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陈年旧事
1703800000015

第15章 陈果夫/分到了蒋家王朝的原始股

陈果夫是陈立夫的哥哥,有段时间,我弄不明白谁哥谁弟。我还是个小孩子时,林彪从天上掉了下来,与他的宝贝儿子林立果一起摔死。立果两字把人搞糊涂了,因为立在前果在后。后来才弄清楚,弟弟立夫是留美学生,哥哥果夫就读于南京陆军第四中学。

甲午中日大海战,中国人虽然输了,却憋着口气,一直也想军国主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军国主义成为人人痛骂的贬义词,专指德意日法西斯,其实在晚清和民国初年,军国民是个很响亮的正面口号。在这个好战口号之下,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应运而生。陆军小学每省都有,相当于今天的中学,陆军中学一共四所,北京西安武汉南京各一所,相当于今天的大专。陈果夫是浙江人,读陆军中学求近,自然是选择南京。

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饱学之士傅斯年喝了酒,居然叫嚣等到国家收拾好了,不但要灭了小鬼子日本,还要把西洋鬼子赶出苏伊士运河,然后呢,除了印度波斯土耳其这几个国家给它留着,其他统统“郡县之”。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要版图一片红,皆归我大中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傅的豪言壮语,无意中流露出了军国民教育的痕迹。考察我们的历史,幸好屡战屡败,否则胆大而妄为,穷兵又黩武,难免与好战的德国和日本一样。陈果夫比傅斯年略大几岁,接受的也是差不多的教育,受社会风气影响,身体虽然柔弱,骨子里仍然是文人,军国民的思想更加严重,毕竟毕业于浙江陆军小学,又读过南京陆军中学。

陈果夫父辈三兄弟,都有留日经历。父亲陈其业,是开明绅士,地方名流。有两位很了不起的叔叔,二叔陈其美,三叔陈其采。陈其美不用再介绍,陈其采又叫陈蔼士,日本士官生,军中资历比蒋介石还老。陈果夫最后没在军中发展,很出人意料。

陈果夫的军事生涯最可以吹嘘的资本,是武昌起义时率领陆军中学同学,奔赴武汉增援革命军。这以后,还参加过讨袁的二次革命,因为身体太弱,不得不脱离了军界。开始经商,进证券交易所当经纪人,一时间,真赚了一点钱。那年头,叱咤风云的蒋介石还没成名,为了革命筹措经费,跟着陈果夫一起炒股票,先赚后赔血本无归,很狼狈地破了产。

破产后的蒋在广州大获成功,招呼他一起干,于是陈果夫再次革命,跟着沾光分享,开始全心全意从政,成为著名党棍,并把弟弟立夫也拉进蒋家门下。

以炒股票形容投身革命,不太靠谱,也不太恭敬。一九二四年黄埔军校筹备成立,陈果夫只是在上海帮着代办一些学生制服,两年后,蒋校长玩大了,陈果夫便奔赴广州,成了国民党的中央组织部部长,这买卖是大赚一笔。

老蒋最后能在权力峰顶上站稳,陈果夫功不可没。他运用炒股票的精明,十分娴熟地处理党务,将蒋介石的位置一步步提高,直到推到最高点。陈果夫是政治斗争的老手,无论和共产党斗,还是与国民党的其他派别斗,都是蒋介石的心腹大将,屡战屡胜。作为回报,陈果夫也是一跃龙门,一步登天,当然这种成功有巨大代价,不只是共产党恨他,国民党也有很多人不喜欢。

恨他的人说,国民党中有二陈,等于人有了梅毒,没得救了。这话是国民党内部人说的,那年头,梅毒又叫杨梅大疮,基本上是不治之症,由此可见同志们的怨恨。不过恨归恨,其实内心更加惧怕,怕他玩清党,最后清到自己头上。二陈可不是好惹的,各地官员到首都南京办事,很多人不敢不前去晋谒。据说拜访和汇报工作的人太多,让陈果夫很不耐烦,于是他一边听人讲,一边随手画速写,对方并不知道,还以为他在作记录。

陈果夫身体不好,办事很认真,做报告常会从怀里摸出个玻璃瓶,往里面吐痰。这让听他报告的人觉得恶心,又非常好奇,那时候的工艺,玻璃瓶都不带盖子,怎么才能让痰不淌出来呢。

除了擅长搞党务,善于排除异己,他还兼过两个很肥的差事。一是导淮委员会的副委员长,千万不要小看了一个副字,因为委员长是蒋介石。自古以来,治淮就是吃重的角色,关系国计民生,在大清朝,河道总督都是一二品大员。

另一个肥差是中国农民银行的董事长,农民银行与今天的农业银行一字之差,在民国期间的地位也差不多,都是国字号的大银行。天下乌鸦一般黑,大家都觉得近水楼台,他绝对不会是什么好鸟,肯定又吃饱又捞足。陈果夫博得了骂声一片,倒是毛主席看好他,在重庆时,毛曾预言国民党迟早要完蛋,但是有了二陈,还能拖十年八年,因为这两个家伙不肯贪污。

陈果夫晚年失宠于蒋家王朝,声名狼藉,在台湾十分穷困。日子过不下去,不得不放下身段,给当时的交行行长赵棣华写信,讨要自己兼职农民银行时的车马费。此时农民银行已撤销,虎落平阳,他居然还惦记着车马费那点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