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被别人利用就感觉懊恼,能够被人利用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每个人都好像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小零件,只有相互借力,机器才能运转。任何人如果想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就必须要使自己有可被利用的价值,不仅包括你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者其他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怕付出愿意被利用的心。
正如星云大师所说,我们不必去斤斤计较谁利用了谁,谁被谁利用了,因为世间一切事相都是互相缘起的,而愿与众人一齐享有互相利用的成果,就能发挥“利用”的最高“价值”了。
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古往今来,凡是那些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能宽容的人,因为能宽容,所以才能发展壮大。
三国时期的曹操之所以能从仅有几个子弟兵,到剿灭北方群雄,占据中原,拥有百万大军,与他“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胸怀是分不开的。公元200年10月的一天,官渡之战刚刚打完,曹军正在清点战果的时候,一位官员抱着一大捆信件,急匆匆地来向曹操汇报:袁绍仓皇逃走,扔下不少东西,其中有一批书信,是京城许都和曹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接过信,翻了一下,让人一封一封念出来。这些信大都是吹捧袁绍的,有的干脆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而去。
曹操的亲信听了这些信件的内容,都很生气,有的说:“吃里爬外,这还了得!应该把他们抓起来。”
曹操微微一笑,开口说:“把这些信统统烧了。”
这个命令使在场人都愣了。
“不查了?”有人轻声问道。
“是的,请你们想想:当时袁绍力量那么强大,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
经曹操这么一说,在场的人都觉得在理。
这件事传出去,那些暗通袁绍的人才把心里一块大石头放下,其他人也觉得曹操度量大,体恤部下,能够容人,愿意在他的麾下效力。曹军的军心更振奋了。
俗话说:“将军头上能走马,宰相肚里好撑船。”这是对一个领导者最好的褒奖,也是作为领导者能容人的最高境界。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人才,不一定是全才;能人,不一定是完人。“峰高谷低”,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很明显。人才之所以是人才,主要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缺点,而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如果一味地求全责备,甚至用放大镜看缺点,就很难找到可用之才了。
战国时期,卫人吴起很有才能,但恃才傲物。投奔鲁国,鲁国不肯重用他。到魏国后,被魏文侯任命为大将军。吴起不负众望,不仅带出了训练有素的军队,收复了被秦国夺去的大片土地,还整治边防,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一代名将。显然,鲁国国君的苛求使他错过了一个难得的将才。
作为领导者,应该有容人之短的大度,容人之过的雅量,不因斑点而损其亮点。古人云:“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问小疵。”对本质好、有能力的人才,要扬长避短、用长补短,敢于提拔使用,以达到人尽其才的最佳效果。比如,一个部门主管敢于改革,有创新精神,但有点儿自负固执。对这样的人,领导就该多看优点长处,不必太计较缺点。
有位才华出众的经理,事业一直都不顺利。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太精明了。每次与朋友见面聊天总在听他抱怨、指责别人,这些人包括他的合作伙伴、客户以及下属,他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人的缺点和不足,然后抱怨同这些人共事有多么困难。朋友劝他:用人、与人相处都要尽量地看人长处,用人长处,不要老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而他依然如故。因此,公司的事业很不景气。
孙中山说:“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再亮的眼睛都有盲点,再好的眼光也有盲区。人有时会被自己的眼睛欺骗。恐怕很少有谁敢说,自己看人绝对不会看走眼。既然光“看”靠不住,那就小妨多听。听群众的声音,听不同的声音,用相对客观、全面的“听”来弥补和纠正有可能主观、片面的“看”。
其实有不少人才都有着与其同样的毛病,他们自视甚高,自律甚严,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人身上全是毛病,他们用自己的标准和好恶去衡量、要求别人。他们不乏精明,但少了一分应有的糊涂和容人的胸怀。这样的人会是做具体业务的好手,但绝不是好的管理人才。他们可以成为好朋友,但与其共事很困难。
由于爱才而容才,由容才而护才,这是领导者用人时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容才。因为容才是工作付之于行动的行为过程,也是最主要的过程。只有容才,才能培养人才。容才就是要以宽宏大量的胸怀来对待人才。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还能招引和挽留人才。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最初九年,林肯带领的军队虽然拥有人力物力上的绝对优势,却连吃败仗,后来林肯决定任命格兰特为总司令,但有人反对,说格兰特嗜酒贪杯。而林肯则说:“如果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倒应该送他几桶。”结果由于林肯用了格兰特而转败为胜。由此可见,有些才能出众的人,其缺点往往也突出。因此,在选人用人上应该切忌求全责备。在一些发达国家里,有的公司用人有一条规定,在经营中失利的人优先。看来,这种做法不无道理。
西汉末年,一次更始帝巡视军营,一名裨将因违犯军规而被绑在辕门外等候问斩。许多将士求情赦免,更始帝不准。这时在更始帝身边的刘秀说了一句话:“使功不如使过,何不让他带过立功呢?”更始帝沉思片刻,即令人松绑。后来这位裨将果然在作战中立了大功。这是合乎人们心理的。因为有过错的人往往比有功劳的人更容易接受困难的工作,并且容忍有过错的人本身,对有过错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就足以使其一跃而起,创造出令人惊叹不已的成绩。特别是他们犯错误而受到社会歧视和冷落之后,其最大的愿望往往就是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重新获得社会的肯定,领导者一旦提供这种机会,能使其加倍感激领导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迸发出超乎常人的热情和干劲,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水太清了连鱼都无法生存,人太精明了就没有愿与你共事的人。领导者只有会容人,才能正确用人。不能容人,也就谈不上科学用人。这是领导用人艺术的辩证法。在下级功、过、个性、私仇面前,领导如果能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容纳,并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酌时以导、量事以用,下级必然会肝脑涂地为领导干事,甘心情愿地为领导所用,否则,领导的用人艺术也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无论是用人也好,还是与人相处也好,我们都要尽量地看到他们的长处,并善于用人之长,不要老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领导者只有会客人,才能正确用人。不能客人,也就谈不上科学用人。
打消猜疑 生活才会更轻松
历史上有很多悲剧都是由于人们的疑心太重而造成的。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猜疑心理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如果陷入猜疑的陷阱,就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心生疑窦。
猜疑一般总是从一个假想目标开始发散思维,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循环往复,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描越粗,越画越圆。被猜疑目标的一切行动都会被联系到你的怀疑上来,到最后,你的思维就会出现偏差,坚信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一个道士的经历能够让你看出猜疑的危害。有一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乡民请到了附近有名的张道士主法祭拜鬼神。法事准备得很隆重,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晚上,热闹非凡。
夜里,法会圆满结束,张道士要回家去了。村子里一位旧相识跟张道士开玩笑说:“今天是七月十五,是鬼节,有很多孤魂野鬼都会出来。你回去时会经过很大一片坟地,从那里走过时要特别小心哦!可能会被鬼魂跟上,一旦被跟上,可就难以脱身了。”
张道士听后哈哈大笑,说:“我就是专门迎神送鬼的,只要我一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什么鬼神都要听命于我,绝对没有问题。”说完,张道士就回家去了。
半路上,当张道士经过那片坟地时,忽然有种很奇怪的感觉,总听到有悉悉索索的声音,和着他的步调,仿佛身后真的有什么人跟上来了一样。张道士加快了脚步,却感觉身后沙沙的脚步声也加快了。张道士又把步子放慢,身后那声音也慢了下来。
张道士心里有点慌了,心想:“走快也跟着,走慢也跟着,糟糕!难道真的是鬼来了?恶鬼来缠身啦!”
张道士愈想心里愈急,开始念起了驱鬼的咒语,把所有咒都念了一遍,身后的“鬼”还是没有走。张道士万般无奈,使出了祖师爷留给他的绝招,一个叫做六神符咒的护身符,这已经是他最后一招了。张道士快速地把六神符咒祭了出去,然后拔腿就跑,连滚带爬地跑回家。到家后已经是奄奄一息,面色苍白,一进门就倒下去了。
家人问他什么事情这么害怕?张道士说,今天遇到鬼了!家人听了也大吃一惊,张道士做了多年法事,真说遇到鬼神还是头一遭。看张道士吓得脸色青白,衣服都湿透了,家人就拿出干衣服来给他换上。换衣服时,张道士又听到了悉悉索索的声响,仔细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张道士的裤角上面沾了一片包粽子的叶片。张道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一路听到的“脚步声”,正是那片粽子叶和地面摩擦的声音,心病解了,张道士也就恢复了正常。
正所谓“疑心生暗鬼”,只要猜疑心一起,原本不存在的鬼神也能把人吓得半死。人一旦起了疑心,会通过想象描摹出原本不存在的事情,对事物或别人产生怀疑,封闭自己探索其他可能性的想法,陷入猜疑的循环圈里。
古人说“长相知,不相疑”。相反,不相知必定长相疑。对他人的不信任,往往又同自信不足有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怀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怀疑。一个人自信心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
有一对年轻的夫妻,结婚3年,妻子刚刚生了宝宝,丈夫因为收入颇丰,不担心生活问题,就让妻子辞去工作在家专心照顾孩子。
不过,丈夫工作压力比较大,常常要加班加点。没生孩子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忙碌,即使午夜不归,彼此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但是,自从妻子“回家”后,丈夫一天不回家吃晚饭,她都会十分焦急,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催问。猜疑心让她变得神经质起来,丈夫稍晚回家,她就坐立不安,心里不断猜测着:他不爱我了?他到底是在工作还是在外面玩?他是不是有外遇了?
猜疑心让原本自信开朗的妻子变得神经质起来,她偷翻丈夫的抽屉、公文包,甚至开始跟踪他。她认为丈夫肯定已经有了外遇,并且将一些只言片语的零碎信息都联系到丈夫有外遇这个猜想上去,对丈夫进行了锲而不舍地猜测和求证。
一开始,并没有外遇的丈夫忍受不了妻子无端的猜疑,渐渐地没事也不愿意回家,后来,丈夫真的有了外遇,背叛了妻子。一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庭在妻子的猜疑心中走向了破碎。
猜疑是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人们的思路,使他们的心钻进牛角尖里,无法自拔。如果猜疑心过重的话,就会因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郁郁寡欢。猜疑心使人狭隘,把自己锁进铁栏中,变得孤独落寞。
当你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着手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定性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比如上文中因猜疑造成家庭悲剧的妻子,如果能够冷静想一想,或许就不会产生家庭破裂的悲剧。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猜疑,戳穿之后往往让人觉得很可笑。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的思路主宰,所以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猜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对自己心中猜疑的火星,要果断地用冷静的思考熄灭它,别让猜疑毁了你的生活。只有打开心胸,拓宽思维,才能打消疑虑,轻松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