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根系文化情共筑中国梦
16870400000012

第12章 搭建居民连心桥 创新管理筑和谐(3)

八字渠村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文化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每年初,该村都对文化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文化建设领导班子,把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并把文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日常工作中,把文化建设贯穿于农村工作始终,加强对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评比和表彰,促进了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带动,增添文化建设活力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该村始终坚持教育先行原则,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首先,坚定农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为载体,激励干部、引导群众,坚定农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在全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镇领导班子成员在各村累计授课20场次,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举办理论宣讲班2场次,参与党员、群众1000余人次。其次,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水平。通过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再次,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各家各户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教育活动。在文化栏内刊登公民道德章程,使公民道德规范普及教育进村到户深入人心,树立文明新风尚。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增强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最后,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科技和教育事业,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采取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便于参与的方式,开展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

三、文化推动,丰富文化建设内涵

一是坚持重在建设,加快发展先进文化。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采取全社会发动、各方面支持、多渠道筹资、全方位共建的方式,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该村建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篮球场和休闲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同时全面完善村级民生服务网点、综治室、活动室、学习园地、科普天地等阵地。

二是坚持营造文化氛围。该村投资3万余元,在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及村部南墙以国画形式设计了集民风建设、勤廉为民为一体的民风建设宣传墙,在广场西看台精心设计了14幅图文并茂的古典诚信诗画道德育人宣传墙;在广场周边设立了“六五”普法和尊老爱幼、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宣传橱窗,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风尚在本村及周边群众入脑入心。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动室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政策法纪、科普知识和文明新风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利用计育宣传栏,在街道、路口书写上永久性宣传标语,悬挂好宣传横幅,利用高音喇叭播放计划生育内容,发放宣传单500余份,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学习计划生育法规、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知识,宣传“计划生育、丈夫有责”及“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的婚育观念。通过一系列的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有效的进展。

三是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的主角,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本村青年团员参加义务植树和村庄巷道环境卫生清理。充分利用综合文体广场,积极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投资购置了音响设备,聘请了2名舞蹈老师,每天早晚组织、指导中老年人开展广场舞活动,同时利用村文化活动中心电视录像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四、抓实载体,深化村级文化建设

一是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针对农村脏、乱、差的现实问题,该村利用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按照“三新两优一促进”的总体目标,以“七改三普及”为切入点,探索新途径,寻找新载体,进一步深化文化建设。该村成立了由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该村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村清扫”责任,对4名村干部和3名保洁员实行分片负责和分段包干,定时清扫保洁。按照镇党委、政府要求,每季度开展一次环境整治集中行动,今年全村共清理道路、巷道36条,清除“三堆”2780立方米,拆除厕所、棚圈等违章违规建筑133座。并对清除后的巷道与各居住户签订了《农村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诚信协议书》近800份,完成了巷道植树800株、绿地500平方米,完成农房改造14户、墙体青灰粉刷7500平方米,整个村庄面貌和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观。

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农村社区“六室两栏一场”的标准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齐了公开栏、宣传栏,完善了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阵地得到全面加强。依托现有办公场所,建立了村级民生服务阵地,由指定村干部担任村级民生服务网点代办员,实行代办帮办制度,规范了管理服务,方便了群众办事。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总结归纳出了《民风建设七字歌》,在农户中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同时,与农户签订了《守法诚信书》《农村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诚信协议书》,签订率达到95%。完成了村民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兼并了“五牙子章”民主理财职能,从严落实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制度和“四议两公开”“三榜公示”规定程序。

三是广泛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民风建设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把创建活动与村民的切身利益挂钩,使群众感到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生活上充实,激发了广大农户积极性。联合镇妇联、工会、计生中心在全村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评选出2名全镇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并跟随镇民风建设文艺社团到各村进行巡回演讲,激发了青年群众讲奉献、学先进、争模范的热情。组织开展了全村“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八字渠村村支部书记姬福顺以其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情怀获得全村认可,并在全镇范围内树立了标杆。

五、发展经济,夯实经济建设实力

八字渠村虽有其独特的近郊区位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主导产业不明确、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缓慢,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以户为单位,没有形成规模型经济开发实体,资源优势没有很好转化为经济优势,群众没有获得较大经济实惠,农民增产增收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村两委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村里实际实施了系列改革,助推经济发展。一是摆脱传统农业“各自为政”的思想束缚,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抓大户促规模、抓典型带全面、抓服务增效益”的思路,作好稻田养蟹、玉米制种和特色畜牧养殖三篇文章,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从过去的末端产业逐渐成为八字渠村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种植大户13户,落实稻田养蟹450多亩,玉米制种350多亩;养殖大户达到30户,鸡、羊及特色肉驴存栏达到30236只(头);建成富顺农庄1处,每年带动本村鸡鸽羊养殖户增收100余万元。截至2012年底,全村农业总产值达651万元,增长12.2%,养殖业总产值达692万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03元,人均增收878元,增长16.2%。二是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整合6、7队空闲地和8、9队废弃粮场,开发建成48套“塞上农民新居”小康楼和18套欧式风格别墅院,创收16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两年前的负80万元到现在代管资金预存50万元的跨越,每年为村级文化事业平均投入5万元。

随着村级文化建设的深入和文明新风的培育,全村呈现出了“三多三少”的良好局面:即早晚参加广场锻练的多了,喝酒打麻将的少了;街坊邻居互帮互助的多了,矛盾纠纷少了;关心支持公益事业的多了,上访告状的少了。

总之,在镇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努力下,八字渠村的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的工作中将倍加努力,为建设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建设和谐文明农村

——中卫市沙坡头区胜金村文化建设先进材料

镇罗镇胜金村位于沙坡头区东胜金关下,总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2230亩,共辖9个村民小组,890户,人口2890人。包兰、宝中、中(银)太铁路在此交汇,卫青、滨河沙宁大道贯穿东西。近年来,胜金村文化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提升村级文明创建水平,在文化建设工作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文化阵地建设成效突出

近年来,胜金村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农房改造已达95%以上,由于该村有水泥厂、编织袋厂、红砖厂和煤球厂等民营企业,解决了50%以上的本村劳动力,还有2000亩枸杞产业,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人均年纯收入达6000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群众对文化体育活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2008年6月初,胜金村建设了占地约58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建成面积为800平方米的二层村部楼,先后办起党团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图书活动室、网络信息室。

二、娱乐文化建设常态发展

2012年,镇政府投入120余万元建设了“育德长廊”,绘制了2.5公里图文并茂的民风文化墙,为开展民风建设树立了样板。自治区刘慧主席、市马廷礼书记前来调研并给出高度的评价。

蓝球、排球场的建立以及群众自发成立的农民秧歌健身队和文艺自乐班,每天早晚有二三百人在广场锻炼,场面非常壮观。2013年以来,活动质量不断提升,本村自编自演的农民文艺节目在市文化广场大舞台演出,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在市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安装了30套健身器材后,活动的群众越来越多,每天有200余人参与活动。群众高兴地说:“白天干活在农田,傍晚广场来健身。文化长廊转一转,消除疲劳乐无边。”为使这项活动更加持久开展,特举办了“胜金村农民体育运动会”,对单杠、爬梯、转盘、跑步、篮球等获奖项目进行了奖励,有力地促进了体育健身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三、精神文明建设有条不紊

(一)“环境育人”得民心

以“五大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今年来,硬化村庄巷道64条18多公里,清运“三堆”1800多立方米,拆除圈棚、厕所等违章建筑60余处,拆迁仅有的土坯房15户,垫土300余立方米,清理巷道8条,拆除残垣断壁20余处,粉刷墙面3000多平方米。新增植树3000多株,培植绿化带1800多平方米。为改善村部环境,成立了胜金村服务保洁站,并配备垃圾车2辆,保洁人员5名,全天候清扫保洁,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治理,胜金村全面达到了“路平、树绿、墙白、瓦亮、整洁”目标,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二)“制度育人”顺民意

规范完善了村级事务公开体系,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和民主决策、民主议事及“五牙子章”民主理财制度,实现民主管理,群众共同监督,满足了群众的参政议事的民主愿望,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并按照“六室一场两栏”,建设了集综合活动室、图书室、青年文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爱心超市、社区卫生站为一体的胜金农村社区,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优质服务。

(三)“道德育人”树新风

在村中心文化广场设立全镇道德模范评树台,建成2公里的胜金“塞上农民新居”民风文化宣传长廊,内容涵盖民风建设篇、党风廉政篇、民生保障篇、基层组织建设篇、计划生育篇、农业科技篇、法制教育篇、环境保护篇、当代楷模篇、育德长廊10个篇章,150幅“孝廉图”“诚信图”“民生图”等图画,利用村广场、湖泊建花廊、修人行便道,树古人大家风范、至理明言,深入宣传文明新风,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全村涌现出一批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组建一支25人的民风建设文艺宣传队,通过编演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利用农闲、庆典、传统节日为群众演出,既使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了千家万户,又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以中心文化广场为平台,开展社火、篮球运动会、文艺演出、春节及元宵晚会等大型活动20场次,引领文明新风尚,全村民风更加淳朴。投资3万元建设了便民餐厅,方便群众操办红白喜事,在全村形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四)“政策育人”惠百姓

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全村110户,114名困难群众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全员覆盖。完成780户2864人的医疗保险缴费,480户530人的农村养老保险收缴。同时,采取“村上筹一点,企业拿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设立胜金村特困救助中心,每年筹资2万元,对本村特困家庭、贫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此外,为了切实抓好民生保障,新建住宅楼二栋100户,楼房造价每平方米850元,以每平方米650元出售给农户,差额的150元由村上和企业补贴;建设救助房20户,经济特困户只需交3万元就可入住;为4户低保户免费建设了新砖房。

总之,在镇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努力下,胜金村的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的工作中将倍加努力,为建设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传承黄羊钱鞭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