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根系文化情共筑中国梦
16870400000007

第7章 情系群众 为民解忧(2)

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卫市第三中学充分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建设和创造自己独具特色、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并且不断加以充实和提高,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亮点,形成办学特色,为学校教书育人服务,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建设培育先进的校园领导文化

学校管理者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起着示范、导向的作用。中卫三中一直注意提高班子队伍自身的修养和管理水平,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和激励教职员工,树立起崇高的威信,把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通过各种活动加以渗透。他们不仅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无私的宽阔胸襟、高昂的工作热情感染人、凝聚人、激励人、引导人,而且还要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要有集众人之智慧的思想作风,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倡导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全校师生员工的认可,从而建立一种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校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工作态度和群体意识,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凝聚集体的智慧。

中卫三中的管理者们还认真分析研究本校固有的文化特征,找出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不良习惯与作风。正确认识现有的校风、教风、学风,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要求、行为习惯,正确分析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摸清学校的人际关系,从这些方面把握学校的文化特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来设计、规划校园文化的各项要素,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二、建设培植公平的学校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学校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中卫三中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既是制度建设的设计者、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的作用,在校园制度建设中,学校利用教师大会、教代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对学校规章制度的修订、财务公开、职称评定、评先评优、考评考核等环节发挥教师群体作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作用,让教师拥有关乎学校发展决策制订的参与权和对重大事件的质询权,共完善修订了39项规章制度,全面合理的培植了公平公开的学校制度文化。

加强学生管理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依据学校实际,先后完善了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德育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使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制度符合学生能够接受的制度文化,能够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体现在了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

三、建设配置丰富的学校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中卫三中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等都应该成为历史沿革、文化积淀、传统承递、办学特色的显性标志。

中卫三中三年来把完善的校园设施作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三年来,学校先后投资10万余元,打造建设了学校文化长廊,学校文化长廊分为名人、学子、英雄、文苑、名画欣赏五个篇章,通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历史文化为核心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道德传统和不朽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构建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各班教室后墙两侧都有一块“班级园地”,体现班级民主化管理的班级管理理念,展示各班在责任心培养上的新举措。学校在教学楼的走廊上都粘贴了有关行为规范的警句。

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如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语,催人奋进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主要的体育活动场所,要塑造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雕像、标语等,这样使人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在具有浓郁的学习气氛的教学区便激起学习求知的欲望,身处热闹非凡、加油声此起彼伏的运动区便身不由己加入到运动队伍之中。要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对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进行统一规划。

四、建设积淀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层次。一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的师德建设,实施“三三四一”工程。三心:对事业负责——尽忠心、对学校负责——勤关心、对学生负责——献爱心;三高:形象讲求高雅、修养力求高深、品质追求高尚;三处:(针对学校领导提出)用心多记老师的好处、用眼多看老师的长处、用行多解老师的难处;“四个一”: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努力搞好一项教学研究,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精心和谐每一个家长的关系,使他们都能成为自己坚强的合作伙伴。拒绝有偿家教,关爱学生、尊重家长、真心奉献教育;注重把廉洁教育始终贯穿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积极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将精神文化融入到良好师德师风的创建活动中。其次以学科教学为主渗透先进的精神文化课程。《语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精神文化教育内容,因此充分运用现有的教材,挖掘文本中可融入的教育资源,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进行提示和讲解,从而达到在学科教育中有机地、不露痕迹地进行渗透先进文化的思想教育。

另外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在选题上做到因人因事因地因时因势的科学要求,在设计与实施上挖掘“情”的因素,使课堂教学充满实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五、精心开展丰富有益的文化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限制、禁锢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就不能让他们从真、善、美和假、恶、丑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如果学校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那么,各种错误的、庸俗低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中卫三中积极开展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的文化活动。如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教育系列,文化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系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教育系列。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寓教于知识,寓教于竞赛,寓教于娱乐,陶冶学生情操,锤炼学生品格。

同时,学校通过各种多样的活动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美育教育,如组织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开展书法、篆刻、摄影、集邮、演讲、百科知识竞赛;组织文学、艺术、科普小组等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如南京、北京等地的文化远足活动,不但提高了师生考察研究能力,而且强化了师生的公民意识。学生的文化素养越高,审美能力越强,就越能抵制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精神生活也就越文明健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建设课余文化,丰富学校校园生活。

六、先进的文化带动了学校教育成绩的蝴蝶效应

文化既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也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近几年来,学校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2010、2011年中卫三中冯亚楠、韩波摘取中考第一桂冠,学校在市教育局的统考中成绩较为突出。2010年5月被评为全区家长示范学校。2011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创建教育强区先进集体。2011年先后被中卫市教育局评为综合考核先进集体、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廉洁文化进校园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评为全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12月被评为全区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集体。2012年被评为全区创建教育强区先进集体。2012年7月被评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1月被评为教育系统年度考核先进集体、安全管理先进集体。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的终极目的就是育德育文育智育人。育德是灵魂——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育文是底蕴——与时俱进地培养城市精神、塑造新形象,增强软实力。育智是素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育人是本质——树立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人生的起跑线,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后代子孙,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休戚相关。中卫三中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先进文化的带动作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中卫市第六小学文化建设先进材料

党的十七大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为了落实这一伟大的战略任务,切实增强中卫六小全体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认真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方法与效果,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原则,不断研究新育人理论,更新育人观念,革新育人方法,创新育人途径,立足“抓紧、抓实、抓出成效”,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可喜的育人成果。

一、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的思想认识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抛弃民族的传统而重新开始。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累,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其表现形态有哲学、伦理、文学等,其流派主要是儒、道、佛三家。尤其是儒家学者,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都有充分的论述,这些流派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几千年始终保持延续发展,维系着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进而铸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诞生的肥沃土壤。

我们今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不同层面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它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不是摒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到更为广阔和更富有时代感的新视域。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和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以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

当代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磅人群理应是当代青少年,因此如何加强对当代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已成为每一个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课题。我们按照各级党政部门的部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学校的品德与社会课,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走进教材,走进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营造有利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逐步深化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方面基本内容。通过基础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育是培育民族灵魂的基础工程,学校是传播文明的窗口,孕育新思想的土壤,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因此,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切实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教师力量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