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17603400000031

第31章 打败你最大的敌人(1)

人的一生会遭遇很多挑战,但是我们是否会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如果去尝试了全新的、没做过的事,结果将是什么样子?会成功吗?”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与成功作对的一个“敌人”。这个成功的“敌人”总是让我们去想:“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这样的想法会让我们放弃努力。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捕获希望,只有勇于接受挑战,才能拥有成功。因此,唯有不断肯定自我、战胜自我,才能有所突破。

1.超越自己,放飞梦想

电脑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最出色的工具,苹果电脑就相当于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

——史蒂夫·乔布斯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茫茫尘世中的你我虽渺渺如天上一朵白云,却一样拥有自己崭新的个性和独特的自我。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

然而我们应该坚信这样一句名言:“超越自己是强者的进步之阶,弱者的不测之渊。”只有在磨炼中不懈追求的人,才会获得成功的欢乐;只有历经艰险的人,才会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只有爬到山顶的人,才会感觉到“一览众山小”的情怀。

人生的痛苦与欢乐无非都是成长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由我们亲身去领略和体验。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有的人在挫折面前总保持乐观向上,用坚强的心去面对,而有的人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却选择逃避。难道逃避能够解决问题吗?不能。逃避的结果是让你变成一个弱者,不敢面对困难的懦弱者。

像乔布斯说的那样:“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你必须要有勇气超越自己。”

有人曾问:“在自然界,谁的力气最大?”回答是多种多样的。

有人说是大象,因为它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也有人说是鲸鱼,它可以顶翻一艘远洋巨轮。但实际上呢?

力气最大的应该是蚂蚁,它可以举起是自己体重13倍的东西。原因很简单,其他动物都在想如何超越别人,而蚂蚁所超越的却是自己。其实我们人类也一直在自我超越着。

通过蚂蚁的神奇力量,很多人能悟出人活着应该超越自己这一人生真谛。人最容易超越自我,但最难超越的还是自我。

牛顿被誉为“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就是一个很好的超越自己的例子。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创立了牛顿第一运动理论和第二运动理论,这已奠定了他成为17世纪最伟大科学家的地位。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没有一个人有他如此卓着的成就,但他不满足于现状,更没有因此固步自封,而是广泛地涉足于数学、植物学等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老想着超越别人,搞得自己心力不济,一事无成;要以昨天的自己为对手,不断超越自我。只有超越了自我,才懂得怎样去衡量别人的价值;只有优化了自我,才明白如何接纳自己以外的一切。

过去已成为历史,我们把它装进行囊,小心而认真地说“那是童年”;今天和明天才是真正该走的路,于是我们大声宣布“这是花季”!将懦弱扔给童年,成熟写给花季,微笑着同往事干杯。而崭新的一切,都将从一个辉煌的起点开始。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这样的你才是真正的勇者。如果我们总是学着别人的活法,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应该大胆地做自己,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无限的事情,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光彩。我们有奋斗的权利,还有通过奋斗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实自己,展示自己。

居里夫人选择了用生命去换取科学进步;哥白尼选择了用生命换取真理的永存;毛主席选择了用生命换取社会的进步,他们选择了真理的永存,选择了在人们心中永生!

请相信自古不变的真理:超越自己是通向成功的道路。我们要在人生的“战场”纵横驰骋,需用血和汗作为动力,用奋斗作为手段去谱写自己人生辉煌的篇章。

2.能适应就能随心所欲

大家都不会再给小孩子读希罗多德,但是每个人都会看电影,这就是当今的神话。

——史蒂夫·乔布斯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而遵循人们的这种改变,你才能够寻求到成功的机会。

乔布斯被苹果开除以后,开创了皮克斯公司,正是因为他看到视觉感官上的直接刺激比起在书本当中通过思考来获得认知更能得到当今社会的认可。只有把握住人们的这种观念上的变革,不断寻求改变,企业才能更好地掌握市场的脉搏。

乔布斯说过:“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你能做的就是和它成为朋友。”

面对生存的环境时,如果我们既没有改变环境的魄力,也没有利用环境的能耐,那就只有适应环境了。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只能把自己定位在凡人的位置上,而绝不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庸人。

作为一个平凡人,成功与否,主要看他与自己生存的环境的融合程度。如果环境是一杯水,我们就是一匙速溶的咖啡。如果我们是一块永远不能溶化的石头,就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至少很难获得自己预想的成功。

我们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生活在干旱少雨地区,就得学会尽量节约用水,忍受风沙的肆虐;生活在高原,就得适应高原缺氧的反应,处处放慢节奏;生活在荒郊山野,就得忍受荒凉、寂寞和很不方便的生活条件;生活在闹市,就得习惯噪音、污染、堵车、拥挤,在人山人海里去寻找自己的空间,在水泥丛林里去开发自己的人生。

适应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改变,因为同一个环境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人,而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志趣、学识、能力却不尽相同,对环境的要求是千差万别的;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常常超出我们习惯的生活轨道。

世界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但命运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常常不得不改变自己,让自己融于环境之中,与自己生存的环境和谐共存。

因此我们许多人都想改变自己,也试着去改变过,但往往不是自己坚持不了,就是改变了但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而丧失了信心,选择了放弃。缺点依然是缺点,不足依然是不足,而且与环境的矛盾更加尖锐了,一些本该即将到手的成功却永远离我们远去。

那些既无法改变环境、利用环境,也无法适应环境的人,就只好沦为庸人了。这些庸人中除了想改变但无法改变自己而随波逐流的以外,还有一些根本就不想改变自己的人。这些人往往沉醉于自己的优越感里,自认为通晓一切,看透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们往往有屈原的清高,却没有屈原的决绝;有陶渊明的愤世嫉俗,却没有陶渊明的随乡入俗;有鲁迅的狷介激进,却无鲁迅的通变达观。所以,在同样的环境里,别人能趋利避害,活得游刃有余,他却处处坎坷,到处碰壁,终日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必须承认,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非常尴尬的环境中,一方面渴求成功,如此则不得不使自己融入社会,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又想尽力摆脱世俗的挤压,争取更大的个性空间。在两难的选择中,大多数人是应该有所改变的,否则很难生存和发展。这种改变是进退自如、动静由心的自信与实力的体现。

然而有些东西却是永远不能改变和放弃的,那就是人格和尊严、勇气和信念。

所以,我们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不能失去自我,而应保持自我,保持独立完美的人格。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面对十年浩劫中的艰苦环境,没有放弃文学,拖着劳累的身体,继续创作翻译了《罗摩衍那》等文学着作。在当时的环境中,很多人怕被批评而放弃原本从事的事业,而季羡林却坚持了下来,并独树一帜。由此可见,在适应环境的前提下保持自我,其重要性是不可小觑的。

总之,要想立足于社会,首要的条件就是要适应环境。我们的生活态度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或是负面的,我们都受到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3.必须懂得接受批评

没有人愿意跟着一个经常打败仗而又不接受批评的将军走。

——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被逼迫离开苹果公司的事件,受到了媒体及同行极大的关注。

一位自20世纪年代初期即开始追踪苹果的分析师认为,正是在被迫离开苹果公司的岁月里,乔布斯从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了一个战略上的现实主义者,并保持着自己在技术设计和营销方面的完美主义。

乔布斯失败了,他会去接受外来的批评,在批评中他会反思自己应该如何审视眼前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很多人不敢坦然接受批评,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敌人,这将给他们的事业与人生带来致命的障碍。

人往往都是喜欢被人夸奖的,很少有人会愿意接受批评。

有时别人的批评不是对我们个人本身的不满,而是对我们做的事或是对人态度的不满,他们的批评是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建议,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挑剔。善意的批评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存在着哪些不足和缺点,以便能逐步弥补和改掉它们,去完善自己。

有一次,爱德华·史丹顿称林肯是“一个笨蛋”。史丹顿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林肯干涉了史丹顿的业务。有一次,为了取悦一个很自私的政客,林肯签发了一项命令,调动了某些军队。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骂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笨蛋的行为。结果怎么样呢?当林肯听到史丹顿说的话之后,他很平静地回答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过去看一看。”

林肯果然去见史丹顿,他知道自己签发了错误的命令,于是收回了成命。

只要是诚意的批评,是以事实为根据而有建设性的批评,林肯都非常欢迎。

试想,假如有人骂你是“一个笨蛋”,你应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