达十年之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惊世绝俗的美艳和惊心动魄的事实啊!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在他的《思想录》中不无诙谐地说:“要是克里奥帕特拉的鼻子短一点儿,整个世界的面貌就会改变。”
但是,2005年3月25日出版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声称,英国专家们根据柏林博物馆里的克里奥帕特拉雕像,以及最近在大英博物馆首次同时展出的11座雕像,并采用电脑技术绘制的结果显示,埃及女王根本不是什么千古美人,而只是一个“身高只有1.5米、体态肥胖、龇牙咧嘴的小侏儒”。
对于英国报纸的信口雌黄,埃及和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都给予了坚决的回击。
开罗大学文物学院前院长布鲁非苏尔说:“克里奥帕特拉脸部的细腻、光华和神韵是无可辩驳的,她挺拔的鼻子和端庄的五官,在古今世界女王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埃及吉萨文物局长扎西哈瓦斯博士说:“英国人应该到埃及卢克索神庙去看一看,这座神庙里有保存完好的克里奥帕特拉的浮雕;如果克里奥帕特拉像英国学者描述的那样丑陋,那么,为什么身边绝对不乏美女的两位罗马盖世英豪,会不顾一切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英国伦敦大学的埃及古物学者奥卡萨·艾尔·达利在一批新发现的中世纪阿拉伯文献中发现,克里奥帕特拉并不像希腊传记中描写的那样只是一个美艳妖娆、专爱勾引男人的风流女子,她可能是一个富有才华的数学家、化学家和哲学家。她的宫廷也绝非****之所,而是知识分子经常聚会的地方。
克里奥帕特拉写过好几本关于科学的书。达利在《埃及古物学:迷失世纪》一书中写道:“阿拉伯人经常将她称作‘善良的学者’,经常引用她的科学著述。”
她还精通多种语言,她的第一语言是希腊语,但她也会说拉丁语、希伯来语、亚拉姆语和埃及语。
克里奥帕特拉当年在亚历山大城的建筑计划“史无前例的庞大”,并且首次成功地把尼罗河的水引进了亚历山大城。
因此,在中世纪阿拉伯学者眼中,“埃及艳后”既才情横溢,又美艳动人,她是凭着卓越的思想和学识征服人心的。
举办此次艳后石雕像赴英展览的英方负责人苏珊·沃克拉女士更是直截了当地说:“艳后的美是无可争辩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根据残缺不整的雕像,采用电脑技术绘制出来的克里奥帕特拉肖像是绝对不真实的,他们的这种做法只是想多卖几份报纸而已。”
为何临阵脱逃?
一对风流男女,以喜剧开始,悲剧结束,他们命运的转折点是阿克提乌姆海战。在此命运攸关的大战之中,女王为何临阵而退?至今还是令人费猜的谜。
1.坐收渔利说。一部分人认为,克里奥帕特拉是一个机智过人、擅长手腕、心怀叵测的政治野心家,无信义可言。当初,安东尼在她的怂恿之下,决定海战,但她却虚晃一枪,抽身离去,企图扔下安东尼孤军与敌厮杀。她估计,安东尼与屋大维实力相当,恶战结果必是两败俱伤,到时她便可收渔人之利。出乎意料的是,安东尼竟弃军不顾,以致全军覆灭,战局发生急转直下的变化。在屋大维包围亚历山大城后,她还劝说埃及人,要他们放弃抵抗,并且私下与屋大维谈判,要求屋大维答应为她的儿子加冕以取代她。可见,女王对安东尼并无“爱情”,有的只是利用。她临阵退却纯属政治预谋,是对安东尼的出卖。
2.爱情考验说。有人认为,“临阵脱逃”是风流女王的一时任性。或许她当时心血来潮,想知道在战争和爱情的天平上,安东尼的砝码到底放在哪一边。她与安东尼的结合,有政治因素,但也不排除感情因素。在她准备自杀之前,还请求屋大维在她死后,把她和安东尼葬在一起,可见她对安东尼还是情有独钟的。正是出于这种情感,所以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来考验安东尼对她的爱情。
3.保存实力说。也有人提出,克里奥帕特拉的行动是地道的“临阵脱逃”。因为她发现,屋大维的轻型舰船比安东尼的重型三层舰船灵活机动,攻击力强,安东尼的舰队已处于困境,在劫难逃,她不愿埃及舰队也遭受灭顶之灾,为了保存实力,她当机立断,迅速撤出战斗。
三种意见,各有道理,但到底哪一种意见反映了女王的真实思想,至今仍无法确定。
香消玉殒之谜
终于死了。这位绝代佳人的死,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感叹的话题,而且为古今历史学家留下了一些至今不解之谜。
传统观点认为,埃及女王是自杀身亡的。相传,女王战败回城之后,就自知作孽多端,不免一死,便详细研究了一种“安乐死”的办法。她事先安排一位农民带进墓堡一只盛满无花果的篮子,里面藏有一条叫“阿斯普”的小毒蛇,毒性极强,她让它咬伤了自己的手臂,导致中毒昏迷而死。或者是,女王早就把蛇喂养在自己的花瓶里,用一枚金簪刺伤它的身体,引它发怒,直到它缠住她的手臂。
至于毒蛇的下落,人们认为,墓堡朝向大海的一侧开有一扇窗户,受惊的毒蛇是可以从这里溜走的。另外,女王的御医认定:“在她的手臂上,确实有两个不大明显的疤痕。”
值得注意的是,当事者屋大维也支持她死于毒蛇的论断,因为在他的凯旋仪式上,克里奥帕特拉女王的塑像上被安排了一条毒蛇,缠绕在她如玉的臂膀上。
但是,“自杀说”的真实性,受到了法理学家和犯罪学家的广泛质疑。
疑点之一是,自杀之说并非目击、实录。埃及艳后用毒蛇自杀的叙述,最早见于公元1世纪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的名人传记,可问题是,普鲁塔克在埃及艳后死去75年后诞生,他的叙述显然不是亲见亲历,而是对已有结论的转述,而这个已有结论,正是战争的胜利者罗马人作出的。
疑点之二是,死亡时间显系编造。
据传说,克里奥帕特拉自杀之前,曾向屋大维送出一封遗书。当屋大维的卫兵根据命令在几分钟之内冲到艳后住所时,她已经香消玉殒了。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犯罪学家帕特·布朗说:“这显然不符合自杀者的性格。一个决心自杀的人绝不会事先向某人先送出一份示警性的遗书,好让他跑来拯救自己。”而且,如果克里奥帕特拉是中蛇毒身亡的话,那她死得实在太快了。现代实验数据表明,被眼镜蛇咬中后最快的死亡时间是两个小时,尽管医学史上也记载了一些20分钟内死亡的例子,可埃及艳后从送出遗书到现场死亡,相隔只有几分钟时间。
疑点之三是,女仆之死不合情理。根据传说,克里奥帕特拉的两个女仆选择了为主人殉葬的道路,也同时被那条毒蛇咬后中毒而死。帕特·布朗先生指出:“在埃及,从没有女仆陪主人自杀的传统。”当她们发现女主人自杀之后,一种情况是她们事先并不知情,一定是惊慌失措地向周边的卫兵求助;另一种情况是她们早已知情,那她们一定是按埃及传统默哀致祭,同女主人告别:绝不会有什么殉葬之举。
而且,以克里奥帕特拉的聪明睿智,也必将要求她的贴身女仆留下,为她善后;而决不会让这样两个无辜的生命,陪着她走向天国。
英国牛津大学热带医学和传染病学教授戴维·沃热尔说:“这儿有一个误解,并不是毒蛇每次咬人都能释放出毒液。如果三个人一起被毒蛇咬中,中毒的概率将会更低。”
那么,克里奥帕特拉到底是怎样死去的呢?
回答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谋杀。谁是谋杀者?
历史事实显示,最有嫌疑的谋杀者正是当时的胜利者,后来成为奥古斯都大帝的屋大维。
历史学家指出,屋大维具有强烈的谋杀动机。从政治上讲,屋大维野心勃勃,有扩张罗马国力和版图的强烈愿望,他必得为罗马吞并埃及扫清最后的障碍;不久之后,他又杀死了克里奥帕特拉和恺撒的私生子、埃及人的合法国王恺撒里昂,就是明证。
从个人恩怨上讲,克里奥帕特拉是他亲姐姐的情敌和死敌。是她,勾引了安东尼,使屋大维家族蒙羞,使他的姐姐终日以泪洗面。他必得趁战乱之机了却这段恩怨,而不是留下这个妖孽,让元老院的老态龙钟的长老们,拿出放大镜来,细细鉴赏他屋大维家族的伤疤。
这样,女仆之死也有了简短的答案,那就是,屋大维必须除掉所有的目击者。
风流女王之死,结束了托勒密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从此,埃及被并入罗马,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
伊丽莎白与玛丽:恩怨之谜
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无疑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在她在位的45年中,英国经济发展,文学繁荣,不只创建了世界一流的海军,而且在成功地挫败了“无敌舰队”之后,为英国确立了世界海军强国的地位,这地位一直保持到20世纪。
伊丽莎白女王不嫁之谜
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以70岁的高龄去世。然而,这个不可一世的女王却一直未婚,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有趣的谜团。
伊丽莎白是事利八世第二个王后安妮。波琳的女儿。父母结婚才三个月,她便匆匆地来到了人间。两年后,安妮·波琳因桃色绯闻被亨利处死,此时伊丽莎白还不到3岁。凄凉、忧郁的种子,过早地埋藏在她那幼小的心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