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是修身养性的重要原则,静如止水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无欲无求,心平气和。水中月,梦中花不足为依,虚幻的东西不应以为动。情欲物欲到头来同样是一场空,故心境宜静,意念宜修,心地常空,不为欲动,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时的心便是一尘不染的明镜,无邪念袭来,映人之本性。
栖守道德不阿权贵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一个能够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有永远的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所以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绝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
扬雄(公元前53-18年),一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扬雄世代以农桑为业,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却能淡然处之。他口吃不能疾言,却好学深思,“博览无所不见”,尤好圣哲之书。扬雄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四十多岁时,扬雄游学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为门下史。后来,扬雄被荐为待诏,以奏《羽猎赋》合成帝旨意,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立。哀帝时,董贤受宠,攀附他的人有的做了二千石的大官。扬雄当时正在草拟《太玄》,泊如自守,不趋炎附势。有人嘲笑他,“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嘲”,竟然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以取悦于人主,反而著《太玄》,使自己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何必这样呢?扬雄闻言,著《解嘲》一文,认为“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表明自己甘心“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爱清爱静,游神之廷;惟寂惟寞,守德之宅”,决不追逐势利。
王莽代汉后,刘歆为上公,不少谈说之士用符命来称颂王莽的功德,也因此授官封爵,扬雄不为禄位所动,依旧校书于天禄阁。王莽本以符命自立,即位后,他则要“绝其原以神前事”。可是甄丰的儿子甄寻、刘歆的儿子刘却不明就里,继续作符命以献。王莽大怒,诛杀了甄丰父子,将刘发配到边远地方,受牵连的人,一律收捕,无须奏请。刘曾向扬雄学作奇字,扬雄不知道他献符命之事。案发后,他担心不能幸免,身受凌辱,就从天禄阁上跳下,幸好未摔死。后以不知情,“有诏勿问”。
道德这个词看起来有点高不可攀,但仔细回味,却如吃饭穿衣,真切自然,它是人人所恪守的行为准则。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才人辈出,却大浪淘沙,说到底,归于文格、人格之高低。真正有骨气的人,恪守道德,甘于清贫,尽管贫穷潦倒,寂寞一时,终受人赞颂。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酉农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烈酒、肥肉、辛辣、甘甜并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是清淡平和;行为举止神奇超群的人不是真正德行完美的人,真正德行完美的人,其行为举止和普通人相同。
有一天,秋高气爽,太阳已爬在半空,庄子还高卧未醒。忽然门外车马喧闹,有谁在小心地敲门。原来楚威王久仰庄子的大名,想把他招进宫中给予高位,既用其名,复用其才,辅佐自己实现争霸天下的目的。楚威王派了几位大夫充当使者,领着一队壮士,抬着猪羊美酒,带着千两黄金,驾着几辆驷马高车,浩荡而隆重地来请庄子去楚国当卿相。
半个时辰后,才见庄子出来。使者作揖陪笑,呈上礼物,说明来意,不料庄子仰天大笑,说了一套洋洋洒洒的话:
“免了!免了!千金是重利,卿相是尊位,多谢你家大王。然而诸位难道没有瞧见过君王祭祀天地时充作牺牲的那匹牛吗?想当初,它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只是它的模样生得端庄一点,皮毛生得光滑一点,就被人选入宫中,给以很好的照料,生活是好多了,然而正所谓‘喂肥了再宰’。到时,牛的大限已到,当此关头,这牛倘想改换门庭,再回到昔日即使是劳苦的生活境况中去,还有可能吗?还来得及吗?那么,去朝廷做官,与这条牛有什么差别呢?天下的君王,在他势单力孤、天下未定时,往往招揽海内英雄,礼贤下士,一旦夺得天下,便为所欲为,视民如草芥,对于开国功臣,则恐怕功高震主,无不杀戮,真是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你们说,去做官又有什么好结果?放着大自然的清风明月、荷色菊香不去观赏消受,偏偏费尽心机去争名夺利,岂不是太无聊了吗?”
几位使者见庄子对世情功名的洞察如此深刻,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怏怏告退。其中一位使者如当头棒喝,勘破数十年做官迷梦,就此决定回朝之上奏君王告老还乡。
庄子仍然过着洒洒脱脱的生活,登山临水,啸傲烟霞,寻访古迹,欣赏景色,抒发感慨,盘膝枯坐,冥思苦想,发为文章。在贫穷中享受人生的快乐和尊严。
人们往往忽视平凡,不重视常见的东西。像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固然都是极端美味可口的佳肴,但时间久了会觉得厌腻而难以下咽;粗茶淡饭,最益于身体,在一生之中最耐吃。一个人绝俗超凡可以视为一种人生态度,有卓越的才华也是好事,但作为一个伟人,不是追求一时的功名。只有在平凡之中才能保留人的纯真本性,进而在平凡中显出英雄本色。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我们每天看到天地好像无声无息不动,其实大自然的活动时刻未停。早晨旭日东升,夜晚明月西沉,日月昼夜旋转,而日月的光明却永恒不变。所以君子应效法大自然的变化,闲暇时要有紧迫感作一番打算,忙碌时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悠闲的乐趣。
有人说,人生如棋,变幻无常,所以需有下棋一般的悠闲状态,闲时吃紧,忙时悠闲,棋理中有兵法,棋理中有治国之道。在历史上,魏武帝曹操善于下围棋,曹丕也如此。蜀汉大将费衤韦临危受命,率军出发时有人请他下围棋,他的棋艺果然高明,恰如出战时的指挥若定。费衤韦出战后果然大获全胜。司马炎也下得一手好围棋,曾在棋枰上定下速战东吴的计谋。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前秦皇帝苻坚攻打东晋,晋国处境危急,而谢玄出兵江北,保卫建康。当前线战报传来,谢安却不动声色,一局终了,谢安才淡淡地说:“侄子已经战胜了。”人们对谢安临危不乱的风度大为佩服。
班固曾论到弈棋的旨趣时说,棋类“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也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父也”,由此想见《菜根谭》所言“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贞明万古不易”,用于中国棋道更是贴切不过,下棋能闲时吃紧,忙里偷闲,细细领会,感受良多。
宇宙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间,逆动不停,如此才能完成宇宙的旋转,这是宇宙变幻无穷的根本法则。同样,忙与闲也是一样,虽然矛盾抵牾,却在不断变化中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也懂得忙里偷闲,闲中吃紧,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调节工作情绪,何乐而不为呢?
身处林泉心怀廊庙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身居要职享受高官厚禄的人,要有山林之中淡泊名利的思想;而隐居山林清泉的人,要胸怀治理国家的大志和才能。
范仲淹一生中,曾任过地方长官和边防将领,也曾受到过朝廷的重用任参知政事等职。他无论在中央还是在地方,都以天下为己任。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来鞭策自己,“出将则安边却敌,入相则尊主庇民”(见郑元《文正书院记》),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
有一年,全国发生了严重的蝗虫和干旱灾害,江南、淮南、京东等路的情况最严重。范仲淹对此非常着急,便上书请求皇帝派遣使臣到各地去巡视,皇帝没有答复。于是他又单独求见皇帝说:“如果皇宫中半天没有东西吃,将会怎么样呢?”这句话引起了皇帝的重视,于是就任命范仲淹去安抚江南、淮南等地。范仲淹每到一地,就立即打开官仓救济灾民,还蠲免了庐、舒二州的折役茶(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茶叶)和江东路的丁口盐钱(按丁口缴纳的盐税钱),并归纳了能救治当时社会弊病的十项措施上呈皇帝。
明道三年(公元1033年),宋仁宗命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范仲淹到苏州后,正遇上苏州涨大水,农田被淹,无法耕种,他立即领导疏通五河,准备将太湖水引出灌???入海。但是,当他招募许多民夫开始动工还未完工时,又被调任到明州。苏州转运使得知情况后,便奏请宋仁宗,请求留下范仲淹来完成这一工程,得到了宋仁宗的同意。完工后不久,范仲淹就被召回朝廷,提升他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西夏李元昊发兵入侵宋朝边境。朝廷任命范仲淹为天章阁待制,担任永兴军知军,又改任陕西都转运使。随后又被提升为龙图阁直学士,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的副手。当时,延州(今陕西延安)周围有许多寨子被西夏军攻破,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御敌。于是宋仁宗任命他为户部郎中兼延州知州。以前诏书上有分派边兵的规定:边境军队,总管统领1万人,钤辖统领5千人,都监统领3千人。每当遇到敌人来犯要进行抗御时,就由官职卑微的首先出战。范仲淹了解到这种情况说:“不选择将领,而以官职高低来决定出战先后,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于是他大规模检阅延州军队,共得1万8千人;他将这1万8千人分为六部,每位将军各领3千人,分部进行教习训练。遇敌人来犯,则看敌方人数多少,派各部轮换出战抵御。经过范仲淹对军队的整顿,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打了许多胜仗。
范仲淹治军,号令严明,爱护士兵,常将朝廷赏赐给他的黄金全部分送给戌边守关的将领。而且,对归顺的羌人推心置腹,诚意接纳,发展边境生产和贸易,因而博得边民对他的爱戴,称他为“龙图老子”。西夏军队因吃了许多败仗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管辖的边境。直到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李元昊不得已与宋朝讲和,宋仁宗才又召回范仲淹,任命他为参知政事。
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向宋仁宗提出了厚农桑、减徭役、修武备、择长官等十项改革方案,当时宋仁宗一心想治理出一个太平盛世,全部采纳了范仲淹的意见。可惜这些意见因保守派的反对而未能得以贯彻实施,然而对以后的改革变法却有一定影响。
范仲淹一生食无重肉,生活俭朴,以治理好国家大事为自己终身的职责,忧天下之忧,所以深受当时的百姓和后人的敬重。
佛教中说,佛法包括出世法、入世法和世间法。何为“世间法”?《菜根谭》的“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之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之经纶”就是世间法。当今许多身居高位的贪官自毁前程,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缺少这种修养,这种明智。可以说,《菜根谭》积极智慧之道也在此体现出来。
君子无祸勿罪冥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元得罪于冥冥。
肝脏有了疾病,那么就会表现出眼睛看不见的症状;肾脏发生毛病,那么就会表现出耳朵听不见的症状。病症发生在人看不见的地方,可是表现出来一定是人看得见的症状。所以正人君子要想在明处不表现出过错,那么就要先在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不犯过错。
小宋一晚上连赶三场应酬,又被拉去酒吧,告辞时已经深夜两点。所幸路上的人少,可以加足马力往前冲。
没想到有人比他冲得更猛,一辆摩托车“飕”地一声就超过了小宋,说时迟,不知因为下坡速度太快,还是桥面不平,那辆车突然弹起来,连翻几个筋斗,骑车的人就像木偶似地被抛在空中,跌落桥面。
幸亏小宋的反应快,不然车子一定会压过去。
尽管没压到,小宋心想那人也必受了重伤,因为他很清楚地听见撞上桥墩的声音。
小宋将车速放缓,想下去急救,这是医生的天职,医生不去救,还有谁救得了他?
可是小宋又迟疑了,他虽然被称为宋医生,但执照是租来的,如果警察或新闻记者赶到,发现自己的身份,怎么办?
想着一阵心寒,脚下的油门踩得更重了。
第二天早上,小宋特意绕路过去,地上果然一滩血,还用粉笔画了人形,想必是死了。
又过两天,桥头灯柱上居然挂出一张私人的告示:“家兄于某月某日在此桥上惨遭撞死,肇事者逃逸,若有仁人目睹,出面指认凶手……”
“我就是仁人!”小宋对太太说,“可是做医生的见死不救,又怎么叫仁人?”突然灵光一闪,“对了!至少我可以告诉他家人,死者是骑得太快,自己翻车的,也好让他家里能心平气和地料理后事。”说着拨通了告示上的联络电话:
“我要告诉您有关车祸的消息……”
小宋才开口,就被对方打断:“谢谢你!我们已经接到好几通电话,凶手的车号是不是×××××××,刚才已经报警,非把他剥皮不可!”
小宋一怔,那不是他的车号吗?
古人讲修身主要是对自我道德的完善,俗话说问心无愧,正是说明人欲无错、无祸于世,不能只是外表的完善,关键是内心不能有犯罪的动机。不要以为黑暗中可以成为罪恶的温床,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网恢恢,谁可漏脱呢?所以儒家教人修养品德,必须要从慎独功夫做起。所谓慎独,就是指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也绝对不做任何见不得人的坏事。其实这才是君子的聪明处。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修省如果只是为了让自己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岂不成了伪道学?从本心就已具备了优良的品质,又怎么会去担心“祸”“罪”呢?
忘怨忘过念功念恩
我弃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自己帮助或救助过别人,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头,但是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别人曾经对我有过恩惠不可以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情不可不忘掉。
待人有功,不必张扬炫耀;但如有过错,则应当严加自责。人家有恩于我,虽滴水之恩,也当涌泉相报,而人家得罪于我,冒犯于我,则应当宽以释怀。这是一种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态度。在这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