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朵花里都有一个世界
有人说:“生命的过程就是追寻快乐的过程。”仔细想想,确实不错。我们几乎都处于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苦苦追寻。但遗憾的是,即使我们走的路一样,也并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
那么,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呢?方向?能力?还是智慧?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关键在于我们的眼睛和心。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十分有意思的调查:世界上谁是最快乐的人?接着,他们奔走于世界各地去寻找答案。在对所有的答案进行归总后,有4种答案频繁出现,而且相当有趣,它们分别是:为幼小的孩子擦洗身体的母亲,在沙地里堆砌城堡的孩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新作的艺术家和通过几小时的全力抢救而挽回生命的大夫。
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的时候,你大概会发现,原来所谓“最快乐”的状态其实是如此的简单,而且它们都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你肯用心去体会,哪怕是炎热夏季的一阵风、爱人递到手中的一杯水,都能让你感到无比的快乐。
有一对夫妻,他们因为深爱对方而结婚。但随着婚姻生活的推延,男人对女人的感觉越来越淡,他觉得起初那个自己喜欢的女孩似乎正在渐渐地消失。在他看来,婚姻确实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
某天下午,男人坐在沙发上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他随手拿起放在手边的一份杂志,不一会儿,就被其中一篇表达对婚姻生活失望的文章所吸引了。从笔名来看,作者应该是一名女性,她优美的文风和淡淡的惆怅竞让男人有了一种爱怜和心动的感觉。
于是,男人决定写一封信结识一下她。在信中他写道:“像你这样一个拥有才情和细腻情感的女子,你的丈夫为何会不懂得去珍惜呢?”然后,他将信封封口后写上了编辑部的地址,希望他们可以代为转交。之后的日子,男人一直期盼着来自那位女子的答复。但是,两个月过去了,那封信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一点回音。
男人从满怀希望到渐渐失望,最后彻底死心了。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他在找东西的时候,忽然发现了那封信。没错,信中的内容正是出自自己的手笔。为了弄清楚,他急忙去问妻子。妻子淡淡地答道:“是一个读者寄来的,一直没有答复。”
听到这个消息,男子相当惊讶,继而又释然了:这几年中,他居然忘了自己妻子的才情,她曾经写了不少好文章,只是婚姻的繁杂让她将这份爱好淡忘了。
男人意识,到是自己对身边的美好关注得太少了,再次仔细望着妻子的脸,男人才发现,其实妻子仍然还是那么美丽。于是,他再次像刚认识时那样将妻子深情地揽进了怀里。
我们一直满心追寻的风景也许就在我们的身边,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一直保持那份欣赏风景的心情。生活中,人们用太少的时间去欣赏,而把过多的时间留给了抱怨和不开心。工作的时候,抱怨待遇总是太低;失业的时候,抱怨老板不讲情理;应聘的时候,抱怨世间缺少伯乐;婚姻的过程中,抱怨好伴侣总是在别人家里……总之,人生灰暗,似乎一切努力都是一种浪费。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去欣赏美景,一切都会变得不同。很多时候,并不是生命中缺少快乐,而是我们浮躁的追寻使得心灵蒙了尘,以至于将快乐的元素掩盖了起来。
一个新婚不久的年轻军官被派往沙漠驻地执行命令,并且需要在那里待上很长时间。他的妻子为了证明对他的深爱,决定陪同丈夫一起前往。
到了驻地之后,军官在当地的印第安部落中找到了一个木屋,将妻子安顿在了那里。
起初的几天,他们还觉得生活很新鲜。但没过多久就有些吃不消。随着夏天的到来,当地的气候变得酷热难耐,沙漠地带风沙多且早晚温差变化大,更令他们觉得糟糕的是,当地的印第安部落中没有人懂得英文,这使他们之间的日常交流都显得十分困难。
几个月后,年轻的妻子终于无法继续忍受这里的一切了,但她又不忍心丢下丈夫一个人回去。所以,她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母亲,向母亲诉说生活的艰辛,希望得到一些帮助和安慰。
不久之后,她收到了母亲的回信。在信中母亲写道:“有这样两个囚犯,他们犯了相同的罪,住在同一间牢房里。监狱的生活无聊极了,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透过窗户去观察外边的世界。然而,其中一个人看到的总是泥土和高墙,而另一个则看到了明亮的太阳和闪亮的繁星。”读过这封信后,妻子突然觉悟了,她决心要在这扇“窗”里把自己的阳光和繁星找出来。此后她积极地走进印第安人的生活里,去了解他们的文化和习俗,学习他们的编织和烧陶的工艺,渐渐地,她竟然越来越喜欢起了当地的生活。
此外,她还认真地研读了许多关于天文知识的书籍,利用沙漠地带的天然优势去观察和研究星星。几年之后,她将自己的心得写进了书里,成了一名星象研究专家。
人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美景。如果我们的心灵干涸了、目光黯淡了,就很难再发现美丽的星光。你用灰暗的心去看待生活,生活给予你的就是一连串的失望,如果你浪漫地解释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其实并没有把你逼得走投无路,而且还在你的身旁布满了惊喜。所以,不管生活是以怎样的面目出现,我们都应满怀热情地去感知它,多点自我安慰,少点绝望,因为其中一定会有美景存在。
如果每天你都可以带着快乐心情起床,带着快乐的心情出门;上班途中,不再关注拥堵的路况和熙熙攘攘的行人,而是将目光转向那些带着午餐盒蹦蹦跳跳上学的孩子、挽着爱人的手面带微笑的情侣;在你心情特别好的时候,向他人微笑,你会得到他们的回应,也会发现快乐其实很简单。
世间并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从不缺少快乐,只要你认真地去观察,你会发现每朵花里都有一个美好的世界。用心去寻找快乐,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每一处角落里都充满着快乐,而它就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
把握生命本真 享受快乐生活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然而快乐似乎越来越少却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难道真的是物质越丰富,精神越匮乏吗?其实不然,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戴起虚伪的面具,违背自己意愿的生活,活得很累!其实当生命回归本真时,我们就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快乐了。
宋朝苏东坡好佛,常和高僧一道出游。一次,他和一高僧率众徒步到深山里踏青,原来并不知道路会是那么的远,那么的崎岖,他们从早上一直走到黄昏,个个气喘吁吁,个个饥肠辘辘,好不容易到达一个小饭馆时,大家马上一个一个东倒西歪地坐在饭桌旁,边贪婪地喝茶,边连声招呼店主赶快做饭吃。
店里的一个小伙计听到招呼,就笑着拿出一本菜谱来,站到他们面前请他们点菜,苏东坡不耐烦地说:“点什么点,都饿得肚皮贴脊梁了,有什么可口的饭赶快每人给端一大碗来!”小伙计狐疑地拿着菜谱进到厨房里去了。
很令人惊讶,这群原本都是挑三拣四的人,平日一块儿吃饭,吆三喝四的,这个点个什么菜,那个点个什么肴,一口一口优雅的品味,常常不是嫌汤淡了,就是不满地埋怨味咸了,要么是说味不错,但色不够,要么又说颜色搭配还可以,只是少了一味什么什么的调料,个个都口刁,像是一个一个的美食家,惹得几个熟悉的饭馆见了他们都诚惶诚恐,店里的小伙计见了他们都发愁。
于是,高僧笑问苏东坡:“今天怎么不点您喜欢的那几道菜了?”苏东坡皱着眉说:“都饿到了这个程度,填饱肚子是第一要事,哪顾得上点什么乱七八糟的菜呀!”原来,以前点菜是因为肚子并不怎么饿,是充饥时的一点点雅兴,那些五颜六色的莱肴并不是用来立刻充饥的,而只不过是食者不慌不忙的小情趣,和解除饥饿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啊!
生命不过只是需要它很本真的那一点点东西,譬如饥饿时的一碗饭,寒冷时的一件棉衣,黑夜里的一盏灯,休息时的一张床,行走时的一双鞋……至于那一道菜肴的色泽、那衣服的款式、衣服上是否绣了花,鞋是布鞋还是名贵的皮鞋等,不过是生命中一些可有可无的点缀,并非是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东西。
生命原来就是如此地简单,那些锦衣玉食、华堂高屋、美人香车不过是生命的一种累赘。就像是蜗牛的壳,壳越重的蜗牛,就越难走得很远。
本真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让一颗心远行却不知道疲累;本真是一种轻盈,它可以让一个生命飞得很高却依旧轻松。去掉那些不着边际的欲望,去掉生命中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让我们的生命永存本真,只捧着一颗清清净净的心灵生活和行走,这才是我们行远登高的唯一选择;只有当生命回归本真,我们才能快乐地生活。
在物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一个人注意调适自我,对物欲的追求少一点,对精神的追求多一点,多一份闲云野鹤的生活态度,少一点尘世的俗累,那么,他就能把握实实在在的生命,把握生命的本真与要义。
快乐无处不在
你快乐吗?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人生在世,谁都希望生活得快快乐乐,快乐的人生是一次成功的旅行。拥有快乐的心情会让我们感受到活着是美好的,但只有理解了快乐的真谛,才可能拥有真正快乐的人生。
快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一种清澈美妙的内心感受。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本性的自然流露,来源于自己精神的内部,并不为外物所左右。人有生理上的需要,所以离不开物质生活。尽管金钱能买到一切物质的东西,可以充实人的物质生活,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却不是有了钱便能满足的。
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过得如何舒服,活得多么安逸,而是要活得心安理得、快乐充实,充分地把生命的价值发挥出来。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是来自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智慧和修养。金钱无法购得知识和学问,不能增进人的道德水准和涵养功夫,这一点是绝对无法否认的。不然的话,富人岂不是个个都成快活神仙了。
对于个人来讲,你可能是幸福的、满足的,也可能是不幸福的。决定你幸福与否的因素只有一点——你接受积极还是消极心态的影响,而这个因素是你所能控制的。
心理学家说:幸福与心态的积极与否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这种幸福,那么就能得到这种幸福。而心态消极的人不仅不会吸引幸福,相反还排斥幸福。即使幸福悄然降临到身边,也会毫无觉察,或者失之交臂。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一个老人,在临死前把儿子叫到身边对他说:“孩子,我快死了,我希望你过上好日子。”
儿子说:“父亲,你告诉我,怎么才能使生活幸福?”
父亲答道:“你到社会上去吧,人们会告诉你找到幸福的办法。”
父亲死后,儿子就出发了,到外面的世界去找幸福。他走到河边,看见一匹马在岸上走,这匹马又瘦又老。马问:“青年人,你到哪里去啊?”
“我去找幸福,你能告诉我怎么找吗?”
“小伙子,你听我说,”马回答道,“我年轻时,只知道饮水,吃草籽,我甚至把头转到食槽里,就会有人把吃的东西送到我的嘴边。除了吃以外,别的事我什么也不管。所以,当时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幸福的了。可是现在我老了,别人把我丢弃了。所以我告诉你,青年时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千万不要像我过去那样。不要享受别人给你准备好的现成东西,一切都要自己干,要学会为别人的幸福而高兴,不要怕麻烦。这样,你就会永远感到幸福。”
青年继续走下去。他走了很多路,在路上碰到一条蛇。
蛇问:“小伙子,你到哪里去?”
“我到世界上去寻找幸福。你说,我到哪里去找呢?”
“你听我说吧,我一辈子以自己有毒液而感到自豪。我以为比谁都强,因为大家都怕我。我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其实大家都恨我,都想要杀死我。所以,我也要避开大家,怕大家。你的嘴里也有毒液,所以,你要当心,不要用语言去伤别人,这样你就一辈子没有恐惧,不必躲躲闪闪,这就是你的幸福。”
青年又继续朝前走了。走啊,走啊,他看见了一棵树,树上有一只加里鸟——它的浅蓝色羽毛非常鲜艳、光亮。
“小伙子,你到哪里去?”加里鸟问。
“我到世界上去寻找幸福。你知道什么地方能找到幸福吗?”
加里鸟回答说:“小伙子,看来,你在路上走了很多日子了,你的脸上满是灰尘,衣服也破了,你已变样了,过路人要避开你了。看来,幸福同你是没有缘分了。你记住我的话:要让你身上的一切都显得美,这时你周围的一切也会变得美了,那时你的幸福就来了。”
青年回家去了,他现在明白:不必到别的地方去找幸福,幸福就在自己身边。
还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问他:“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么?”
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
“地狱。”
守门人仍是茫然。欢呼者嗟叹:“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
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不会拥有另一样的。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当你手中捧着一把沙子时,不要丢弃它们,因为金子就在其间蕴藏。
幸福在哪里?问过无数次的问题,其实就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肯保持一颗开放的心灵,幸福是不用到处去寻找的。
天上有只鸟在飞。一位拄锄田头的人叹气道:“它真苦,四处飞翔为觅一口食。”另一位倚窗怀春的少女也正好在看这只鸟,她叹气说:“它真幸福,有一双美丽的翅膀。”面对同一种境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见解。满怀希望,你就会有一种振奋的感觉;失意悲观,你就会有一种痛苦或失落的感叹。当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能实现,或者见解、行为不为世人所理解时,就会迷惘、失意。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绪,会使人对境况产生相同的或近似的联想、类似。
有一位小学教师对她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实验。
她对学生们说:“最近的科学报告已证实,在学习上,蓝色眼睛的孩子比棕色眼睛的孩子更聪明,学习成绩更好。”她将学生分成“蓝眼睛组”和“棕眼睛组”。
大约一周左右,“棕眼睛组”的能力水平明显下降,而“蓝眼睛组”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然后她对全班宣布,是她弄错了,蓝眼睛和浅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弱者”,而棕色或深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强者”。很快“棕色眼睛”的学生能力提高了,而“蓝色眼睛”的学生能力下降了。
我们的命运,全部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每天所想的那样———他不能够是别的样子!”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马尔卡斯·阿流士,把这个道理总结成一句话—一“生活是由思想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