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1792300000012

第12章 第4句话 “除了会玩,你还会什么?”(2)

不久后的一天,钱三强跑进书房,开门见山地对父亲说?:“爸爸,我要学工!”钱玄同问:“那么,你想上哪个学校呢?”钱三强回答:“我想考南洋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 “那里全用英文课本的,可你学的是法文……”父亲望着健壮的儿子,好像是在提醒他,又好像是有一些惊讶。

钱三强坚定地说:“爸爸,我先考北大理科的预科,补学英语,一定赶上去。”父亲知道孩子的兴趣,也很尊重孩子的兴趣,所以他“嗯”了一声,欣然同意了。

钱玄同的做法,给做父母的一点启示:父母在决定一件事前,应该先听一听孩子的意见,看看他的兴趣点在哪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衡量他的兴趣,然后尊重他的选择,千万不能把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要强迫他学习没有兴趣的东西。

今天,有些父母出于“为孩子好”的考虑,而不顾孩子的兴趣,也不征求孩子的意愿,就把孩子送进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特长班,殊不知,这样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让原本属于孩子的假日变成了“难日”。这样的做法实在不足取。

孩子在没有自主选择的意识前,父母在某些方面替他做选择是必要的。但这并等于父母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孩子。明智的父母会考虑孩子的心理要求,让孩子作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尊重他的选择。

亨利·福特从小精力就特别旺盛,父亲威廉·福特很早就对他进行启蒙教育。亨利的记忆力虽然很好,但是缺少耐性,他学习写字时连20分钟也坚持不了。

为了管住亨利,在他7岁时,父亲便把他送进学校学习。在学校里,他的算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其他各科成绩平平,但他对各种机械有着强烈的兴趣。

一个寒冷的冬天,亨利和父亲乘坐火车到8英里外的底特律去。在火车站,他第一次看到火车头。那个庞然怪物使他感到惊奇,也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那位好心的列车长看他那样着迷,就让他进入火车头,并为他开动了车头,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亨利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驾驶台上,把汽笛按得哇哇响。

回到家后,他兴奋得一夜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早,他瞒着父亲,从厨房里偷来两个水壶,一个壶里放满了烧得火红的煤炭,一个壶里装上烧开的水,然后从贮藏室里取来雪橇,把两个水壶放到雪橇上。他一边在地上滑动雪橇,一边叫着:“喂,火车头来了!”他沉浸在欢乐中,为自己的创作而自豪。

亨利在自己的房间里藏有7种“秘密武器”:钻孔机、锉刀、铁锤、铆钉、锯、螺栓和螺丝帽。他对一切机械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不但研究火车头,还研究手表,想把全天下所有的手表都打开看看。

他简直成了一个“疯狂的破坏者”,这引起了家人高度警惕,他们只要一看见亨利回家,就立刻把所有的表全部藏起来,否则那些装饰华丽昂贵的怀表,立刻就会被大卸八块。父亲曾责备过他,但也看到,儿子有强烈的探求奥秘的精神,还有一份悟性。

为了帮助儿子达成“欲望”,威廉·福特在发现儿子的“工作成果”的同时,也开始及时鼓励他,还特意把一块珍贵的“凯撒表”送给他。

作为父母,要懂得适时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始时,威廉·福特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但随着儿子种种不同寻常的表现,威廉·福特发现了儿子的兴趣。慢慢地,他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也开始有所转变,开始尊重孩子的兴趣,从而诞生了“汽车大王”。

所以,父母不要试图完全按理想的模式去塑造孩子,该转变教育方式时就要转变。作为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然后找出激发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孩子。

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理想,尊重他的选择。威廉·盖茨特别尊重孩子的选择,正是这种尊重,让比尔·盖茨向着“软件行业巨人”迈进了一步。

比尔·盖茨小学毕业后,威廉·盖茨将他送进了湖滨中学。在那里,比尔·盖茨是有名的电脑迷。保罗·艾伦是他最好的校友,比他大3岁,两人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游戏。那时候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也能编一些小软件,比尔·盖茨玩起来得心应手。

在湖滨中学求学的日子,比尔·盖茨一直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对待学习,凡是喜欢的课程,就下功夫把它学得非常出色;反之,就一般性地应付一下。

威廉·盖茨看了儿子的成绩后,尽管知道他的某些课程还可以学得更好一些,但他从不去指责儿子,因为他知道,儿子并非不用功,只是不愿意在不喜欢的课程上浪费时间,儿子把所有的才智和心血都用在了数学和计算机上,因为他酷爱这两门课程。

1973年,比尔·盖茨上了哈佛大学,保罗则找了一份电脑编程的工作。两个人经常见面,一起探讨电脑的事情。有好几次,比尔·盖茨告诉父亲,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起做计算机事业。尽管开始威廉·盖茨对此极力反对,但他也深知儿子不是厌倦哈佛,而是希望另有远大前程。在理解孩子的理想后,他最终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1975年,比尔·盖茨与保罗共同创办微软公司。1977年,比尔·盖茨正式退学。此后,比尔·盖茨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其实,天才的特征就是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兴趣。凡是仔细观察过孩子的人都会发现,幼儿只要智力没有问题,他们就都极易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是说,幼儿天然就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强烈兴趣,一旦他们入了迷,就会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其中。事实上,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

遗憾的是,今天很多父母往往在孩子的兴趣之火刚刚燃起时,就毫不留情地把它吹灭了。父母要认识到爱护、激发、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理想的重要,不要再践踏和泯灭它们了。

教子小贴士: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理想是每一位父母应该把握的家庭教育原则。要想做合格的父母,就应该把他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个体来对待,从而能更好地了解他的需要和想法。千万不能不顾孩子的兴趣,而把自己的意愿和爱好强加给孩子。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理想,但孩子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自我控制力也比较差,所以在尊重的基础上,也要引导和教育他。

玩也能玩出大成就

一位年轻的母亲说:“我的孩子今年5岁,平时我一旦同意他出去玩了,他就不肯回家,每次都得把他硬拉回家。我很担心他这么贪玩,将来会不会没有出息?”

其实,孩子贪玩不等于也不代表将来就没有出息。相反,如果父母去了解一些名人的童年就会发现,很多名人小时候其实非常贪玩。爱迪生小时候就爱玩,爱因斯坦小时候也很爱玩……会玩的人往往就玩成了“大家”,而不会玩的人则因为玩物丧志而颓废一生。说到底,会玩也是一种智慧!所以说,玩耍并不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荷兰的列文虎克很喜欢玩镜片,他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非常清闲,他待着没事时,就一边看门,就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如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于是他一试,啊,真是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起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能够随意调节,这样他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很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人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玩放大镜让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就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地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其实,玩并不是罪,而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关于玩,有教育专家提过这样一个公式:8-1>8。也就是说,8个小时中有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那么7个小时的学习效果将会大于8个小时都用来学习的效果,也就是说,会玩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很难容忍孩子去玩。之所以很多父母谈“玩”色变?就是因为他们对人生的理解物质化和功利化的结果。他们认为,玩会占去或耽误学习的时间,因为学习时间减少所以功课不好,因为功课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因为没读好大学,所以将来找不到好工作。可见,错误地对待玩而造成的后果十分可怕。

现在,很多父母常常为孩子层出不穷的“破坏”念头和行为感到头疼,因为孩子常常把刚买回来的家用电器等拆得七零八落。父母一时气急了就会对孩子有怨言,称孩子是“破坏专家”。尽管孩子的破坏行为会给父母带来诸多不便,但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智力发展来说,却是非常有益的。

广州有两个“少年院士”——浩源与汤俊良,他们从小就好玩,特别对拆装东西很感兴趣。

浩源的家人曾经“警告”他,如果不能拼装回去,就别随便拆!然而,这些物品的内部结构对他来说,魅力实在是太大了,他很想知道闹钟里有什么东西,电话为什么能够传递声音,于是就“逼着”自己把拆散的东西全部都装回去。

俊良把一辆从外国带回来的价值1000多元的法拉利汽车模型拆了个底朝天,结果被爸爸结结实实地“扁”了一顿。即使这样,他仍然“玩性不改”,小到闹钟、遥控车、收音机、电话,大到电视机、洗衣机等,都被他“征服”过。

两个孩子还真玩出了名堂。俊良发明的“自倾式环保垃圾铲”获得了国家专利。浩源发明的“带自动伸缩挡雨板的公共汽车”,使他成为全国唯一一位一项发明赢得五个国家级大奖的小小科学家,该作品还被放在北京的宋庆龄故居永久展出。

可见,孩子“搞破坏”并非都是坏事,这是他探求事物的一种表现,是他创造力的萌芽,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来探求这个神奇的世界。正如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的:“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吧,小孩爱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小孩一生受之不尽的无穷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所以,请父母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了,要让孩子有智慧地“玩”!

游戏也是玩,但游戏却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方式。因为孩子都喜欢游戏,游戏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的心情变得舒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并能较长时间持续保持这种状态。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一定的游戏时间。

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霍金非常爱玩游戏,而且一旦对某项游戏感兴趣,就会投入100%的注意力。例如,他可以花一个晚上玩某个复杂的游戏。而且,他还喜欢并擅长设计复杂的游戏,常常创造一个“世界”并赋予它一定的游戏规则,这让他感到惬意无比!正是这种善于钻研的玩,使他投入了黑洞本性的研究,从而名振天下。

无独有偶,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就非常重视给他一定的游戏时间。他平时很忙,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所以,就请比尔·盖茨的外祖母陪他一起做游戏,尤其是做一些智力游戏,如下跳棋、打桥牌等。玩游戏时,外祖母总是对比尔·盖茨说:“使劲想!使劲想!”她还常常为比尔·盖茨下了一步好棋而拍手叫好。这些游戏都极大地激发了比尔·盖茨的兴趣,培养了他的专注力。

所以,在家庭活动中,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游戏,比如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游戏开始,让孩子享受成就感,以训练他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慢慢加大游戏的难度,延长游戏的时间,以此来训练孩子的耐力,进一步增进专注程度,使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培养专注能力。

有一点要提醒父母注意,孩子在玩游戏时一般会比较投入,这时,父母一定不要随意打扰孩子。否则,就会使孩子玩得不开心,从而不利于注意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事先不对孩子的“玩”作约束,认为该停止玩的时候,就必须要孩子回家,但这却会让孩子感到很沮丧,同时他会想尽各种办法来拖延时间。而这时,父母往往会因此与孩子怄气,甚至给他一顿拳头。实际上,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学会琢磨策略以对付父母。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办呢?其实说起来并不复杂,每次出去玩耍之前,需要让孩子自己说出以下几点:要玩什么?在哪里玩?和谁一起玩?要玩多长时间?……如果到时候做不到,就一定严格按照事先的约定接受惩罚!这样,孩子在心中会做到事先有数,从而学会自制。同时,他也会懂得应该对自己的言语负责,要有信用。只要坚持这样做,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有节制、有信用、有智慧的人。

教子小贴士:

父母应该多抽出时间陪孩子玩,注意教他一个人怎样玩耍,要让他学会独自看儿童画册、动画片等。父母要让孩子玩得有所值,引导、帮助孩子在玩耍中增长才干。比如,可以适时把日常行为习惯、科学知识等内容渗透在孩子的玩耍中,让他边玩边学;与孩子做一些益智游戏,猜谜语、摆积木;在外面玩耍时,事先约定好,回来后让他讲述自己遇到的故事,锻炼思维表达能力;父母也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玩具、书画读物给他玩、学习。

在玩中学习更有效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对800人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成功者成功的主要因素是非智力因素,其中自信心、意志力等人格因素为首要因素。这说明,人格因素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