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法与人生
17901900000001

第1章 序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佛教流传甚广,几乎家喻户晓。什么是佛教呢?佛教并不等于烧香拜佛,信神信鬼。本书作者在博大精深的佛学中进行探索,初步向读者展示了佛教的本来面目。

中国佛教、佛学,讲求心性,讲求佛性,试想想看,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那么,不拿屠刀,不是更易于成佛了么?这与中国儒学的讲求人格,讲求人性,似乎有许多共同之处,尽管儒、佛有过矛盾,但后来趋之平和,并相互吸引了。

心性、佛性,这种大彻大悟,出世而求解脱,窃以为,这内边,带有相当思辨色彩,为中国人的心理倾斜,心理失调,心理恐惧,走向心理平衡,心理调节、心理超脱,寻觅到一剂良方妙药,一个医治心灵的新支撑点。有些人并不信佛,但在行为上取佛学的某一端,虔诚行事某种佛事,其发端盖在于此。

唐代,有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还有诗佛王维,王维的诗,写大漠孤烟,展示佛家博大景观,写田园景色,又不乞佛家悟空色彩。王维信佛,但并不淡泊,在享乐方面,不亚于非佛者。

佛学的艺术,影响过鲁迅,影响过张大千。中国三大石窟,无不与佛有关。观世音菩萨,在中国老百姓心中,被推为至尊至爱的神,影响至为深远,观世音的端庄妖媚,秀美可亲,以及它的美好传说,一直流传于中国人中。

读《红楼梦》,不懂得佛学,便会大倒胃口,更不会有任何顿悟和欣赏了。贾宝玉的“游太虚境”“悟禅机”,都活脱脱的体现出佛学博大精深的神趣。

于此观之,佛学对中国文学、艺术、武术,气医学、军事学,都有着相当卓越而独特的贡献。甚至对社会学、心理学乃至旅游学,都有相当可值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林语堂写过一本《中国人》,内也说,佛学乃中国人渲泄感情的一个途径,它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欣赏名山大川,秀丽风景的旅游渲泄和旅游审美的机会,也为中国妇女的精神解脱,提供一种方便,细细想之,这是颇有见地的。中国女士对佛较之男士,来得虔诚。

佛学是东方文明一座宝库,也是东方文明的一个象征。佛学与儒、道不同,非中国产物,它经丝绸之路,来自天竺。开初并不为士人所理解,也与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学有某种不谐。到后来,儒、道从佛中借以丰富自己。佛也借此开始在中国漫长而艰难的中国化掺合过程,并被中国文化所接受。到禅宗出世,便由印度变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佛了。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因宗教而打仗的记载。而在西方、因宗教而战,绵绵不绝,几十年,几百年,打个不停。中国的宗教纷争,也都易于解决而后趋归于平和,共进。

本书作者对佛学某些方面,作了一种阐释、体验及探讨,有自己的见解,这不仅应当允许而且是颇有意义和价值的。

笔者对佛学并无研究,借着作者的盛情,而作了以上的唠叨。

黄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