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794200000027

第27章 利用非语言方式激励孩子(2)

这时,恰巧妈妈看见了这一幕,猜出了女儿的心思,故意大声咳了一下,心怡马上把手缩了回去,将注意力转向了妈妈,并用期待地眼神看着妈妈。接着,妈妈做了一个动作,面带笑容地微微摇了摇头,心怡看到后感到很羞愧,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妈妈发现心怡不端正的行为时,并没有用严厉的语言责斥她,而是用微笑地摇头方式向女儿传达了一个信息:“这样做可是不礼貌的哦!”妈妈的微笑不仅制止女儿的不良行为,更维护了女儿的自尊心。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天性来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公众场合下,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对于悟性比较高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微笑摇头方式拒绝孩子,让孩子心领神会;但是对于天性顽劣的孩子,父母的微笑可能助长了孩子的调皮,让他认为我的过分行为是得到父母许可的,这样背离了父母最初的意愿。此时,父母要配合适当地说教制止孩子不当的行为,让孩子明白道理。

建议三、用微笑地点头肯定孩子

许多时候,父母微笑着点头认可孩子,会让孩子觉得比听到“干得不错”更高兴。因为真诚的微笑不仅仅给孩子一种认可和激励,更让孩子体验到了父母浓浓的爱意。

8岁的赵帅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数学成绩很好,可是语文却很差。

一天,赵帅的老师留了一个家庭作业,要学生们背诵一篇课文,并要求父母检查通过后,在书本上签字确认。赵帅一看背书挠起了头,但是,在妈妈的鼓励下,赵帅克服了心理障碍,从开始读课文时的结结巴巴到最后熟练地背诵下来。

当课文背下来后,赵帅很兴奋,得意地问妈妈:“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妈妈没有说话,而是竖起了大拇指,微笑地点了点头。

为了不让儿子感到失望,妈妈用“竖起大拇指”和“微笑点头”两个动作肯定了赵帅的努力。同时,妈妈看出了儿子因为取得的小成功有点儿骄傲,此时如果再用“你真棒”、“表现非常好”等表扬的话会使儿子更加得意,所以,妈妈采用了微笑点头的无声方式回应了儿子,肯定了他的努力,却又不让儿子得意洋洋。

当孩子取得成功时,父母大多采用物质奖励或者语言表扬激励孩子。但是鼓励都有一个度,过多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而语言表扬过了头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真诚,而不到位的表扬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其实,父母可以适当采用微笑点头的方式肯定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取得的成功,从而对孩子产生激励作用。

建议四、父母不要吝啬微笑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微笑可以化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误会,让孩子有勇气走进父母的生活,父母也有机会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最近,5岁的小凡在家里很喜欢做一个动作,把两只手架在空中,还发出“咔嚓”的声音,每次做这个动作她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尤其是在爸爸妈妈回家进门的那一刻。起初,小凡的这一行为,没有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后来经过仔细观察,妈妈才发现原来女儿做的是一个镜头的动作,在给他们拍照。他们知道后很诧异。

一天,女儿给妈妈“拍照”后,问妈妈:“妈妈,你和爸爸为什么不喜欢笑了?”这时,妈妈恍然大悟,原来,女儿的那个照相动作是在鼓励爸爸妈妈笑一笑。因为,在女儿的意识里,爸爸妈妈只有在照相的时候笑得最灿烂。

现在父母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回到家后身心都感到很疲惫。而当孩子看到父母的疲惫和面无表情时,会使得孩子没有机会接近父母而逐渐与父母产生距离感。再加上父母平时的责备,让父母与孩子的心距离越来越远。

有些父母反映:孩子逆反心理强,你说东,他偏往西;你让他好好学习,他偏不努力,考个不及格惹你生气。其实,如果孩子能经常看到父母面带微笑,怎么能不主动向父母敞开心扉,不生龙活虎地学习呢?父母不要认为微笑可有可无,对孩子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善意的微笑对于他们来说可是无比珍贵的赞赏。只有父母的微笑才会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会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箴言】

父母善意的微笑会给孩子带来勇气和信心。经常保持善意的微笑需要父母先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不管孩子做了好事还是犯了错误,父母都要抓住这个教育的机会点,看到孩子值得鼓励的一面,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这样才能让善意的微笑常挂在脸上。

39.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有这样一句话:“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亲吻他,鼓励他。”的确,父母永远是孩子坚实的后盾。如果说父母的微笑和亲吻是抚慰孩子心灵最好的良药,那么拥抱和鼓励就是激发孩子进步最大的动力。

【经典事例】

有一期题为《孤独的花朵》的心理访谈节目,在节目中来了一对母女,女儿18岁,性格孤僻、不会与人交往,这让妈妈焦急万分也很无奈。所以,妈妈来到节目现场求助于心理老师,希望能找出女儿的症结所在。

在节目中间,有这样一个片段:在大家的鼓励下,女儿唱了一首歌,她甜美的歌声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妈妈也显得格外激动。然后,心理老师鼓励妈妈献上拥抱,作为给女儿的奖励。

这时,妈妈苦恼地说:“从小到大,她适应不了我,我一抱,她就躲。”

女儿说:“有点不习惯。”

老师问:“不习惯?多久没抱过了?”

女儿说:“好多年,十多年了吧!具体不记得了。”

老师问:“你希不希望你妈妈抱抱你?”

女儿肯定地回答:“希望。”

老师继续追问:“女儿小时候也曾挺想和你拥抱的,但是您当时特忙是吗?”

妈妈解释道:“在她小时候5岁之前,我回家也亲她、抱她。但是,在她7岁上学以后,基本上没有抱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开始做生意,特别忙,回到家里很累,几乎没有时间抱孩子。”

老师继续问妈妈:“一个拥抱需要多长时间?”

妈妈说:“一秒钟。”

老师问:“这是忙可以做借口的吗?”

妈妈说:“做生意以后每天事特别多,也没有好心情。基本上能坚持每天给她辅导作业,但拥抱已经没有了。”

……

节目最后,在心理老师强烈要求下,妈妈和女儿拥抱了两次。第一次,两个人的拥抱非常勉强,给人的感觉不像一对母女,更像陌生人;第二次拥抱仍然有些不自然,比如女儿的胳膊并没有环绕着妈妈,而是搭在妈妈抱她的胳膊上,但是比第一次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教育启示】

访谈节目中,女儿渴望妈妈的拥抱,但她不知道如何拥抱妈妈,也不习惯妈妈拥抱她。是什么让一对亲生母女对拥抱都显得如此陌生呢?妈妈因为忙碌没有时间关注女儿的心理健康,使得女儿失去了倾诉的机会,久而久之,女儿变得孤僻、不自信,与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远。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父母常常拥抱孩子,不仅是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和力量——常被拥抱的孩子更坚强、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反,幼儿期缺乏拥抱的孩子爱哭,长大后容易生病、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能力也比较差。

现在的父母以忙为借口,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感情上的沟通,而拥抱正是父母理解孩子、爱孩子的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正如节目中那位妈妈说的那样,一个拥抱只需要一秒钟,难道父母忙得连一秒钟拥抱孩子的时间都没有了吗?

其实不是这样,而是父母没有每天拥抱孩子的这个思想意识。节目中的妈妈能抽出时间辅导女儿作业,却“忙”得没时间抱她,她忽略了女儿的内心世界。父母要多拥抱孩子,并且拥抱是可以训练的,正如那对母女,她们第二次的拥抱比第一次更加自然、亲密。相信第二次的拥抱也让这对母女的心越来越近。

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所以,父母要养成经常拥抱孩子的习惯。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每天拥抱孩子30秒

拥抱可以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亲密,孩子在父母的怀抱中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体温,会更有安全感,长大后遇到挫折也不会有孤独感;拥抱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有助于他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更能从容地面对困难。

父母不要以为孩子无忧无虑,其实,随着年龄的成长,孩子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压力,如考试压力、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的烦恼等。而一个拥抱可以让孩子的压力得到有效地缓解,让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心态。

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给孩子一个拥抱,让拥抱持续30秒,并轻声地对孩子说:“宝贝,让妈妈感受一下你一天的快乐,也分担你一天的忧愁,明天会更好。”这样,让孩子紧绷的心一下放松下来。

父母也可以在早上起床时、傍晚回家后、晚上睡觉前给孩子一个热烈的拥抱,坚持每天拥抱孩子的时间超过30秒。就算孩子渐渐长大独立后,仍然需要给孩子这种身体语言“支持”。

建议二、让拥抱消除与孩子间的隔阂

人们常说:“越是亲近的关系越难以相处。”因为不知道哪句话就伤害了自己最亲近的人,父母与孩子之间难免会存在误会、不理解,而一个拥抱包含了宽容与谅解,会让父母与孩子之间僵持的关系得到有效地缓解。

李刚今年14岁,他的父母都是老师,平时对李刚要求很严格。在父母面前,李刚有很大的压力,他几乎不愿与父母交谈,也逐渐拉开了与父母之间的距离。

为了缓和与儿子的关系,李刚的妈妈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于是试着和儿子找话说,可能是平时沟通较少,每次妈妈的问话或关心,却换来儿子“嗯”、“知道了”、“明白”等等简短的回答。

一天晚上,妈妈来到儿子的房间,说:“儿子,我想抱你一下,好吗?”李刚有点不自在,但是在妈妈强烈的要求下,勉强和妈妈抱了一下,妈妈抱着他说:“儿子,妈妈爱你,睡吧!”以后的几天里,不管李刚有多么烦感,妈妈心里有多少不满,她仍然坚持每天晚上睡前拥抱李刚。

就这样,妈妈的拥抱坚持了一个月,儿子对妈妈的态度逐渐有所转变,母子俩沟通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可是,李刚和父亲的关系依然很僵。

一天下午,李刚和父亲同时跨进家门,妈妈立刻跑上前去,拥抱着比自己还高的儿子:“儿子,辛苦了!他爸,你也抱一下儿子,这段时间他表现不错哦!”父亲也受到了感染,父子俩终于抱在一起。那一刻,全家人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从此,李刚与父母的关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李刚与父母之间长期的矛盾,已经很难辨别清楚到底谁是谁非。但是,这个时候总需要有人站出来缓和这种僵化的局面。所以,妈妈不管心里有多大的气,内心对他有多么的不满意,仍然坚持每天在睡觉前拥抱儿子,用身体的温度感化儿子内心的坚冰,最终,她的行为感化了儿子,成功地消除了他们之间的隔阂。

有人说:“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更多的要讲‘爱’。” 而融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所以,当与孩子长期处于矛盾时,父母要能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放下尊贵的“面子”,主动地给孩子一个拥抱,来消除与孩子之间的误会。

建议三、用拥抱认可孩子的行为

拥抱可以替代语言上的称赞和鼓励,也是认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当孩子取得成功时,父母可以用拥抱表示对他的肯定。

凌云今年8岁,一次,和妈妈一起坐公交车。一个矿泉水瓶从车座底下滚了出来,随着汽车的加速、减速和转弯,瓶子在车上滚来滚去。

这时,瓶子滚到了凌云的脚下,她抬起头问妈妈:“妈妈,如果乘客踩到瓶子滑倒了怎么办?”妈妈说:“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听了妈妈的话,凌云眼球一转,弯下腰捡起了瓶子。

顿时,凌云的这一行为赢得了许多乘客的赞赏。凌云看了看妈妈,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轻轻地抱了抱女儿。此时,凌云的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凌云的妈妈用拥抱认可了女儿的行为,让凌云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拥抱是孩子的一种本能需求,当取得成功时,她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而父母的一个拥抱可以让孩子心中体验到成就感。所以,父母要善用拥抱认可孩子的正确行为。

建议四、用拥抱表达对孩子的歉意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难免会做出一些失信于孩子、冤枉孩子的行为,做出这些事情后,父母往往懊悔不已。但是,一句“对不起”对于有的父母来说实在是难以启齿。那么,父母可以通过亲吻、拥抱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歉意。

晓晓今天第一天上幼儿园,到了放学时间,她兴奋地跑到教室外面寻找妈妈的身影。可是,眼看着其他的小朋友都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始终没有找到妈妈的踪影。晓晓有点失望,在老师的陪同下,她回到教室等待妈妈。20分钟过去了,妈妈还是迟迟没有来,这时晓晓有点担心了,于是走到外面去等。

不一会儿,妈妈急匆匆地走了过来,看到妈妈的身影,晓晓一下哭了起来,对妈妈说:“妈妈,我以为你不要我了呢?”听到女儿的话,妈妈很懊悔,走上前用力地抱紧女儿:“不会,妈妈爱你,妈妈不会不要你的!”

晓晓的妈妈将对女儿的歉意和爱通过拥抱的形式表达出来,希望能得到女儿的原谅,同时,也用拥抱的形式抚慰了女儿受伤的心。

有时,父母的失误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让孩子久久不能忘怀。这时,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深深的拥抱,再说一句“对不起”,表示道歉的真诚,以求得孩子的原谅。

建议五、用拥抱消除孩子的委屈

现在的孩子比较敏感,内心比较脆弱,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或者遭到批评时,比较喜欢较真,往往一句无足轻重的话也会让孩子感到莫大的委屈。

这时,父母严厉的责备会让孩子更委屈,也会让孩子的心离自己越来越远。这时,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拥抱表示理解,让他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然后给孩子释放委屈的机会,听一听孩子的心声。

【教育箴言】

父母不要错误地认为拥抱是小孩子的专属品,其实“长大”的孩子一样需要父母的拥抱。当孩子渐渐长大后,随着压力的增长、烦恼的加剧,他仍然需要父母给与精神上的支持,需要这种拥抱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所以,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给“长大”的孩子一些拥抱。

40.用手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那就是爱与爱的距离。父母与孩子间没有永恒的距离,有的只是为爱而对亲密距离的调整。而手是人的第二种语言,父母可以用手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用这种无声的表达方式在自己与孩子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经典事例】

韩赢今年7岁,一次和伙伴们玩闹,韩赢的行为惹恼了同伴们。在一旁的妈妈看到后,制止了儿子,并把儿子拉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拉着韩赢的手,用温和的语气问他:“你刚才怎么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呢?把乐乐弄哭了,还把强强的玩具扔了?你是大哥哥,就应该有大哥哥的样子。”

韩赢说:“我捅了一下乐乐,是因为他把强强的‘车’给扔了,至于强强,是他先拿棒子捅我的。”