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思索
如今,“希望钻石”在华盛顿白宫附近的史密森博物馆展览大厅里平静地度过了40多个春秋。它被安放在一个白色壁橱里的黑天鹅绒垫上,发出熠熠蓝光,更加迷人。它似乎在向每一位参观者娓娓诉说着它那不平凡的经历,诉说着它背后隐藏着的种种罪恶和血迹斑斑的人间悲剧。尽管每年都有不少好事之徒写来信函,要求博物馆把这颗魔鬼钻石转卖出去,以便嫁祸于他国,钻石却仍然在这座黑色展台上,享受着它生平以来少有的平静。
是人们该思考一下它的时候了。一部分人认为,“希望钻石”确实是一只魔鬼钻石,灾难钻石,谁要是沾上了它,谁就会交上厄运,几百年来的历史事实一再地证明了这一点。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人总是要死的,在漫长的岁月里,钻石的拥有者和他的家族成员总是不得不因为这种或那种原因死去,平心静气而论,许多不拥有任何钻石的家族也是如此,把几十年内的死亡事件都扯到钻石身上是非常可笑的,不值得一驳。比如说,那不得人心的路易十四在位几十年,死去几个与钻石有关的人有什么奇怪呢?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除了美不胜收以外,钻石本身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在历史上,围绕着一笔巨大的财富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则是屡见不鲜,与其说这颗钻石是个魔鬼,倒不如说它巨大的价值是个魔鬼。欲望与血腥同在。只要财富还在世界上发挥它无所不能的作用,类似“希望钻石”这样的血腥故事还会重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腓尼基人:远古海洋探险之谜
据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环海航行的是腓尼基人。
在所谓的“地理大发现”之前1000多年,乃至2000多年,他们就已经冲出直布罗陀海峡和亚丁湾,探索了大西洋、印度洋乃至北冰洋,创造了远古时代的海洋探险奇迹。
世界是他们发现的。遥远的美洲也可能是他们发现的。
远古时代的“经济动物”
“腓尼基”是紫红色的意思。当时的埃及、巴比伦以及希腊的贵族和僧侣,都喜欢穿紫红色的袍子,但只有腓尼基出产的紫红色衣料才光洁鲜艳,永不褪色。所以,人们把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狭长地带、善于用贝壳染布的居民,叫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是天生的航海家,是伟大的远古时代的“经济动物”。早在公元前3000年,腓尼基就与埃及、巴比伦等强大的邻国有着贸易往来。公元前2000多年,他们就已经占领了塞浦路斯岛,并把它建设成为当时第一流的航海基地。到公元前15世纪,腓尼基的商船已经活跃地驰骋于整个地中海海域。
他们既是商人,也是海盗,还兼做贩卖黑人奴隶的罪恶勾当。腓尼基成为了亚洲、非洲和当时还处于蛮荒状态的欧洲的贸易中转站。推罗、西顿、华布勒、乌加里特都一跃而成为当时著名的国际商城。如今马赛、加的斯这样的大城市,当时只不过是依傍着腓尼基人的通商站建起来的几间小木屋而已。
除了商业之外,腓尼基的主要贡献还表现在海洋探险上。
受着生存危机和利益的驱遣,腓尼基人不得不世世代代在海上奔波。是他们的航船,成功地驶出了当时被称为“世界尽头”的海格力斯石柱(直布罗陀海峡尽头),南下西非,北上英吉利,甚至还深入到了波罗的海,从而完成了对整个欧洲的发现。
他们似乎没有特别的政治野心,他们的海上探险活动大多是为他强大的邻国服务的:他们曾为埃及人航行到朋特国;为以色列国王所罗门航行到奥菲尔国,这个国家的位置,至今还无法确定;他们还环绕阿拉伯半岛航行过,并且为阿西利亚皇帝在波斯湾建造过军舰。
最为奇特的是,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他们受埃及法老委托,完成了一次环绕非洲的历史性航行。这比绕过好望角,环航非洲不到半圈的迪亚士,早了20个世纪,也就是说,早了整整2000年!
环航非洲纪实
据说,公元前609年,富于探险精神的埃及法老尼科二世,把腓尼基的航海家们召进王宫。他说:“利比亚(当时把整个非洲及其未知领域通称利比亚)的四周像是濒临大海,只有与亚洲接触的一部分除外。你们从红海出发,环绕着利比亚航行,最后通过海格力斯石柱,驶进地中海,回到埃及,那时候,我将重重地奖赏你们。”
不甘示弱的腓尼基航海家们爽快地答应了埃及法老的要求,他们准备了3艘双层划桨船,每艘船配备了50个桨手,满载着粮食和日常用品,开始远航。
腓尼基人从厄立特里海(现在叫红海)出发,穿过曼德海峡进入亚丁湾,沿着非洲海岸,小心翼翼地向东划去。
首先,他们驶进了一片巨浪滔天的陌生海域,经验丰富的腓尼基航海家们知道,这是传说中的“南海”(现在叫它“印度洋”),那是一片凶险的无边无际的水域。他们赶紧调整航向,让船的右舷紧靠着非洲海岸,向前划行。
后来,他们惊奇地发现,太阳不再从他们的对面升起,而是从他们的后侧方升起,经验丰富的腓尼基航海家们知道,他们的航船正驶向西南。
天气越来越热,海面似火,他们寻找不出可以安全靠岸的地方。因为那里居住的是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狰狞可怕的人种:漆黑的皮肤,雪白的牙齿,厚厚的嘴唇,鼻孔又大又向上翘,赤着胳膊,腰里挂着一条豹尾或一串贝壳。而且向他们龇牙咧嘴,抛石子,不许他们上岸。他们只好沿着海岸线继续向南。
使他们更为惊骇的是:越往南走,气温就越来越低,本来高悬在头顶的太阳,却退到船后,斜斜地从脑后照来。指引航向的北斗星,越来越低,终于沉没到了地平线以下,再也不出来了。仿佛是到了世界末日。他们惊恐万状,又哭又闹,又唱又跳,想把北斗星召唤出来,把太阳爷请回头顶。可是没用,而大海的风涛却是越来越大了。
有的人坚决要求调转船头,他们担心再向前划,就到了大地的边缘,船就会掉进无底的深渊。可怕的是粮食渐渐没有了,而航程却不知还有多少。
于是,他们选择一块没人的海岸停靠,打猎,采集野蔬野果,开垦土地,播种种子,等粮食收获了,再起航向前。
不幸的是,他们驶进了一片风暴的海洋,巨浪铺天盖地向小船压来,狂风把船吹得横冲直撞。他们互相鼓励,拼死同风浪搏斗。先后有两艘船被海涛吞没了,剩下的一艘船避开礁石,紧靠着海岸继续向前。
使他们感到奇怪的是:海岸仍然在船的右舷,船头却转向了北方。船后波涛汹涌,船前却是风平浪静。他们认为这是神的旨意,他们只好遵从神的指引向北航行。
使他们高兴的是:正午太阳又渐渐地移到了他们的头顶,久别了的北斗星又从地平线上钻了出来,为他们标示航向。他们看到了不穿衣服、浑身长满长毛的“毛人”(其实,他们看到的可能是猩猩),越过了一条满是鳄鱼和河马的河口(可能是塞内加尔河河口)。到第三年,他们终于穿过了海格力斯石柱,进入了他们很熟悉的地中海。
整个航程长达30000公里。
怀疑论者如是说对于这段远古时代的航海经历,许多人都表示怀疑。古代和中世纪的地理学家一直认为,由于无法忍受的酷热,赤道非洲是没有生命的不毛之地。赤道以南还有什么,在认识上是一片空白。对于欧洲人来说,大西洋更是一片危机四伏的神秘水域。人们只在离岸11公里以内的近海航行。越过“警戒线”,就是无底洞,就会掉进无底的深渊。地图上,巨人安泰手持巨牌扼守在那里,牌上写道:
“到此为止,勿再前进!”在非洲西海岸,有一个博哈多尔角,在现代非洲地图上,必须花很多时间并且使用放大镜,才能找到它。它在远离葡萄牙的加那利群岛以南200公里,远远凸出于大西洋之中,这里水色昏暗,周围布满暗礁,激流汹涌,卷起一重重浪花和泡沫。历史上还没有人从那里生还的记录。人们称那里为“黑暗之海”。祖祖辈辈传说,这里是大地的边缘,海水是沸腾的,人到了那里会变黑,会失去灵魂和肉体。
阿拉伯人的地图在这里画着一只从水里伸出来的手—那是撒旦(魔鬼)的可怕的手!
1433年,葡萄牙探险船船长吉尔·埃亚内斯越过博哈多尔角归来,立即被晋封为“骑士”。
1488年,迪亚士因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的“风暴角”而轰动欧洲,若奥二世欣喜之余,大笔一挥,把它改成“好望角”,这个命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1497~1499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并且成功地开辟了印度航线。
这些,都被认为是航海探险史上前无古人的、划时代的大事,当事者也因此而名垂青史。
请注意的是,这一切的一切,离我们现在不过是500余年!而在他们之前2000年(多么漫长的2000年啊!怀疑论者这样想),怎么可能有人环航非洲呢?
既怀疑,又论证的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前5世纪)被称为“历史之父”,是他在他的巨著《历史》(第四卷)中记叙了上述这段旷古奇闻。
他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个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难以置信的;另一方面,传说中的许多细节又使他怦然心动。
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决不因囿于个人的见闻、见识而舍弃历史,他忠实地记下了这段传说,为远古文明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但是,他不愿意给后人留下荒唐可笑的话柄。他在记叙的最后这样说:
人们都是这样说的,对此我不相信,可是也有人信以为真。人们说,当环绕利比亚(古代指整个非洲)运行时,太阳从腓尼基人的右边升起,这样,利比亚第一次被人们公认了。
希罗多德是2500年以前的人物,没有我们现在所具有的准确的天文知识和地理知识,他和腓尼基人深感困惑不解的地方,恰好证明了他的描述真实可信。比如说,越过赤道以后气温变低问题,北斗星没而复出问题,同航程(现在才知道约30000里)大体相当的三年时间,以及怎样解决这三年中的食粮问题,特别是太阳热度和方位问题,完完整整地展示出了这次航行的真实性。
人们不得不相信,在人类征服海洋的历史上,腓尼基人确实完成了一次超越时代的壮举。
他们的伟大历程,直到2000年以后的地理大发现时期,才有人从相反方向重复!
汉诺探险和美洲疑案
直布罗陀海峡两岸,悬崖笔立,人们叫它海格力斯石柱,据说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海格力斯到阴间执行一项危险使命时立下的。古代欧洲人认为:这里是世界西边的尽头,也是人间的尽头。没有谁敢斗胆越过它。
公元前5世纪初叶的某一天,一支不同寻常的船队在腓尼基商船队长汉诺的指挥下,迎着大西洋涌向地中海的寒冷潮水,通过了海格力斯石柱。
这支船队从腓尼基人建立的城市迦太基出发,目的是在非洲寻找新的商业殖民地。船队紧挨着海岸行驶,出了海峡,绕过非洲的西北角,然后向南沿着现在摩洛哥的海岸航行。
他们在摩洛哥沿岸先后建立了卡里亚堡、阿克拉等四个殖民地城市,然后率领船队继续南行。他们见到前方地平线上微光闪烁,这是大沙漠的征兆。他们在一条大河口补充了淡水,用了9天时间才绕过大沙漠。
不久,他们发现了塞内加尔河。溯河而上,看到了鳄鱼和河马,岸上有许多穿着兽皮的“野人”,投掷石块,不准他们上岸。他们只得又返回大海,沿着郁郁葱葱的海岸南行。12天后,船队停泊在佛得角密林覆盖的群山之下。
不久之后,船队掉头向东,我们现在知道,他们正沿着几内亚湾向着尼日尼亚、喀麦隆方向航行。直到贝宁湾才又折转向南。
汉诺为我们留下了最早的探险游记,对于赤道和非洲鼓声,他都有精彩的描写:
这里有一座大岛,岛内有一大片似海的水域……白天仅见遍地森林,一到夜间,则到处火光熊熊,笛声、铙钹声、鼓声和呼号声不绝于耳,我们听了胆战心惊,不得不赶快离开这里。
我们随即又扬帆出海,贴岸航行,经过一片炙热地带。这里灌木丛丛,芬香扑鼻。滚烫的急流由此泻入大海。大地是如此酷热,使我们难以张目向岸上观望。
不过,对于土著非洲黑人,他和许多殖民者一样,显示出相当的冷酷、歧视和残忍。他写道:
越过这些滚烫的急流,两天后,我们到了一个称为“南方之角”的海湾。这里也有一个岛中之岛。岛上尽是“野人”,大部分是遍体长毛的妇女,我们的译员称之为大猩猩。我们曾想捕捉一些男人,但无法捉住,因为他们或者攀岩逃跑,或者扔掷石头拒捕。我们曾捉到三名妇女,但她们又咬又抓,不肯随行。于是我们将她们杀了。
储备的食物已经用完,只好扬帆返航。汉诺归来之后写过一份航行报告,报告刻在石碑上,这成了远古海洋探险的最早证明。
有趣的是,1872年,南美洲巴西的一个村庄里,也发掘出过一块刻着奇特文字的石碑,经巴西国立博物馆馆长内特鉴定,这是古腓尼基文,碑上写道:
我们10艘船穿越红海,漂行2年,绕非洲航行了一周,由于遇上了风暴,船队被冲散了,现在我们12个男的和3个女的,来到了这个新的海滨。这个海滨,肯定是指石碑发现地—南美洲的巴西海滨。据此,内特先生认为:远在哥伦布之前一两千年,腓尼基人就已经到达过美洲。
尽管有人怀疑这块石碑是个赝品,但新的发现又加强了腓尼基人到过美洲的有趣论断。
1987年,巴西潜水员在瓜纳巴拉湾发现了两具瓷锚,不久,又在附近发现陶瓷花瓶。经考古学家考证,这些都是公元前1世纪的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