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就片面了。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回到家里,孩子需要丰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里的感觉。
孩子应该和成年人一样,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让孩子干一些不太费力气的细活,例如,让孩子剥洋葱皮、去豆角筋,以及洗菜等简单的家务活。父母要知道,这种劳动可以孩子的手指得到运动,能刺激大脑的成长发育。
颖颖读初中了,心想终于可以帮妈妈干点家务活了。因为过去想帮妈妈干活时,妈妈总是说:“你还小,别添乱,等上初中再说吧!”每听到这句话时,颖颖就默默地祈祷自己快点长大。
其实,颖颖并不任性,她很懂事,总想帮妈妈分担一些,因为看到妈妈每天下班回来还得干一堆活,很心疼。可是,妈妈总是不让她干活,说她是在添乱……
这天,颖颖放学回到家时妈妈还没下班,她就跑到厨房,准备洗米做饭。长这么大了,她还是第一次做饭,也不知道该放多少水。最后,颖颖放了一大锅水。当她正要打开煤气时,妈妈回来了。妈妈看到颖颖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立刻叫了起来:“小祖宗呀,你可别在里面给我添乱啊!”妈妈把颖颖拉出厨房,说道:“煤气多危险呀,你可千万别动!”
颖颖说:“妈妈,我都上初中了,还没进过厨房呢!”妈妈大声说:“上初中也是小孩,等你长大了再帮我吧,赶紧回房间做作业去吧!”颖颖撅着嘴,不情愿地进了房间,心想:“我到底还能做什么呀?”
颖颖的妈妈不让颖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总是对孩子说,等上初中再说。结果,孩子就会因此放弃很多努力,乖乖地等着“长大”,可是,等上了初中,妈妈还是认为她小,不让她帮忙,这就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生活中,很多父母害怕孩子不会削铅笔,就帮他把铅笔一一削好;害怕孩子一个人回家不安全,每天都是接送……这些行为一方面夸大了事情的危险性,给孩子徒增畏惧感;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孩子体验真正生活的机会。
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阶段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当孩子想做一件事情时,父母应该在一旁鼓励他做好,即使他有可能犯错、做不好也不要紧,可以教给他做事的方法,关键是给他尝试的机会。另外,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就责备他,剥夺他做事的权利。
教子小贴士:
一位著名美籍华裔学者曾说,中国留美学生与美国学生的学习方法很不一样。中国留学生钻研书本很刻苦,但是动手能力差,一旦仪器出现故障,往往解决不了;美国学生就不一样,他们一接触仪器,就一边摆弄,一边思考,七弄八弄,很快就把仪器出现的问题解决了。
其实,很多孩子不敢实践是因为害怕自己犯错误,实际上,来自实践的错误并不可怕,它可以让一个人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法国作家沃韦纳戈说:“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孩子注重体育锻炼
今天的父母大都望子成龙,这种心理驱使着他们逼迫孩子“狠狠学习”,而根本不管孩子是不是喜欢;父母之间还经常相互议论:“孩子学习怎么样?”“孩子考上什么学校了?”……但是,父母真正关心或注意过孩子健康的声音在哪里呢?父母应该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才是孩子一生的资本,远比学习成绩、考试高分重要的多。
北京市某大学把新生集中到军校进行军训。让老师和教官感到意外的是,军训才进行了15分钟,就有四五名学生因体质太差而晕倒。
一位老师无奈地说:“军训成了学生体质的试金石,强弱一试便知。”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时,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替父母做家务;在学校时,学习任务太过繁重,忙上课,忙做题,吃饭和休息都要挤时间来完成。不要说锻炼,就连基本的健康的生活习惯都不能保证,体质太弱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学生体质下降问题日益突出。有专家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关节硬,肌肉软,长期不活动造成动作不协调。有关专家指出,孩子们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锻炼时间太少。
很多家长还存在“孩子锻炼身体就是耽误时间”的错误观念。
第二,室内活动过多。
很大一部分孩子宁愿选择看电视、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等,也不愿意走出家门去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第三,饮食结构不合理。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的油炸食品。此外,碳酸饮料、快餐等也是他们的首选。这些食品对正在发育身体的孩子来说没有好处,经常食用还会引起肥胖。
所以,为了孩子能有个强健的体魄,在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之前,父母应该带动孩子一起锻炼身体。要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幸福生活的本钱。没有强健的体魄,学习就不会有效率,生活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有关专家呼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如果孩子只贪图舒适,忽视体育锻炼,而父母又不重视给孩子更多的运动机会,那么孩子体能变差的情况,将会持续下去。
可是,很多父母却过分地限制孩子的正常活动。比如,父母怕孩子有危险,夏天不让孩子游泳,冬天不让孩子学滑冰,不愿意孩子参加学校的运动会,等等。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要成长必先要成人。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孩子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这对孩子今后在社会中立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然,父母对孩子的防范式教育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因此而限制孩子正常的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孩子的身体会更加强壮,意志力也会得到加强,就会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
镭的发现者、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一生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游泳爱好者。居里夫人也非常注重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她一生献身科学事业,没有给儿女留下万贯家产,但她却自豪地说:“我给他们留下的最大财产就是健康的身体。”
居里夫人还说:“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她不仅自己注意锻炼身体,也要求两个女儿坚持严格的知识训练和体格锻炼,让她们在锻炼中健康成长。大女儿刚会站立时,居里夫人就带她去河里洗澡。起初,女儿吓得直哭,锻炼几次后,她就喜欢嬉水了。
她经常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每天,她都会带两个孩子到外面去,不论天气如何,她们总要步行很长的路,并做各项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她还在花园里装了一个秋千,让孩子们运动。她让她们学园艺、学塑造、学烹调和缝纫,以磨练她们的意志。
这样的锻炼,使孩子们得到了应付任何艰苦生活考验的能力。后来,两个女儿都成了科学家,而且大女儿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体育锻炼的实质就是通过肌体的活动,促进某些器官、肌肉的发育,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同时,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还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又可以增进快乐,促进学习的效果。
父母应该像重视孩子学习成绩那样,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尤其对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更要重视。父母引导孩子锻炼身体,要想取得实效,必须注重科学锻炼,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美国著名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认为,孩子应该到户外去运动。她曾这样说:“在户外度过的时刻是清新的,能增加大脑的养分和身体的活力,并使生命本身变得有力量。那些皮肤发烧、头脑作痛的人知道冷空气的抚慰能使他们清爽起来,他们从生活体验中得出一个新规则:如果你能恰当地在户外活动,就不要待在室内。”
关于在户外应该让孩子从事什么样的活动或运动,夏洛特·梅森认为,板球、网球、棒球,对年龄稍大的孩子都是非常好的运动,不仅给他们的肌肉以和谐的练习,而且可以通过让孩子遵循规则来培养道德。对9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赛跑和追赶,捉人的游戏,嬉笑蹦跳的游戏等能促进他们的心智发展。
她还认为,更好的是玩铁环和羽毛球以及价值无法衡量的跳绳。对于跳绳来说,最好的玩法是让每个孩子跳一根绳子,从后面向前跳,而不是从前面向后跳,这样的活动可以扩展胸部。羽毛球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可以获得竞争的雄心……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身体自然生长得很好了,而且孩子也比较喜欢动,就不需要户外锻炼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尽管如此,也一定要让孩子到户外进行锻炼,尤其像奔跑、跳跃、攀爬、骑车等运动量大的活动,能够发展大肌肉的力量,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丰富自己关于孩子体能锻炼的知识,纠正那种认为给孩子吃好、长胖长高、不生病就是身体健康的糊涂认识,切实地加强对户外锻炼的重视。
第一,支持孩子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父母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哪怕孩子并不擅长,但是要记住体育精神是“重在参与”呀,运动细胞也是锻炼出来的。要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源于锻炼。只有让孩子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才能让孩子的身体得到稳定、健康的成长。
第二,体育锻炼一定要全面发展。
坚持体育锻炼的全面行就是要求孩子锻炼的项目多样化,使孩子的全身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从而均衡地发展。所以,孩子体育锻炼的内容应丰富多彩,跑步、跳远、投掷、球类、体操等都可作为他锻炼的内容。
第三,体育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
如果一开始就蛮干硬练,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反而还会练出毛病来。所以,如果孩子刚参加体育锻炼,一定要让他的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强度逐渐加强,技术难度也要由易到难。随着锻炼时间的增长,就可以逐步地增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及运动项目的难度,从而达到增强意志力、锻炼好身体的目的。
第四,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锻炼。
在孩子学习疲劳的时候,父母应该主动地说:“走,我们出去散散步!”“愿不愿意陪我打打球?”父母主动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机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而且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当然,父母在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让孩子进行每项运动时,父母一定要保证动作的安全性,避免错误的运动方式误伤了孩子的肢体。
第五,把双休日和假期还给孩子。
父母应该把双休日和假期还给孩子,让孩子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有意义的活动。比如,父母可以带孩子到游泳馆游泳,也可以带孩子去做勇敢者的运动——爬山,还可以带孩子放风筝,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接触大自然中锻炼身体,增长生活情趣。
第六,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
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效果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要经过长时间坚持不断的锻炼,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而且,坚持不懈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使他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锻炼只能助长孩子的懒惰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坚持体育锻炼,每天保证一小时,可以让孩子在小区、健身房锻炼,也可以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奔跑。
教子小贴士:
科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使孩子更聪明。体育锻炼消耗大量的能量,为了满足能量的需要,新陈代谢就会加快,血液循环就会增强,从而保证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体育锻炼还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提高记忆力,能帮孩子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孩子行动迟钝,学习就不可能超群。只有精力充沛、注意力稳定、思维敏捷,才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所谓智商,就是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商反映了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是人们运用分析、运算、逻辑等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商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开发和训练。
不可否认,智商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情商同样重要,甚至比智商更重要。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指出,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智商至多只能解释其成功因素的20%,其余的80%则归于其他因素。其中,关键因素就是“情商”。一个人情商的形成开始于幼儿期,形成于儿童期和少年期,成熟于青年期。所以说,情商教育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位父母的心愿都是“望子成龙”,然而,许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不惜重金进行智力投资,好像学习好就一定能有好工作,有钱赚。其实,真正决定孩子能否学业有成、在社会上是否成功的是情商。
情商到底是什么?情商指人的一种生存能力、做人的本领。它包括:认识自己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能力;理解别人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个人能不能理智地调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不冲动;能不能激励自己不断努力;能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决定着他在社会上能否取得成功。一个人做人的本领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记者采访了一位老学者:“请您谈谈,您是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里。”
记者不解地追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些什么?”
老学者回答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事坚持到底;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四周的大自然。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从小学到的这些做人本领,使老学者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现在,很多父母过多地重视孩子的生活是否舒适、脑子是否聪明,只盯住学习成绩,而对决定他将来人生事业的那部分能力忽略掉了。如今的孩子智商普遍提高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代比一代更聪明的同时,孩子的情感和社会能力却在急剧下降。
事实表明,班上最聪明的学生走上社会后不一定发展得好,而学习不怎么样的孩子可能会在社会上游刃有余。所以,父母在关注孩子智力的同时,更应花大力气开发孩子的情商,因为良好的情商不仅是孩子有效学习的金钥匙,更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据媒体报道,美国有关机构曾对733位拥有数百万美元的富翁所做的调查显示,对他们成功起作用的前几位因素均为“诚实地对待所有的人”、“严格地遵守纪律”,以及“与人友好相处”等被称为情商的因素。
香港富商李嘉诚在出席捐赠1亿港元于香港理工大学的仪式中讲到,在他经商的道路上,有助于他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问题,对他的成功起着很大作用的也是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