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自己的听,就等于“灌”了,并且灌得手足无措,不知所以。思想上已有这种压力,当然就难于做到耳聪目明,仔细听对方讲话,并做出相应的判断了。
思想上的压力解除法,在于提高自信,相信自己在判定、分析能力上,并不比对方低,至少是可以从容应付的。其次是不要过于看重面子,太顾面子,怕丢面子,最后往往适得其反,反而要丢面子。有了自信,又不再顾忌面子,同时还消除了旧的那一套尊上卑下的思想,这时你就能轻装上阵,如鱼得水矣。
另外一个消除长幼顾虑的方法,是少想或根本不想自己以下对上应当如何如何,而是随遇而安,听了再讲。
前面已然谈过,长辈由于特殊的客观条件,一般来讲,总比自己见多识广。至此,在他们谈经验,讲体会时,你务必要认真听,仔细想,切不可疏忽轻视。中国有句老话,道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指此道理而言。
我们常见有一些人,往往爱笼统地把前辈的意见看成是陈谷子烂芝麻,认为纯系陈腐谰言,不会有任何参考价值,这就未免太偏颇了。
无可讳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很多过去的观念,都会变得不合时宜,失去了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但是,尽管它们可以称为很多,但与总体相比,依然是小数,绝大多数的方法和观念,依然是行之有效的,不可轻易地一笔抹杀。
人类社会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它只能循序渐进,我们现在认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反动落后,愚昧无知,但从历史的发展看,在当时那个年代,它们却是发展的必然。在当时看,甚至是必须的,乃至先进的。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许多伦理观念,到今天也依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行动准则。例如儒家经典《伦语》中就有以下这些迄今仍应被我们奉为金科玉律的话,它们是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即使以今日的目光来审视,您能说这些话不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吗?而且,我们还可断言,即使是若千年后,这种意义也还必然很有参考价值。
现在的一些年青人,听自己的长辈讲话,特别是谈到有关社会公共道德、个人奉献、勤俭持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总是一概嗤之为陈旧观念,留恋50年代甚至不识时务。这无疑也是一种误会,是一种不尊重传统,严重割裂历史的看法。
社会是人类聚居的产物,要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就必须制定出一些基本公德。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遵守这种社会公德,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有和平幸福的生活。
无疑,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道德的本质和根源不是从人们的意识中去寻找,也不是从社会生活之外去寻找,只能从现实的人类物质生活条件中去探求。不错,道德是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但是社会经济基础也有其共性。例如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生产劳动,要生产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而这种关系和对待他们的基本观点,则有其持续性和共同性。这些方法与准则不可能各代人都去分别的体察和发现,而是要从书本和师长那里去继承和学习。
所以,我们不要简单地误认长辈之言都是过时的陈言,而一概加以否定。
还有人认为对长辈必要的恭敬,包括听他们讲话时应有的恭敬,也统统是陈腐的、没有必要的,这当然也是误解。对长辈的恭敬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长辈,曾经直接或间接培育和教养过我们,所以我们对他们应有恭敬的态度,这是文明礼貌的表现。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种文明和礼貌只能日渐加强,而不能不断减弱。封建社会余留的一些繁文缛节固当批判取消,但新的文明和礼貌同时亦应建立,长辈对晚辈应当慈爱,晚辈对长辈应当恭敬,是永远不变的原则。
当然,恭敬并不等于盲从,更不等于屈从。保持独立的判定和思考能力与恭敬并不矛盾。因为,思考和判定是属于思维活动的范畴,而恭敬则是外在的表示。在保持冷静、敏锐的思考与辨别能力的同时,维持恭敬和平的态度;据理力争,而言辞委婉,是一位正常人应有的能力,也是尚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应当作为奋斗的目标。
长辈对晚辈和上级对下级的谈话内容和态度大体上讲是并不相同的。长辈多从教导、关心、问询着眼,而上级则多从工作、任务来谈。这也就决定了听者的不同态度和方法,因此,听话者也就容易决定自己的对策了。
12.听听平辈的声音
这里所讲的平辈是指兄、弟、姐、妹乃至亲戚中的同辈诸人。听平辈讲话的关键之点,在于要心平气和,与人为善,不赌气,不挑刺儿。在中国是讲究孝与悌的,孝指的是孝敬父母,悌指的就是友爱兄弟。当然,旧社会和孔夫子特别是后来的道学先生所讲的孝、悌,是扭曲了的礼,是替封建统治者铸造枷锁,我们不应该再受他们的欺骗。但是,在新的概念下,孝与悌仍应有他们的地位,不可笼统地一笔抹杀。所谓悌,我想,其中永恒的一条就应当是真诚相待,平等相处,体现在听上的,自然也不例外。
能真诚地听取同辈人的意见,就能够正确认识和判定兄弟和同辈中的感情,消除没有必要和非原则性的矛盾,从而达到友爱相处,平等相处。
消除怀疑是真诚听取意见的前提,也是消除矛盾的法宝。但真诚相见其实不易,关键是要有宽广的胸怀。古人云:“无欲而刚”。心胸也要无欲而宽。求其大同,存其小异不但是处世交友、办事用人之道,更是兄辈间和睦相亲之道。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就能搞好平辈间的关系。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平辈中,自己不要过于自信,傲视一切,而应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思于内,形于外,能有真正的虚心,自然就能在表情上,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会打动别人,使人家愿意和你谈真心话,讲实在话。
由于平辈是平等的,你不高我一头,我不低你一肩,所以谈话时,与长辈同晚辈之间的方式不同,显得比较自由、随便,有时会以戏谑出之,这就需要听者也能放下架子,随和起来,不要斤斤计较某一词,某一语,某一个态度,某一个姿势。而应当撮其主干,略其枝叶;存其主旨,略其小节。不可横挑鼻子竖挑眼,抓住芝麻丢了西瓜。
在平辈中,如果你年龄较大,则切忌自尊自惜,好为人师,用长辈的姿态去听人讲话。
在平辈中,如果你年龄较小,则切忌撒娇耍赖,要求别人事事容让,用理应得到特殊照顾的心理去听别人讲话。
在平辈中倾听时,切忌要分清正经话,玩笑话,门面话、心里话。有人规劝肯定是为你好,此时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人利诱你,肯定是要拉你下水,此时要严辞拒绝,讲清道理;兄姐在指责你,要认真对照自己,先做检查,后为辩护;弟妹阿谀你,要想想自己对于他们是否过于严厉,不要立刻当之无愧。
在听同辈讲话时,还要讲究态度,最佳的是和蔼可亲,千万别形同泥塑。听同辈人讲话时,也要讲究礼貌,先静听,后思索,再发言,同样忌讳夸夸其谈和随便打乱、打断别人的谈话,也不要过于随便,心不在焉。当然,也忌讳面无表情,过于拘谨。
同辈相聚,感情融洽,气味相投,难免酒酣耳热,放浪形骸,无所不谈,无所不至,我们希望即使在这时,也依然要尽量保持比较清醒的听的能力和意识,千万不可把听变成完全打开、毫无节制的阀门,来者不拒,一概全收。我们并认为说话人都有恶意,但我们确实要注意避免言多语失,酒后失态,说出一些不应该说,更不应该做的话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且防者不必都把对方当成坏人、敌人,而是要防止一时激动、冲动,脑子一热,出现越轨的情况。
13.晚辈的话也得听
听晚辈讲话的人自然是长辈,长辈叫晚辈讲话与上级听下级讲话的方法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相同是,做长辈的人在听晚辈说话时,既不要忘掉自己是长辈,更不能时时刻刻自以为是长辈。
其所以要不忘记自己是长辈,就是说你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义务,不要失去了长辈的风度,丢掉了长辈的心胸,冷淡了对晚辈的关怀。
长辈听晚辈讲话,就应当抱着这种思想和态度去听、去想、去研究、去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失掉了这些,你就不配做长辈,当然也就无法去正确听取晚辈的话。
要记住:不好为人师并不等于永远不为人师。当你位置处在长辈的时候,你就有责任去教育、引导你的晚辈。有责任从他们的谈话中去发现问题,帮他们去解决问题。所以,在长辈听晚辈讲话时,随时随地都不要忘记这个责任。
说到不应该时时刻刻自以为是长辈,是说你不能老端着长辈的架子,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这样就会吓得晚辈不敢对你说真话,讲实话,你当然也就听不到真话、实话,更谈不上什么推心置腹的知心话了。
《红楼梦》的荣国府里住着一位贾政贾老爷,他就是这样一位随时端着长辈架子,总是冷若冰霜的道学先生,他的子弟见着他,就像老鼠见了猫儿,嗫嗫嚅嚅,说不上一句整话,惟恐找不到一个地缝钻下去,一离开他就如脱缰的马一般,唯恐离之不远。所以,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贾宝玉、贾环在想什么,也不明白自己的女儿贾探春在想些什么。贾宝玉当着贾政的面,唯唯诺诺,什么都答应是。可是转过脸来,我行我素,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他鄙薄功名,把仕途看成是庸俗。他怜香惜玉,结交伶官,等到闹出事来,才把贾政老先生气得只有打,结果闹得个家宅不安,还惹翻了贾母这位老太太。
长辈与晚辈间天然地存在着年龄的代沟和辈份的隔阂,这就给正常的交流带来了麻烦。所以,要想正确地听,就必须尽力填平这个代沟,消除这个隔阂。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在一般情况下,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血缘关系愈亲,长、晚辈之间的距离愈不易消除。我们常见做父母的对别人的子女平易可亲,百问不厌,而对自己的子女则疾颜厉色,浮躁焦急,听不耐烦,答不耐心,从而形成误解和距离。这种表现其原因何在呢?其实说白了就是望子成龙心切,恨铁不成钢之意过急。别人的孩子有些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情绪不会那么激动,所以有耐心去听其叙述,提出问题,最后心平气和地去予以解答。自己的孩子有了问题,与自家关系密切,有的长辈甚至因此认为伤了自己的自尊心,乃至扩大到觉得某种期望落空,于是恨铁不成钢中的恨字,逐渐膨大。这时,晚辈在你眼中已成了自己期望实现的障碍,于是他们所说的一切,所解释的一切,你已经不能听,也无法听,即使听也认为是歪曲,是搪塞,是辩解。所以这种听无疑是最糟糕、最误事的。他不但于问题无补,而且会伤害彼此的感情,严重的最后会产生悲剧。
远的且不去说,光说近的,报纸上不是已经连篇累牍地介绍和报道了吗?儿女因父母管教过严,不能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结果他们走出家门,浪迹社会,乃至误入歧途,酿成悲剧。
我们确实不能不承认时间与历史和当代社会意识与观念在不同年龄人的思想中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会出现不同的是非观与世界观。有时候,这种差异是无法调和的,而且也不可能用一个去压服另一个,或用一个去代替另一个。这时,我们就要更有耐心地去倾听晚辈的意见,让他把话说清,把话说透,把话说完,然后再去分析和判断。如果发生分歧,也要设身处地地去为对方想想,假设对方真的错了,也要掰开揉碎地讲讲道理。切不可一听不同意见,就立刻火冒三丈,拍桌子,打板凳,以自己的辈份去压人。我们有人爱把“制怒”二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事实上,在长辈听晚辈讲话时,倒需要经常默念这两个字——制怒。
话说回来,恨铁不成钢也好,望子成龙也好,这里边无疑是含相当多的自私自利成分的。恨铁不成钢与望子成龙,当然有他为社会为国家着想的一面,但与此同时,更多的成分应当是为自己,为家庭。要不然为什么在远近亲疏之间,这种心情的急切感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因此,我们在听到和看到孩子的某些表现不如己意时,就更应冷静,更需客观。对他们的解释与申述不闻不问,一概挡于耳外,只为自己的要求与希望落空去大动肝火。只要求对方听我的,而公开宣布我绝不听对方的。这些都是不合道理的。
在长、幼之间,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权威上,长辈当然都占有相当优势。在一般情况下,长辈是强者,晚辈是弱者。做晚辈的,总是渴望长辈能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支持他们。一般他们总是从希求解释这个角度来讲话的。对此,我们切不可笼统地理解为他们是理屈词穷,是节外生枝。
长幼之间的平等与理解是互相沟通的基础,也是作为长辈如何听取晚辈讲说的最关键的态度,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以认真思考分析,不墨守个人成规和谆谆教诲,那就是长辈听晚辈讲话的最理想的方式了。
14.学会正确听取爱人的话
“至亲莫过父母,最近莫过夫妻”。一个人一生中听到讲话最多的人,大约首先要属自己的爱人了。本书前面讲过的“枕头风”就是指爱人之间的讲话。如何对待“枕头风”当然也就是如何听爱人讲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既然“最近莫过夫妻”,那么有很多不能对别人说的话,夫妻之间就可以说,一些从别人口中听不到的话,也就可以从爱人口里最能听到。
但是,听爱人讲话又最难。为什么说最难?其原因就在于说话的是你爱人,是与你有着最紧密的利害关系的人,所以,听他(她)的话,往往会随声附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结果造成误听误信。这也正是“枕头风”可怕之处。
中国过去是歧视女人的,对于涉足政治的女性,称之为“女祸”。何谓“女祸”?就是说她们在政治上造成了祸患。既然女性大多不是一把手,那么,祸由何来?准确地说,其实应当是“听祸”。当权的男人,未能正确听取爱人的话,取其不当,甚至变本加厉,既投她之所好,也给自己乐呵乐呵,结果才出现了惨不忍睹的结局。夏桀、商纣和周幽,就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