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荣丽,一位为体育、舞蹈、健美操和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优秀教师,她用舞蹈、健美操优美的动作舞动出一个精彩的人生。她用27年来的奉献告诉人们,把自己的爱好同大众的需求结合起来,不畏艰辛,甘愿付出,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努力追求完美,将酸甜苦辣化作成功的动力,并品尝这其中带来的喜悦。
民间文化入社区 巧剪窗花传手艺
——记国电大武口热电有限公司退休职工鲁卫东
鲁卫东简介
鲁卫东,男,汉族,1958年5月出生,国电大武口热电有限公司退休职工。1975年至1979年在银川郊区大兴乡塔桥村插队,鲁卫东就把绘画剪纸作为一种消遣,慢慢地就喜欢上了绘画和剪纸。1979年知青返城后,鲁卫东到银川市油裱社(现银川市建三公司)工作,就是在银川市油裱社工作期间,鲁卫东学习了大量的民间技艺。因为他虚心好学、腿脚勤快,师傅们都很乐于帮助他,使他很快成为同期工作中最有才能的年轻匠人,人称“鲁画家”。
■热爱艺术,热心创作
鲁卫东热爱美术创作,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都从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1985年,鲁卫东调入石嘴山市大武口发电厂后,因爱好美术创作,任厂工会美工、厂对外装潢营业部经理,一直从事文化艺术方面的创作。在工作期间,鲁卫东多次被厂里评为优秀职工志愿者,组织各种大型节日庆典活动,设计和制作大型花灯参加灯展,为大武口森林公园墙壁油漆彩绘30多幅风景人物画。每逢寒暑假,鲁卫东都为职工及子女教授剪窗花和有机玻璃塑料造型工艺品制作方法,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剪纸艺术、学习剪纸艺术。自1985年起,鲁卫东就义务为新人剪喜字,25年来,他陆续剪了上万幅喜字,厂里无论谁家办喜事准少不了请鲁卫东剪上几个大喜字,这些喜字,形态各异,既有传统的龙凤呈祥样式,也有嵌合时代特色的新型样式,这些喜字全部都是他自己创意的作品,不仅构图精美,而且主题多样,画面精致。
退休后,鲁卫东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创作,他经常参加石嘴山市及自治区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剪纸、口技表演、群众演员、自主拍摄搞笑短片,都是他的强项。因为他的多才多艺,让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怪才”。谁家有喜事、哪里有重大艺术活动,都少不了鲁卫东的身影。生活中,他热爱剪纸艺术,不断创新剪纸方法,他热心艺术创作,并将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融入了他的剪纸作品中。2008年6月,鲁卫东被全国“西风烈”剪纸大赛评为传承奖;2008年10月,文化部、中华民族文化剪纸艺委会举办的中国(北京)笫三届剪纸大展在北京庐浮宫举行,鲁卫东创作的剪纸作品《雷锋》在本次活动中获得银奖,剪纸作品《庐浮宫全貌》,获得了现场命题剪纸大赛十佳荣誉,捧回了命题剪纸大赛奖杯;同年12月,全长5.12米、以“灾后四川、汇爱成川”为主题的大型剪纸作品《汶川5.12》,反映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总理、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援助灾区的场景,在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举办的首届手工艺大赛中获得特等奖;2010年创作的剪纸作品《传承文化添喜庆巧妇妙手迎世博》获得“迎世博大型公益剪纸艺术展”金奖,不仅在上海世博会的展台上展览,还被送往国外巡展,他本人也被授予“共和国杰出剪纸艺术家最高荣誉成就奖”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中国诗词剪纸艺术名家。
■艺术人生,多彩多姿
“给我一把剪刀,我能给你一个世界。”这是鲁卫东在接受宁夏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过的话,一把剪刀、一张平淡无奇的彩纸在鲁卫东的手下不到3分钟时间就成了一只神形具备、展翅欲飞的凤凰。
鲁卫东是多才多艺的,不仅剪纸技艺精湛,还是一个DV爱好者,他经常走街串巷,捕捉身边的人和事,及时记录下生活趣闻,并通过纪实的方式感受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几年前,宁夏电视台“新时空”栏目推出“我的DV日记”,鲁卫东看到后先后向栏目组寄去了30余部DV作品。不仅如此,他还把镜头伸向了家乡,2008年汶川大地震,鲁卫东回到家乡四川,看见满目疮痍的震后灾区,采访了“帐篷幼儿园”“百姓领取和发放物资”“灾区百姓生活”,拍摄了《灾区见闻》DV日记短片,受到大家好评。DV拍得多了,大家也都知道鲁卫东DV拍得好,亲朋好友家中办喜事的总会找他帮忙,记录下甜蜜时刻。创新,是鲁卫东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拍DV的这条路上鲁卫东也一直在探索。最近,不甘于只采取纪实方式拍摄的鲁卫东又萌生了拍摄情景短剧的想法。有一次全家人去银川西部影视城游玩,出发之前,鲁卫东特地找来道具,根据场景现编现导了DV短片《捕狼行动》,回来后又把拍摄的片段剪辑好,并配上旁白、字幕和音乐,编辑成一部活脱脱的谍战片。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现在每次和朋友出去游玩,鲁卫东都会想到利用场景拍DV短剧,不仅让大家过了一把演员瘾,鲁卫东也感受到了导演、编剧的风采,让他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除了剪纸、摄影、拍DV,鲁卫东还热爱收藏,2002年石嘴山市成立了收藏协会,喜欢拍DV的鲁卫东经常拍收藏协会中的人和事。拍得多了,鲁卫东也渐渐喜欢上了各式各样的烟标,他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路。经过11年的搜罗,到目前他已收藏了3000多种烟标。不同年代的、不同主题的、特殊历史时期的……包罗万象,其中有不少是绝版的珍品。鲁卫东认为,每一张年代久远的烟标保留到今天都非常不易,他不仅把收集到的烟标整理成了一本本集锦,还给每个烟标“穿”上了塑封外套,烟标也被分门别类地排列整齐,有按历史发展的进程分为早期烟标和现代烟标,还有按内容分为纪念烟标、军事烟标、体育烟标、文艺烟标、民俗烟标、名胜烟标等;有以地名命名的,有以旅游景点命名的,也有以动物命名的,还有以植物、数字、人物等命名的,让人目不暇接。鲁卫东在对烟标的排列上也下了一番工夫,经过奇思妙想,他把各式各样的烟标按主题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其中一本《恭贺新禧烟标巧串联》就是把各种有关恭贺新禧的烟名巧妙地串联在了一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虽然与烟盒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鲁卫东自己却从不抽烟,所收集到的烟标大多是在旧货市场上淘来的。为了扩大自己的藏品量,他从不放过任何收集烟标的机会。平时遇到有抽烟的亲朋好友,鲁卫东总会向他们索取身上的烟盒,周围的朋友和同事得知他喜欢收集烟标,都十分支持。在他的影响下,其家人和许多亲友也对收集烟标产生兴趣,成了他收集烟标的好帮手。如今,朋友和同事出差时,只要买到新牌号的卷烟,就把烟盒留着,带回来送给鲁卫东。
对于鲁卫东来说,烟标的设计、印刷、制作水平和风格是主要的,一个稀奇烟标在他心目中的价值远远高过香烟本身。他说:“我收藏烟盒,不是为了赚钱。烟盒记录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还反映着香烟文化发展的历程。”
■志愿服务,传递爱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志愿者用自己所掌握的文化专长为群众服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局扎实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民间文化人才的资源优势,经常组织音乐、美术、书法、剪纸等方面的文化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学校、工厂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群众中间,根据群众的需要提供服务,进行文艺演出、文艺培训、文化展示。“剪纸艺人”鲁卫东就是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局的一名文化志愿者,他带着他的爱心和技艺,深入基层,面向群众传授辅导,引导和教授基层群众创意剪喜字、剪图案。鲁卫东每到一处,都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在农村,村民们向他请教老辈们教的传统剪纸技艺;在社区,群众围坐在他的周围,用心倾听着他讲的作品如何创意,如何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剪纸作品;在学校,孩子们围在他的身边,认真地跟他学习剪纸。鲁卫东总是耐心细致地讲解、一丝不苟地示范,把每一个细节向群众展示,一遍遍示范,一笔笔勾画,让群众领会、学会。
鲁卫东的爱心无处不在,他在九竹社区教授剪纸时,一个残疾人非常喜欢剪纸,学习得也很认真,鲁卫东当场将自己上千元的剪纸专用剪刀送给了这位残疾人,残疾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鲁卫东说:“残疾人都不容易,既然他喜欢剪纸,我又有能力帮助他,就让我尽自己的一点力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只是鲁卫东志愿服务的一个点滴故事,他总是在别人不经意间传递爱心,感动他人。
这就是鲁卫东,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民间剪纸艺人,他用自己的行为感染着身边的人,影响着周围的人,弘扬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用自己的技艺为别人带来艺术的享受,带来享受艺术的快乐,用爱心凝聚力量,在文化艺术创作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