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1792300000021

第21章 第7句话 “你怎么这么多奇怪的想法?”(3)

有一年暑假,有位父亲带着他6岁的儿子去旅游,他们到了一个著名的风景区。那里峰峦叠嶂,风景优美。导游随着大家一路走,一路介绍风景。他们走到一座山峰前时,导游指着这座山峰说道:“这个叫玉笋峰,因为它看起来像是一节春笋一样,那个景点叫猴子爬山,大家看,那块大石头是不是像一个小猴子啊?”游客们无不点头,惊叹不已。

在一个山坳,导游又停住了脚步,他指着对面一座山峰,告诉游客们:“大家看那座山峰,上面有两块巨石,从远处望去像两只鸡在争斗,我们叫它‘斗鸡’。”游客附和着说:“哎,真像,真像斗鸡。”只有那个6岁的小男孩眼睛瞪得大大的,摇摇头说:“不像。”

父亲一听,耐心地给他讲解了一番,问孩子:“像不像?”孩子歪着头看了一会儿,仍然一脸疑惑:“不像斗鸡,怎么看怎么都像两头大骆驼!”

孩子的父亲急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想象力?你再仔细看看,那个最上面的不是鸡冠吗?旁边突出来的是鸡嘴,那个……你说,像,还是不像?”

“呃……”孩子犹豫着没有讲出口。

父亲瞪着他说:“你倒是说呀,像,还是不像?”

此时,导游和游客也都看着他。“像……”孩子低着头,半天终于吐出一个字来。

“这孩子,这么小就有想象力了!真不错,长大了一定有前途。”有人在赞扬孩子,父亲笑了……此刻,泪水在孩子的眼眶打转,模糊了他的视线……

这位父亲误认为自己是在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其实,他做了相反的工作,他在拿一种固有的观念来约束孩子的想象力。一块普通的大石头,在大人的眼中像斗鸡,在孩子的眼中难道就不能像骆驼吗?孩子的想象应该是不受约束、没有定法的,想要培养孩子优秀的想象力,就要放开孩子的手,让他自由地去想象。

在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一些父母,喜欢用自己的喜好来猜测孩子的真实想法。特别是在画画的时候,当孩子画出与众不同、甚至有点“乱七八糟”的画时,父母往往接受不了这样的,他们会认为孩子没有画“好”。

要知道,孩子眼中的“好”,并非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希望自己有个随心所欲、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是他所希求的。而父母则认为,画什么就要像什么,一旦看到孩子的画不符合大人的欣赏标准,就训斥:“你画的什么,这么难看,一点都不像!”

其实,看孩子的画,不能以“画得像,画得好”为标准,画画主要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渠道。所以,不管孩子画得怎样,他们自然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在一旁静静地欣赏就好了。

星期天的下午,妈妈陪亮亮画画。亮亮拿起彩笔,在本子上画了一个长长的东西,他说这是一把枪,又画一个弯弯的,说是一把刀。他画了一些不太规则的图案,虽然在大人看来没什么乐趣,但他依旧乐此不疲。

一会儿,他画了一个“四不像”,并把它拿给妈妈看,他骄傲地说:“妈妈,快看,我画的是月亮。”妈妈看了一下,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月亮,只是随手画了几条细线。妈妈心想:如果连几下,倒还像是个月亮。于是,妈妈拿起另一只笔,在他的画上改了几下,自以为画得不错。接着,妈妈告诉亮亮:“这才是月亮。”然后,她又自作主张地往纸上画上了几颗星星,还告诉亮亮,星星要在月亮旁边,画得要小一些。

妈妈自认为儿子一定会喜欢,没想到,亮亮一看到妈妈的画,就忙说:“妈妈,你的不对,我的才是月亮!我的月亮在跳舞,我不要你画的,要我以前那个!”

妈妈告诉亮亮,彩色笔画的擦不掉,她建议亮亮重新再画一个。孩子极不情愿地又拿了一张纸,可是,他再也画不成刚才的样子了。这下,亮亮不干了,大哭起来。

突然,妈妈意识到,自己把儿子的“得意之作”给糟蹋了。可是,她又不能还原一幅,于是,她安慰亮亮说:“亮亮,这样吧,这个改不了了,你重新画个别的吧。但从今以后,妈妈再也不改你的画了。你认为漂亮的,妈妈肯定不给你改了。”亮亮听了妈妈的话,停止了抽泣。

后来,这位妈妈总结道:“在大人们看来,画什么必须像什么。可在孩子眼里,什么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会活动的。我们喜欢给月亮加上眼睛,可孩子可能会觉得月亮应该有着长长的尾巴。其实,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就是在创造,也是在发挥他的想象力,所以,父母不能固执地以为孩子应该给月亮加上眼睛,而不是画上尾巴。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是在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这位妈妈说得很对,我们大人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想法。特别是当孩子作出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合常理的举动时,父母老想着拿所谓的“标准”来框住孩子的思想。有时甚至还辱骂孩子,用语言来刺激孩子。这是非常不妥的。

大军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孩子,他喜欢新鲜事物,并喜欢给自己制定目标。尽管他有时给自己定的那些目标看起来有点不符实际,但是他相信有一天一定能实现。

大军总是充满希望地过着每一天,可是,大军的爸爸对孩子这种“异想天开”的性格不太满意,总想说些什么让大军明白他的那些理想是徒劳的。

一天,大军和爸爸正在聊天,爸爸问道:“你就要升入初中了,爸爸问问你,你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大军笑呵呵地说道:“爸爸,这不用您提醒,我早就有目标了,我的目标很坚定!”爸爸看到大军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便问道:“哦?什么目标?说来听听!”

大军清清嗓子,大声地宣布道:“我的目标是——登上火星。我希望,我可以登上火星,去对火星进行考察,并且,还要和很多的火星人交朋友!”

爸爸一听,原来儿子的“雄心壮志”竟然是要登上火星!他禁不住扑哧一笑:“你去考察火星?呵呵,我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真不知道你怎么了,整天白日做梦,你说,你的脑袋里是不是长草了?”大军听了爸爸讽刺的话,很长时间没回过神来。

大军爸爸的话,深深地伤害了大军的自尊心。但是,现在有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一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大都会讽刺孩子说:“天哪,有时间不用到正事上去,整天胡思乱想,真不知道你脑子里面装的什么?”要不就说:“你真是自不量力。”

父母满不在乎地说出这样的话,是想让孩子面对现实,可是,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变得越来越萎靡不振,没有自信了。其实,孩子许多幻想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父母一句鼓励的话,可以让孩子走得更远,而父母的冷言冷语,则会破坏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有一年,日本举办了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创意的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可以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看到这则消息后,非常想去日本旅游。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一开始,母亲认为孩子的想法是异想天开,因为,她知道孩子关于宗教、建筑方面的知识很少。可是,这个孩子非常执著。

他不无炫耀地向母亲讲着他的创意: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渲染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近距离地感受宗教生活;可以播放宗教音乐,让人产生宁静感;博物馆要建在地下一百米处,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者就会时时刻刻感觉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正在向宇宙探索……

男孩的母亲认真地倾听了孩子的想法后很受感动,她决定支持孩子做这项挑战。为了回答孩子在建筑、宗教等方面大量的“为什么”,她和孩子一起上图书馆查找资料,一起去参观宗教场所,一起构想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在经过这一番精心准备后,男孩的创意书完成了,并及时寄了出去。结果,这个十来岁的孩子的创意,竟真的获得了奖牌,主办单位发来了邀请函,请他前往日本领奖、旅游。这个小男孩的母亲不是别人,正是著名的女作家毕淑敏。

毕淑敏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在认真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后,毅然决定支持孩子看起来有些“异想天开”的决定。事实证明,她给了孩子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孩子也给了她一份惊喜。这个事情一定是他们母子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体验,这才是母亲对孩子真正的爱。

是的,爱孩子有时并不是那么简单。爱孩子要用心去理解孩子,体味孩子的处境。当了解孩子之后,父母一定会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本领,而不是遏制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更不会讥讽、批评孩子老是“白日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