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曾对他进行考察,法国的《自然》杂志对他作过报道,还刊登了这个“豹孩”的照片。
熊是继狼之后“收养孩子”最多的动物。热衷于分类学的林耐在他的《自然系统》(1758年)里把这些“野孩子”称作“野生智人”,还列举了包括下面这则在内的一些有趣的例子。
1661年,有个猎人在立陶宛熊经常出没的森林里发现了两个小孩。猎人们抓住了其中之一。尽管他用嘴咬,用手抓,表示反抗,但猎人们仍把他带走。
这个9岁的孩子不仅长得非常健壮,而且很漂亮。不久,有人把他送到华沙,取名为约瑟夫,在一户贵族人家当了仆人,并且成了皇家和贵族们的宠儿。但不管怎么想方设法,人们还是无法教会他说话,或者强迫他改掉熊的习性,他仍然吃生肉和野草。尽管如此,他还是学会了在提及耶稣的名字时朝天抬起眼睛并举起双手。有几次他跑回树林。有一回人们看到他温柔地跟一头野熊拥抱在一起,而那头野熊是所有的猎人见了都害怕的,因为它曾咬死了他们的两名同伴。后来约瑟夫学会了一些词汇,但始终没能摆脱像熊一样吼叫的习惯。
有两则瞪羚羊带孩子的故事也很特别。
1946年的一天,一群坐着吉普的伊拉克士兵在叙利亚沙漠追赶一个同瞪羚一起生活的12岁男孩。他像瞪羚一样向前蹦跳,跑得比任何人都快。带到文明社会后,由于缺乏理解以及受到粗暴的对待,他多次逃跑。最后,主人把他脚后跟的肌腱切断,他变成了残废。
1960年9月,巴斯克诗人琼一克劳德·阿曼在西撒哈拉沙漠区发现,一个大约8岁的男孩同一群瞪羚一起生活。阿曼对他观察了整整两个月,他估计这孩子可能是撒哈拉游牧部落摩尔族中的一个孤儿。这孩子用四肢行走,吃草,刨根,似乎已被瞪羚群体完全接受。
他在日内瓦的保护野生动物学会上说:“我亲眼看到他接近羚羊时舔它们的额头,以表示好感。”
阿曼发觉他活得很愉快,因此决定不把他带走。
两栖的拉姆昌德拉
印度北方邦的一位牧师发现,一个大约15岁的光屁股的孩子,在一条名叫关诺的河里游泳和抓鱼,模样很奇特。他向附近的巴拉格达瓦村的人打听,一个名叫索姆尼的妇女说那孩子是她的儿子,名叫拉姆昌德拉。她说,他1岁的时候,一场洪水将他冲走了,后来再也没有看到他。直到1979年,索姆尼看到一个孩子在一块田里睡觉,根据他背上的一个胎记认出了他,但拉姆昌德拉醒来后逃跑了。此后,村民们开始留心,并最后捉住了他。人们发现,那孩子长成个圆头,不会说话,也几乎没有头发,皮肤呈墨绿色。他吃生鱼和青蛙,也吃青菜。虽然它很快又逃回到河里去了,但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怎么怕人,而且,有时候还会到居住地来,吃掉大碗的菠菜和喝掉村民们给他留的水。
英国作家赫伯特·亚当森对这个野孩子的故事特别有兴趣,l985年,他来到北方邦进行调查。但是,拉姆昌德拉三年前就已经死了。他是在一种很神秘的情况下死掉的。当时,从莫鲁德哈希城派来了警察,村民们和警察一起抓住了他,并想把他带走,可是,拉姆昌德拉挣脱跑掉了。几个小时以后,他来到邻近的一个居民点,而在那里,人们都不认识他。他在那里的一个茶店里朝几个妇女走去,其中一个妇女非常害怕,因为他一身奇怪的样子,因此将一平锅开水浇到他的身上。那个两栖孩子非常疼痛,赶紧跑回河里。几天之后,他浑身水泡的尸体从河里冒出来了,身上还有鱼咬的痕迹。为什么巴拉格达瓦村的村民们要叫来警察呢?亚当森调查过很多人。最后的结论是,可能是拉姆昌德拉的****逐渐成熟,从而不断地骚扰村中妇女。这当然很令人讨厌,才使得村民不得不唤来警察教训他。
令人奇怪的是,当地的农业资源相当丰富,这个孩子为什么要过这种奇怪的、傍水而栖的生活,而且一过就是15年呢?是什么水生动物豢养了他吗?人们不知道。
1974年,中非的布隆迪巡逻队在穿越一片大森林时,捉住了一个和群猴嬉戏的“猴孩”。这个年约8岁的黑人孩子,爬树摘果子动作像猴子一样敏捷,行走像猴子一样用四肢。他不会说话,只会发出怪叫。后来,这个长满长毛的“猴孩”,被送进了首都布琼布拉孤儿院,起名叫“约翰”。
在被发现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学会了两脚行走,性情也变得温顺了。尽管人们千方百计地使他适应文明社会,但他总是摆脱不了猴子的习性和行为方式。他不容易学会说话,同人交际时,喉咙里不断发出咕噜声。起初他只吃水果和蔬菜,后来才慢慢地习惯吃人们所吃的各种食物。
人们认为,他是在内战时期丧失父母、与亲人失散的孩子。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以及哈伦·莱恩博士、皮拉德博士对这名“猴孩”进行了研究。不过他们认为,这男孩的古怪行为产生于某种孤僻心理,并非因为同猴子一起生活的缘故。
1989年的夏天,一些缅甸猎人为了给欧洲动物园提供灵长类动物,用网将一批野生猿围住,他们惊讶地发现,其中竟有一个五官端正的白人少女。她用四肢行走,没有笑容,拒绝穿戴衣帽,很自然地同猿群生活在一起,动作和习性都和这批猿类一模一样。后来,人们把她送到附近的一家教会医院,但她很不容易恢复人性。一位护士说:“我们想为她穿上衣服,但她却发疯似的把衣服都撕掉了。她力大如牛,我们对她毫无办法。”
有人认为,这个猿女很可能是1976年随父母从新西兰到缅甸旅行因车祸而失掉双亲的萨拉·朱金桑,人们在车祸现场没有找到她的尸体。那年她大约5岁,同猿女的年龄差不多。可惜的是,猿女一脸的茫然,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了。
20世纪80年代乌干达内战时期,曾多次发生大屠杀事件,使数以百计的孩子成为孤儿。不少孩子由森林里的猴子养大。
有一次,一队人类学家在乌干达的卢维罗森林地区考察时,竟发现了一群“猴孩”,共有12个,4~7岁。当时,他们正由一只大猩猩带着寻找食物。这创造了一次发现多名“猴孩”的最高纪录。他们不会说话,只会像猴子般嘶叫,并且爱在树上跳来跳去。科学家们不得不求助于军队,把他们一一抓获,帮助他们重返文明社会。
有一个名叫约翰·沙布雅的小男孩,3岁时,父亲去向不明,母亲在一场部族械斗中丧生,他也不知去向。1991年,一名农妇发现,一群猩猩里混杂着一名小男孩。人们试图抓住这个野孩子,但他爬上树拿着树棍对付人群,一些猩猩也多次试图营救他。人们终于从树上把他抱下来,并认出他就是1988年失踪的约翰·沙布雅。他流落在森林中一直与猩猩共同生活,猩猩用野果等食物喂他,对待他如同对待自己的家庭成员。
沙布雅重返人类社会后,被瓦沙瓦先生收养,教他说话、唱歌,竟成了一名小歌手。1999年10月7日,沙布雅和乌干达少年合唱团的小伙伴一块到英国表演,英国广播公司在进行了大量调研后,以沙布雅的经历为素材,拍摄了一部电视连续剧。
在斯里兰卡南部的一群猴子中,人们也发现过一个“猴孩”,他大约10~12岁,光着屁股,夹杂在一群猴子中间,同猴子一样地爬行。他是谁?他是怎样来到这群猴子中间的?他的父母是谁?为什么遗弃了他?这群不通人性的猴子,又是怎样收养和哺育了这个人类的孩子的?没有人能提供准确的答案。
至20世纪50年代末,科学上已知有30个小孩是在荒野里长大的,其中20个由凶猛的肉食性野兽哺养:5个是熊、1个是豹、14个是狼。
在这些狼孩、豹孩、猴孩的背后,肯定有着一个又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但更令人伤心的是,这些故事我们永远也无法了解……“美人鱼”:海底人类之谜古今中外都有美人鱼的传说,有的叫海妖,有的叫人鱼。
美人鱼的典型形象是:一双温柔而含情脉脉的眼睛,一头黑润而细密披散的长发,嫩滑的肌肤,丰满的乳房,再加上一条鱼样的尾巴……浮游在蔚蓝色的海洋里。它们有时跃出海面,有时卧息沙滩,总喜欢用充满幽怨的眼睛凝视人类,惹得那些见到她们的人心旌摇荡,终身难忘。
自称见到美人鱼的人如此之多,民族和地域如此之广泛,使得博物学家也不得不相信,她或许就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地中海“海妖”和南海“鲛人”
希腊神话中的美人鱼名叫塞壬,她常常坐在地中海里一座海岛的葱绿的岸边,用无比美妙的歌声来迷惑航海的水手。只要你上海岛。就立刻会丧失生命。
但是,没有哪一个男子抵挡得住这种蚀骨销魂的诱惑。
奥德修斯是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为了不受海妖的诱惑,他事先吩咐同伴,当归国的航船将要经过这座岛屿时,就用蜂蜡塞住他的耳朵,把他用镣铐锁在桅杆上。而且事先约定,越是他要求松绑,就把他捆得越紧。
船驶近塞壬岛,一群十分迷人的美女果然坐在岸边唱歌。
来吧,奥德修斯,无比光荣的希腊英雄,请停一停,听一听我们的歌声!从来没有哪一只船能够漠然地通过塞壬岛,倾听美妙的歌声是水手的福音……奥德修斯听得如痴如醉,热血沸腾,突然产生了一股无法抑制的欲望,他大声喊叫:“停船!快停船!”可他的伙伴们根据事先的约定,反而拼命地把船划得更快。为了怕他挣脱镣铐,他的两个朋友反而上来,把他绑得更紧。他自己也用头猛撞桅杆,使自己无力挣扎,以免跳下海随海妖而去……我国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了一种水生人类,叫做“鲛人”。
鲛人像鱼一样,生活在我国南海之外的大海里;但同时也像人一样,男耕女织,过着和平而安乐的生活。
鲛女所织的布,轻如丝绵,薄如蝉翼,称为“鲛绡”,是做舞衣和手帕的极好材料。唐代诗人温庭筠写的“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唐彦谦写的“云色鲛绡拭旧颜,一帘春雨杏花寒”,指的就是这种织物中的精品。
鲛绡织就以后,鲛女们呼朋引伴,从海中迤逦而出,借住在民众家里,逐日到集市上去卖,直到把鲛绡卖完,才换取她们所需要的物品回家。临别的时候,她们捧着主人家的瓷盘玉盏,凄然地流下了眼泪。
眼泪一串一串滴落在瓷盘玉盏里,丁丁冬冬,竟然变成了一粒一粒的珍珠,她们就把它献给殷勤好客的主人。
所以,南海一带的地名,常常带有一个“珠”字,如珠郡、珠崖、珠海,其来历就在这里。
目击者
最早记载美人鱼的是自然科学家老普利尼,在他小朽的著作《自然史》中写道:
“至于美人鱼,也叫尼厄丽德,这并非难以置信……她们确实是真的,只不过身体粗糙、遍体有鳞而已。”
哥伦布在1492年的航海日记中,记述了一名海员看到美人鱼的情景。他说:“他看见了三条美人鱼,它们从海中跃起很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人样的面孔,但不像图画中的美人鱼那么美丽。”
19世纪中期,一些经过剥制的“美人鱼”,成了维多利亚时代在伦敦展出的奇观。后来,美国纽约也举办过同类型的展览,引起过同样的轰动。其中最著名的标本叫“菲吉美人鱼”。不过,这类标本,大多是日本渔民拼造出来的赝品。
1942年,一名叫做威廉·马龙的苏格兰教师,自称看到了“美人鱼”。有一次,他在苏格兰的基斯尼斯海滩散步,突然之间,海中出现一个“********”,她有长长的褐色头发;不过,当她跃出水面时,他清楚地看见,下身却是一条鱼的尾巴。她在不远的海面上游了四五分钟,并且还向他凝视了一会,才消失在大海上。1990年4月《文汇报》报道,一队建筑工人在俄罗斯索契城外黑海岸边一个放置着宝物的坟墓里,发现了一个叫人难以相信的生物—3000年前的美人鱼木乃伊。科学家立即给这位古代“女士”命名,称之为“卡特丽娜”。这一消息是苏联的考古学家耶里米西博士透露的。
“卡特丽娜”看起来像一个美丽的黑皮肤公主,有着一条带鳞的尾巴,从头到尾共长173厘米,大略相当于人的高度。科学家还相信,她死时约有100多岁。
1991年7月新加坡《联合日报》报道,南斯拉夫海岸也发现了完整的美人鱼化石,从而证实了这种以往只在童话中出现的动物,的确曾在真实世界里存在过。该化石保存得很完整,能够清楚见到这种动物拥有锋利的牙齿,还有强壮的双颚,足以撕肉碎骨,将猎物杀死。
柏列·奥干尼博士介绍说:“这只动物是雌性的,大概1.2万年前在附近海岸出现。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倾泻时遭活埋,然后被周围的石灰石所保护,慢慢转变为化石。”
奥干尼博士是来自美国加州的考古学家,在美人鱼出现的海域工作了四年。化石显示,美人鱼高160厘米,腰部以上像人类,头部发达,脑容量相当大,双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鱼类一样,没有眼帘。
由于这两次发现都没有向公众展出,因此,我们似乎还不能确认它的真实性。
1991年8月,美国也重新拾起美人鱼这个永恒的话题。
据报道,美国有两名职业捕鲨能手。他们在加勒比海海域,捕获了11条鲨鱼。在一条18.3米长的虎鲨肚内,发现了一副异乎寻常的骸骨,经细心鉴定,它是一种半人半鱼生物的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