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根系文化情共筑中国梦
16870400000022

第22章 青春年华献家乡(1)

——记隆德县文化馆张丽娟

张丽娟简介

张丽娟,女,汉族,生于1968年12月,大学学历,三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宁夏分会会员,固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隆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音乐协会理事,隆德县文化馆文艺专干。自1989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积极参加区、地、县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常年坚持乐队的排练、音乐创作,开办音乐辅导班,讲授基本乐理知识、器乐演奏方法、歌(乐)曲创作及编配、舞蹈编导和表演等知识,深入农村、工厂、学校、社区、部队等群众团体,开展各种文化宣传活动,为群众文化艺术的推广、普及和地方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度被自治区文化厅评为“全区送戏下乡先进个人”;2010年度被隆德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发展文化事业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12年度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

■小序

隆德,宁南明珠县城,文化名县!

近几年,外地人走进隆德,都会被全县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异常浓厚的文艺演出氛围所包围。

不错!在隆德县这块肥沃的文化土地上,目前活跃着众多“文化大院”群众业余演出团队,不论是县城还是乡村,到处呈现出的红红火火的文艺演出景象,就像是开遍隆德山川的一朵朵鲜艳的花朵,为文化隆德抹上了一缕缕绚丽的色彩。

从隆德县众多的群众业余演出团队中,先后涌现出了无数舞台文艺演出人才、优秀编导、有才能的文艺演出组织者……他(她)在隆德群众文化这块艺术园地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隆德县的文化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她,是一个集熟悉音乐乐器、精于舞蹈编导、善于组织管理、擅长舞台表演于一身的群众文化工作者。

她,一名献身于隆德群众文化事业的佼佼者。

她,名叫张丽娟。

■二十三载业精于勤

生于六十年代末期的张丽娟,在她二十一岁、一个充满朝气的年代,从宁夏艺术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隆德县文化馆文艺组。她在隆德文化县的文化领域里,默默无闻地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一干就是整整二十三年。二十三年的风风雨雨,二十三年的人生岁月,把她——一个当初充满朝气的青春少女,变成了一个沉稳老练的中年妇女。

一个人一生中有几个二十三年?

张丽娟,把她人生中最为宝贵、最为辉煌的二十三年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家乡隆德县的群众文化。

1989年夏天,二十一岁的张丽娟,从走进隆德文化馆第一天起,从她最熟悉、最擅长的音乐舞蹈专业,开始她人生的第一步工作时,她就在自己的内心牢牢铭记一句古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她毫不动摇,毫不松懈,一直坚持学习自己的音乐舞蹈专业理论知识。任凭二十三年风风雨雨的冲击,任凭二十三年个人人生命运的坎坷,任凭二十三年无数工作压力,她都一如既往、始终坚守“锲而不舍”的精神,永远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舞蹈专业学习。努力苦练扎实的音乐舞蹈专业基本功,提高自己的音乐舞蹈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为自己在隆德文化馆做长期的群众文化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三年中,她面对中国社会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她面对宁南隆德城乡各种各样的观念、思潮的严峻挑战,她坚守“锲而不舍”的古训,毫不放弃自己的音乐舞蹈专业学习。

默默耕耘二十三年后的今天,她的努力、她的付出,终于结出了可喜的成果。二十三年里,无论是她以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者身份,还是担任文化馆副馆长身份,她都以高度的责任感,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每次活动前,她都配合馆长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忘我的工作态度开展工作。多年来,她先后无数次负责组织隆德县“庆祝建国周年”“庆祝建党周年”“八一双拥晚会”等百人以上歌咏大赛的教唱及编导演出工作;她连续十余年担任了隆德县“春节团拜会”“夏季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导演,每次活动都以高标准、高效率、低投入、高质量地完成任务。隆德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张丽娟同志以此为旗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娱乐中受到教育、受到启迪、激发其奋发向上和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做到了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格调高尚、活动新颖、丰富多彩。从2009年到现在,张丽娟同志相继参加了“喜迎新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喜迎十七大”“庆祝建国60周年”全市农村文艺调演、新春民间艺术表演、文化广场落成典礼演出、老年艺术表演等大型系列文化活动百余场。

张丽娟的努力及其业绩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文化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二十三年里,她以自己熟练、精通的音乐舞蹈专业知识,先后为隆德县城上百个机关单位里的各种文艺晚会编配主题曲、创作编排了八十多个舞蹈节目。其中《古调新韵唱隆德》《书韵》《打工的哥哥》《同喜同喜》《妹妹找哥泪花流》《颂辉煌》《六盘山下花儿红》《高原的女儿》《西部秧歌》《心中的牡丹》等几十个舞蹈节目,在隆德县、固原市、自治区成为人人称赞、行家赞美、多次获奖的名牌舞蹈节目。

■严师当头,辛勤辅导

二十一岁走进隆德县文化馆文艺组,张丽娟就把群众文化工作,作为自己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凭着对音乐舞蹈专业的熟练、擅长和喜欢,她在文化馆尽职尽责、认真工作之外,她认真按照局、馆领导的指示精神和群众文化的需求,面向更多喜欢音乐舞蹈艺术的少年儿童和社会各界音乐舞蹈艺术爱好者,认真辅导他们。

张丽娟是隆德县人人皆知的音乐舞蹈辅导老师。

二十三年来,张丽娟在隆德县的音乐舞蹈辅导上,走出了属于她自己的艺术之路。

过去“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传统观念,在隆德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时代的隆德县城、乡村很多家长,早已经用新思维教育自己的儿女了……

学习音乐、舞蹈,成为人们的新观点。

隆德县城、乡村,众多的青少年儿童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喜欢音乐的人,都认识、熟悉了擅长、精通音乐舞蹈的辅导老师张丽娟。文化艺术队伍的发展壮大是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根本关键,是开展好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可靠保证。多年来,张丽娟举办音乐、器乐、舞蹈、文艺创作、艺术表演等培训班20多期,培训人员600多人,他们走向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努力创作出了许多代表隆德特色,在全市乃至全区有影响的群众文化艺术作品,宣传隆德、服务于隆德经济建设。张丽娟同志以隆德县文化馆为阵地,开展好文艺宣传主阵地活动,承办好县、市、区举办的各种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加强了社区广场业余文艺队伍的业务辅导和组织建设。经过一年的积极努力,由原来零散型、自发性,发展为有组织、有领导的文艺队伍,艺术形式从单一的秧歌舞发展为腰鼓、歌舞、戏剧、花棍舞、扇子舞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我县社区广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多年来,张丽娟以一个和蔼可亲、认真辅导的音乐舞蹈老师身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认真辅导长达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后的今天,在隆德县城及乡村,已经有数百名音乐、舞蹈方面的优秀人才,在张丽娟这位辛勤园丁的浇灌培育下,茁壮成长起来了……

二十三年后的今天,经过张丽娟辅导过的诸如杜霞、杨姗姗、王园园等等数百名音乐舞蹈人才,已经在隆德县的音乐舞蹈领域,成为优秀人才,她们已经成为隆德文化艺术、尤其是音乐舞蹈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些后起之秀,为繁荣隆德县文化事业必将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随着党的文化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变化,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张丽娟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也自然随着不同年代、不同时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近年来,隆德文化县的文化工作也随着中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部门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要求不断变化。身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文化馆副馆长,张丽娟始终按照党的群众文化重要思想要求,紧紧围绕隆德县委、政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和全县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展思路,坚持文艺工作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与文化馆的同事们一道,开展了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繁荣和发展隆德县群众文化事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隆德文化县县委、政府,文化部门重视文艺演出,全县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隆德县农村文化大院如雨笋蓬勃而生,并且迅猛发展;隆德县城乡业余群众剧团一天天地发展壮大……为了扶持、引导隆德文化大院、业余群众剧团的发展和建设,使其由自发的文化表演成为有组织的文化演出队伍,张丽娟和县文化部门的相关人员,认真谋划,因势利导,利用难得的时间,深入全县13个乡镇,走村串巷,对文化大院、业余群众剧团,进行认真的辅导排练。这样一来,张丽娟往往就变成了最忙碌的人,家里的丈夫、婆婆经常埋怨她,而献身于文化事业的张丽娟又无可奈何,只能给丈夫和婆婆解释、道歉后,又转身出门去工作了……她以一名县文化馆领导的身份,给乡村文化大院、乡村业余群众剧团精神上的鼓励,她从业务上对乡村文化大院、业余群众剧团进行帮助和扶持,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他们在排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近几年,张丽娟和她的同事们下乡了解、熟悉全县文化大院、业余群众剧团,按照隆德文化部门指示,已经给全县文艺团队、业余群众剧团配发价值十多万元的音响器材设备。张丽娟和她的同事们每到一处,总会受到乡村文艺团队、业余群众剧团的热情欢迎。经过张丽娟和她的同事们几年的艰苦努力,隆德县城乡文化大院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每年一度的县城乡村文化大院广场舞比赛,都有全县文艺团员参加表演,从节目质量、参加人数到演出规模,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使全县农村业余剧团得到壮大和发展,为繁荣全县的农村戏曲艺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购置资料,自学充电

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二十三年以来,张丽娟在她从事的群众文化领域,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尤其是在她迷恋、喜欢的音乐舞蹈方面,她更是出手大方,无论是在本县城、或是外出,她总是习惯去逛音乐舞蹈一类的商场,喜欢购置音乐舞蹈方面所需要的资料,收集电器设备、录音磁带等等诸多方面自己所用的资料,多年来,她每年都要自掏腰包,买进大量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方面的书籍资料。为了编排出更新颖的、深受隆德观众喜欢的舞蹈,她一次性拿出一千多元钱,购进了磁带和录像机,回到自己家里,盯着电视,从电视上转录央视文艺频道自己喜欢的舞蹈节目。然后,她又反复看录像带,从中学习、吸收、变成自己理解的舞蹈艺术,进行再度编排。如今,二十三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她家的一间房子里,堆满了不同年代的录像机、照相机、电子琴、旧式录音机、磁带以及一摞又一摞的音乐舞蹈乐器类的书籍。这一大堆已经过时了的电器、设备、音乐舞蹈书籍,就是她二十三年里,从事音乐舞蹈的记录和见证。作为隆德县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张丽娟在自己的学习上,涉猎广泛、全面。随着年龄的逐年增大,随着对群众文化艺术认识的提高,张丽娟除了一如既往专职于自己的音乐舞蹈专业外,她又拓展了自己的学习范围,对秦腔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了解、掌握。近年来,由于她在音乐舞蹈专业上,工作能力出色,群众文化搞得突出,上上下下的文化工作者同行们都认可她,领导也信任她,她先后担任了隆德县文工团团长和隆德县文化馆副馆长。面对同事和组织的信任,张丽娟把更多精力和心血,投入到了她的工作中……她认真学习,掌握音乐舞蹈专业之外更多的知识。她清楚秦腔艺术在家乡隆德县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秦腔大赛的举办,使隆德县一些优秀传统剧目得到传承和发展,一大批秦腔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她和隆德文化部门的同事们,在制定全县乡村秦腔艺术培训方案的过程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渐渐了解、认识了秦腔艺术,了解到了秦腔器乐和秦腔唱腔、秦腔艺术的发展史、秦腔伴奏乐队的演奏知识、秦腔唱腔技术基础培训及各类秦腔角色的表演基础和方法等。通过对秦腔《游龟山》《游西湖》《三滴血》《赵氏孤儿》《窦娥冤》《铡美案》等剧目的了解,她知道了秦腔角色的老生、小生、武生、老旦、青衣、大丑、小丑、武丑等知识。渐渐地,她对深受六盘山地区人民群众喜爱的秦腔剧种,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她在和文化馆的同事们下乡调查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认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对家乡隆德县杨氏泥塑、高台马社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感自豪!她也从中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活到老,学到老。二十三年以来,张丽娟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她目前已经成为隆德文艺界一名全能性女性人才:在舞台节目编排、大型晚会导演、演出、文化工作管理等诸多领域,她都能独当一面。

■肩负重任,向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