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我们伟大的祖国创造了令世界景仰的无比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悠悠五千年沧海变桑田,世界其他曾经与汉语一道称雄于世的古代语言早已湮没在茫茫历史尘埃中,而汉语依然散发着浓郁的醇香,并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迄今仍在使用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种绝对多数没有哪一种语言能与之相比。汉语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越南等国的语言,孕育和创造了伟大的亚细亚文明,并且促进了西方文明。当然,当前我们汉语、汉文化也受到了外来语和外来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从根本上说,学习母语是进修外语的基础,外语则是学好母语、用好母语的参照。
趣味学习
一、话传说,追本溯源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和中国甲骨文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其他三种文字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唯独我们的汉字还流传至今并仍在使用。每一种文字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每一种文字的起源都极富神秘的神话色彩。了解一种文字起源的神话传说,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该文字,了解该民族的文化历史。
关于我们汉字的起源就有很多神话传说。试着搜集这些神话传说,并作交流,相信定能从中获得许多意外的惊喜。
1.仓颉造字——汉字的起源传说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2.劳动人民实际生活需要发展起来的
你还知道有关汉字起源的哪些传说呢?
汉字产生前,中国先民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但是,语言不能传到外地,也无法留存后世。于是,先民们想出了多种记事方法。
八卦:是古代中国人创造的由符号“—”和“——”组成的八种图形,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
结绳:在绳子上打不同的结,记录不同的事情。今天,象征着吉祥如意的中国结就是从上古的结绳演变而来。
契刻:这是与结绳说相提并论的传说。
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来记事,即是契刻。这也是古代广泛使用过的方法。
可读图画:文字产生前,原始人常利用图画来帮助记忆、传递信息。
新石器时代彩陶缸上的图画:鹳鱼石斧图。
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图画文字——纳西文《东巴经》。
图画是人类文字的共同起源。看看世界上几种最古老的文字,你会发现它们的原始字形都是图画性的。
3.上帝的恩赐
文字是上帝的恩赐,这可能是独立发展的文字所共有的说法。汉字的传说中也保留着一点神赐的影子。河出图、洛出书只是初民的神话,它可能反映文字或先于文字的某种符号最先发生在河洛一带,并不反映文字的真实起源。后世宣扬的文字神赐说,则是为了增加文字的神秘性。
4.中药里的惊世发现
河南安阳市西北25公里的小屯村一带,19世纪末期的小屯人,辛勤地耕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们时常翻掘出一些骨片,有的上面带刻痕,但没有意识到这是前人所为,统称“龙骨”。剃头师李成第一个发现并卖给药店治疗疟疾和创伤,一斤仅值六文钱。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冬,山东潍县古董商范春清从河南安阳购得许多“龙骨”,作为珍贵药材贩卖到京师一家药店——北京菜市口达仁堂。次年,在京任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学家王懿荣患疟疾,抓了一帖中药。他在检认药物时,惊奇地发现“龙骨”上有纹道,或像人或像兽,经仔细研究考证,系远古图像文字,多记载商代帝王之名,“始知为商代卜骨”。他追踪寻源,曾与古文学家罗振玉,《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一起找到这位古董商,其人故意含糊其辞,未能求得“龙骨”真实产地。而范春清借此连贩近千片,大块骨升值到二两银子,从王懿荣手中捞了一大笔钱。国宝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是对中国考古和文化史的重大贡献,而且轰动了海内外。罗振玉第一个高价买知“龙骨”的真实产地,“殷墟”引起世界瞩目。
二、搞竞赛,说文解字
1.最容易写错的字
某大学老师对班里60个学生做了测验,让学生写一个常用汉字,结果没有一个学生将它写正确。它就是感冒的“冒”字。
许多人都以为这个“冒”字上面是个“曰”,下面是个“目”。错就错在这里,“冒”字的上面部分并不是“曰”,而是“冃”。
“冃”字,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小儿蛮夷头衣也。从冂二,二其饰也。”显然,这里的“冃”就是帽子,可见“冃”本身就是帽子的象形字,其中的横“二”则是帽子上的装饰。它与“曰”的区别是,下面两横不与竖相连。
由“冃”组成的“冒”,上面是一顶帽子,下面是一只眼睛,是个会意字,意思是覆盖,也有帽子的意思。因为“冒”字表示许多义项,“负担”太重了,后来人们又给“冒”加上“巾”,造出个形声字“帽”,“冒”“帽”分工。“冒”字专管向外透等词义,“头上的帽子”这一义项交给“帽”专管。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帽”字的演变历程是:冃—冒—帽。其实这就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在东汉人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造字方法进行了总结,他将它称为“六书”,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法,而假借和转注为用字法。汉字的“字”:由表示屋子的“宀”加“子”组成,意思是繁衍后代。“字”的含义说明文字能留传后世,而且越造越多。
2.识字大比拼
(1)翻开一本字典,找一些字,看看它们是属于哪一种构字法。
(2)找一些古汉字,看看它们分别是现代汉语的哪一个字。看谁识得快,认得准。
三、作展览,书法品鉴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智慧的体现。在汉字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它将实用书写赋予技法规范和审美含义,是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相结合的产物。书法艺术利用单纯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变的审美意趣,具有明显的抽象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公元三至五世纪起,中国书法便被视为最重要的脑力艺术之一(与绘画、诗歌并列),自那以后直至今日,书法在中国始终被作为一种高尚的、大众化的、为社会所喜欢、推崇和理解的独立艺术而备受珍爱。鲁迅认为汉字具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称“形美以感目”。汉字的可塑性最强,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而不改其骨架,字里行间各具风韵却能法古不泥、异流同源。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以不同的风貌反映时代的精神。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地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已是民族艺术中一枝永开不败的鲜花,世人赏以欣慰,可从中领略其精神风度,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时代气息……这样一种观之激人感奋,聊以励精自慰的艺术,何乐而不为呢!”学书法、赏书法,已成为国人的传统,当今的时尚!
临摹,学写自己最喜欢的书法家的作品,在班上展览。找一些书法爱好者搞一个书法展或举行一次书法比赛,交流切磋,取长补短。
聚集一些书法爱好者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书法爱好者联谊会,搜集每一种字体的有关资料,了解其代表书法家及作品。品鉴名家作品,交流学习心得。
(第一节)汉字“六书”
一、象形字
象形字用直接描绘事物形状的方法来表示事物,是最古老、最直接、最明白的造字方法。
下面是甲骨文的“大”字,它与左边这幅图画多么相像。这是一个伸开双臂,叉开双腿的人,这个字就念“大”。
下面是商代的“人面铜钺”,看它龇着的牙齿,像不像甲骨文的“齿”字?右边是金文“刀”字,这个字就像照着左边这把商代青铜刀画的。
下面这个字像不像画中的山?它就念“山”。
独体象形字:
合体象形字:
二、指事字
指事字是表现事物的局部,或一些抽象事物的造字方法。
上图左边是象形字“刀”,在刀字上加一点,就成为只表现刀刃的“刃”字(上图右边)。
上图是表示树木的“木”字,如要表示树根,就在木的下部加3个圆圈,这个字念“本”,其本义就是树根。
如何表示“上”“下”呢?中国古人用一条“—”做标准,表示“上”时,就在“—”的上面画条短道,表示“下”时,就在“—”的下面画条短道。
汉字中的数字是指事字。上右图为甲骨文中的数字。
独体指事:
合体指事:
三、会意字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多个字或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意思的造字法。
这是“从”字: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人在后面跟从。
这是“比”字:两个人并肩站立,似乎正在比较高矮。
这是“见”字,底下一个小人,上面有一只夸张的大眼睛,表示用眼睛“见”。
天空为什么如此明亮?因为有日和月。日月合在一起就是“明”字。
同体会意:
步——表示两脚前后相随,行走。
森——“三”,虚指,形容多,树木繁多,即为森林。
异体会意:
秉——由“手”和两株“禾”组成,手握禾苗,即为拿。
益——又“水”和“皿”组成,容器内水过多,从中流了出来,即为“益”(“益”通“溢”)。
四、形声字
形声字由表音的声旁和表意的形旁组成。这种方法可以便捷地造出许多字,是汉字发展的主流。
在甲骨文中,“鸡”是象形字。后来,人们为它加上表音的声旁“奚”,写成“雞”字,成为形声字。
从下表可见:用“木”作形旁的字与树木有关;用“氵”作形旁的字与水有关;用“钅”作形旁的字与金属有关,使人见字便能知其音、意。
五、转注
“转注”不是对单个汉字形体结构的说明,而是字与字之间的形义关系的一种类型。什么是转注,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而“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八个字又意义含糊,不十分清楚。因而后人理解时出现歧义。由于千百年来的说文研究专家们都还未能统一意见,争论不休。清戴震、段玉裁认为,“转注”即互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相注释。所以,“老者,考也。考者,老也”;就是说“老”就是“考”的意思,“考”就是“老”的意思。
六、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