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是全国文化先进县。文化先进县自然有自己的亮点——一九九八年,县委、政府根据新时期全县群众文化的需要,正式成立了隆德县文工团。隆德文化部门领导就把文工团团长这副重担压在了张丽娟肩上,她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面对上级领导信任的目光,平时不善言辞,只会在行动上表达的张丽娟只说了一句话:“我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我好好干。”担起文工团团长职务以后,她充分发挥自己广泛、深厚的人际关系基础,凭着她对自己辅导过的音乐舞蹈方面人才的掌握、了解,她从隆德全县及周边地区,很快选出了一批年轻活泼、能跳能唱、能文能舞的优秀姑娘,加上她自己对音乐舞蹈艺术的熟悉和擅长,她既能当编导、又会组织领导,又能亲自登台演出,她亲自编排的舞蹈《同喜同喜》《女兵》、舞蹈《盖碗情》、情景音乐舞蹈《妹妹找哥泪花流》等十多个新颖独到的舞台艺术节目在舞台一亮相,就让隆德县的观众耳目一新。尤其是她独创、编排的大型歌舞《古调新韵唱隆德》气势宏大,场景壮观,在2012年隆德县春节团拜会一亮相,就让县委、政府领导点头称赞,隆德县文工团成立仅仅五年,在团长张丽娟的带领下,给隆德县的文化艺术增添了朝气,增添了活力。
在隆德县群众文化这块领域,张丽娟就是这样一个最忙碌的文化工作者,她把自己喜欢从事的音乐舞蹈专业作为一生追求、奉献的人生目标。她把自己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全部献给了隆德的群众文化事业!二十三年的忙碌,二十三年的辛苦,她付出的太多太多。由于长年的劳累,如今,她的身体也患上了好多疾病。
几十年来,张丽娟坚持“在演出中学习、在学习中演出”,专业水平逐步发展提高。为丰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排练、上演了许多优秀节目。配合全市以及全区、全县的各种文化宣传活动,深入10多个乡镇演出,观众达万人次。为扩大服务领域、拓宽演出市场,积极与企业联合,组织产品宣传、开业庆典等演出活动,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艺术生产和宣传性演出的同时,她积极组织参加区市艺术比赛、汇演,均取得了良好成绩,有力地推动了群众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积极参加了文化“三下乡”、迎新春团拜会、春节秦腔和社火大赛等活动,组织音乐舞蹈人员下乡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有力地推动了隆德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做好上述种种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同时,她注重自身政治素质的学习和提高,在专业业务方面勤学苦练,自学上进,精益求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撰写专业论文和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经验总结。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力地促进了隆德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踏踏实实地为我县群众文化艺术事业而努力工作,在群众文化工作方面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集创作、编排、导演、演员于一身,且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干工作时,不管分内分外,都能认认真真地一丝不苟地去做,为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等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二十三年来,和张丽娟一起走进隆德文化馆工作的女职工,调走的调走,换岗的换岗,退休的退休,如今,只有她还在一如既往、年复一年、默默无闻地工作在隆德群众文化音乐舞蹈这块领域里,她把自己的青春和音乐舞蹈艺术的才华奉献给了西海固乃至宁夏的父老乡亲。
专心钻研业务 情系文物事业
——记彭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杨宁国
杨宁国简介
杨宁国,1972年12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博系,现任宁夏彭阳县文物管理所长、文博副研究员。中共固原市第三次党代会代表、彭阳县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宁夏师范学院固原历史文化特邀研究员、彭阳皇甫谧研究会副秘书长、彭阳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
杨宁国同志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文物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勤于学习、严于律己、刻苦钻研、爱岗敬业,为保护和挖掘彭阳文物,弘扬和发展彭阳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彭阳县共征集各类文物藏品近4000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国家二、三级文物700余件,已普查出各类古文化遗址和革命旧址29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居宁夏各市县之首,初步形成了以战国秦长城、璎珞宝塔、无量山石窟、旧石器时代遗址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的金字塔式文物网络。
杨宁国扎实的工作,突出的业绩,赢得了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2004年度被中共彭阳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共青团彭阳县委授予彭阳“十大优秀青年”荣誉称号;2006年分别被彭阳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自治区团委、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彭阳县十佳学科带头人”和“全区优秀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08年被宁夏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区首届道德模范“信德之星”;2009年分别被区文化厅、区打击走私领导小组评为“全区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全区反走私先进个人”和彭阳县委、政府授予全县首届道德模范“敬业模范之星”,同年被自治区“双评”领导小组授予“100位为宁夏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荣誉称号;2010年分别被中共固原市委、政府和区党委、政府授予“固原市第一届先进工作者”和“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同年被中共彭阳县委、政府授予“彭阳县首届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同时,他的先进事迹在固原电视台、彭阳电视台以“彭阳人物”“文博守望者”“共产党人”“彭阳人”等专栏报道,《宁夏日报》《华兴时报》《固原日报》以《杨宁国:一方文脉守望者》和《给文物找“家”的人》《杨宁国:文物的守护者》等文章多次进行详细报道。他所负责的单位,由于文物保护工作成绩突出,2006年、2007年分别被国家文物局、文化部授予“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奖”,彭阳县也被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他所负责的单位也曾多次被自治区文化厅评为文物保护先进集体。
文物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知识面广的工作,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古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是难以胜任的。刚参加工作时,面对工作中各种难题,他没有退却,而是知难而进,暗下决心,发奋自学。工作之余,他或借或租或买,搞来一堆堆的历史、文物考古方面的书刊,凭着自己过硬的文学功底,从地方志到二十四史,从考古发掘简报到文物鉴赏,无不涉猎。多年来,共阅读《中国古代史》《中国考古通论》《文物》《考古》等书籍上百本,做读书笔记几十万字。为了更扎实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1992~1994年在复旦大学文博系深造学习。
杨宁国同志作为文物管理所一名专业人员,彭阳文物的保护与挖掘工作成功与否与他息息相关。对此,他深感责任重大,主动请缨,下乡调查、宣传、鉴定和收集有价值的文物,他跑遍了彭阳的沟沟岔岔、村村落落,为宣传《文物保护法》及文物的有关知识,提供文物线索,获取文物信息,抢救整理出土文物,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多年来,经他先后抢救征集的出土文物就有1000多件(组)。杨宁国主持发现的岭儿旧石器时代遗址,将固原有人类活动的时间前推2万年,填补了宁夏南部无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每年都征集有价值的社会零散文物510件,鉴定30余件。1995年,组织专业人员在城阳乡岔口韩家祖坟中征集清代墓刻石碑9件(组),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为研究清代地方史志提供了实物资料。1998年、2007年和2008年与区考古所联合在草庙乡张街村、古城镇王大户和白阳镇中庄村进行春秋战国墓考古发掘,对进一步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西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杨宁国对文物的痴爱,使他更加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工作。首先,从宣传入手,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媒介,通过组织宣传车到各乡镇进行巡回宣传,在县城街道定期宣传,举办《文物保护法》图片展,开播有线电视节目专栏等方法,大力宣传文物保护。自2000年以来,先后开展各类文物工作方面的宣传活动30场(次),印发宣传材料5万多份,接待文物保护咨询的人员达100多人,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珍惜文物、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形成“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其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盗掘、走私、贩卖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1996年以来,先后查获贩运倒卖文物案件7起,收缴文物300多件,捣毁盗墓团伙4个,移交司法机关处理3起,并对破坏古城城墙的5起案件依法进行了处理,对毁坏古城墙的单位和农户开办了法制学习班,有效遏制了破坏古城墙的行为。三是加大保护力度。对于一些散落民间的零散文物,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四有”工作(有保护范围、有记录档案、有标志说明、有管理机构)要求,确定专人负责看管,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1999年,群众举报在交岔乡推地时,推出古钱币等一批文物,已被在场人员哄抢一空。他主动出击,组织全体干部进村入户,说服教育,依法追回全部出土文物563件,制止了一起出土文物外流事件。同时,还主持制定了《区、县级文保单位定期巡察制度》《文物保护单位责任制度》,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文物保护网络。完成了80处国家、区、县级文保单位的“四有”工作,并对所有馆藏文物按照初步鉴定的级别,进行系统地归类、造册,对县境内的文物进行建档、建卡,使彭阳的文物有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