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1792300000010

第10章 第3句话 “你要是考第一,我给你买……”(3)

一名初一学生,学期成绩从全班第二降到第三,仅仅是退后一名。可是,父母对此很不满意,经常因为这件事责骂他。一天早晨上学时,父亲又骂他“不争气”。他实在想不通,仅仅退后一名就要遭这么多辱骂,以后要是再有退步,还有好日子过吗?于是,他喝农药自杀。幸亏抢救及时,保住了生命。

另一名初一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害怕被父母责骂,私自涂改成绩册,把总分“提高”了28分。不料,老师发现了他的这一行为,并告诉了他父母。母亲狠狠骂了他一顿,他因此服毒自杀。

还有一名初三学生,她的成绩很好。考试时,别的同学为了要抄她的试卷,故意将她的考试座号挪到前排别人的位子上。结果,监考老师发现她坐了别人的座位,就认为她是作弊,不但要她写两份检查,而且要把她的成绩降为60分。这名女生担心自己会受处分而被取消中考资格,从而不能上高中、考大学。她觉得自己无法面对父母的责备和别人的流言蜚语,所以服毒自杀,并留下这样一封遗书:“我真的没作弊。”

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少男少女有了自杀的勇气?我们除了要反思,必须加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外,还要看到,这些孩子最终是死在了考分上。父母究竟给了孩子多大的压力,让他们甚至无惧死亡?面对孩子拿回家的考卷,父母又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

有位父亲,看到孩子成绩下降很着急,于是就一味地批评、埋怨孩子。最后,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干脆落到了全班倒数第一名。

这时,父亲反而变得冷静了,对孩子说:“好了,你现在每往前走一步都是进步,再也不用怕哪个同学超过你了。好好努力吧!”没想到,这个孩子没有了压力,学习进步很快,信心越来越足,两个学期内成绩提高到了中上水平。

作父母的不妨学习以上的方法,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自如的环境,也许更能激发出孩子的潜力。如果父母过于计较分数,就会带给孩子紧张的情绪。父母要告诉孩子:“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真正努力了。”这才是恰当的教育方法。

这一天公布期末考试成绩,同学们都很紧张,大家围在一起议论道:“不知道这次能考多少分?要是考砸了,我妈非得把我唠叨死不行!”

“唠叨是好的,我最怕我妈揍我了,今早她还问我估计自己考了几分呢!”

“拿成绩的日子,是我最痛苦的日子。考不好的话,回家准没好果子吃。”

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小东却一句话没都说,此刻他忐忑不安。不一会儿,成绩出来了,小东有两门课没考及格,他想:“唉,回去怎么和老爸交待呢?”

小东回到家里,走路慢吞吞地,爸爸一看就明白了几分:“没考好?”小东低声说:“嗯。”没想到,爸爸温和地说:“没事,分数不是最重要的,你只要努力了就好。爸爸不会责备你,咱们今天晚上好好谈谈,我帮你找找原因。”

小东原以为会挨批评,没想到爸爸这次这么善解人意。他感激地说:“您真是个好爸爸,我以后一定会加倍努力。”说完,他给了爸爸一个热烈的拥抱。

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对的,对待孩子不能操之过急。因为,人的智力、性格、气质各不相同,先天条件有很大的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高下之分。父母不能要求孩子事事做到出类拔萃,要摆正心态,正确看待考试分数。

父母不要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就忽略孩子的其他优点。比如,有的孩子成绩不好,但他乐于助人,人缘好。其实,这也是能力的体现。现在很多大学生,因为毕业后不能融入到工作环境中,整天郁郁寡欢,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可见,需要孩子进步的地方有很多,如果父母只把成绩盯在孩子的成绩上,孩子也许就会变成一个高分低能的人,那么,即使他以后读到博士,但如果没有生活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生也一定不会幸福。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应该首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行为谨慎、守信,博爱大众,并时常亲近有德行的人。先把这些都做到了之后,再来学习知识。因为,一个人只要学会孝顺父母,懂得友爱兄弟,那他怎么会整天只顾自娱自乐,不去认真学习呢?

所以,当父母面对孩子成绩不好时,先不要盲目行动,不要打骂孩子,不要给孩子压力,要冷静思考问题到底在哪里,“治病治本”,只有把孩子学习不好的根源找到,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父母要想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就要循着教育的根来思考。首先要抓紧培养孩子的德行,这样他才能自动自发地学习。

教子小贴士:

父母应该知道,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育人。如果加强了孩子德育方面的培养,他提高成绩也是指日可待的事。试想,一个事事想着父母感受的孩子,一个有着很强责任感的孩子,一定不会放任自己随波逐流。可是,究竟有多少父母能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呢?其实,这才是解决孩子成绩问题的关键所在。

教孩子学会勤俭节约

今天,许多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了太多的优裕生活,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父母都给他创造了足够好的条件,然而,这却容易让孩子产生惰性,从而不在学习上下功夫,在生活上也不能自理,反而在追求物质享受、自私、狭隘等方面倒是很“出色”。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富人家的孩子比穷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物欲、金钱的诱惑,教育好子女让家庭昌盛,并经久不衰比什么都重要。”这位富豪的教子态度值得当代父母学习,确实应该教育孩子以节俭为本。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腰缠万贯的父亲只送给他一枚硬币作礼物,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份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

后来,取得巨大成功的戴维·布瑞纳在回首往事时,他认为那枚硬币是父亲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这样看来,即使家里很有钱,父母也要让孩子懂得节俭。节俭并不是不消费,而是提倡合理消费,反对孩子肆意挥霍和不道德地消费。因为,不管家庭贫困还是富裕,盲目花钱、浪费金钱永远都是不良品质的反映。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钱一定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孩子现在怎样花钱,会直接影响到他将来的理财能力和习惯。如果他能养成节俭的美德,就意味着他具备了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也意味着他已经有了独立意识。作为孩子,应该知道勤俭的重要性,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关于节俭,古代圣贤给后人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三国时期的蜀国贤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总是相连的,所以,要让孩子学会爱惜东西,节约粮食,同时也要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尽自己所能帮助家人料理家务。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意思是,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一句话概括了节俭对于国与家的重大意义。

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在《训俭示廉》中说:“侈则多欲”,而“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意思是说,一个人奢侈浪费就会产生很多种不好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多半会导致贪图享受,追求豪华,这样必然会因为行为不合正道而灾祸临头。

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一碗粥、一碗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这句话在告诫人们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朱柏庐谆谆教诲下一代,要从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他认为,千万不要把日常的事物看轻了,要知道父母谋求衣食的艰难,桩桩件件都来之不易。它包含着饮水思源、不要忘本的意思。

很多人可能认为勤俭的观念已经陈腐不堪,也正是在这种观念驱使下,“节俭”一词也渐渐被一部分人遗忘了。其实,这是非常不应该的。社会经济正在一片喧嚣声中高速发展,社会经济越发展,勤俭的社会功能就越大。

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1分钱,中国13亿人就能节约1300万元,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元,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就能让近千万个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可见,倡导勤俭节约对于一个泱泱大国多么重要!

“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华人首富李嘉诚对这句话理解最深,他曾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在地上丢一分钱,我会立即捡起来。”李嘉诚用自己勤俭持家的实例告诉世人,勤俭在今天并不过时。

然而在今天,很多父母却没有对孩子进行节俭教育,从而导致了孩子奢侈浪费的行为。很多独生子女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大,穿名牌、摆阔气成为他们追求的重点。面对这种改变,很多父母感到无奈。一位母亲说:“孩子天天都吵着要穿名牌,不管吃的还是穿的,不给他买就和家长赌气。我就这么一个孩子,不答应他舍不得,答应他又太浪费,真是拿他没办法!”其实,孩子的这些奢侈浪费的行为,何尝不是父母纵容娇惯的结果呢?

一天下午,正是学校放学时间。校门外挤满了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是开车来的,他们把学校围了个水泄不通,学校马路边一时间拥挤不堪。

几个孩子从校门里走出来,因为没有见到父母,就一边等父母一边聊起天来。他们对学校门外的车绘声绘色地谈论着,什么牌子的、什么型号的、多少钱、最多可以跑到多快、性能如何……听起来都挺在行。

其中一个男孩对另外几个说着他父亲的宝马车如何好,多么昂贵,这些车都差远了等等的话,还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这个男孩的父亲来了,可是,他并没有开着宝马,而是开了一辆别的车。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男孩一看父亲没有开宝马,感觉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跟父亲急了,死活就是不上车。

父亲惊讶地问为什么,男孩振振有词地质问父亲,为什么没开宝马来,让他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父亲愣了一会儿,对儿子说了一句:“真服了你了,好了,等着吧!”接着,开车扬长而去。

不一会儿,父亲开着一辆宝马车停在了校门口。在其他同学羡慕的眼光中,男孩趾高气扬地上了车……

故事中的父亲为了满足儿子的虚荣心,竟然不顾劳累回家取车。殊不知,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男孩年龄这么小,就知道贪图虚荣,那他平时一定不会节俭。更严重的,可能还会视节俭为耻,以浪费为荣。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节俭并不是小气,而是“世界通用”的一种美德,是做人的一种素质。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日常生活非常简朴节约,他认为,不管是富足还是贫穷,一个人只有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有可能事业有成。

英格瓦·坎普拉德是世界知名企业瑞典宜家(IKEA)的创始人,他曾经一度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但他的生活却俭朴得难以置信:座驾是一辆已经驾驶了15年的轿车,乘飞机出行总是坐经济舱。有一位记者向他证实是否真的驾驶一辆破旧的沃尔沃汽车时,坎普拉德说:“它还很新呀,才用了15年。”在宜家,办公用纸必须正反面都要利用。坎普拉德这样做是激发宜家在全球的9万名员工重视节俭的美德。

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规定,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节俭的经营规则。沃尔玛从来不在豪华商业区设分店,广告投入也少得可怜,用于办公场所的费用更比同等规模的企业少3/4。正是因为沃尔玛执着于节俭经营的理念,这家零售业航母才得以在全球所向披靡。

巴菲特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的生活准则就是“简单、传统和节俭”。他穿的西服是旧的,钱包是旧的,开的车也是旧的。但是他却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

很多日本人正在崇尚“清贫思想”,在用我国古代《菜根谭》上的格言管理企业。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提倡“简单生活”,因为他们发现了简单生活所带来的快乐。节俭已成为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新时尚。

那些视节俭为耻的人,终究不能成大器。其实,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在今天这个时代,孩子只有懂得节俭,才能建设好家庭,才能创造一番事业,才能获得一生的成功。那么,父母怎样培养孩子节俭的好品质呢?

第一,给孩子做节俭的榜样。

培养孩子的节俭品质,也应该从父母做起。在节俭方面,父母从认识到行为都应给孩子做出好样子。节俭的美德是传家宝,在孩子身上应得到继承。

第二,试着改变孩子的消费观念。

父母应该注意让孩子改变一下消费观念,要让他树立节俭意识。要让孩子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国人所提倡,每一位有志气的孩子都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咀嚼民族的这些传统精神“盛宴”,把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第三,教孩子懂得珍惜物品。

父母也要注意教育孩子珍惜物品,不浪费。让孩子懂得所吃、所穿、所用的都来之不易,都是人们用汗水和心血创造出来的。随意浪费就是不珍惜劳动果实、不尊重劳动的表现。

第四,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

让孩子经常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工厂、农村的生产劳动过程,参观书籍、报刊的印制过程。孩子懂得这些,也会养成节俭的习惯。

总之,节俭是一种美德,父母应该教孩子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如果纵容孩子挥霍浪费的行为,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养成贪图安逸享受、不求进取的坏毛病,最终会害了孩子。

教子小贴士:

节俭持家并不同于普通的勤劳致富,这是两回事情。勤劳可以致富,但如果不能系统地、长时期保护财富,最后还是一无所有。因此,勤俭持家就是勤俭管理家的财富,最后达到能够致富,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所以,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爱劳动、知节俭的好习惯。

附:父母不该说的类似的话

有时候,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希望他考个好成绩,就以物质奖励为诱惑,结果,把孩子金钱、物质的欲望之门打开了,而且会一发不可收拾!害了孩子,也让父母大失所望,大大后悔。所以,为人父母者对孩子一定要慎用物质奖励,要善于找到替代方法。

不要再说“你要是考第一,我给你买……”,也不要说类似以下的话:

“考好了有奖哦!”

“你若能考100分,我就奖给你100块钱!”

“你只要考高分,我就带你吃肯德基。”

“考好了,给你的零花钱加倍!”

“如果考前三名,我就给你买礼物!”

“想去游乐园吗?考好了我就带你去!”

“考第一名,爸爸带你游三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