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崛起之谜
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年仅22岁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40000人马,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旋风般地征服了从小亚细亚直至印度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横跨欧、非、亚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他传奇式的崛起,闪电般的征伐,以及暧昧不明的突然弃世,给后世留下疑窦丛生的谜团。
传奇式的崛起
马其顿位于希腊以北,开化较晚,当雅典与斯巴达为争夺希腊霸权,进行着长达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时候,马其顿开始强大起来。
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是马其顿国王菲力浦二世的儿子。14岁那年,他的父亲把雅典的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请来为他当家庭教师,前后三年,除了学习政治、宗教、历史、地理、科学知识之外,他还养成了追根究底的“恶习”和强烈的冒险精神。他非常喜爱《荷马史诗》,醉心于当个《伊利亚特》中阿溪里(一译阿喀琉斯)式的英雄。每当他父亲打胜仗的时候,他就犯愁:“父亲,你把世界都征服了,我再征服什么呢?”从16岁起,他就跟随父亲东征西讨,学习指挥战争的艺术和积累实战经验。
公元前338年夏末,马其顿军与希腊联军在中希腊的喀罗尼亚决战,18岁的亚历山大指挥马其顿军左翼,首先突破希腊联军阵线,为会战胜利立下了头功。一颗明亮的将星在历史舞台上冉冉升起,希腊各城邦不得不屈服在马其顿的铁骑之下。
亚历山大20岁登上王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平定了宫廷内乱,制伏了北方诸侯的反叛,镇压了希腊各城邦趁机而起的反马其顿运动,显示出了他惊人的军事天才和组织天才。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着30000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舰,向东方进军,以实现他父亲留下的征服世界的美梦。出师前,他把他所有的地产、奴隶和牲畜都分送给了别人。一位大将不解地问:
“陛下,你把财产都分给别人了,把什么留给自己呢?”
“我给自己留下希望,”亚历山大满怀信心地说,“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
他很快就跨过了达达尼尔海峡,粉碎了由波斯驻防军、各总督直属军和希腊雇佣军三者组成的波斯军队,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
在弗里吉亚的古都戈尔狄翁,有一辆古老的战车,车轮上有一个用山茱萸皮拧成的绳结。自古传下来的预言说:谁能把车轮上的绳结解开,谁就能成为“亚洲的霸主”。
亚历山大走近战车的时候,当地有几千名老百姓围观,目光里流露出冷嘲和挑衅。亚历山大围绕着车轮转了一圈,不动声色地从腰间拔出短剑,把绳结切成几段。他用不屑一顾的口吻宣布:
“我轻而易举地把它解开了。”跟随着他的马其顿将领们先是一愣,接着就欢呼起来。他,就是这样一个果断和机敏的人。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率马其顿军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亲自率领的60万大军在伊苏斯进行了决战。
假如这个数字真实的话,这将是一场1∶15的力量悬殊的战斗,而且后路已被截断。不过,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方阵很快就突破了波斯阵线,大流士落荒而逃。特地赶到前线来观赏胜利场景的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做了亚历山大的俘虏。
波斯王派来求和的使臣,愿意割地、赔款,并且把自己漂亮的女儿许配给他。亚历山大的大将帕曼纽高兴地说:
“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都达到了。我要是陛下,就同意媾和。”
“我要是帕曼纽,也会同意媾和的。”亚历山大不动声色地说,“可惜的是,我是亚历山大。”
帕曼纽听了,目瞪口呆。“告诉大流士,”亚历山大转身对波斯使者说,“我是全亚洲的统治者。土地,是我的;黄金,是我的;还有他的两个女儿,也都是我的。如果他还想保全性命的话,就应该亲自来朝拜我。”
公元前332年,他挥师南下,结束了波斯人对埃及的统治。为了推行亲东方政策,他穿越沙漠,拜谒了阿蒙神庙。阿蒙是埃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他的动物形象是公羊。埃及僧侣也慷慨地宣布他为“阿蒙之子”,这意味着他是神授的埃及王国的合法继承人。他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了第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大城,后来,这里成了重要的商业和文化都市,直到今天。
这时候,整个波斯西部:小亚细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和埃及,都已置于亚历山大的统治之下。
公元前331年,他又率领47000将士大举东进,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同号称百万的波斯军决战,大败波斯军。然后就是马不停蹄地追奔逐北,波斯名城巴比伦、首都苏撒、旧都波斯波利,一个个沦陷于亚历山大之手。
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他的部下杀死,亚历山大又理所当然地成了波斯的皇帝。
远征!远征!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不断地冒险。
公元前330年的冬天,他攻伐到了阿富汗的喀布尔附近。第二年春天,他又越过了高达3300米的兴都库什山,然后挥师北上,到达了撒马尔罕,后又转向东北,一直抵达锡尔河岸。
这时,一个新的目标强烈地吸引着他,那就是传说中的印度。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的军队越过了海巴鲁山,出现在印度河畔,打败强大的“大象军”,踏着广袤的旁遮普平原向前挺进。他原以为,印度河同尼罗河是相通的,或者就是尼罗河的源头;使他失望的是,印度河却是注入了一个南方的“大海”。
他本来还想向更远的东方前进,为了鼓舞他疲惫的士卒,他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让我们共享最后的胜利》:
马其顿同胞们,联军同事们:我把你们召集到这里来,是为了说服你们继续前进……我认为,一个有志之士的奋斗目标是没有止境的……假如你们一定要知道目前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的界限究竟在哪里,我倒可以这样回答:在我们到达恒河和东海以前,剩下的地方已经不多了……他的演说并没有激起将士们的热情。七年的征战,当日从马其顿出发的老战士大都已经战死。印度的热带气候,雷雨,毒蛇,传染病,以及无法通过的森林,都影响着战士们的情绪。他们沉默,拒绝继续前进,亚历山大只好宣布打道回府。
不过,他的不安分的灵魂不容许他走回头路。他把他的部队分为两支,一支沿印度河岸步行,以防止沿途土著的袭击,他自己则带领一支乘船顺流而下。他在印度河航行了九个月,行程1600公里,顺利地进入了阿拉伯海。
在印度河口,他又把他的部队一分为三:一路翻山越岭,从内陆返回巴比伦;一路乘船,继续探索沿着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道路;他自己则亲率一路,沿着海岸西行,继续探索未知的土地。
这里是一片荒漠,烈日当空,几乎是滴水难觅,许多战士活活渴死。他终于在底格里斯河口同他的舰队相遇,并且在公元前325年,回到了巴比伦城。
在进入巴比伦之前,他就有一股不祥的预感。几个迎面而来的迦勒底祭司曾经告诫亚历山大,不要去巴比伦,否则将有不幸的事情发生。他终于发出了绕过巴比伦的命令,但是,部队在一片沼泽地里行军,困难重重,最终还是开进了这座城市。
他们在巴比伦举行了许多庆祝活动,但这并没有使亚历山大阴暗的心情宽解。为了摆脱烦闷,他白天观看演出,晚上和部下欢宴。在一次狂饮之后,他突然病倒在床上,十天之后,他悄然地离开了人世,终年33岁。他没有留下子嗣。当将军们问他把这个年轻的庞大帝国交给谁时,他简短地说:“给最强的人。”亚历山大死亡之谜亚历山大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有声有色,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在不到十年的征战生涯中,行程四万多公里,建立了一个地域辽阔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开拓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他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征服者。他的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更是留给后代子孙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但是,为什么精力充沛、正值壮年的亚历山大会突然死去呢?对于这点,史学家们有很多猜测。
一种说法是死于疟疾。苏联学者塞尔格叶夫在《古希腊史》中提出:“亚历山大死于恶性疟疾。”美国学者伯恩斯和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也写道:“公元前323年,他身患巴比伦疟疾,死时33岁。”
我国史学家吴于廑教授也持同样的看法。
另一种说法是死于酒后感冒。英国著名史学家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中认为:亚历山大追求刺激,不断地在宴会中狂饮,在一次宴会上,他喝光了一樽可装6夸特酒的大酒杯里所有的酒。在一次酩酊大醉之后,由于天气骤冷,引起感冒、发烧,导致了他最后的死亡。
美国学者威尔以及日本学者大牟田章也赞同这一观点。
此外,还有第三种说法,亚历山大是被他的部下毒死的。
古希腊史学家阿里安在《亚历山大远征记》中,除记述了亚历山大连日跟迈狄亚斯一起饮酒作乐外,还说到了他的部将安提帕特曾送给亚历山大一副药,他正是吃了这副药才死去的。据说,这副药是亚里士多德替安提帕特配的,由安提帕特的儿子卡山德送到亚历山大那里。卡山德的弟弟是亚历山大的御杯侍从,卡山德与亚历山大结怨很深。亚历山大一口把那杯药酒喝完后,就感到剧烈疼痛,这就是他当即离席的原因。
很久以后,卡山德成为马其顿国王。传说,他每次来到特尔斐神庙,看到亚历山大塑像时,都会感到极大的恐惧,并全身发抖,头脑发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不过,这仅仅是后人的猜度,亚历山大和当场的人都没有怀疑到这点,否则,卡山德等人还有命吗?
陵墓何在?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朋友和部将之一托勒密(后来的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开国国王)用灵车把他的遗体运往埃及,最后安葬在亚历山大城。为了表达对他的尊崇,托勒密一世和二世为他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陵墓。
与此同时,托勒密王朝还在亚历山大城修建了最大最好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建造了雄伟壮丽的亚历山大灯塔。
罗马人占领亚历山大城时,恺撒大帝曾经拜谒过亚历山大陵墓,并表示要建立像这位英雄那样伟大的业绩。
奥古斯丁皇帝也朝拜过这个陵墓,并在亚历山大的塑像头上加了一顶金冠,在周围撒满了鲜花。
215年,卡拉卡尔皇帝也进谒过亚历山大的陵墓。可是,在此以后,这座亚历山大陵墓就变得无声无息了。
642年,阿拉伯军队占领了这座城市,这里辉煌的历史陈迹使他们惊叹不已。但这座城市后来衰落了,17世纪初,土耳其人占领后,它就更加荒凉。
到了19世纪初,这里修建海港,亚历山大城很快就成了地中海极其重要的贸易中心。古老的建筑遗址变成了采石场,残垣断壁变成了建筑石料。历史陈迹荡然无存。
当人们缅怀这位古代英雄,寻找他的陵墓的时候,他的陵墓却不知去向。
按照希腊习俗,创建城市的国王,死后就成了神,一般都葬在市中心,好让创建者的亡灵庇护全城。因此,有人推断,亚历山大陵墓很可能位于亚历山大城东部的王宫区。公元初,希腊地理学家斯拉特邦曾经提到,陵墓是王宫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印证了上面的推想。但是,人们在王宫区进行了大量的勘测和发掘,却没有找到陵墓的踪影。
英国人维斯国对亚历山大城的托勒密王朝的早期墓地进行过分析研究。他认为,这些陵墓应当同亚历山大陵墓相像。当然,亚历山大的陵墓应当更宏伟、更壮丽,但在建筑特点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亚历山大的棺木很可能是安放在一座宏伟的庙宇里,周围是圆柱,外面是庙宇围墙,对面是开阔的庭院,设有祭坛,供举行祭典仪式用。但人们没有找到这样的庙宇。
19世纪末,一个惊人的发现大体证实了上述猜想,亚历山大父亲的陵墓被发掘出来。大殿中央停放着高大的大理石石棺,上面设有镶着宝石的金质瓶状墓饰,国王的遗骨就在其中。
遗骨周围是一些精美的银质和铜质器皿、金箭袋、王权的标志、他的战盔以及五个用象牙雕刻的雕像。这五个人是国王的一家:菲力浦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儿子和他的父母。这个发现是19世纪考古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但是,亚历山大的陵墓仍然没有找到。亚历山大短暂的一生,戎马倥偬,在欧、亚、非三洲,建立了无数个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当人们凭吊古迹、缅怀往事的时候,禁不住想:如果能发现他的陵墓,那该有多好啊!
埃及女王:情死之谜
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公元前69~前30)是古代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在短暂的一生中,她以迷人的姿色,狡黠的手腕,戏剧般地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她曲折的政治生涯和服务于政治的种种风流韵事,不仅被史学家写进史册,而且使她成为艺术作品中长盛不衰的著名人物。
恺撒的情妇
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是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二世和克里奥帕特拉五世的女儿,生于公元前69年。她有马其顿人的血统,从小就美貌出众,姿色超群。
公元前51年,托勒密十二世去世,按照遗诏和埃及有关法律规定,21岁的克里奥帕特拉和15岁的异母弟弟结成夫妻,共同执掌朝政。但是,姊弟不和,朝廷迅速分裂为“男王党”和“女王党”。公元前48年,她被其弟逐出亚历山大里亚。但她野心勃勃,在埃及和叙利亚边界一带招募军队,准备回埃及跟弟弟争夺王位。此时,适逢恺撒追击其政敌庞培来到埃及,他以罗马国家元首的身份,对埃及王位之争进行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