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中庸·尚书·周易
17871700000070

第70章 洛诰

【原文】

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②。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③,以图及献卜。”

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匹,休。公既定宅,伻来,来视予卜,休,恒吉。我二人共贞。公其以予万亿年,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诲言。

周公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④,咸秩无文。予齐百工,伻⑤从王于周。予惟曰:‘庶有事。’今王即命,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惟命曰:‘汝受命笃弼,丕视功载,乃汝其悉自教工。’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厥若彝及抚事,如予。惟以在周工往新邑,伻向即有僚,明作有功,惇大成裕,汝永有辞。”

公曰:“已!汝惟沖子,惟终。汝其敬识百辟享,亦识其有不享。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⑥。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乃惟孺子颁,朕不暇听。朕教汝于棐民彝,汝乃是不蘉,乃时惟不永哉!笃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汝往,敬哉!兹予其明农哉!彼裕我民,无远用戾!⑦”

王若曰:“公,明保予沖子!公称丕显德,以予小子扬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师,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予沖子夙夜毖祀。”王曰:“公功棐迪笃,罔不若时。⑧”

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命公后。四方迪乱未定,于宗礼亦未克敉。公功迪将其后,监我士师工,诞保文武受民,乱为四辅。”王曰:“公定,予往已公功,肃将祗欢。公无困(哉)〔我〕⑨。我惟无其康事,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

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孺子来相宅,其大惇典殷献民,乱为四方新辟,作周恭先。曰其自时中乂,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考朕昭子刑,乃单文祖德。⑩伻来毖殷,乃命宁予以柜鬯二卣,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予不敢宿,则禋于文王、武王:惠笃叙,无有遘自疾,万年厌〔于〕乃德,殷乃引考;王伻殷,乃承叙万年,其永观朕子怀德。”

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王命作册逸祝册,惟告周公其后。王宾,杀,禋,咸格。王入太室,裸。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诰,在十有二月。

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注释】

①伪孔传:“召公先相宅,卜之。周公自后至,经营作之,遣使以所卜吉兆逆告成王。”又说:“既成洛邑,将致政成王,告以居洛之义。”孔疏:“周公与王更相报答,史叙其事,作《洛诰》。史录此篇,录周公与王相对之言以为后法,非独相宅告卜而已。”这样讲,与上文《召诰》解题引《周本纪》有关说法相合,与《洛诰》本文相合。篇末记戊辰新邑祭事,自在相宅告卜之外。

②孙仲容先生这样确定句读,今从之。庄述祖《尚书集解》:“复,白也。辟,法也。”孙先生说:“此当读‘朕复子明辟王’句。‘复’当训‘白’,庄说得之。言我敬白子明君王…‘如弗敢及’句,言如不敢求及先王……亦谦抑敬戒之意。凡《书》云‘及’者,皆谓及先王或古人。”孙氏从全《书》语例得出结论,可信无疑。

③伻(bēng,音同“崩”),这里是“使者”的意思。伻来,使者某人来。

④伪孔传:“言王当始举殷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是伪孔把殷礼解说为“殷家祭祀”了。按,《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既然礼乐已经制作,成王七年举行的礼典就不应该用“殷礼”了。蔡传有鉴于此,所以有异议:“殷,盛也,与五年再殷祭之殷同。……言王始举盛礼祀于洛邑……”曾星笠先生注:“殷礼者,殷见诸侯之礼也。”与蔡氏的说法不同,然而两说都不赞成把“殷礼”看作殷商之礼,这一点肯定是相同的。王静安先生《洛诰解》:“殷礼,祀天改元之礼。殷先王即位时举之,文王受命建元亦行之于周。及雒邑既成,成王至雒始举此礼,非有故事。”按:文王是否行过祀天改元之礼,迄无证据。但是,祀天改元之礼非殷人独有,这是可以断言的。

⑤这个“伻”是“使”的意思。上文的“伻”是使者。

⑥“享多仪”以下,至“惟不役志于享”,《孟子·告子下》有引文,由引文可知前一“惟”字可删。但若视之为语首助词,也就可以不删。旧说孙奭疏:“言享见之礼多仪法也,如仪不及享献之物,是曰不享。以其无仪法,虽有物以享之,但亦如不享耳。惟在上者不役使下之志于享也。”《孟子》说的“为其不成享也”,正是对《洛诰》“惟曰不享”的解释。

⑦蘉读máng(一读měng),《释文》引马注:“勉也。”“朕教汝于棐民彝”句,孙仲容先生解释说:“言我教戒汝以小民不法之事。”周秉钧先生的说法是把辅导百姓的法则教给成王。曾星笠先生解说“汝乃是不蘉”以下两句,如下:“伊汝乃不之勉,祚将不永。深责之也。”“笃叙乃正父”,曾先生注:“正父,谓各邦君长及同姓诸父也。”笃叙之,“罔不若予”,与前文“厥若彝及抚事如予”意思相同;能这样做,谁敢废弃汝?曾先生又说:“戾,至也。言予亦将退老明农哉,汝往裕我民,民将无远弗至也。”除了“退老明农”未必为周公本意,周公教诲成王的意思,大抵如此。按:周秉钧先生依《广雅》将“明农”两字都解释为勉(勉励),较为妥当。

⑧伪孔传:“公之功辅道我已厚矣。天下无不顺,而是公之功。”这样讲是可以的,看来“笃”字不一定要属下句读。

⑨曾星笠先生已指出“哉当为我”,应据《汉书·杜钦传》《元后传》引文改正。

⑩伪孔传:“我所成明子法,乃尽文祖之德谓典礼也。”蔡传:“昭子,犹所谓明辟也。亲之,故曰子。”刑,仪刑也。单,殚也。言成我明子仪刑,而殚尽文王之德。盖周公与群臣笃前人成烈者,所以成成王之型,乃殚文祖德也。”按:昭子,伪孔说是“明子”,蔡传说是成王,都是望文生训,不足取。曾星笠先生说:“文王为穆考,故周公为昭子。”这就对了。曾先生又说:“刑,常。乃,汝。单,袭也。……朕成昭子之刑,汝袭文祖之德。”原文的意思正是这样。

成王赐秬鬯二卣给周公,许其“明禋”。周公不敢宿留,旋即洁诚以祭文王武王。《说文》:“禋,洁祀也。”又说:“煙,火气也。”禋煙都有气闻于上的意思。所以或燎或裸,求其馨闻于上。

新邑指洛邑。新筑成邑,成王特来视察,并行邑成之礼。

作册,官名。逸,人名。祝册,曾先生注:“赞告书册之词于神也。”郭沫若《殷契粹编》第1片考释说:“盖祝以辞告,册以策告也。”《洛诰》乃“兼用二者”。

蔡传:“王宾,犹虞宾,杞宋之属,助祭诸侯也。诸侯以王杀牲禋祭祖庙,故咸至也。太室,清庙中央室也。裸,灌也,以圭瓒酌秬鬯灌地以降神也。”孙诒让先生有不同的说法,如下:“宾,当读为傧……此谓王令宗伯摈诏周公、鲁公进就位受命,然后杀牲而祭也。……凡宗庙之祭,杀牲并在裸后,故《礼运》云既裸而后迎牲。此杀禋后乃云‘王入大室裸’者,以告周公后特入裸以告,与正祭之裸不相蒙也。”按:孙说“王宾”之宾读为傧,作动词,不误;然而“宾”的意思则当如郭沫若《卜辞通纂》第39片辨释所说:“‘王宾’者傧文武”而祭之也。

【译文】

周公行礼之后,说:“我告诉您治理洛邑的办法。王您似乎还不敢参与上帝先前告诉的安定天下的指示,我要在太保召公之后东去视察洛邑,你将要开始做小民圣明的君主了。“我在乙卯这天早晨到了洛邑。我占卜了黄河以北的黎水,不吉。我占卜了涧水以东、伻水以西的地方,得到吉兆。又占卜了瀍水以东的地方,也得到了吉兆。现在派使者请您来商量,且卜兆。”

王行礼之后,说:“你不敢不尊重上天所赐予的信任,来洛邑视察宫室宗庙的基地,建成了洛邑作为与旧都相对的新都,这是一件大好事。你已经勘定了宫室宗庙的基地,派使者送来图样和卜兆让我看,图样和卜兆都很好。让我们二人共同承享上天所赐予的信任。希望你和我永久敬重上天所赐予的信任。感谢你的教导。”

周公说:“王啊!你开始用殷礼接见诸侯,在新都祭祀文王,这些礼节是非常有秩序而不紊乱的。我整齐地带领百官,使他们在旧都熟习礼仪之后,再跟从王前往新邑。我希望你答应我的要求,和百官一起前来新都举行祭祀文王的大事。现在王却命令说:‘记下功劳,让宗人选拔那些有功的人举行大祀就可以了。’又命令说:‘你受先王的命令,尽力辅助国家,既已奉命查阅记功的文献,那么你就尽力教导百官熟习礼仪就行了。’

“你应该和群臣一起到新都来啊!你应该和群臣一起到新都来啊!希望你们来吧!不要像烧火那样,开始时火苗虽小,也能把那柴草烧成灰烬,千万要注意添加柴草啊!希望你赶快前来像我一样兢兢业业地摄理政事,希望你和那些在旧都的百官一起前来新邑,使他们同新邑的百官团结友爱,努力建功立业,优厚地对待宗族,成就宽达的政治,你就可以永久地为后人称道了。”

周公说:“唉!你虽然年幼,也应当考虑以后的事。你要仔细察看诸侯的贡享,也要记下那些未曾贡享的诸侯。贡享应以礼仪为重,如果礼仪赶不上贡物,虽说贡物再多,也和没有贡享的一样。这就是说他们没有把心思用在贡物上。如果人民不重礼仪,这样他们就会轻慢你的号令,使政事错乱。希望你这年轻人赶快前来分担政务,我没有时间处理这样多的政事了。“我教给你治理小民的方法,如果你不努力去做,就不能长久保持国家的洪福了!厚待各邦君长以及同姓的诸侯和大夫,使他们无不像我一样,不敢废弃你的命令。你到了新邑可要恭谨啊!我要解除政务努力从事农业生产了。你能宽待我们的小民,不管多远的小民也都会归顺你了。”

王这样说:“公啊!你努力辅佐我这年幼无知的人。你称述前人的大德,要我发扬光大文王和武王的事业,尊奉上天的命令,很好地治理四方小民,并驻于洛邑;厚待宗族,礼遇诸侯,按照一定规矩大祀文王,虽然礼仪繁杂,但都要进行得有条不紊。你的大德可以和日月相比,光辉照耀于上天下地,辛勤地治理四方臣民。普天之下都治理得十分完美,操纵治理天下的大权而不产生差错。又以文王和武王的事迹对我勤加教导,我这年幼无知的人,只有一早一晚勤谨地进行祭祀了。”王说:“公啊!你热情地教导我治理小民的道理,这些教训没有不是我应当接受的。”

王说:“公啊!我还要回来,在旧都行即位改元之礼,你仍旧留在新邑。现在四方还没有完全治理好,宗人的礼仪也没有完成,你的大功还未告成,你还要主持以后的事,指挥百官大臣,努力治理文王武王从上天那里接受来的臣民。”

周公行礼以后说:“王命我承担治理你祖父文王从上天那里接受下来的小民的任务,和光大你尊严的父亲的遗训大法。你来洛邑观察宫室宗庙的基地,很好地镇守殷的众民,为四方的新君谨慎地处理政务,做后代国君的先导。我曾说:‘如果能够居在这国中洛邑去治理天下,诸侯国也就都能够治理好了。这样王的大功便告成了。我姬旦跟众卿大夫和掌握政事的百官,努力于巩固先王的伟大事业,满足众人的愿望,作为我周人的诚实的先导。’我成就了你的法制,你光大了文王的大德。

“你派使者来慰劳殷民,又送来两卣黍香酒问候我。使者传达王命说:‘明洁地举行祭祀,要跪拜叩头庆幸地献给文王和武王。’我不敢停留,马上祭祀文王和武王。你这样笃厚地待我,不是我遇到什么疾病,不能遵从你的意旨,是我不敢承担这样的大福,我只有极力延长寿命,永久地享受你的德泽。王使殷民永久服从我们的统治,永远像我们的众民一样心怀大德不敢叛逆。”

戊辰这天,王在新邑冬祭先王,当时正值年终,祭文王用一头赤色牛,祭武王也用一头赤色牛。王命令逸把这件事和祝词写在书册上,祝词中将周公留守洛邑的事情告诉给文王和武王。王与助祭诸侯同至太庙,杀牲燎祭先王,王步入太室,举行以酒灌地而求降神的大礼。王命封周公的后代并让史逸把这条命令记在典册上,这件事发生在十二月。

周公留居洛邑受理文王和武王所给予的大命,这事发生在成王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