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中那些真正的成功者来说,他们一旦选定目标,从来不会轻易放弃,真正赢家会把精、气、神集中于一击。就像有人问爱迪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爱迪生回答说:“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个小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
当然,一次只解决一件事情,并不是忽略其他的事情,而是循序渐进完成你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在繁杂混乱的工作中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当你选择好属于自己的“一件事”时,你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一件事”上,不轻易放弃也不轻易改变,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所收获。所谓“术业有专攻”,只有“专”才能“精”也正是这个道理。
在30岁之前,我们可以选择去尝试各种行业,但在30岁后,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晰坚定的目标,并始终向这个目标前进。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那样,一个坚定地向目标迈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不能永远跑龙套
对于“跑龙套”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明白。其实我们的人生同样也是一出戏,在人生的舞台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一出生就做主角,对于大多人来说,可能我们永远只是一个配角,只是一个“跑龙套”的。
曾经有一个叫做麦子的年轻人用一篇题为《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讲述了出身带给人的巨大差异。麦子在文章中说:从“我”出生那一刻起,我就得为跳入龙门而奋斗;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却不能像城里同学那样轻松地享受大学生活,反而得为凑学费而四处忙活;终于毕业了,能幸运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应届本科生只有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我”要租房,要交水电煤气电话费还要还助学贷款,还想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够我每顿吃盖浇饭。在奋斗了18年之后,“我”终于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与周围的白领没有什么差别——可以和他们一起坐在星巴克喝咖啡。
也许很多人都在感叹命运的不公,但也有人得到了受用一生的领悟:世界本来就不公平,唯有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不能安于“跑龙套”的角色,要成为自己舞台上的主角。
有一个人,长着一对小眼睛,笑的时候总是先露出两颗大门牙。这样的长相对于当演员的他来说,常常只能扮演一个插科打诨的龙套角色。当他去青岛话剧团面试的时候,很多老师一见到他的照片就在后面打了叉叉;后来他来到了广州军区话剧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跑跑龙套。
但即便如此,他从来没有因为“跑龙套”的角色而心灰意冷,而是全身心地融入到了角色当中。他告诉自己,只要努力,那么自己不会永远跑龙套,就一定能成为主角。有时候,人家在台上演,他就在底下自己演。所有演员的台词他都能倒背如流。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团里排话剧,主角生病了,导演让他上了场。结果没想到,他的登场赢得了满堂喝彩。也正是这一次的机会,让他为自己敲开了成功的大门。他先后扮演了小品《装修》里那个喊着“干吗呢”“破相了”的天津大姐,《敌后武工队》和《吕梁英雄传》里的大反派刘魁胜、王怀当,《喜耕田的故事》中那个憨厚的山西农民喜耕田……
2008年的时候,他终于站在了第七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的领奖台上,捧得了“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杯。他就是林永健。从跑龙套到男一号,他整整用了二十年的时间。
或许,有些人生来就含着金钥匙出生,因而他注定会比一般人拥有更多的资源;而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他必须从此奋斗不息。但对于命运如此的安排,我们没有必要去抱怨,上帝在向我们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也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我们有一个聪慧的头脑,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颗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而勇于挑战现实的心。
对于一些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大多数人起初扮演的都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要想脱离“跑龙套”的角色,就需要去努力,去奋斗。因为没有什么是天上掉下来的,想要得到那个位子,就必须为之拼搏。
人生不会永远跑龙套。不要埋怨先天的不足,因为这一切都不能改变。只要你稍微动点心思,施展一下谋略,那么,走过的历程便会成为历史,而走进的将来便会是明天。尊重现实,改变自己,今天我们将重新上路。只要你在跑龙套的过程中尊重自己的价值,总有一天,职业的舞台上,一个重要的角色会为你虚位以待。
学会隐藏你的真实意图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现实生活中,为防止别人洞察到你的内心,那么你就必须用点“心计”,处处谨慎一些,不可暴露你的目标和理想。在特定的形势之下,用伪装的办法,将自己真正的意图隐藏起来,作出胸无大志的表象来迷惑对手,让对手对自己“放心”,对自己不设防,才能保全和发展自身的势力,以免将来受制于人或被其算计。
被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政治家之一,他善于权谋。在主张和平这件事上,正是因为他懂得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使任何人都没有去怀疑他的居心,才会有日后德国的统一。
俾斯麦是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和热爱军事的好战分子,一生的梦想就是打败奥地利,统一德国。可就是这样一个好战分子,在国会上居然主张和平,俾斯麦的行为令所有人惊讶。其实这正是俾斯麦的聪明之处,只是他把自己的真正的意图隐藏了起来。事后他说:“没有对于战争后果清醒的认识,却执意发动战争,这样的政客,请自己去赴死吧!战争结束后,你们是否有勇气承担农民面对农田化为灰烬的痛苦?是否有勇气承受身体残废、妻离子散的悲伤?”
在国会上,俾斯麦盛赞奥地利,为奥地利的行动辩护,让那些期待战争的议员迷惑了,因为这与他一向的立场简直是背道而驰。最后,因为俾斯麦的坚持,终于避免了战争。几个星期后,国王为感谢俾斯麦的为和平发言,委任他为内阁大臣。没过几年,俾斯麦就成了普鲁士首相。就在这时候,俾斯麦的真实意图显露了出来,他开始向奥地利宣战,摧毁了原来的帝国,统一了德国。
为什么好战的俾斯麦在国会上要隐藏自己的真正意图呢?因为俾斯麦意识到普鲁士的军力赶不上其他欧洲强权的实力,如果这时候发动战争,那么战争一旦失利,他的政治生涯就岌岌可危了。俾斯麦渴望权力,于是就隐藏了自己真正的意图,持和自己意愿相反的主张,发表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言论,瞒骗众人。也是正是因为俾斯麦这席谈话,俾斯麦才会被软弱的国王任命,才得以迅速爬升为宰相,才有了德国的今天。
许多人只要有机会,就把自己的计划与意图全盘托出。这样的人一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展现自己的美好本质,其实这并没有错,但是当你显露自己的意图时,也要注意考虑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对象。尽管坦诚是我们为人的基本,但有时候坦诚也会伤害到自己,因为你的坦诚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冒犯。只有隐藏起自己真实的意图,才能让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主动权。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权势或者地位已经危及到了自己的性命时,不妨试试给自己抹点黑,隐藏自己真正的意图,用别人无法轻易理解或捉摸的行动来摆脱困境。
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即将踏上伐楚的征程。秦王嬴政亲自送行。临行的时候,王翦请求秦始皇赐给他很多良田、房屋、园林。秦始皇听哈哈大笑说:“将军启程吧,你还担心日后贫穷吗?”王翦说:“当大王的将领,即使有功劳,到底也难得封侯,趁着现在大王还瞧得起我,所以想借这个机会请求大王赐给园林作为子孙的产业罢了。”秦始皇大笑应允了。
到了函谷关,王翦又接连五次派使者向朝廷索求赐给良田。有人就说:“将军这样请求赏赐,也太过分了吧。”王翦意味深长地说:“你不懂。秦王生性粗暴,不相信人。现在我带着60万大军,这可几乎是秦国的大半兵力了啊。我不赶紧请求赐给田地住宅给子孙留作产业,以表明自己的忠心,难道想让秦王无缘无故来怀疑我吗?”王翦的意思是向秦王显示自己志向不大,只贪图些小利,不是和秦王争天下的人物。这样秦王自会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