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1792300000032

第32章 第10句话 “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3)

可见,情商是一个人成长与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家庭的幸福。一个情商高的人,常常能较好地运用自己的智能来获取丰硕的成果。研究表明,一个仅仅学业优异的人,未来并不一定成功。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必须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这些适应社会的能力,就是情商。

爱因斯坦曾说:“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为。”而性格则属于情商的范畴。在一些父母的思想深处,认为将来只要孩子有知识、有能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结果忽略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大为不利。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人才研究后得出著名论断:智力与成才具有重要相关性,但不具有完全相关性,性格品质与成才具有密切相关性。今天的孩子,多数都具有优良的先天素质、聪明的头脑,这为将来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是不是有了聪明的头脑就能成才呢?不一定。一个人智商高、智力超群,并不一定成才;智力一般的人,也不一定不能成才。因为从心理角度看,在人的成才过程中,既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

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几分的勤奋,他的天资就发挥几分。即使是有十分天资的人,也必须加以十分的努力,才能使其天资充分得到发展。如果一个人一分勤奋也没有,他的天资再高也等于零,他注定不能成才。

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研究。研究表明,这些“神童”长大后,其中一部分人成就很大,另一部分人成绩平平。

分析这两部分人的心理特征,结果发现:他们在智力因素方面无多大差别,但在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而有进取心,谨慎、一丝不苟,好胜心等方面,成就很大的那部分人就远超过成绩平平者。显然,是情商促成了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异,优良的情商对前者的成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人曾对日本160名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人都具有与一般人不同的心理特征:他们有恒心、韧劲,甚至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仍不放弃目标而坚持到底;他们从童年时代起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倾向和独创精神,凡事有主见、雄心勃勃、肯努力;他们精力充沛、干劲十足。显然,这些属于情商范畴的因素在他们发明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见,情商对人在智力因素方面的某些缺憾还具有补偿的作用。爱迪生、牛顿等伟大的人物,在小时候直接就被视作“笨孩子”,然而,他们“笨鸟先飞”,非常勤奋,终成大器。

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为人父母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孩子认识并控制情绪。

父母要让孩子分清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如热情、欢快、乐观、和善等容易被他人接受的情绪,应该让它自由表现出来;消极的情绪,如冷淡、抑郁、悲观、愤怒等不易被他人接受的情绪,应该对它加以抑制和消除。同时,父母还要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下应该表现什么情绪最合适,以便让孩子能自觉掌握,逐渐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二,注意孩子细微的情感变化。

要与孩子心灵沟通,与孩子做朋友,要了解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对不合理要求,则要向孩子说明不能满足的原因。千万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斥、打骂,压抑孩子的情感。

第三,教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情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对自我抱有期望,不断鼓励自己,选择最好的方法战胜困难和挫折。大凡事业上的成功者,都是掌握自我激励的人。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自我,来自于内心的自我激励,而这正是父母要教给孩子的。对孩子而言,通过自我激励可以提高自我形象,从而使他能够有良好的表现,而良好的表现反过来又促进孩子做出自我激励。父母要及时激励孩子,鼓励孩子敢于正视困难,挑战自己,让孩子学会建立良好的自我期许,等等。

第四,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要为孩子创造各种交往条件,要孩子抓住各种交往机会。比如,家里来了客人,要让孩子认识、倒茶接待。耳濡目染,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也要适当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学习与人打交道。带孩子上街时,要鼓励孩子问路;带孩子乘坐公交车时,要让孩子去买票。

要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孩子就会学会与同龄孩子相处。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时,要让孩子当小主人,父母不要包办代替。要教育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彼此尊重。这样,在交往过程中,会使孩子增强信心,变得落落大方。

教子小贴士:

情商是一个人控制自我情绪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应该引起广大父母的高度重视。

情商水平并不能像智商那样可以用测验分数比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心理学家认为,高情商的人有以下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比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无论独处还是共处时都能怡然自得。专家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培养孩子的情商应该从小开始。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大都忽视了责任感的培养。孩子从小就在长辈的呵护、宠爱与娇惯下成长,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而且从眼前来看,孩子就已经产生了诸如做事不认真、草率、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骄傲、任性、自私、粗暴、没有同情心等缺点,甚至还引发了忧郁、厌世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无论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应该引导并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父母一定不要替孩子承担后果,否则,容易给孩子提供逃避责任的机会,淡漠孩子的责任感。

一个孩子正在客厅里玩,一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上的花瓶,精致的花瓶应声落地,摔了个粉碎。这时孩子却哇哇地哭了起来:“妈妈,花瓶差点割破我的手指!”爸爸看到花瓶被打破了,就严厉地斥责道:“叫你不要在客厅跑,你不听,现在把花瓶打碎了,你应该负责任!”

“是妈妈没有把花瓶放好,我是不小心的!”孩子辩解道。

“那我怎么没打碎花瓶呀?”孩子的爸爸有点生气了:这孩子怎么就会推卸责任!

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心疼地说:“来,妈妈看看,哎呀,手都流血了,这个花瓶也真是的,打碎了好,省得再割破宝宝的手!”

其实,这是一个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好机会,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让这位溺爱孩子的母亲给断送掉了,结果孩子不但没有学会承担责任,反而学会了推卸责任。

在今天,大部分孩子一遇到不好的事情,总希望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无论怎样都不愿积极主动地承担。这些孩子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客观原因,很难从自身找原因,总是认为这些事都该由别人来承担。孩子形成这种性格绝非偶然,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从小就养成的。是父母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所引起的。类似下面的场景很常见:

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不小心在客厅走路摔倒了,哇哇地哭起来。这时候大部分父母立即走上前去,甚至是跑过去,赶紧扶起孩子。

如果孩子还哭,大人就会心肝宝贝似的护着孩子,并用力拍打地面或沙发为孩子解气,而且振振有词地说:“我打你这个破地板,你这个坏东西,是你把我们宝宝摔倒了。好了,宝贝儿不哭了,妈妈打它了。”

这时,孩子可能真的不哭了,但这种教育方式却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投下了阴影,埋下了不负责任的种子。因为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摔倒或失败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的责任,跟自己无关。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一位称职的家长会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然后,要给孩子总结为什么会摔倒,并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再走几遍。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明白摔倒的责任归自己。孩子从小知道为小事负责,长大才能主动为大事负责。

作为孩子首任教育者的父母,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不逃避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有所作为,并能愉快舒畅地生活!

行为心理学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对孩子责任感的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脆弱的。惩罚并不是体罚,而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愧疚,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教育研究发现,天才少年之所以聪明,是他们往往比平常儿童有更多的责任感,从而促进这些孩子认真思考、有效学习。责任感是导致天才少年学业突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孩子来说,责任感能够让他以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所以,具有责任感的孩子往往能以负责的态度对待学习,能以友好的方式与同伴相处,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周围发生的事情。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还要对关爱他的父母、老师和同学负责。孩子也是社会的一员,所以,一定要让他学会对国家、对社会负责。那么,就要让孩子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使他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第一,要做孩子的榜样。

如果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对工作、对家庭、对家人、对自己都有责任感,做敢于负责的父母。父母对自己的言行是否负责,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品和性格。所以,在生活中,父母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第二,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日常小事往往会对孩子责任感的养成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盛饭,自己拿凳子,自己吃饭,等等。开始时,孩子可能不太习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父母多做点,让孩子学着做。慢慢地,孩子做起这些小事来就会比较自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放手让他多做一些事。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些小事都是他的责任,他必须自己完成。由此,孩子的责任感就会慢慢形成。

第三,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不要轻易原谅孩子的过失行为,要让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