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女皇武则天(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17448200000013

第13章 削发为尼(5)

翠微殿里,李治一杯接一杯地独自饮着酒,已经喝得颈项鼓涨,醉眼朦胧。他的嘴唇轻轻地翼动着,在唱一支饮酒歌--一只大黄蜂/可爱又通灵/吾今婆娑醉/梦里共雨晴。

唱着唱着,多情的李治流下了泉水一样晶莹的泪水。独孤及惶惑地走过去,轻轻地唤道:

“皇上,您喝多了,早点歇息吧,明天还要早朝呢”。

“什么?我是皇上?我能做到一切事事如意吗?”李治脚步踉跄地起身道。

“皇上,”独孤及跟在李治的后面,面带笑意地说,“皇上,您是想武媚娘了吧?”

李治把一只手搭在独孤及的肩上,脚步踉跄,半个身子的重量都压了过去。独孤及全力支撑住。

“独孤及,朕从小就由你照顾着,你最了解朕的心,怎样才能尽快地娶得武媚娘?你快想想,朕实在离不开她啊。她是那么迷人,那么熨贴朕的心,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

“皇上,媚娘乃先皇才人,已例迁感业寺,天下尽知。如今正值国葬之年,万万不可造次,以免舆论哗然,于新君不利。等过了三年,为先皇守孝期满,再行定夺。”

“三年?多么漫长的等待啊!朕三宫六院,犹可解渴。她青灯古佛,日盼夜盼,不知会流多少清泪,不知会骂朕多少遍‘负心人’。”李治不禁喟然长叹。

“皇上,等过了三年,先皇忌日时,循例您要到感业寺拈香,那时您俩不就见面啦?您若怕她等得心急,老奴可以先行探望,以慰芳心。”独孤及献言道。

“好独孤及,就依你的话办,你明天就去感业寺,要悄悄地,就说给你妈妈拈香。”

独孤及笑了,心说,我妈都死了三四十年了,还拈哪门子香。

“行行,皇上,您怎么说,老奴怎么办。不过明天不能去,明天咱们还要去萧妃那里,喝小王子的生日酒,过一天去吧。再急,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独孤及说着,扶李治往寝帐里走,“皇上,快歇息吧,已二更天了。明天还得早朝呢。”

八月十七日早晨,感业寺沉洪的钟声照例敲响。大雄宝殿内,住持早早地等待着众尼姑来做早课,但三遍晨钟后,仍没有人来。空旷的大殿里,只有案台前几个红蒲团上打坐的老尼。

“怎么回事?人都到哪儿去了,难道一夜之间,凭空消失了吗?”住持慌慌张张地和执法一起,带着几个弟子奔出大殿,赶往东禅舍。那里住着今年新剃度的尼姑们。

“快开门!上早课啦。”住持和执法连敲了几个舍门,都无人答应,用力推门也推不动,里面都紧紧地闩着。住持急了,顾不得“第五戒者”,开始破口大骂:

“你们这些千刀割,万刀剐的,啥时候了,还不起床!”

然后住持挽了挽袖子,卷卷裤腿,后退几步,飞奔过去就要踹门。刚到门口,门忽然打开,一大盆过夜的脏水兜头泼来,水淋淋地弄了住持一身满脖子满脸都是。仲秋的早晨已然清冷,地上都下开了霜,冻得住持直打哆嗦。这时,禅舍的门一齐打开,各个门里齐刷刷地露出一排光头,随之爆发出一片大笑声……“你,你们!”住持气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姑奶奶怎么了。”光头们收住笑声,变了脸色。各从禅房里一步步围过来,各人的左手里拿了剥了皮的桑木棍,在右手掌里轻佻地拍打着,斜愣着眼,带着一副江湖样。

“姐妹们今天要拿您老人家练练棍法!”

吓得住持和执法都变了脸色,望着露出白茬的桑木棍,头皮发麻,步步后退。眼看一顿棍棒,在所难免。这时武则天从人群背后站出来,向众尼喝道:

“不得无礼!”

“慧通,快来护卫师父!”执法像遇到了大救星,急忙向武则天招手。

武则天仔细打量着住持湿淋淋的一身,然后拱手道:

“住持师父,何事惹得您如此尴尬?”“她……她们不上早课,反欲行凶。”

“早课?”武则天笑着说,“姐妹们在宫中享福惯了,不惯早起。且冬天将至,人人贪恋暖被窝。我看,这早课就免了吧。”

“这……早课乃我感业寺自开寺以来的定规,代代相传,从无耽搁,岂能因你们贪睡而废?”

“那……”武则天沉吟了一下说,“我倒不怕早起,不怕念经,只是这一群小师父不好惹啊!”

“招打!”众尼姑又亮了亮桑木棍,齐声咤道。

住持吓得一缩脖子,慌忙说:“随你们,随你们。”转身以手掩面,狼狈而逃。身后落下了武则天和众姐妹止不住的笑声。

住持回到卧室里,换下了衣服,洗了把脸,把毛巾往盆里一摔,气呼呼地说:

“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罢课!”

“就是,肯定有人组织。”执法端上一杯热茶献上去说,“你看那桑木棍,长短大小一样,都削去了皮,露出白茬,明摆着,早就准备好的。”

“准是那个武媚娘策划的。”住持愤愤地说,“她还充好人,救咱俩。”“那咋办?师父。”执法说,“还能当真不上早课了?”

住持一拍桌子,说:

“不行,我要立即去宫里,找主管寺里工作的提督公公,非把那个姓武的制服了不可,不然,这住持实在干不下去了。”

下午,武则天正和众姐妹一起说着美容健身之道,住持推门而入。

“慧通,请你到我房里去一下。”“什么事?”

“你家里来亲戚看你了。”“亲戚?”武则天疑惑道。

“快点走吧。”住持和颜悦色地说,“别让人家等急了。”

“武姐姐,你不能去。”永智等人劝道,“不知她们设的什么陷阱。”“谅她们也不敢。”武则天说,“众姐妹稍安勿躁,我去去就来。”“武姐姐,让我跟你一起去”永智说。

“好,你去了在门外等我。”

进了住持的寝室,武则天一眼就认出来人是谁,她惊喜地说:

“是你,公公。”

独孤及微微点点头。说:

“武才人,别来无恙?”

“托公公的福,一切尚好。”

“我来之前,就听说你领人罢课的事,望你看在洒家的面子上,照顾住持一下,她可是我的老朋友啊。”

“是吗?”武则天笑着问住持。住持红着脸,点了点头。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现在好了,不说不知道,一说就知道。”独孤及打着哈哈说。

“那--”武则天向住持拱手,“师父,我这边向您赔礼了。”

“没关系,没关系。”住持脸笑成个小弥陀佛,说,“独孤公公找你还有重要的事,你们说话吧,我到门口看看。”

住持刚一出门,永智就拉住她闹起来,嚷嚷着:

“我姐姐呢,快让我进去看看。”武则天忙跑出来,对永智说:

“妹妹,我没事,真来了一个亲戚,你先回房去吧。”永智看看武则天,一切正常,答应着走了。

“武才人,皇上派我来看你,让我捎来了一件东西。”独孤及把床上的一个小包解开,拿出一个五寸见方的红色锦盒,呈给武则天。

“啊!”武则天打开锦盒,禁不住地叫了一声,里面是一个纯金的大黄蜂,她闪闪发金光,做得惟妙惟肖,生动自然,几乎连大黄蜂身上特有的茸毛,也能让人感觉出来。

“真有他的--”武则天的心开始颤动起来,她紧抿着嘴唇,眼盯着那个大黄蜂。

“武才人,皇上想你啊!”

“想我,那他还把我丢在这清冷的寺庙里。”

“皇上的性格你是知道的,目前还不能直接跟你相会,尚要避人耳目。相信不久,皇上会妥善地安排你的。”

“你回去告诉皇上,让他不要辜负当初的盟誓。我武媚娘可是夜夜睡不好,相思泪不知流了多少回。”

“我会禀报的。”独孤及点了点头,“我出来半天了,要赶快回宫。今天的事,不要对任何人说。这对你,对皇上都有好处。”

“公公稍等等,我也有件东西,请你捎给皇上。”武则天说着,从袖子上刷地撕下一大块绢帛,铺在桌案上,右手食指放在嘴边,猛咬皓齿,指上的鲜血喷薄而出,她暗咬牙关,在绢帛上写下:

一身即许君,生死誓追随。滴血裂绢帛,望夫价万斤。

二十个大字,字字鲜血淋漓,力透绢帛。独孤及骇然不已,禁不住单腿跪地,双手来接。

“公公请起。”武则天神色自若,把写好字的绢帛交给了独孤及。

“武才人真女中丈夫也。我独孤及佩服之极,日后有用得着老奴的地方,可尽管吩咐。”

“多谢公公。”武则天说,“我先走了,等会就不送你了。”

“不用,不用,您走好。”独孤及边说边把武则天送出了禅房。

高宗李治即位时,已有四位王子出世。长子李忠,为后宫刘氏所生;次子李孝,为后宫郑氏所生;三子李上金,为后宫杨氏所生;四子李素节,乃萧妃所生。前三位王子的母亲,都是地位低下的普通宫人,惟有李素节的母亲萧妃是王府良娣,地位仅次于王氏妃。

四王子李素节刚满四岁,相貌十分漂亮,且嘴甜心巧,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所有的王子中,李治最疼爱他。几天不见就想得慌。小王子也天资聪颖,小小年纪便能日诵古诗赋五百余言。

这天,李治在两仪殿批阅一下午各地奏报,觉得又累又乏,就扔下朱笔,来到了后宫萧妃的住处。

“父皇,父皇。”小王子李素节奔跑着,过来迎接李治。

“儿子。”李治一见四王子,浑身轻松了一大半,他一弯腰,把儿子抱在了怀里。

“素节,今天老师又教了些什么?”

“回奏父皇,是《汉武帝求茂材异等诏》。”“会背了吗?背给朕听听。”

“遵旨。”小素节摇头晃脑一五一十地背起来,“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跞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卅群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李治见小素节背得很流利,一点也不打磕,大为高兴。从腰上解下玉佩,挂在素节的脖子上说:

“朕把这玉佩赐给我儿,等会儿我还有文房四宝赐你。”

“谢父皇。”素节嘴甜甜地说,“儿臣也有礼物献给父皇。”“哟,你有什么好礼物?”李治好奇地问。

“一只金杯,给父皇喝酒用。”“是谁给你的,你妈妈?”

“不,是儿臣自己做的。”素节闪着慧黠的大眼睛,对李治说。

“你自己会做金杯?朕倒要看看。”

“待一会儿,等吃饭喝酒的时候,儿臣现做现送。不过只送您一只哟。”

“好,好,一只足矣。”李治弄不明白,小王子要送给自己什么样的金杯。

“快下来,让你父皇歇歇,父皇劳累一天了。”萧妃忙把小王子接下来,放在地上。

“萧妃,朕要在你这儿吃晚饭。你做什么好吃的给朕吃?”李治兴致勃勃地问。

“回皇上,没有什么好吃的。臣妾打算亲手做几个小菜,想让皇上过上一次平民小家的日子。”萧妃躬身答道。

“怎么又想起‘平民小家’了?”

“平民小家,儿女绕堂,同吃同住,其乐融融。”萧妃话里有话地说。

“噢,朕是有些日子没来了。国家大事一件接一件,搞得朕疲惫不堪啊。”

“皇上,快人座吧,先喝点清茶。我下厨去做,一会儿就完事。”萧妃扎上围裙,去厨间忙去了。功夫不大,菜就端上来了。共四菜一汤,它们是:辣炒土豆丝、炒菠菜、芹菜拌粉丝、鸡刨豆腐,汤是面筋的菜汤。

第一次面对这么少的菜,李治心里充满了好奇,他觉得口津渗出,食欲大增,笑着问萧妃:

“酒呢?”

“酒是民间的糯米酒,绵甜可口,只养人不伤人。臣妾着人酿好后,已在床下放半个月了。”萧妃转身从床下摸出一个罐子,抱到桌子上,折开封盖,就要往碗里倒。

“且慢。”李治拦住说,“酒是好酒,且等吾儿的金杯来盛。”又问李素节:“皇儿送朕的金杯呢?”

“父皇稍候。”素节坐在桌后,两手在底下掰弄着。接着,他拿出一个圆口,有小儿拳头那么大小的黄橙橙的杯子,递给李治说:“此乃金杯也!”

李治接过来一看,哈哈大笑,原来金杯是橙子做的。

“吾儿聪慧过人,实慰吾心。来,朕就用皇儿的金杯喝酒。”李治这一顿饭吃得很舒心。当晚,就留宿在萧妃处。

萧妃屏退宫人,亲自服侍李治洗脸洗脚。在床上,又细心地给李治脱衣服。她动情地说:

“妾真愿和皇上一起,到宫外去,过农家的日子,你耕田我织布,双飞双栖,形影不离,那才是人生的大享受啊!”

“我李唐万里江山,难道不满足你的心。你真愿意出宫为民?”“臣妾只是不愿与皇上分开,只想夜夜偎着皇上睡。”

“这些‘农家乐’的话可别再说,传到王妃的耳朵眼里,她又得制弄你。”

“她是人不生育,见臣妾为皇上生下两女一子,就嫉恨臣妾。”萧妃脱光衣服,钻进大被窝,双臂搂住了李治,“皇上,听说中秋节那天,您和王妃吵架了,所为何事?”

“还不是册封皇后的事。”李治厌烦地说,“诸大臣尚未议奏,叫朕怎么先放言,谁当皇后,谁不当皇后。”

“王妃虽为皇上正妻,然久不生育,在民间,也属‘七出’之内,又如何能当皇后,母仪天下?”萧妃边说边用玉手揉搓着李治。

“她不能当皇后,你当?”李治说。

“臣妾虽才识浅陋,位居王氏妃之下,然却为皇上连生了两个公主,一个王子。上不负国家社稷,下不愧黎民百姓。强似那不开怀的王氏妃。妾当皇后,又有何不可。”

“朕也有此心,且最爱四子素节,但立后的事,关系重大,尚要群臣议奏通过,不是朕一句话就可以定了的。”

“议归议,但最后决定权在您。皇上,您心里可得有数啊。”萧妃侧起身子,板着李治的肩膀说。

“你不愿出宫为民啦?”李治故意问道。

“皇上!”萧妃娇嗔地轻叫了一下。

“好了,咱不说这事了。”

改天临朝,褚遂良出班奏道:

“陛下,改元册后的事,业经诸大臣议定,且在礼部备了案,请陛下圣裁。”

“说来听听。”李治靠在龙椅上,问道。

“拟改元为永徽,‘永徽’意思是‘江山永固,社稷美好’;册王氏妃为皇后。封李忠为太子,李孝为许王,李上金为杞王,李素节为雍王。”褚遂良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