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17905300000006

第6章 善恶并明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佛陀说,众生大都离不开十种善、恶的行为,一般说的十善,反之便是十恶。

究竟有哪“十事”呢?即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指杀生、窃盗、邪淫,这是由“身”体所造作的不净行,所以称为“身三恶”。“口四”者,即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是开口动舌的四种业。“意三”者,包括贪欲、瞋恚、愚痴三类,都是由“心”起念、造作的烦恼。所谓的善恶,都是依身、口、意这三业而造作的。何谓善?顺理行事就是善,亦即顺道理、顺仁义道德;反之,若违背人伦道德便是恶。

“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身、口、意三业“十事”,若是不顺圣道、不合理,则称为“十恶行”;反之,若能止恶,则称做“十善行”。所以,善与恶虽是两个名称,却同样是心的作用。我们要行善、为恶都易如反掌,差别就在“止”和“行”,我们要止恶、行善。

止是制止,制止自己的恶念和恶行不恼害他人;至于行,则是修行圣德,发心造福他人、安顿一切众生。所以,身、口、意三业可以成就圣道;反之,也能使人们堕入恶道。

再举例说明,例如:身三业中的“杀业”是违背慈悲、残忍的行为;人们要止杀,进而行放生*的善。所谓“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惧死贪生;我们有佛性,众生也有。所以,我们要止杀,培养大慈悲心,亦即培养恻隐心、怜悯心。

*所谓“放生”,并非只是买动物来放生,而是要“护生”,爱惜生命及物命;若能更进一步“放人生”,放开心胸、发善愿助人,即是尊重生命。例如盖医院救人,一人得救,往往使一个家庭得救,可减少家庭、社会问题。

“盗”就是窃盗。心有贪念,就会生起窃盗的意念而强取或偷盗不义之财。我们不但不贪、不偷、不盗取他人的东西,还要进一步行布施,这就是止盗行施的善。

“淫”,是指男女交媾,是一切众生生死的根源。出家人要戒淫,修清净梵行;若能守身洁净,就是善行。至于在家居士,则守“不邪淫戒”,对于夫妻之外的不清净缘,千万不可触犯。这就是防止身的三恶业、成就身的三善业。

又如口业,我们要“止妄言”。开口动舌和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息息相关,若是口无遮拦,不但害己也伤人。妄言就是不守信、讲话不实在、不负责,经常指空言有、指有言空,会给他人留下不良的印象。身为佛弟子,信念一定要很坚定,要止妄言而说诚实语。

“止两舌。”人与人之间会发生冲突,大都由于误会。所谓“一人吐虚,万人传实”,在口舌中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容易使人产生误会。我们除了要戒除两舌,也要对发生误会的两方,施以“和合利益语”;不但不能煽风点火,还要居中调解,使一切众生起和合心、团结一致。一个再强大的团体,如果成员中有人犯了“两舌”的毛病,就会产生很大的波折。此时,若是遇到具足善行、善念的人,他就可以发挥协调的功能,使团队成为一个造福社会、强而有力的和合团体。

“止恶口。”开口若尽说些粗鲁不雅的话或是骂人,都称为恶口。我们平时不但要止恶口,更要修“柔和爱语”的善口业。修学佛法的人,要时时让人感受到柔美、优雅的气质,这必定要止恶口。

“止绮语。”所谓“巧言令色鲜矣仁”,尽说奉承讨好的话,言是而心非,也会误人害己。学佛者应该讲真实话,坦诚不虚、温言柔语,以美化自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